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孩子成绩一直都是很不错的,但是自从一些同学邀约他玩游戏后整天沉迷游戏,成绩严重下降怎么办?

回答
这确实是个让人头疼的问题,看到孩子从一个优秀的学生变成沉迷游戏的“低头族”,家长的心情肯定五味杂陈。别急,我们一步步来分析,看看该怎么应对。

首先,咱们得承认,游戏对孩子有吸引力是很正常的。尤其是在青春期,社交需求和新奇体验的渴望都很强烈。你的孩子成绩一直不错,说明他本身是个聪明、有潜力的孩子,这股劲头如果用对了地方,也可能转化为学习的动力。现在的问题是,游戏的吸引力暂时压倒了学习。

第一步:理解与沟通,而不是指责和恐吓

别上来就劈头盖脸一顿骂,或者威胁“再玩游戏就断网/打断腿”。这样只会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把你们的关系搞僵,后面沟通会更难。

找个合适的时机: 等孩子情绪比较平稳的时候,比如吃完晚饭,或者周末下午,找个安静的地方,坐下来好好聊聊。
表达你的担忧,而非愤怒: 用“我担心你”、“我注意到你最近……”这样的开头,比如:“宝贝,妈妈/爸爸注意到你最近花了很多时间在游戏上,成绩也有些下滑,我有点担心你。”
倾听他的想法: 孩子为什么会沉迷?是因为游戏本身好玩?还是因为跟同学一起玩有归属感?还是学习压力大,游戏成了他逃避的方式?耐心听他说,让他知道你在乎他的感受和想法。问问他:“是什么让你觉得游戏这么吸引你?”“跟同学一起玩游戏感觉怎么样?”
承认游戏的吸引力: 适当承认游戏的乐趣,比如:“我知道《XX》这款游戏确实挺刺激的,很多人都喜欢玩。”这会让孩子觉得你不是一概否定,而是理解他的。
引导他认识到后果: 在听完他的想法后,温和地指出成绩下滑带来的潜在影响,比如:“成绩下降可能会影响到你以后想学的专业,或者参加一些你喜欢的活动。”

第二步:设定清晰的规则,并坚持执行

沟通之后,就要落实到行动上。没有规则的自由往往是混乱的。

共同制定规则: 和孩子一起商量游戏的时间和时段。别是家长单方面规定,这样孩子更容易接受。比如:“我们商量一下,每天几点到几点可以玩游戏,周末可以适当延长一些。”
明确游戏时长: 是每天一小时还是两小时?是工作日限制还是周末放开?规则要具体、可执行。
指定游戏时段: 比如写完作业之后,或者晚饭后固定的一段时间。避免在影响学习和休息的时间玩。
把规则写下来: 最好能把商量好的规则写下来,贴在显眼的地方,双方签字,这是一种承诺。
家庭“断舍离”: 如果孩子总是沉迷,那么家长要有魄力地“断舍离”。这不代表完全禁止,而是阶段性地限制。比如,先实行一段时间的“游戏禁令”,或者限制游戏设备的使用。关键是“执行”,不能今天禁了,明天又心软了。

第三步:丰富现实生活,转移注意力

孩子沉迷游戏,往往是因为现实生活中的某些东西不够吸引他,或者他觉得现实生活很枯燥。

挖掘孩子的兴趣点: 除了学习和游戏,他还有什么其他感兴趣的事物吗?运动(篮球、羽毛球、游泳)、音乐(学乐器、听音乐)、艺术(画画、手工)、阅读(侦探小说、历史故事)……
创造参与机会: 鼓励他多参加学校的社团活动,或者家长可以带他去参加一些线下的兴趣班、俱乐部。和同学一起参与有意义的活动,能填补他社交和成就感的需求。
亲子时光很重要: 多花时间陪伴孩子,进行一些你们共同喜欢的活动。比如一起做饭、一起爬山、一起看电影(不是他玩手机,你玩手机)、一起研究某个话题。高质量的陪伴胜过一切说教。
引导他看到现实生活的美好: 带他去户外走走,感受大自然;带他去体验新的事物,比如去科技馆、博物馆,或者学习一项新技能。让他发现,除了虚拟世界,现实生活同样精彩。

第四步:关注学习,但避免过度施压

成绩下滑是事实,但如果一味地盯着成绩,只会让孩子压力更大,更容易逃避。

了解学习困难: 看看孩子成绩下滑是因为游戏占用了太多时间,还是学习方法出现了问题,或者对某些科目失去了兴趣?
提供学习支持: 如果孩子在某些科目上遇到困难,家长可以主动提供帮助,比如找家教,或者和老师沟通。
鼓励和肯定: 当孩子在学习上有一点进步的时候,哪怕是很小的进步,都要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让他重新找回学习的成就感。
设定阶段性学习目标: 和孩子一起为他的学习设定一些短期和长期的目标,并且是可实现的目标。

第五步:家长自身也要有策略

以身作则: 如果家长自己整天手机不离手,很难让孩子信服你关于“控制游戏时间”的说法。
保持耐心和一致性: 改变不是一蹴而就的,可能会有反复。家长要保持耐心,并且家人之间的教育观念要一致,不要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
寻求外部帮助: 如果情况实在严重,沟通效果不佳,可以考虑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师的帮助。他们有更专业的方法来引导孩子和家长。

具体场景举例:

想象一下,你的孩子正在房间里玩游戏,你敲了敲门:“宝贝,方便出来聊两句吗?”等他出来后,你不是直接说“你又在玩游戏!”而是这样说:“我看到你最近玩《XX》玩得挺投入的,我也挺好奇这个游戏到底有什么吸引力?听你同学说,你们组队玩好像挺有意思的?”

等他兴致勃勃地跟你分享了游戏的内容和跟同学玩的感觉后,你再切入正题:“不过,我也注意到你最近的学习时间好像变少了,上次考试的数学成绩也比以前低了一些。我有点担心,你想想看,如果我们能找到一个平衡点,既能让你和同学一起开心玩游戏,又能保证学习不受太大影响,那会不会更好呢?”

然后,你可以引导他一起商量:“这样吧,我们先定个小目标,比如每天晚上写完作业后,可以玩一个小时游戏,周末的时候可以适当增加到两个小时,你觉得怎么样?”

如果孩子表示抗拒,你可以温和地解释:“我知道一个小时听起来好像不够尽兴,但是我们可以先试试,如果效果好,我们再慢慢调整。而且,如果你每天都能按时完成作业,并且保持学习状态,我们可以稍微奖励你一些额外的时间,或者你有没有想学的什么东西,我们一起去学?”

最后,别忘了你是孩子的“后盾”和“引导者”,而不是“监视者”和“惩罚者”。 这种转变需要时间和耐心,也需要你们全家的共同努力。祝你和孩子都能顺利度过这个阶段!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手机使用的频度和期末成绩成反比,也就是说平时使用手机多的,或多或少会对成绩有影响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确实是个让人头疼的问题,看到孩子从一个优秀的学生变成沉迷游戏的“低头族”,家长的心情肯定五味杂陈。别急,我们一步步来分析,看看该怎么应对。首先,咱们得承认,游戏对孩子有吸引力是很正常的。尤其是在青春期,社交需求和新奇体验的渴望都很强烈。你的孩子成绩一直不错,说明他本身是个聪明、有潜力的孩子,这股劲.............
  • 回答
    看到老师在家长群里天天表扬那几个成绩好的孩子,我心里是五味杂陈。说实话,一开始确实有点不是滋味。毕竟,我们家的孩子虽然不是最顶尖的,但也算中等偏上,平时在家也挺努力的。每次看到群里老师把那几个“明星选手”的名字一遍遍地列出来,他们的进步、他们的优点,被描绘得天花乱坠,好像成绩好就等于一切都完美无缺一.............
  • 回答
    亲爱的,我太理解你现在的心情了。看着你这样,我的心都揪着。我知道,你一直以来付出了多少,我们都看在眼里,也深深刻刻地记在心里。你是一个多么要强的女人啊,从你认认真真地投入工作开始,那份认真劲儿就没断过。我知道,你不是为了证明给谁看,也不是为了炫耀什么,只是单纯地想要为这个家,为我们,争取更好的生活。.............
  • 回答
    在一个充满辱骂和童年体罚的家庭中长大,对孩子未来的心理健康可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虽然每个人的经历都是独一无二的,但可以预见一些普遍存在的心理困境。童年创伤的印记: 低自尊和自我怀疑: 长期遭受父亲的辱骂,孩子会内化这些负面评价,认为自己不够好、不值得被爱。即使成年后,这种低自尊感也可能像影子一样.............
  • 回答
    这个问题确实让很多家长夜不能寐,百思不得其解。同样一个老师,同样一个班级,为什么别人家的孩子能名列前茅,自己的孩子却总是差强人意?这背后,其实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多维度的议题,绝非一两句话就能道破。我们不妨从几个关键的层面来深入剖析一下。一、孩子自身的差异化特质,这是最根本的。1. 学习方式与吸收能力.............
  • 回答
    要养育一个成绩中等的孩子,这本身就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教育目标,因为大部分孩子都属于这个范畴。与其想着“如何让他们成绩变好”,不如着眼于“如何帮助他们在这个阶段健康成长,找到自己的节奏,并为未来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这其中包含很多细致的关注和引导,远不是简单地“抓学习”就能涵盖的。理解并接纳“中等”:这.............
  • 回答
    孩子一年级,成绩好,这本身就是一件让人欣慰的事情。然而,因为爱讲话,被调到了最后一排,作为家长,心里肯定五味杂陈。别急,这事儿咱们慢慢捋一捋,看看怎么做最合适。首先,咱们得理解老师的做法。老师把孩子调到最后一排,出发点大概率是为了不影响课堂秩序,也希望他能收敛一下爱讲话的习惯。一年级的孩子,注意力容.............
  • 回答
    这事儿确实挺让人为难的,作为大学教师,咱们处理事情得慎重,既要顾及情面,也要守住原则。你遇到这种事儿,心里肯定七上八下的。我来跟你聊聊,咱俩一块琢磨琢磨,看看怎么处理才最合适。首先,咱得明确几个点。 职业道德和学术诚信: 这是咱们教师的生命线。改成绩这种事儿,一旦被发现,后果可能非常严重,轻则影.............
  • 回答
    这可真是一个让人头疼的问题,尤其当孩子成绩不好,又沉迷手机的时候,做父亲的肯定心里焦急。关于这位父亲说的“别不要脸”,这话说得是挺重,挺扎人的。首先,我们得理解这位父亲为什么会这么说。一个孩子不好好学习,成绩不好,这不仅仅是学习上的问题,对一个家庭来说,也可能关系到未来的希望,关系的孩子的出路。尤其.............
  • 回答
    六个月后的中考,成绩却不如人意,这无疑给全家都带来了沉重的压力,尤其是当孩子正处于这个关键的冲刺阶段。听到成绩公布的那一刻,那种焦虑、失望甚至伴随着一丝恐慌的情绪,我想任何为人父母的都能理解。在情绪最激动的时候,因为一时的冲动,对孩子动手了,这绝对不是一个好的解决办法,事后懊悔和心疼才是常态。现在最.............
  • 回答
    郑州这位家长50天花7万块钱给孩子报了所谓的“王牌补课班”,结果孩子成绩不升反降,一下子跌了100多分。这事儿放到谁身上,都得揪心,更别说这7万块钱了,那可是实打实的血汗钱。这责任到底在哪儿?咱们得好好掰扯掰扯。首先,这钱花得是不是值,是不是冤枉钱,这得看这个补课班到底是个啥情况。补课班方面: .............
  • 回答
    关于安徽那位小学生因成绩不好被父亲脱光衣服赶出家门的事情,我第一反应是极度的震惊和心痛。这绝对不是一个正常的家庭教育方式,更是一种严重的虐待行为。孩子犯错,家长有责任教育引导,但方式绝对不能是公开羞辱和人身伤害。这件事最直接、最触目惊心的,就是对孩子心理的摧残。首先,羞辱感和被抛弃感。被父亲当众脱光.............
  • 回答
    这真是个让人既高兴又有点纠结的情况,说明孩子有想法,有目标,这可是好事!不过,成绩好能上好高中,这又是另一条明亮的路。到底该怎么权衡,才能最大程度地帮助孩子,让他开心又能有好的发展呢?我来跟你好好捋一捋这事儿。首先,得承认,当厨师和上好高中,这两种选择的路径、需要的能力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确实不太一样.............
  • 回答
    这个问题,如果抛出来给我,我脑子里会立马冒出许多想法,但真要细细说来,那感觉就更复杂了,像在翻看一本老旧的相册,里面有欢笑,有泪水,也有很多很多关于“期望”和“现实”的拉扯。首先,“普通人”这三个字,在我看来,它本身就蕴含着一种巨大的、说不清道不明的分量。它不是平庸,也不是失败,而是一种对生活最本真.............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许多为人父母者的内心深处,也充满了对自身价值和育儿责任的深刻思考。首先,请放下那个“优秀”的标签,它本身就可能是一个枷锁。人生本就是一场修行,没有谁能断言自己达到了“优秀”的彼岸,尤其是这个“优秀”的标准,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文化、甚至不同的家庭里,都有着千差万别的定义。你觉得自己不够.............
  • 回答
    作为一位父母,我内心深处期望我的孩子,不仅仅是健康快乐地长大,更希望他们能够成长为一个独特、有力量、有温度的人。这说起来简单,但细想起来,里面包含着太多我希望倾注给他们的东西。首先,我希望我的孩子是一个好奇心旺盛、乐于探索的人。我希望他们拥有发现世界新奇事物的眼睛,不满足于现有的知识,而是主动去学习.............
  • 回答
    孩子不接受传统应试教育,想要培养成一个专业性极强的人,这个问题确实是很多家长在教育孩子时会遇到的纠结。那么,这样的人,即便没有文凭,也能在社会上找到一份好工作吗?这绝对是一个值得我们深入探讨的议题,而且答案并非简单的“是”或“否”。首先,我们得承认,传统应试教育之所以存在,并且至今仍占据主导地位,是.............
  • 回答
    培养一个孩子自律独立,这可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它更像是一场细水长流的陪伴和引导。咱们就抛开那些空泛的理论,聊聊实操层面该怎么做,让咱家孩子将来能真正靠谱起来。一、 打好“内在驱动”的地基:从“为什么”到“我愿意”孩子天生是好奇的,但这份好奇心要转化为内在的驱动力,咱们得做点文章。 清晰的规则和期待.............
  • 回答
    孩子想当科学家,这可是件好事啊!不过,如果家长觉得“科学家”这个目标有点太抽象,或者担心孩子对这个职业的理解不够全面,想帮孩子更具体、更接地气地认识这个领域,或者甚至引导孩子发现其他同样闪闪发光的可能性,那咱们就得好好聊聊了。首先,咱们要明白,当你想“纠正”孩子的想法时,最最关键的是不否定,而是引导.............
  • 回答
    成都一家幼儿园被曝给孩子吃全素食,教育局已督促该园按规定改进膳食供应。这件事一出,立刻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大家最关心的,无非就是孩子们的健康。那么,长期吃全素食,对孩子们的饮食究竟会有哪些影响呢?咱们得好好说道说道。首先,咱们得明白,孩子的成长发育,对营养的需求可是非常高的,而且是均衡的营养。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