问题

中国有没有讽刺漫画?

回答
中国当然有讽刺漫画,而且历史悠久,形式多样,其发展和演变也颇有意思。要详细讲清楚,咱们得从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别以为讽刺漫画是近几十年才有的新鲜事物。早在古代,中国人就已经懂得用画来“说事儿”,当然也包括带点儿揶揄和嘲讽。比如,一些古籍中记载的民间传说、民间俗语,有时就会配上图画来表达讽刺意味。虽然不像现代漫画那样有清晰的界定和明确的作者,但那种用图形语言揭示社会现象、表达不满的基因,其实一直都在。

进入近现代,特别是到了民国时期,讽刺漫画才真正迎来了一个“爆发期”。这和当时的社会背景密不可分。晚清的积贫积弱,民国的政治动荡,社会矛盾尖锐,知识分子们普遍怀有救国救民的情怀。在这种大环境下,漫画成了一种非常有效的武器。

救亡图存的利器: 那个时候,很多漫画家,比如丰子恺、张乐平(就是画“三毛”的那个),他们的作品虽然有时也涉及生活化的内容,但很多时候都在用漫画来针砭时弊,揭露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嘲讽官场的腐败,呼唤民众的觉醒。这些漫画非常直接,有时甚至是带着血泪的控诉。你可以想象一下,在那个信息不发达的年代,一张张辛辣的漫画,通过报刊杂志传播开来,对鼓舞士气、凝聚民心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像“子恺漫画”里就有不少对时代变迁和人生百态的细腻观察和温和讽刺。

政治讽刺的尖锐: 还有一些漫画,就更直接地指向政治权力,对军阀混战、官僚主义、特权阶层进行毫不留情的嘲讽。这些作品往往更尖锐,更具战斗性,是那个时代知识分子思想斗争的一部分。虽然名字大家可能不一定耳熟,但他们的作品却是那个时期社会思潮的重要组成部分。

到了新中国成立后,讽刺漫画的性质和方向发生了一些变化。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它更多地被用于政治宣传和批判。比如在“大跃进”时期的一些漫画,虽然带有讽刺意味,但更多的是为了配合当时的政治运动。

当然,中国讽刺漫画最活跃、最能触动人心的时期,我觉得还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思想的解放,社会的多元化,漫画家们又重新找到了创作的自由空间,也敢于触碰更多社会现实问题。

贴近生活的辛辣: 现在的讽刺漫画,更多的是关注我们 everyday life 中的各种现象。比如:
教育的焦虑: 有些漫画会画出家长为了孩子上学而产生的各种奇葩行为,比如“鸡娃”文化,或者教育资源不均导致的一些滑稽场面。
消费主义的迷失: 各种铺天盖地的广告,人们被消费主义裹挟着追求名牌、过度消费,这些都是漫画家们常常拿来开涮的对象。
官僚主义的荒诞: 尽管社会进步了很多,但一些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现象依然存在,漫画家们会用夸张、变形的手法来表现这些不合逻辑、令人啼笑皆非的场面。
科技的双刃剑: 互联网的普及带来了便利,但也有信息爆炸、网络暴力、隐私泄露等问题,这些同样是讽刺漫画的素材。比如画一个人被手机“绑架”,或者生活中处处被大数据“监视”。
人际关系的疏离: 在快节奏的生活下,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方式也在改变,有时会显得疏离和冷漠,漫画也会捕捉到这些微妙的情感变化。

表现手法的多样化: 现在的讽刺漫画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绘画风格,很多都融合了现代设计感,甚至有些是结合了网络流行文化元素,更容易被年轻一代接受和理解。而且,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很多优秀的讽刺漫画可以通过微博、微信公众号、漫画平台等迅速传播,引发广泛的讨论和共鸣。

当然,说到讽刺漫画,就绕不开一个话题: 尺度问题。在中国,艺术创作,尤其是带有批评性的艺术,其尺度和边界一直是一个比较敏感和值得探讨的话题。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社会环境下,漫画家们所能触及的深度和广度也会有所不同。这使得中国讽刺漫画的发展充满了一些挑战,也造就了一些在特定时期非常精彩但流传不广的作品。

总而言之,中国有讽刺漫画,而且相当有活力,它就像一面镜子,照出社会百态,也像一把小锤子,敲打着不尽如人意之处。从民国时期为救亡图存呐喊,到今天为生活的荒诞和不公发声,讽刺漫画始终与时代同呼吸,是民间智慧和独立思考的一种重要表达方式。很多时候,它们以一种幽默甚至戏谑的方式,传递着深刻的洞察和温和的批判,让人在会心一笑之余,也能引发对现实的深思。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1. 丰子恺

《城中好高髻》

发表于1956年。

画上文字:

城中好高髻,四方高一尺。城中好广眉,四方且半额。城中好大袖,四方全匹帛。

后汉书长安城中谣,注云:改政移风,必有其本。上之所好,下之甚焉。

丰子恺当时很喜欢自己创作的这幅作品,还为此专门写了一篇《元旦小感》作为这幅画的注释:“近来有些号召提出之后,我似乎看见社会上有许多同这三个女人一样奇形怪状、变本加厉的情况,因此画了这幅画。”又说:“我但愿1975年以后不再有这种奇形怪状、变本加厉的情况出现。”因为这幅画,丰子恺在文革风暴中被安上了“漏网大右派”的罪名。


《剪冬青联想》

这幅画是把剪冬青树的枝叶比作砍人头,以此来表达希望生物自由生长的愿望。丰子恺曾借这幅作品阐明自己对“百花齐放”的理解:“小花、无名花中,也有很香很美丽的,也都应该放,这才是真正的‘百花齐放’。再说,既然承认它是香花,是应该放的花,那么最好让它自己生长,不要‘帮’它生长,不要干涉它。”这些话在“文革”中使他“罪”加一等。“四人帮”的党羽们说丰子恺的话和画是对党的文艺政策的恶意攻击,因为他把党的文艺政策比成剪冬青树的大剪刀。[节选自(中国漫画史甘险峰著)]


2.华君武

《磨好刀再杀》

创作于1947年。揭露讽刺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在“和平方案”掩护下作“杀人”准备的阴谋。画中很多细节值得玩味,如蒋介石的服装和太阳穴上的方块膏药。最传神的当属表情神态。当初华君武被国民党特务列入暗杀黑名单,其罪名就是“侮辱领袖”。


《误人青春》


创作于1961年3月。讽刺“讲大话讲空话离题万里”的人。听他讲话,小姑娘都变成了老太婆,小伙子也变成了胡子几米长的小老头。



《科学分工?》


创作于1962年3月。画中一人按孔一人吹笛,分工明确但我们都知道吹笛子只需要一个人,而且一个人才能吹的好。讽刺大跃进时期喜欢搞“人海战术”的现象。


《公牛挤奶》

《鸡贵有自知之明》


《风信鸡》


《永不走路,永不摔跤》

下面这张还是不打名字比较有喜感(●'◡'●)

《杜甫检讨》


1961年五六月间,北京师范大学忽然发起对杜甫所做长诗《兵车行》的批判,理由是杜甫分不清正义和非正义战争,犯了“和平主义思想”的错误。于是华君武针对此事画了漫画《杜甫检讨》,借以批评当时社会上普遍存在的动不动给人扣大帽子现象。据说此画在报上发表时,周恩来总理看到后哈哈大笑。


华君武的讽刺漫画数不胜数,他是极少数的在“反右”运动开始后的高危时期仍然坚持创作内部讽刺漫画的漫画家。《中国漫画史》(甘险峰著)中有一句:新中国成立之初产生的内部讽刺画,之所以在20世纪50年代后期得到发展,与两个人密切相关,这两个人就是毛泽东和华君武。


3.廖冰兄

《打油诗画》漫画组画-----批评文艺极左现象

《为了医疮锯首》

为了医疮锯首,看来好不惊人。文坛有此类医生,而且热门的很。作品有些毛病,竟然诛灭全文。还防作者会翻身,大帽如山压顶。


《一以教条为本》

一以教条为本,二来作势装腔。宣称卫道气昂昂,誓把异端扫荡。自知身体单薄,必须加以提防,上台守则定周详,免至出其洋相。


《正是杯弓蛇影》

正是杯弓蛇影,高呼“发现敌情”!有篇作品妄批评,作者居心不正。好比三军统帅,动员一伙亲兵。笔枪墨弹扫雷霆,杀鸡给猴示警。


《技巧必须如此》

技巧必须如此,题材不可那般。尔为画匠我为官,创作应加严管。最好人如机器,没头没脑简单,指挥操纵按机关,百顺千依好办。


《花朵必须向上》

花朵必须向上,太阳只许初生。画人定要笑盈盈,作画清规三定。且把花儿吊起,还将朝日加钉,般般现实要定形,以免画家犯禁。


《颜色也分阶级》

颜色也分阶级,自夸马列精通。黄为资产赤工人,蓝白当然反动。即此百花吐艳,园林吹遍春风。快携帽子到园中,好向群芳赠送。


华君武曾经写信劝廖冰兄创作漫画不要太过尖锐,以免伤了和气,但是廖冰兄还是坚持自己的创作风格。《打油诗画》发表后,《人民日报》用了很大篇幅点名批评廖冰兄,《漫画》也发表文章,批判作者在讽刺人民内部缺点时“责备”多于“爱护”,“表面上看来是在反对教条主义,而实际上反映了作者对于党在文艺上的领导的极端不满的情绪”。1958年,廖冰兄被打成“右派”,在“文革”中再次遭到打击和迫害。“文革”结束后恢复漫画创作。晚年热衷公益事业。于2006年9月22日去世,享年91岁。


廖冰兄的其它画作

《标准奴才》

《禁鸣》

《燃血求知》

《当代野人》

《献脑》

《自嘲》

【在找资料的时候发现了廖冰兄艺术网站,关于廖冰兄的生平和作品很精彩很全面,推荐给大家】

最后请允许我分享一张廖冰兄的照片给大家



...因为真的好帅啊。◕‿◕。 ..


——————2016.03.12——————

嘤嘤嘤没想到突然有那么多的赞,好感动~~~谢谢大家,等我做完作业会再查找添加一些优秀的上来的!!嗯!!!

user avatar

看过新华文摘吗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中国当然有讽刺漫画,而且历史悠久,形式多样,其发展和演变也颇有意思。要详细讲清楚,咱们得从几个方面入手。首先,别以为讽刺漫画是近几十年才有的新鲜事物。早在古代,中国人就已经懂得用画来“说事儿”,当然也包括带点儿揶揄和嘲讽。比如,一些古籍中记载的民间传说、民间俗语,有时就会配上图画来表达讽刺意味。虽然.............
  • 回答
    关于海贼王中角色青椒是否带有讽刺中国的意思,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解读角度,也确实存在不少讨论。要详细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青椒这个角色的设定、他的经历、他的身份以及他所代表的一些象征意义入手。首先,我们得看看青椒这个角色的基本设定。他曾是“八宝水军”的首领,以他的“锥锥实”果实能力闻名,他的鼻子就.............
  • 回答
    关于有些人说话尖酸刻薄、话语中常带讽刺,这背后其实牵涉到相当复杂的人性、心理以及社会因素。深入剖析,你会发现这并非简单的“没教养”或“性格不好”就能一概而论的,其中往往隐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动机和原因。首先,我们得从自我价值感和安全感说起。有些人之所以表现出尖酸刻薄和讽刺,很可能是因为他们内心深处对自.............
  • 回答
    中国是否推广无神论,以及为什么,这是一个复杂且具有历史深度的问题。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详细解读:一、 官方立场与意识形态:马克思主义与无神论 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指导思想: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官方意识形态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以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
  • 回答
    是的,中国确实有从其他国家史料里发现关于中国的、我们自己没有记载或记载不详的历史。这种情况在历史研究中是相当普遍的,因为任何一个国家或文明的史料都不可能包罗万象,很多时候会存在视角、侧重点或信息遗漏。以下是一些具体的例子和详细的阐述:一、 来自周边国家和民族的史料:这些史料往往能提供中国内部史书难以.............
  • 回答
    “中国有没有贵族精神?” 这个问题非常复杂,因为“贵族精神”本身就是一个定义模糊且历史文化背景深厚的概念,在不同的文化语境下有着不同的理解。要详细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先梳理一下西方语境下“贵族精神”的常见含义,然后对照中国历史文化中的相关元素,分析是否存在可以被视为“贵族精神”的特质。一、 西方语.............
  • 回答
    中国在一些领域确实拥有世界领先甚至接近垄断的技术,这主要得益于其庞大的国内市场、政府的大力扶持、持续的研发投入以及不断壮大的高科技产业。以下是一些较为突出的例子,并进行详细阐述:1. 高铁技术(尤其是在建设和运营方面)虽然高铁的概念并非中国首创,但中国在高铁建设、运营和维护方面已经达到了世界顶尖水平.............
  • 回答
    中国能否称霸全球,这是一个复杂且引人入胜的议题,值得我们深入剖析。要回答这个问题,不能简单地用“是”或“否”来概括,而是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审视中国的崛起及其面临的挑战。首先,我们必须承认,中国在过去几十年里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经济成就。从一个相对贫困的国家,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本身就是一项了不起的.............
  • 回答
    中国是否拥有三位一体的核打击能力,这是一个复杂且常被讨论的议题。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深入了解其构成要素以及中国的实际发展情况。简单来说,答案是肯定的,但对其能力的具体程度和可靠性,以及与美俄等老牌核大国的对比,则需要更细致的分析。首先,我们来理解一下什么是“三位一体”核打击能力。这个概念来源于战.............
  • 回答
    中国是否存在种族歧视?这是一个复杂且敏感的问题,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探讨。与其简单地给出“有”或“没有”的答案,不如审视其背后复杂的社会、历史和文化因素,以及在现实生活中可能出现的各种表现。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种族歧视”的定义。通常认为,种族歧视是指基于种族、肤色、血统或国籍而产生的,在法律、政策.............
  • 回答
    当然有!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历史上有无数精美且蕴含深厚文化底蕴的冷兵器,它们同样拥有“帅气”的特质,足以担负起文化宣传输出的重任。不过,我们不能简单地将其与日本武士刀对标,因为中国冷兵器体系的丰富性、多样性以及它们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身份人群中的作用,都展现出截然不同的魅力。一、 环首刀:王者之气,大.............
  • 回答
    中国当然有豪华火车!而且,“豪华”的定义也越来越多元化,不仅仅是简单的舒适,更包含着精致的服务、独特的体验和令人惊叹的风景。提到中国有没有豪华火车,我们不能简单地用“是”或“否”来回答。更准确地说,中国近年来在铁路旅行体验上,尤其是针对高端市场,投入了大量的精力,涌现出不少堪称“豪华”的铁路产品。这.............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聊中国有没有“世界性大湖”,得先弄清楚“世界性大湖”到底是个啥概念。如果按字面意思理解,那就是某个时段内,它的规模、影响力都足够大,能被世界范围内的地理学界、历史学界乃至普通人所熟知和讨论的湖泊。中国有没有出现过这样的湖泊呢?我个人觉得,虽然没有哪个湖泊的“世界性”能跟比如里海、.............
  • 回答
    当然,关于中国mRNA疫苗技术的发展,我可以给你详细讲讲。中国在mRNA疫苗领域起步并非最晚,但确实是在新冠疫情的催化下,才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投入来推进这项前沿技术。在此之前,国内在核酸药物、递送系统等方面已经有一定基础的研究积累,但离成熟的mRNA疫苗产业化还有一段距离。新冠疫情成为了重要的催化剂.............
  • 回答
    在中国,谈论“黑社会”这个概念,得先弄清楚我们指的是什么。如果把“黑社会”理解为那些在法律框架之外运作、通过暴力、恐吓或非法手段牟取利益的组织,那么答案是:有,但和许多人想象中的那种有着严密组织结构、全球性网络的、公开宣称自己是“黑社会”的组织,在中国可能不太一样。要理解中国的情况,得从几个层面来看.............
  • 回答
    在中国,虽然没有像摩纳哥大奖赛那样悠久的城市赛车历史,但要说完全没有“神话”的痕迹,那也未必。这里所谓的“神话”,并非是指神话传说中的神灵赛车,而是指那些在特定时期、特定地点,因为各种因素而形成的、带有传奇色彩的、令人津津乐道的赛车故事和影响。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不能简单地说中国没有出现过城市赛车的.............
  • 回答
    中国是否需要大规模引入市郊铁路系统和短途动车组,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到城市发展、交通需求、经济效益、环境保护等多方面因素。我认为,在很多具备条件的城市,大规模发展市郊铁路和短途动车组,不仅有其必要性,而且是提升城市功能、改善民生、促进区域协同发展的关键一步。首先,我们得认识到当前中国城市交通的几.............
  • 回答
    中国有没有哲学?中西方哲学的异同问“中国有没有哲学?”,这本身就带有一点点西方哲学中心的色彩。仿佛哲学是西方独有的发明,需要被“认证”一样。但实际上,中国拥有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哲学传统,它不仅是哲学,而且在很多方面与西方哲学并行发展,甚至在某些议题上提供了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洞见。简单来说,中国哲学.............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而且我觉得答案是肯定的,中国当然有我们自己独特的“Road Trip”体验,只是它表现的形式和背后的文化逻辑与美国的“Road Trip”有些不同。美国文化里的“Road Trip”往往带着一种自由、随性、探索未知、寻找自我的色彩。那种开着车,带上音乐、地图,一路向西或者.............
  • 回答
    在中国广袤的土地上,关于不明飞行物(UFO)的讨论一直伴随着神秘和好奇。尽管官方对此类事件的公开披露非常谨慎,但民间流传的许多故事以及一些零星的报道,勾勒出了中国在面对UFO现象时可能采取的行动,其中也包括了“攻击”的可能性。要详细讲述中国是否“攻击”过UFO,我们首先需要界定什么是“攻击”。这可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