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基数大。如你所说,黄埔军校培养了32万军官,而民国时期另外两所著名军校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培养的人数只有1万人,云南讲武堂培养的只有9000人。即便后两所学校的成材率再高,在绝对数量面前也是吃亏的。
第二,黄埔军校是蒋的嫡系。黄埔军校的壮大是随着蒋介石势力的扩张而逐渐增强的,即便两个人是同样的能力,黄埔学员的升迁速度也远高于杂牌部队的军官,因此黄埔出将领也就是个必然。
第三,黄埔军官的真实能力其实并不怎么样。这里所说的“真实能力”指的是整体能力——这个不用拿少数几个著名将领以及其中的共军将领来抬杠。
实事求是的说,国共决裂以后,没了政治引导的黄埔军校教学质量说是一落千丈也不为过。所谓“政治”,不单是信仰的问题,也是告诉学生该如何打仗的问题。脱离了人民群众的军事教育,所培养出的将领,看起来军事理论可能还不错,但真要实打实的出来干,那可就吃大亏了。
所以啊,凡事要争第一拨!
单论“有名的将领”,其实保定军校和云南讲武堂阵容更为豪华。
保定军校和云南讲武堂学制更长,学生接受的教育更加系统,平均成就也更高,以师资论,云南陆军讲武堂有朱德、叶剑英两位共和国元帅;盛世才、龙云、唐继尧、李烈钧、王甲本等18位民国上将;此外还有朝鲜人民军总司令崔庸键,越南人民军总司令武元甲。
黄埔军校建立本身便抽调大量讲武堂骨干,如讲武堂炮兵科长王柏龄、工兵科长帅崇兴、步兵科长刘跃扬、骑兵科长林振雄等。
但云南讲武堂毕竟属于北洋系,毕业生大半进地方军阀,有追求者加入中共,朱德总司令称其为中国革命的熔炉不是没有原因的。
讲武堂毕业进国民党中央军的,真不多,想进中央军的都去考黄埔了。
至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筹办人袁世凯,首任校长冯国璋,原名北洋陆军速成武备学堂——北洋系的标签已经盖在脑门上了。
保定军校阵容同样豪华,中共将领有新四军军长叶挺,红五军团军团长董振堂,参谋长赵博生;蒋系以外的民国要员有傅作义,白崇禧,楚溪春,秦德纯;蒋系有薛岳、熊式辉、顾祝同、刘峙、罗卓英、周至柔,以及后来的黄埔军校教育长邓演达。
每一位都是黄埔毕业生的上司。
接下来说黄埔军校。
著名的黄埔三杰:蒋先云、陈赓和贺衷寒,两个共产党,一个加入过共产党,前两位都是名将,但加上国民党中央军这个限制的话,emmm……
贺衷寒作为三杰中唯一跟了蒋介石的人,1944年就脱离军队去搞三青团,黄埔系没问题,不领兵名将便谈不上。
汤恩伯虽说身处黄埔系,但他是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毕业的,是黄埔军校的教官而非黄埔教出。何应钦,陈诚、恽代英、郑洞国、熊式辉、薛岳、王叔铭等人都是如此,要么是黄埔军校教官,要么进黄埔前有其他军校的学习经历。
真正纯粹由黄埔培养,黄埔之前没上过其他军校,而后来担当大任的,大概是以下几位。
林彪,徐向前,洪水,谢晋元,胡宗南,胡琏,杜聿明,王耀武,张灵甫、邱清泉,黄维,戴笠。
题主的要求是国民党中央军,排除林彪、徐向前、洪水、谢晋元,戴笠属于特务系统,一并排除。
王耀武,前期战绩军衔都有,解放战争遇到没上过军校的粟裕,就成了亮剑三万头猪的原型。
胡琏,抗日有功,内战能跑,淮海战役期间能在南京和徐州反复横跳还没被抓住的就他一个,虽然和解放军缺乏对空火力有很大关系,但也说明了胡琏对果党风字诀的精熟。
邱清泉,抗日有功,没胡琏能跑。
张灵甫,本人不坑,可惜对国民党风林火山的传统缺乏认知。
杜聿明,眼光极准,可惜日常被蒋介石坑,砸了电报机都没躲过手令。
胡宗南,号称“打仗就是主帅看小说等着下属报捷”,受蒋介石命令去西北,不抗日专反共,王牌36师被张宗逊歼灭,随即跑回大城市。
黄维,用毒气弹,可见其道德;用毒气弹都输,可见其能力,果党评其为“书呆子黄维”,解放军亦对其评价不高。
我认为题主“有名的将领”这个用词非常准确,黄埔出身在中央军升迁中有优势,但不代表升上去就是名将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