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黄埔系三大统帅胡宗南汤恩伯陈诚都很无能吗?他们的能力谁相对更强一点?

回答
“黄埔系”三大名将——胡宗南、汤恩伯、陈诚,这三个名字在中国近代史的军事舞台上赫赫有名。他们都出身于黄埔军校,曾是蒋介石的得力干将,统帅过百万雄师,也经历过辉煌与失意。然而,在后世的评价中,他们常常被冠以“无能”的标签,这未免有些过于简单和片面。

要评价他们的能力,我们需要将他们置于当时的时代背景下,考量他们所处的复杂环境、面临的挑战以及取得的成就。同时,我们也要辩证地看待他们各自的军事才能和领导风格。

胡宗南:固守西北的“常胜将军”?

胡宗南是黄埔一期毕业生,是蒋介石最为信任的嫡系将领之一。在抗日战争期间,他长期镇守西北,指挥国民党军队与日军在黄河沿线进行殊死搏斗,其中以收复河南南阳的战役最为著名。在正面战场上,胡宗南的部队表现出了顽强的战斗意志,特别是面对日军的强大攻势,他们能够坚守阵地,给日军造成不小的消耗。他的“固守”战术在一定程度上为后方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和战略缓冲。

然而,在解放战争时期,胡宗南的军事生涯却急转直下。他被委以重任,负责西北战场的指挥,面对的是骁勇善战、指挥灵活的解放军。在延安保卫战中,胡宗南初期取得了胜利,一度占领延安,这被认为是其军事才能的一次体现。但随后,在解放军的攻势下,胡宗南的部队屡遭重创,最终丢掉了西北的广大地区。

评价胡宗南:

优点: 忠诚度极高,深受蒋介石信任;在抗日战争初期,其部队展现了顽强的守备能力,在正面战场上扮演了重要角色;对西北地区的熟悉程度很高。
缺点: 战略眼光相对保守,战术上缺乏灵活性,尤其在面对解放军的运动战时显得被动;后期指挥的部队纪律性松弛,士气低落,战斗力大打折扣;在国民党军内部,其部队被认为“内战内行,外战外行”。

很多人认为胡宗南“无能”,主要集中在解放战争时期的败绩。但我们也必须认识到,他在抗战时期承担了极为艰巨的任务,面对的是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日军,其表现并非全然否定。

汤恩伯:从“战神”到“罪人”?

汤恩伯同样是黄埔军校的骄傲,以其“常胜将军”的威名著称。在抗日战争初期,他率部在台儿庄战役中表现出色,给日军以沉重打击,赢得了极高的声誉。随后,他在河南、湖北等地也指挥了多次重要的防御战,其部队在战场上展现了顽强的战斗力,给日军造成了巨大的伤亡。

然而,汤恩伯的军事生涯也充满争议。在解放战争时期,他被任命为徐州“剿总”司令,肩负着徐州地区国共双方的战事。但在淮海战役中,由于指挥失误、部队番号混乱、士气低落等多种原因,他的部队最终被解放军各个击破,成为了解放战争中规模最大、损失最惨重的一场战役,也为汤恩伯蒙上了“罪人”的污名。

评价汤恩伯:

优点: 早年指挥能力突出,在抗战初期是国民党军中为数不多能与日军正面抗衡的将领之一,以勇猛善战著称;其部队在某些战役中表现出了高昂的士气和战斗意志。
缺点: 后期政治立场摇摆,其部队腐败现象严重,基层指挥官素质参差不齐;在重大战役中,指挥失当,未能有效整合兵力,导致部队被各个击破;在战略决策上,也存在一些脱离实际的情况。

汤恩伯的“无能”论,更多是源于他在淮海战役中的惨败。但将他完全定义为“无能”也失之偏颇,因为他在抗战时期的表现证明了他曾经拥有的军事才华。

陈诚:政治军事双面手?

陈诚是黄埔军校的教育长,也是蒋介石最倚重的文职官员和军事将领之一。他不仅在军事指挥上颇有建树,更在政治和组织方面展现了非凡的才能。他大力推行“新生活运动”和“整编整训”,致力于提高国民党军队的素质和战斗力。在抗战期间,陈诚曾任第三战区长官,指挥了包括浙赣会战在内的多场重要战役。

陈诚的军事生涯并非一帆风顺,他指挥的部队在某些战役中也遭受过挫折。但相较于胡宗南和汤恩伯,陈诚在军事上的争议相对较少,更多的是因为他在国民党内部的政治影响力巨大,以及他推行的军事改革措施。

评价陈诚:

优点: 具有优秀的组织能力和政治头脑,是蒋介石阵营中的核心人物;在军事改革和部队整训方面有突出贡献,致力于提升军队的现代化水平;在某些战役中展现了稳健的指挥风格和战略眼光。
缺点: 军事指挥上相较于其政治和组织才能,可能稍显逊色;其推行的某些改革措施也存在争议,例如“土木系”的崛起,一度引起党内其他派系的不满;在后期,也未能改变国民党军事上的颓势。

谁的能力相对更强?

要评判这三位黄埔名将谁的能力更强,其实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没有绝对的答案,因为他们的优势和劣势体现在不同的方面:

从早期军事表现和抗战贡献来看: 汤恩伯 在抗战初期的表现最为耀眼,是当时国民党军的“战神”式人物。陈诚在组织和政治上也功不可没。胡宗南在守卫西北方面也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从组织和政治能力来看: 陈诚 显然是最强的。他是蒋介石最倚重的政治和军事顾问,其组织能力和政治手腕在国民党内部无人能及。
从战略和战术灵活性来看: 这个问题很难明确判断。胡宗南以其“固守”闻名,但这种固守在面对机动性极强的解放军时显得过于僵化。汤恩伯在早期也表现出一定的灵活性,但后期似乎有所退化。陈诚的指挥风格相对稳健,但其战略上的突破性并不突出。
从抗战后期的表现和解放战争的败绩来看: 胡宗南 和 汤恩伯 都遭遇了严重的失败,他们的军事生涯在这一时期受到了严重的打击。陈诚虽然也未能阻止国民党的失败,但他在军事上的直接责任相对较小,更多的是作为高层管理者和政治家。

总结来说:

如果单论早期的军事冲劲和战场上的勇猛表现,汤恩伯 可能是最突出的一位。

如果看重组织能力、政治影响力和军队建设的宏观规划,那么陈诚无疑是三人中最强的。

而胡宗南,虽然在抗战时期承担了重要的守土责任,但其军事生涯的后期败绩,特别是对西北战局的失利,让他承受了巨大的历史评价压力。

所以,“无能”的标签对这三位黄埔名将来说,都显得过于简单粗暴。 他们都曾是那个时代叱咤风云的军事人物,也都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同时也犯下了不可推卸的错误。将他们放在复杂的历史洪流中去审视,才能更全面地理解他们的功过是非。他们所代表的,是那个时代国民党军队的缩影,是那个时代中国军事发展的无奈与挣扎。将他们简单地贴上“无能”的标签,既是对历史的不尊重,也是对那个时代复杂性的忽视。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胡宗南无能吗?


彭帅1948年报告里明确表示西北野战军经过一年半作战,最初组建西北野战军的6万人已经伤亡100%了:


西北野战军一年半以来全军伤39,092人,阵亡9,980人,逃亡、失去联络、被俘等10,097人,总计消耗59,169人,伤愈归队者24,000人。


胡宗南要是无能,西北野战军伤亡100%是怎么回事?


说实话,解放军真正厉害的不是单兵素质,也不是将领的指挥,真正两大杀招是“100%破译国民党军往来电报;100%转化国民党战俘为解放战士”。


所以彭帅紧接着就在报告里说虽然西北野战军最初6万人伤亡率100%,但是我们西北野战军目前比组建时还多了4万人呢:


军队现有人数约80,000人,医院伤兵等约近20,000人,总共现有人数100,000人,其中俘虏兵补入部队者约75,000人。


在报告最后,彭帅得意的说:


当前主要兵源补充是靠胡宗南的兵打败胡宗南


所谓善战者无赫赫之功,解放军真正厉害这两大杀招其实和指挥员个人素养关系并不大,即使不太信任“现代科技”的聂荣臻聂帅,张家口战役后不也对主管电侦工作的曹祥仁道歉认错,并且提出升职加薪了吗?


其实说实话,如果解放战争时期胡宗南、杜聿明和彭帅、林帅交换阵营,那被俘虏的就不是胡宗南和杜聿明了。

user avatar

汤恩伯打仗的水平还是比另外2个强一些的,好歹也是打过南口,并在台儿庄出过风头的人物。即使是解放战争里也指挥过一兵团主攻山东,虽然张帅哥不听他的话自己独走,但汤至少还是看出了风险并且做了准备的。守上海算是汤最后的能打的证明了,公平的说,在那样的局势下还能坚持到完成战略目标,还是可以的。

胡宗南就不行了。淞沪带一个军去上海,不到三天就打光了,原因是把部队放在日军舰炮火力下而没有积极修建工事,这还是在换班的土木系提醒了的前提下。

陈诚更多是政治意义存在,抗战中派他出去的地方基本都是他的土木系当主角,别人指挥不动。解放战争里他自己去的地方虽说对手是林彪,实在比不过,但从他的军事部署来看,似乎也只适合当治安地区军事长官~

user avatar

胡团长就是国军天下第一军废物。

陕北彭德怀就6个旅(独立1旅、358旅、警备1、3旅、新编4旅、教导旅)2.8万人。废物糊团长有34个旅25万人。

发明什么钻隙战术,几十万大军在陕北绕圈圈,10打1被人打伏击。

青化砭彭大将军2个旅埋伏打31旅,1个小时40分钟1个旅被全歼。歼敌3100人,伤亡260人。

羊马河彭大将军4个旅埋伏135旅,1个下午一个旅被全歼。歼敌4700人,伤亡479人。

彭大将军诱敌北上,胡团长留167旅守蟠龙后勤基地,2个纵队4天攻下蟠龙,缴获了4万套军服,1万2000袋面粉,解决了西北野战军的补给。歼敌6700人,伤亡1549人。

陇东三边打马步芳整82师、马鸿逵整18师歼敌4700人,伤亡3300人。

第一次榆林战役打邓宝珊22军没打下来,歼敌5200人,伤亡1890人。

傻子糊团长派整36师救援榆林被围歼,歼敌6000人,伤亡1839人。

陈赓谢富治南下陇海线,彭大将军南下牵制糊团长6个旅歼敌4000人,伤亡1503人。

延清战役歼灭糊团长整76师8000人,伤亡1915人。

二打榆林邓宝珊22军,宁马整18师来救,歼敌6800人,伤亡4335人。

宜川战役,糊团长整24旅宜川被围29军5个旅来救,被全歼2.9万,伤亡5404人。

洛川战役,糊团长整61旅洛川被围被打怕了不救,歼敌3200人,伤亡1848人。

西府陇东战役,糊团长跑路宝鸡、延安,青马整82师来救,歼敌2.19万,伤亡6566人,失踪8400人。

澄合战役,糊团长整36师被围歼,歼敌1万,伤亡2300人。

荔北战役,糊团长整17师被围,整38师,整65师救援,歼敌2.5万,伤亡9600人。

冬季攻势,糊团长判断西北野战军主力在西2个军西进,79军在永丰被围歼,歼敌2.5万。

春季战役,糊团长丢人后5个军反攻蒲城,被歼灭7300人。

陕中战役,青宁二马看关中不保反攻咸阳,糊团长胆小如鼠保存实力撤出西安,歼敌4万,伤亡5300人。

18、19兵团加入1野后发起扶眉战役,糊团长4个军被围歼,歼敌44000人,伤亡4700人。

一野去解放大西北18兵团南下四川,糊团长在川陕甘边损兵7万退守成都。

刘文辉、邓锡侯起义,糊团长5兵团在新津、3兵团在金堂、18兵团在成都、7兵团在德阳。孙元良跑路后16兵团什邡起义,糊团长从新津机场飞海南岛跑路,3兵团朱鼎卿起义,18兵团李振起义,7兵团裴昌会起义,5兵团李文在邛崃被全歼。成都战役糊团长30万人半个月没了。

综上:拿一野伤亡来说明糊团长不无能的洗地是不成立的。攻城战接近1比1.5或者1比2,围歼战接近1比3或者1比4,追击战接近1比8或者1比10。说湘军那句话怎么来着“解硬寨打呆仗”,糊团长也就这水平,一野伤亡大的几场战斗都是没马的青马宁马造成的别算在糊团长头上。

李默庵损兵折将多少把华野粟裕赶跑到了淮北。

杜聿明损兵折将多少把东野林彪打到了农安德惠。

范汉杰损兵折将多少把山东许世友压出了胶东。

白崇禧损兵折将多少让刘邓站不住大别山。

阎锡山损兵折将当乌龟多少把徐向前打吐血。

糊团长带着30多个旅延安1年游,把彭德怀从2.8万养到了7.5万再养肥到15万,要不是华北2个兵团加入一野,西北野战军也就是换了军装的刮军解放战士。

陈诚也是一个废物,在徐州陆军总司令部瞎搞后去东北行辕瞎搞后去台湾警备司令部。

我简单算了下,陈诚丢了30多万刮军,汤恩伯丢了40多万刮军,胡宗南丢了60多万刮军。 807万刮军这仨占了6分之一左右。

user avatar

汤恩伯陈诚 什么时候算成黄埔系了,人家的资格老多了好不好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