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力容易集中,而且神经兴奋与冷静模式切换自如的人,的确无法理解注意力涣散和切换不好的人。这两点对学习效率至关重要。
不理解
我刚读博士的时候,教授拿出一堆零件,让我做一台STM,超高真空用的。然后我用两个月,做出来了,教授说,这些零件在这放了10年,博士博士后换了一批又一批,没人能做出来。然后又听闻别的组自己做STM,前后用了20年。
我觉得这玩意虽然不是很简单,也不至于花十几年时间做不出来。实在不理解。
后来听说白春礼当年就是因为自己做出了STM,当上了中科院的一把手。维基百科对他的评价是:扫描隧道显微学领域的开拓者之一。
然后一个重要的任务是用STM测砷化镓富砷表面结构。
我发现,英国有人做出来过,美国有人做出来过,日本有人做出来过,日本做的是最好的。
而欧洲大陆没人做出来过。我觉得很纳闷,为什么这么多人做不出来。然后翻了各种文件,做了几个月实验,发现问题出在RHEED上。
根据大牛Wolfgang Braun的理论,RHEED现实的是表面的结构,但实际不是这样。如果最表面的几纳米属于无晶格结构的状态,RHEED则无法显示其结构,而其高能电子可以穿过该结构,最终在荧光屏上显示其下面的有晶格结构的样品。
当你看到其亮斑,如下:
并不能说明这是最表面的结构,而只能说明样品上有这种结构。
欧洲无数课题组没有做出结果的根本原因是因为在制备砷化镓的过程当中,表面富积了几埃的砷,而RHEED只是显示了这几埃砷下面的晶格。这时候再用STM扫描样品,则无法得到有序的晶格结构。
然后我做了些实验,改进了工艺,做出了比较好的结构样品,STM结果如下
已删
这个是32nmx32nm*(4x4)富砷结构
已删
这个是大范围的65nm
我今天查了下文献,各种期刊上砷化镓4x4结构的STM扫描都是极小范围的,大范围并能表现其清晰片层结构和表面重构的仅我做到了。
这件事极大地影响了我对科研的看法,我看的各种学术期刊也不少了,其中50%其实毫无意义,大部分存在严重的谬误,存在大量自圆其说的胡说八道。各个大牛写的书其实也有各种错误。
就拿RHEED来说,仅以此为依据的实验结果绝大部分都是错的,包括以此为基础建立的各种体系。之所以没有STM的结果,是因为STM的结果无法造假。类似的事情还有很多。我想发结果,被教授阻止了,我一个小博士生掀翻无数大牛吃饭的桌子是不可能的。
我实在无法理解为什么我一个小博士生几个月发现的问题,无数大牛几十年都没有发现,连续将错就错几十年,发了文章无数,申请项目资金无数。这个世界真的就是这样的。
也因此,我对学术生涯彻底失望,毕业后混了一段时间就离开大学了。
以上STM结果均为我读博士期间完成,没有发表到任何期刊,仅存在于我的博士论文和知乎上。
以此文纪念我曾经快乐又荒唐的学术生涯。
科研方面不理解的事情算少的,我为了给我父母治病,自学中西医,发现的不可思议的事情更多,以后慢慢说。
感谢评论区做过科研的出来证明我没胡说八道。感觉有必要集中回应下评论区
1,有人觉得我的教授不让我发是因为我的结果是错的。我觉得如果你有点专业科研能力懂英文的话,可以自己检索下 砷化镓, (4x4), 超高真空这几个关键词,看看其他人做了一辈子的都是什么水平,然后和我的结果比较下。懂的人自然懂,吹牛逼也是徒劳。
2,关于国内外的科研环境。欧美的科研环境存在诸多问题,而国内的几乎只有问题。欧美的教授普遍私德还是比较好的。我国的教授我听说过拿项目经费买东西然后搬回自己家,把自己的女学生搞上床,克扣博士生那点可怜的工资,更直接的就是贪污项目经费,这种事简直太多了。欧美这种事确实少很多,最起码我没听说过。
3,我不想扔炸弹的一个原因是我对这个圈子反正不感兴趣了,也不想因此得罪人,因为真的得罪不起。
4,关于中西医,各有各的问题,也各有各的长处,对于我而言,管用就行,不纠结哪个。
我说的都是现代的中西医,不是放血,吃母猪屎这种。西医的问题是根本就不是一门科学,顶多达到修桥补路盖房子这种工程学水平,理论水平跟物理数学化学差的非常远,但是得益于现代科技的发展,拥有了强大的能力,但这并不是医学本身的能力。西医总体上对人体缺乏系统性的深刻认识。中医的问题更多,从业人员素质,量化,中药标准,资金实力,科研实力跟西医远远没法比。但是理论水平非常高。
5,具体的技术问题我懒得讲了,因为比较专业,大部分人也听不懂。如果有兴趣请留言,有时间系统的讲一下。
6,衷心敬告各位,不要拿电视上吹中国科研实力的宣传当真,写这种文案的都是文科生。中国在基础科学上差的非常远,所谓的新四大发明全是剽窃。科技向发展,靠的是三样东西,时间,钱,人,缺一不可。时间上明显落后,钱不舍得拿,浪费严重。人员上连基本生活子女教育都无法保证,自然挖不到什么高端人才。
自然科学领域还不算最落后的,落后程度顶多50年,最落后的是哲学领域,中国基本没有什么有分量的哲学系,中科院也是在去年新开哲学院。中国哲学的水平落后先进水平最起码几百年,这意味着总体的指导水平差的非常远。
补充点STM的内容
评论区有国内的同行,我觉得有必要具体讲一下。国内的同行一提STM都说这种大仪器,我一直也没太把这玩意当回事。
国内外的科研水平的差距,从实验室就能看出来,国内的实验室,有钱的以大量进口国外成套设备为荣。而实际上国外高端的实验室,很多设备都是自己做的。一个原因是懂其中的原理,有科研能力,另一个原因是国外基础研究发达,能买到各种零配件。其实不光是实验室,工厂也是一样,如果一个工厂里的设备都是全套进口的,技术水平不会好到哪去,但如果很多是自己设计制造的,这种工厂技术实力都会比较强。
我做的这套STM,就电子设备花了点钱,真空腔是以前定做的,估计总共不超过30万人民币,离子泵涡轮泵真空阀门这些都是从其他旧设备上拆下来的,电子设备有一些零件也是从其他旧设备上拆下来的,一直用的也挺好。软件是另一台设备拷贝过来的,所以也没花钱。
图纸是业界超级牛人Gerhard Meyer自己画的,因为跟我教授以前是关系很好的同事,就把图纸给我教授了。Gerhard Meyer是真的牛人,图纸我仔细研究了很多遍,极其完美,各个位置差上一毫米都不行,我是没这个水平啊。然后我教授把图纸给了所里负责机加工的,然后镀金。这也是国内外科研环境的差别,很多在国内科研界看起来高山仰止的大牛,在这其实就是某人的前同事而已。
在我之前很多人也做过很多工作,但是都没结果,所以我需要做的主要是纠正别人的错误,自己设计了几个配套零件,所有零件全部拆开放到酒精里洗一遍,所有的超细导线自己手工焊一遍,测一遍信号,就装好了。评论区所说的,包括进针,隧穿结,振动稳定性,大约一共加一起两天搞定。
评论区还有人花了100万买了一套设备,然后请工程师清除背景噪声就用了半年,我觉得不可想象,这个活我从一无所知到完成工作也就花了一周。
STM的背景噪声分两种,机械振动和电磁干扰。特点很明显,机械振动的频率小于10Hz, 从隧道电流的傅里叶变换可以查出,原因就是其核心部分和真空腔有接触,或者减震设计不合理。我后来自己做了个小设备专门检查这个问题。另一个背景噪声是来自电网。从隧道电流的傅里叶变换可以查出其在50Hz, 100Hz, 200Hz,有明显的峰值。外部的从锡纸包一下,内部的敏感电流用细金属网套屏蔽一下就行了。实在还有高频噪声,做个低通滤波就行了。我真是觉得不可理解这种活需要专业工程师干半年!!!
都做好了先随便找个金属片当样品,看看能不能得到隧道电流,进针退针是不是正常,能不能勉强扫描以下。然后找一片石墨,电化学腐蚀个针尖,得到原子分辨率后校准下piezo参数,然后就抽真空烘烤一下,然后就能用了。
后来我其实还想改一下,无奈工程量有点大,还耽误做实验就算了。
其他设备基本也是我们自己修,各种电子设备就有4个大柜子,满地的导线,各种真空设备,不一定哪个就坏了。博士生在知乎闪耀着神圣的光芒,我父母以为我在指引人类的未来,其实我当时经常穿着拖鞋拎着扳手,撅着屁股在修设备。
今天才发现有人说Omicron专业工程师如何如何。我以前实验室有个印度人,别的不敢说,STM方面就是给我打下手的,现在就是Omicron专业工程师。
这个题我会!
本人老师,经常不了解孩子们为啥教不会。
就是那种你说他写,写不对;你把答案写在黑板上,也抄不对;你给他写本上让再抄一遍,依然不对。。
每当这个时候我就想爆炸,想给他们那圆圆的小头拍个片子看看里面到底有没有大脑。。
直到去年冬天,我不知道怎么忽然开始喜欢花滑。。
好,买鞋!找个冰场办月卡!看视频教程!开练!
侧蹬冰前后葫芦。。简直轻轻松
前后D单脚向前。。OK
前外刃绕圈滑行双足曲线。。行…吧…
单足曲线。。喵喵喵?
双足转体。。???
T刹双足旋转。。我特么。。
最终以练成劈叉和屁刹大法结束( ̄◇ ̄;)
本人自诩学习能力较强,一点点小困难不足为虑!再看教程,再练!我就不信了我。。
然而一个月过去了依然停留在外刃压不好转体就摔的程度。
视频上人家旋转跳跃闭着眼,现实中我跌跌倒倒摔了脸。。。
学渣竟是我自己。
所以我觉得,人和人真的是有差距的。差距很大。
你觉得是写了个字,他觉得是画了个清明上河图。更别说做题什么的了……
作为天才的话确实是理解不了别人的平庸的
譬如生活大爆炸里的谢尔顿,有一次帮拉杰观察天文观测的数据异常,结果拉杰看了好几天的数据,他一眼就看出来异常在哪了。按谢尔顿的说法,这种数据上的差别,就好像看一片绿色里有一个红点那么简单。
再譬如陈景润当初在北京四中教书,结果第一节课才上课十几分钟,他就尬在那了,这么简单的东西,怎么讲45分钟,有什么可讲的?但是你要知道北京四中的生源水平在全国都是顶尖的。陈景润却觉得这种数学问题,有什么可教的。是不是有谢尔顿那味了。
但是这都是天才的例子,大部分人不是天才,所谓的好学生与差学生最大的差别不在于智力上的差距,而是熟练度上的差距。
我们大部分人接触的学习,都达不到科研的水平,不过是熟练工的筛选了。
也就是常说的,还轮不到拼天赋。
就譬如我这种数学学渣,初中平面几何的辅助线,我死都不知道该怎么添加。而那些数学好的,随随便便就把几何做完了。
是因为我的智力和他们差距很大吗?
并不是,是我上课不听,数学作业都是抄的造成的。
另一方面,我中考政治95,高考文综300我政治能打85分以上。我那位数学好的同学,高中政治会考都差点嗝屁。
这就是熟练度的差异,因为我天天看这玩儿意,他做数学题是乐趣。
反过来他政治一样也能得高分。
所以你说在一般的学生里,差别不到理解不了的层次,无非两个原因
第一,没兴趣,不当回事。
第二,就是懒。
这有啥不能理解的,咱们谁还没给学渣讲过题?讲着讲着你就知道他为啥学的不好了。
因为讲题过程中你心中出现最多的一句话一定是:我靠你怎么连这个都不知道?
你给他讲一个数学大题,发现他双曲线没学好,解释双曲线的时候发现原来他连椭圆的基础都没有,往回捯给他讲椭圆,发现他连圆都没学好,再往回捯给他讲圆发现他连函数都没学好,再往回捯讲函数,发现他连一元二次方程都没学好,再往回捯给他讲一元二次方程,才发现他连个一次方程组都解得磨磨唧唧的……最后为了讲一道大题你得把整个代数体系给他捋一遍。
用我们那的话讲这就是学塌腰了:在某一个基础的知识上落下了,而中学生又没什么自学的意识,加上老师并不会等你而是继续飞速向前进,所以越来越听不懂,越听不懂挫败感越强,挫败感越强学习积极性就越差,最后就是game over。这是一个连锁发应,所以我们中学老师一再叮嘱一节课都不能落,因为你在任何一个点塌腰了,接下来就可能葬送你一整个科目。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