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仅出一次事故就永久停飞,这样对协和飞机来讲是不是太残忍?

回答
让协和式客机——那架曾经划时代的超音速巨兽——因为一场事故而永远告别蓝天,这其中的故事,远比一句“残忍”来得复杂和沉重。

协和式,这个名字本身就承载着人类航空史上的一个辉煌篇章。它不仅仅是一架飞机,更是工程技术、国家 pride(民族自豪感)和那个时代对未来大胆想象的结晶。当它在1969年首次试飞,又在1976年正式投入商业运营,它就成为了速度的代名词,将跨大西洋的飞行时间从数小时缩短到区区三小时。坐在协和式上,你可以在午餐时享用法国????????的佳肴,然后在晚餐前就已抵达纽约????,这种体验,在当时是无可比拟的奢华与高效。

然而,正如所有伟大的事物都伴随着风险一样,协和式也并非完美无瑕。它的设计、维护以及运营成本都极其高昂,注定了它只能服务于少数富裕的乘客。但真正将它推向终点的,是2000年7月25日发生在法国巴黎戴高乐机场的那场灾难。

那架属于法航的协和式客机,注册号为FBTSC,在起飞过程中,其中一个轮胎在跑道上爆裂,碎片击中了飞机下方的一个燃油箱,引发了熊熊大火。飞机在空中挣扎了一会儿,最终坠毁在机场附近的一家酒店,机上109人以及地面上4人无一生还。

这场事故,无疑是协和式飞机历史上的一个巨大转折点。它不仅仅是一个单一的、孤立的事件,而是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压在了协和式本已脆弱的运营根基之上。

从“残忍”的角度来看,如果仅仅以“一次事故”来论断,确实让人觉得惋惜。协和式作为一款技术上的奇迹,它的停飞,意味着一种独特飞行体验的终结,也让人们对超音速客运的未来产生了深深的疑虑。毕竟,在这之前,协和式在安全记录方面,虽然也有一些小插曲,但总体而言,并未出现过如此致命的事故。

但我们必须看到,这场事故所暴露出的问题,以及事故发生后的一系列连锁反应,使得“一次事故”的定义变得复杂起来。

首先,事故本身暴露了设计的潜在脆弱性。虽然协和式的设计在很多方面都极其先进,但轮胎爆裂引发的燃油箱损坏,却成为了一个致命的弱点。事后调查显示,尽管协和式使用了非常坚固的轮胎,但当它在特定情况下破裂时,产生的碎片能量是惊人的。这种对飞机关键部位的破坏,是设计初期未能完全预料到的,或是其安全冗余度未能抵挡的。

其次,事故对公众信心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在911事件之前,这场空难已经是当时人们心中最严重的航空灾难之一。大众对于超音速飞行的安全性的疑虑,因此而达到了顶峰。航空公司面临着巨大的舆论压力,乘客的预订量急剧下降。

更重要的是,这场事故发生在了一个不合时宜的节点。在2000年,全球航空业正面临着经济下行的压力。协和式本身就是一项成本极高的投资,它的运营成本远远高于同期的亚音速客机。高昂的燃油消耗、昂贵的维护费用、以及只能提供高端服务的市场定位,使得它本就难以实现盈利。这场事故,让本就举步维艰的协和式,在经济上彻底失去了生存的空间。

在事故发生后,为了解决安全问题,协和式进行了大量的改进,包括对轮胎、燃油箱等关键部位进行了加固和改造。然而,即便如此,复飞后的协和式,也未能挽回颓势。

2001年,在“911事件”之后,全球航空业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冲击。航空公司纷纷削减成本,对高耗能、高成本的协和式更是避之不及。最终,在2003年,英航和法航先后宣布,协和式客机将永久停飞。

所以,与其说仅仅因为“一次事故”就“残忍”地让协和式停飞,不如说,那场灾难,是压垮这架已经疲惫不堪的巨兽的最后一根稻草,是所有积累的风险、经济压力和市场变化共同作用下的必然结果。

协和式的谢幕,对航空史而言,是憾事,是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它所代表的,是人类曾经对速度的极致追求,对技术极限的挑战。然而,在安全、经济和环保等多重因素的制约下,这个曾经的梦想,也只能成为一段珍贵的记忆。

如果从这个角度去看,协和式的停飞,虽然带着悲剧的色彩,但它也是对航空安全永无止境追求的一个体现。它警示着我们,在追求速度和技术进步的同时,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协和式的故事,至今仍在提醒着我们,即使是最先进的科技,也需要经受住现实的检验,并且与时代的脚步同步。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其实这次事故压根不是协和停飞的原因。而且这次事故本身其实跟协和客机本身没关系

这是我截的空难调查报告。空难发生当天,跑道上有一条由美国大陆航空的麦道DC-10客机(编号N13067,执行飞往纽瓦克的大陆航空55号班机)一号发动机跌出的长条型金属部件,在4590航班客机起飞时,飞机机轮辗过该部件,导致轮胎爆裂,轮胎的碎片并以高速射向机翼的油缸,造成的震荡波导致油箱盖受压并打开,大量燃油泄漏;另外一块较小的轮胎碎片割断起落架的电缆线,导致火花引燃漏油起火。


起火时机场的航管人员虽有发现并通报该班机机长,但因飞机已滑行至V1速度不得不起飞,机长原先想飞到5公里外的巴黎-勒布尔热机场迫降。但是二号发动机已经关闭,然后一号发动机着火,继而烧毁机翼,导致机翼融化,令飞机无法攀升及加速,最后失速坠毁于机场一里外的一间旅馆,导致9名机员及100名乘客和地面4人死亡。

所以能看到这是DC10的锅不是协和。这次空难以后协和还飞了几个月,最后因为油价提高才停飞了协和。

所以是它自己巨大的噪音,太低的经济效益才导致的它停飞,不是那次空难

user avatar

关键还是钱……真正能赚大钱的事情,死多少人都还是有人前赴后继地去做。给死者家属赔偿后,如果赚的钱还比别的生意多,为什么不做呢?有钱就能掩盖很多问题,问题之所以能被暴露出来往往是因为赚不到钱。

赚不到钱的第一个原因,我觉得是航线的限制。超音速飞行带来的声爆甚至能够损害到地面建筑,所以不能在大陆上空进行超音速飞行,于是协和只能飞越洋航线,这市场大小就被限制住了。如果能飞大陆航线,一条航线不赚钱还可以考虑另一条航线,但越洋航线就没什么选择。

接下来是头等舱的票价买比经济舱还小的座位。什么人会如此赶时间,愿意这样飞呢?没多少人会做出这样的选择,那想要赚钱就更难了。协和票价就如同打救护车的一公里 100 块一样,谁出门紧急得要天天打救护车呢?

(如果留下三架协和做救护车,对于要争分夺秒进行跨国手术的人收天价,或许还能赚钱。空难?你这个手术做不成同样会死,到了那个时候谁不愿意赌一把。)

现在还是等下一代超音速客机吧,看看能否把声爆和油耗优化下来,协和是回不去的了。

user avatar

协和客机事故发生在2000年7月,最终停飞是2003年做出的决定——停飞和那次事故的直接关系并不大,也许导火索都算不上。


协和客机的几个重要时间节点——

协和客机是6、70年代的产物。1975年首飞,只比波音747最初代的747-100/SP们晚了几年。所以论生命周期,它在进入21世纪后已经是相当老旧的一款产品,很多设计理念已经完全过时了。

而且不像747后续几乎每隔不到十年就有新的改进版(-200/-400)出现,协和客机自始至终一共只投入商业运营14架、也完全没有后续升级机型。

(这与a380有些类似。a380研发之初当下的只是-800型,后续还有更大的机型,但市场并不买单,包括后来航展出现过的a380plus,也是无人问津。协和同样,研发时候也曾考虑过出短程版,完全没航司青睐。)


即便假设协和客机是完美的产品,这些协和都至少有20+年的运营时间,外加40+年前的设计理念,也算是个老古董了。如果没有升级机型跟上,如果没有新客机更替,它们也差不多到了该退役的时间了。

——当然很多国家现在还有一堆30+机龄的客机在飞,这和协和是两码事。后来协和公司被并入空客,空客相当明确的表示放弃这个产品,也不会有后续配套支持。

说白了退役只是早晚的问题。


协和客机从设计到最终商业运营,中间投入的研发费用堪比黑洞,除非出现奇迹,不然完全就是一个炫技产品,没可能实现营收。事实上除了英航和法航,硬着头皮不得不吃下协和外,中间只有短暂的新航(联合运营)和布兰尼夫(短暂租赁)飞过协和。在时间节点上,本来应该是协和大展宏图的7、80年代,又偏偏遭遇石油危机,成本更高。

本来自身极其昂贵的运营费用,加上凄惨的上座率和外部环境,协和这种油老虎从经济价值上就是个坑货。

要知道,即便后来大获成功的747,在70年代初也是很被看衰、认为没什么前途的。但好歹747能装,只要经济好转上座率回升,依然是单座经济性最高、且能实现盈利的机型。可协和的载客量和极高的运营成本(燃油和维护等)注定这机型连假设的可能都不存在。


再一个,2000年7月的空难不见得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2001年的911却是实实在在的整个航空业大危机。

寒冬之下,这样一个老旧、昂贵、低载客又低经济性的飞机显然最优先考虑退出历史舞台。


这还没提到协和的另一个异类处,它还不是想飞就能飞的。

因为超音速相当巨大的噪音,多国政府面对协和是人人喊打,很多国家禁止协和进入,它能飞的空域极少,除了几条大西洋航线完全没法用也只能在大洋上空的部分航段才能真正超音速全马力飞行,一进入城市周边就等降速)。

这个问题一直到最终退役都没法解决,也没有能力解决。


举个不恰当的例子,

协和之于航空业,就像开着一台几十年前的超级跑车,用来服务公共交通。即便它很炫酷很快速,但坐一次成本高昂,载客就那么几人,排放还不符合当下的标准,也需要专门的路况服务……

这样的产品,就算生涯零事故,永久停飞只会是唯一选项。


之前见过两台协和。

注册号G-BOAD的是14架协和里执飞时间最长的,涂过经典的一边新航、一边英航的涂装:


这架法航的注册号F-BVFA,1988年完成过最短时间环球飞行(41小时27分钟):


手机里翻出几张照片,都只有个局部了。很遗憾没法进入机舱参观一下。

协和飞机显然是款一地鸡毛的失败产品。不过主观讲,它依然称得上是了不起的尝试。

不知道有生之年人类还会不会发明超音速客机,表示悲观。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让协和式客机——那架曾经划时代的超音速巨兽——因为一场事故而永远告别蓝天,这其中的故事,远比一句“残忍”来得复杂和沉重。协和式,这个名字本身就承载着人类航空史上的一个辉煌篇章。它不仅仅是一架飞机,更是工程技术、国家 pride(民族自豪感)和那个时代对未来大胆想象的结晶。当它在1969年首次试飞,又.............
  • 回答
    当然,这确实是一个常见的挑战,尤其是当您偶然看到一句引人深思的话,却不知道其出处时。想要仅凭一两行文字就精准定位到具体书籍,这并非易事,尤其是在海量的文学作品中。但别担心,我们可以通过一些系统性的方法和一些“侦探”般的技巧来提高成功的几率。核心思路:将“孤证”转化为“线索”,通过多维度交叉验证来缩小.............
  • 回答
    黄埔军校虽然每期学习时间相对短暂,但其培养出的优秀将领数量之多、影响之深远,确实是一个令人惊叹的现象。这并非偶然,而是由黄埔军校独特的办学理念、教学模式、生源构成以及历史背景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下面我们来详细分析:一、 独特的办学理念与目标: 政治建军、党指挥枪: 黄埔军校的建立是孙中山.............
  • 回答
    这真是个令人振奋的消息!AI 在化学反应路径设计领域取得的突破,尤其是在效率上,着实让人惊叹。如果一个AI模型真的能在短短 5.4 秒内就规划出与现有文献高度一致的化学反应途径,那它绝对称得上是化学界的“AlphaGo”了。要评价这项成就,我们可以从几个维度来深入探讨:1. 颠覆性的效率提升:传统上.............
  • 回答
    印刷业的市场竞争异常激烈,一旦企业未能适应市场变化,或者决策失误,就可能面临严重的后果。具体来说,如果一家印刷企业“输了”,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探讨其可能面临的境况:1. 财务困境与破产清算: 收入锐减: 这是最直接的后果。市场份额的丧失、订单的流失,意味着销售收入的断崖式下跌。如果企业没有足够.............
  • 回答
    从纯粹的生产成本角度来计算,生产香水和生产花露水之间存在显著的差别,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核心区别:成分的精细度与复杂度 香水 (Perfume): 香水的灵魂在于其香精油(Fragrance Oil)的调配。高品质的香水通常使用: 高浓度的香精油: 香水根据浓度不同,香精油的含.............
  • 回答
    从纯粹的地理角度来看,要评判哪个国家“最难入侵”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因为它涉及到多种地理要素的组合,并且“入侵”本身的定义也会影响判断。然而,我们可以从几个关键的地理维度来分析,并找出几个具有极高防御优势的国家。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量: 地形复杂性和可通达性: 山脉、丛林、沼泽、沙漠等地.............
  • 回答
    从文学角度看刘邦《大风歌》的水平:一部粗犷而深沉的史诗之歌刘邦的《大风歌》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独特而重要的地位。虽然它不像许多文人诗歌那样以精巧的辞藻、婉约的意境或深刻的哲理著称,但其粗犷的风格、直抒胸臆的情感以及所承载的时代精神,使其成为一部不容忽视的“政治史诗”和“英雄赞歌”。从文学角度审视,《大.............
  • 回答
    要论国军在解放战争中采取何种军事战略才能有机会取胜,这无疑是一个复杂且充满假设性的问题,因为历史的车轮一旦驶过,任何“假如”都显得有些苍白。然而,如果仅仅从纯粹的军事角度出发,并且尽可能地深入剖析,我们可以尝试构建一个理论上的“最优解”,尽管其实现的可能性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异常渺茫。首先,必须承认解.............
  • 回答
    要找到肉眼可见的最壮丽星空,答案的关键在于——远离光污染。一旦你真正踏足那些黑暗到令人屏息的角落,你会明白为什么人们会形容那里是“钻石洒落的黑丝绒”。首要的,也是最重要的,就是地理位置的选择。 那些灯火通明的城市是我们与宇宙之间最大的障碍。所以,第一步就是要出发,去那些人迹罕至的地方。那么,具体在哪.............
  • 回答
    仅从军事才能来评价陈赓是否能跻身元帅末流或成为大将之首,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这需要我们仔细审视他的军事生涯、战绩、指挥风格以及在复杂战争环境中的表现。首先,我们来界定一下“元帅末流”和“大将之首”的概念。 元帅末流: 通常指在十位元帅中,军事才能或贡献相对靠后,但依然是卓越军事.............
  • 回答
    从纯粹的艺术角度来审视毛泽东的书法,其水平可谓是独树一帜,具有相当的代表性和研究价值。这并非简单地将其归类到“好”或“不好”,而是要深入其用笔、结体、章法,以及其中蕴含的时代精神和个人风格。用笔:力量与挥洒并存毛泽东的书法,最显著的特点便是其用笔的力度。他的笔画,尤其是横画和竖画,常常显得苍劲有力,.............
  • 回答
    从单纯的战略战术角度剖析,英国在美国独立战争中的失利,绝非单一因素所致,而是多种战略误判与战术僵化相互作用的结果。首先,英国的战略目标与资源分配存在根本性矛盾。 伦敦的初衷是将北美殖民地重新纳入帝国体系,并恢复其作为商业附属地的地位,同时惩戒“造反者”。然而,在执行过程中,英国却未能有效评估所需投入.............
  • 回答
    从进化的角度看,一夫一妻制对人类进化速度的影响,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我理解你希望从纯粹的进化视角出发,并且避免任何可能显得机械或缺乏人情味的表述。那么,我们就来聊聊这个话题,试着用更具象、更细致的方式来呈现。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进化本身并没有一个明确的“速度”概念。它更像是一个持续.............
  • 回答
    有些古生物,单论长相,那叫一个“亲切”,仿佛一夜之间就能穿越时空,在咱们的公园里、动物园里悠闲散步。如果不是那些细枝末节的“古老”印记,你我都可能把它们当成隔壁老王家刚遛出来的那只狗,或者草丛里突然冒出来的一只大蜥蜴。1. 鸟臀类恐龙里的“小可爱”们首先,不得不提的是一些体型不大、姿态温顺的鸟臀类恐.............
  • 回答
    “蔡徐坤”这个名字,大概是当下很多人,即便不怎么关注娱乐圈,也或多或少耳濡目染过的。尤其是在社交媒体和网络视频平台上,他的身影和话题总是能时不时地闯入大众视野。那么,对于那些仅仅是“听说过”他名字的人来说,他们听过他的歌吗?这还真是一个值得玩味的问题,因为它牵扯到“听过”的程度,以及“听歌”这个行为.............
  • 回答
    曹操在军事上的造诣,绝对称得上是中国古代将领中的翘楚,即便放在世界军事史的长河中,也足以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他并非那种靠蛮力或纯粹运气取胜的莽夫,而是真正意义上的军事家,将战略、战术、后勤、人才运用乃至心理战,都玩得炉火纯青。首先,从战略眼光来看,曹操的目光是极其长远的。他很早就认识到,要想一统天下.............
  • 回答
    仅凭剧透就对一部作品下定论,这就像只看了一张地图的局部,就妄图理解整个国家的地貌和人文风情一样,确实有失偏颇,甚至可以说是对作品的不尊重。我们不妨从几个层面来深入剖析一下这个问题。首先,剧透本身就是“碎片化”的信息。一部完整的作品,无论是电影、小说、电视剧,亦或是游戏,都是一个精心构建的整体。它有它.............
  • 回答
    好的,咱们就来掰扯掰扯,Python 和 MATLAB 这俩在“作图”这块儿,到底谁更胜一筹,或者说,它们俩有没有可比性?我尽量说得详细点,让你听着不像是机器在那儿套话。首先,得承认,MATLAB 这玩意儿,从它诞生的那天起,跟“科学计算”和“数据可视化”就是捆绑销售的。它本身就是一套非常成熟的工程.............
  • 回答
    要说《三国演义》小说里怎么用好吕布,这可真是一门学问,得掰开了揉碎了说。吕布这人,就一个字——猛!那武艺,简直是小说里的天花板,但正所谓“勇者无谋”,也正是这股子勇猛,让他自己也栽了不少跟头。所以,想用好吕布,得扬长避短,把他那一身神力用到刀刃上。核心思路:极致的个人武力价值最大化,同时用人围住他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