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家长群里,老师天天表扬那几个成绩优秀的孩子,仿佛成绩好一切都好,作为其他孩子的家长,你会怎么想?

回答
看到老师在家长群里天天表扬那几个成绩好的孩子,我心里是五味杂陈。说实话,一开始确实有点不是滋味。

毕竟,我们家的孩子虽然不是最顶尖的,但也算中等偏上,平时在家也挺努力的。每次看到群里老师把那几个“明星选手”的名字一遍遍地列出来,他们的进步、他们的优点,被描绘得天花乱坠,好像成绩好就等于一切都完美无缺一样,心里总会泛起一点点被忽视的感觉。

你想啊,我们这些家长,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被认可?谁不希望看到自家宝贝在老师眼里也是闪闪发光的存在?当老师的表扬像一道聚光灯,只打在那几个孩子身上的时候,我们这些其他孩子的家长,自然会觉得,是不是老师只看到了成绩,而忽略了自家孩子那些同样值得肯定的地方?

我也会忍不住去想:
自家孩子就没优点了吗? 我家的孩子可能不擅长数学,但他在美术上很有天赋,或者在班级里组织活动很有条理,或者性格特别善良,总是乐于助人。这些呢?这些在老师的表扬里,怎么从来没出现过?
是不是只要成绩不好,其他方面做得再好也没用? 这种想法很直接,也很让人沮丧。感觉好像分数才是衡量一个孩子价值的唯一标准,其他的能力、品质,都成了陪衬。
会不会对其他孩子造成压力? 我会担心自家孩子看到群里的表扬,心里会不会也觉得压力很大?会不会觉得“我为什么就不能像他们一样被表扬”?或者更糟,会不会觉得自己不如别人?我不想我的孩子因为这些表扬而产生自卑心理。
老师是不是对这些孩子有“偏爱”? 虽然我极力告诉自己老师是公平的,但这种天天只表扬少数几个人、少数几个方面的做法,确实容易让人产生这样的联想。

不过,冷静下来想想,我也会理解老师的难处。毕竟,在教育体系下,成绩确实是一个比较直观的衡量标准,老师可能也是想通过表扬优秀生来激励整个班级,让他们看到努力的方向和榜样。而且,家长群里人多眼杂,老师可能也觉得公开表扬成绩好的孩子,是最不容易引起争议,也是最能体现教学成果的方式。

但即便如此,我还是希望老师能看到每个孩子的光芒。毕竟,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成绩只是孩子能力的一个侧面,远不能代表他的全部。一个孩子的情商、创造力、团队协作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抗压能力等等,这些同样重要,甚至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可能比单纯的成绩更具决定性。

所以,虽然心里会有点小情绪,但我也不会过于纠结。我能做的,就是:

1. 调整自己的心态: 不把老师的表扬当作唯一标准,更多地关注自家孩子自身的进步和成长。
2. 私下与老师沟通: 如果我真的很想让老师关注到自家孩子的其他优点,或者对孩子在某些方面的表现有疑虑,我会选择私下找老师聊一聊,而不是在群里直接表达不满。
3. 肯定自家孩子: 在家里,我会更加努力地去发现和肯定自家孩子的优点,用我自己的方式去激励他,让他知道,他在我这里,永远是最棒的。
4. 引导孩子看待成绩: 我会教育孩子,成绩很重要,但不是最重要的,要以平常心对待,并且要看到自己的努力和进步,而不是只跟别人比较。

总而言之,看到老师天天表扬那几个孩子,我首先会感到一丝丝的失落和被忽略,然后会开始思考自家孩子的情况,甚至会担心对孩子产生负面影响。但最终,我会努力调整自己的情绪,认识到老师的做法可能也有其原因,同时更会坚定地承担起发现和肯定自家孩子独特价值的责任。我希望的是一种更全面、更平衡的教育关注,而不仅仅是围绕着冰冷的数字打转。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人最可悲的一点,总想从他人的态度中看到自己的价值。

user avatar

那你觉得老师怎么做合适呢?

天天批评成绩差的孩子?

那样,你能可能舒适了,成绩差的孩子的家长估计顶多坚持三天,第四天就得打上门。

那叫公开处刑。

可能老师也想批评有些孩子来,但我估计脑子正常的老师都不会公开批评,只会单独跟孩子家长沟通,完了为了安慰家长还会加上一句“孩子很聪明,就是不好好学,好好学肯定没问题”。

我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我真觉得不仅仅是现在的学生玻璃心,家长更是玻璃心得一批,很多本来很正常的操作,由于要照顾学生家长的玻璃心变得扭扭捏捏。

就比如这个,家长群这个玩意,原本的目的就是做好家校沟通的,老师在在群里表扬下学习好的学生无非是想树立个学习楷模,让其他孩子学习。老师的职责就是教育孩子,哪怕我们再否认,我们也得承认在目前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孩子的成绩几乎就是一切。幼儿园小学里为了让每个孩子期末都有奖状,可能还搞个最佳宝宝之类的评比,你见过高中还搞一套的吗?可能就算学校想搞,家长也会认为是不务正业。

在这种情况下,老师用成绩评价学生不很正常?

没见过哪个公司开会不表扬业绩优秀的员工,不批评业绩差的员工,反而花样夸普通员工,照顾他们情绪的。

我打个比方,换成一家公司,大家就觉得很荒唐,可是换做家长群里,有人就觉得不可理解,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原因就在于目前大部分家长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太焦虑了,导致风声鹤唳,原本一些很正常的事,在他们看来却是如临大敌,要我说,家长群这种群,加进去直接点信息免打扰就行了,因为绝大部分都是无用的信息,如果你的孩子真有什么问题,老师会私下跟你沟通。

或者,在我看来,绝大部分的群都是这样,反正我除了工作群,其他群信息一概不看,有这功夫干点啥正事不好?家长也一样,有时间一天到晚窥屏家长群,患得患失,不如多提升自己,升职加薪,努力提升自己给孩子托底的能力,对托底能力高的家庭而言,成绩好不好真无所谓。

可如果自己能力一般般,对孩子而言,若想不堕入社会底层只有高考一条路,那学习成绩还真代表一切,讲情怀没用,道德绑架没用,嘴硬更没用,因为现实就是现实。

user avatar

我家小孩小学五年级,每天老师都会发高分学生合影,进步合影,优秀合影,





大家要知道,老师对自家的孩子要求格外宽松,所以成绩一直中不溜秋的,合影一般没有,


难受,香炉。


问我怎么想,我当然是觉得不妥,

可是如果老师每天表扬家里有钱的孩子,或者有权的二代,我会更难受啊。

user avatar

如果是我,我什么都不会想,因为没用。

进群第一时间设置消息免打扰,只要不是提醒我看或者提醒所有人看的消息,我根本不会翻。即使老师专门提醒了所有人来围观成绩好的孩子是如何被表扬,我也会第一时间关掉对话框。

因为这种事情,要么改变,要么接受,除此之外,想什么都白搭。

2015年,我接了一个高一新班。

有一次家长会,我谈班上一个孩子的学习方法时,顺嘴说了一句:“这个孩子的写作能力是很强的”

第二天,一个学生来找我,欲言又止,止言又欲……好半天,才终于问出来:“老师,您觉得我的写作能力不强吗?”

我说:“谁说的,我一直说你写作水平在同龄人中不可多得啊。”

她继续问:“那您为什么昨天家长会只表扬某某,没有表扬我呢?我妈回家说了我一顿,说自以为自己了不起,老师提都不提你半个字……”

其实,我当时是在专门谈那个孩子,写作能力强是她的一个特点,我就顺口说出来了。我并不是在表扬所有写作能力强的孩子。

然后我特意找了这个来找我的女生的妈妈,和她很认真地谈了这件事。我告诉她:“肯定别人,不等于否定你的女儿。我无论夸不夸,你女儿的写作能力都在那里,不会改变。作为家长,对孩子的认识不能依赖于别人的评价,更不能依赖于别人对别人家孩子的评价。自己的孩子,自己应该最了解。作为父母,要学会欣赏自己的孩子,是毫无条件并且不需要谁来帮你认证的那种自信而真诚的欣赏。”

我们今天不讨论鼓励和表扬的必要和意义,也不讨论“老师天天在微信群表扬成绩好的孩子”这个行为本身有没有问题,我们只根据问题单纯地讨论,情况已经发生了,作为家长,应该怎么办。

如果你觉得,孩子没能被老师当众表扬你就活不下去,那就下定决心付出——分析孩子成绩不好的根本原因,针对此对家庭教育进行全方位重塑,引导并陪伴孩子通过多方面的努力,也成为被老师在群里天天夸的孩子。

不过真心不建议这么做,因为太功利

我们要从孩子入学之初,帮助孩子赋予学习一个“仰望星空”的高远意义,然后再把这个高远的意义,和“脚踏实地”的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我们不是为了考试和分数而学习,更不是为了表扬而学习,而是为了自己,为了探索和认识这个世界,为了拓宽生命的深度和广度。当然,这需要持久且多方的具体的努力和细致的引导。无论是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还是把一个自己真心想达到的目标作为学习动力,最珍贵的收获其实都在过程中,是这些东西在整个过程中带给他的那些足以一生受益的东西,而不是分数。只有这样,孩子才能真的想学、爱学。因为学习不再是被迫,而是为了认识自己想认识的,追逐自己想追逐的。

单纯为了得到表扬而学习,如果不是孩子本人意愿强烈,很难坚持不说,也容易把让他找到内心真正学习动力的机会彻底摧毁掉。如果学习的动力不是发乎本心,孩子学起来会身心俱疲。

说回到这件事本身,如果说真的难以接受,改变的途径,除了改变孩子,还有改变老师,也就是去和老师直接交流,如实说出感受。

不过这个我也不建议。因为客观地讲,虽然老师确实有考虑欠妥的地方,但单纯就这个事情而言,还算不上什么了不得的大错。作为老师,有表扬任何一个孩子的权利。单纯为这个去找老师,老师可能两句话就给你说的聊不下去了。

如果非要改变,那改变老师还不如改变自己家孩子更实际。

遇到这种情况,要问我想真心劝什么,就两个字:接受,再送两个字:淡定。

作为父母,要时刻牢记:老师夸成绩好的孩子什么都好,不代表我的孩子什么都不好。无论老师们是否表扬你的孩子,你都要学会发自内心地欣赏自己的孩子。这种欣赏,是不需要别人的夸奖来佐证的。

一个孩子的自信和底气,就来自父母真诚而无条件的欣赏。

不是欣赏多么优秀的他,不是欣赏被老师表扬的他,不是欣赏达到你们某种要求的他……而是欣赏他的本来模样,那个原原本本的、最真实的他。

这种态度,也会影响孩子。什么叫“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种境界的基础,就要从这些细节处一点点打下。他会从父母的态度中知道,不以别人的评价来定义自我,不过分依赖外界的肯定。

一个人,最珍贵的不是得到别人的表扬,而是内心对自我的满足和肯定。

无论多么优秀的人,都不可能得到所有人的认可。如果总依赖别人的评价活着,这个人的人生,将“永无止境”。他总想得到更多表扬,总想得到更多认可,乍一听没什么不好是吧?那我告诉你,那些因为玩命立人设最后崩了的明星,就是因为这种过度在意外界看法的“永无止境”的心态。

你觉得人生就该“永无止境”,什么是永无止境?就是追求完美。追求完美,那是人生至苦。

所以很多父母想不明白,我们养育孩子最应该追求的目标,不是让孩子活得完美,而是让孩子活得舒服。

世事多艰,能活得舒服,那是人生至福。最起码,一个活得舒服的人,他永远不会得抑郁症。

一个人怎么能活得舒服,第一条就是不能太在意别人说什么,要学会知足。

所以你问,如果是我,面对老师对别的孩子的表扬我会怎么想,我怎么想有用?想太多的后果,大致就两个:第一是看着手机骂老师,第二是放下手机骂孩子。

哪个都给不了自己和孩子什么实际的益处。纯粹是把一件和自己没什么关系的事,变成了一件能够影响自己的坏事。

所以我开头说,我什么都不想。

如果非得想,我就想想,怎么能利用这个细节,在心态上给孩子以正面引导。让他知道:让别人满意不重要,让自己满意才最重要。别人的评价,无论是对你的,还是对另一些人的,都改变不了你实际拥有的任何。

人活着就是这样:如果一件事我们无法改变,那就调整自己看待它的心态。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看到老师在家长群里天天表扬那几个成绩好的孩子,我心里是五味杂陈。说实话,一开始确实有点不是滋味。毕竟,我们家的孩子虽然不是最顶尖的,但也算中等偏上,平时在家也挺努力的。每次看到群里老师把那几个“明星选手”的名字一遍遍地列出来,他们的进步、他们的优点,被描绘得天花乱坠,好像成绩好就等于一切都完美无缺一.............
  • 回答
    《奇葩说》第七季第九期那个辩题,“家长群里都在吹捧老师,我要不要很跟风”,哎哟,这可真是说到心坎里去了。想当年,我家孩子刚上小学那会儿,我一头扎进家长群,那场面,至今想起来都觉得有点…魔幻。我怎么选?简单粗暴: 不跟风,但也不特立独行到去搅局。让我详细说说我的“不跟风”哲学,以及为什么我觉得这是个挺.............
  • 回答
    这事儿听着就让人挺堵心,也挺让人火大的。家长在班级群里问问孩子成绩,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哪个家长不想了解自己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呢?这属于家长应有的知情权,也是对孩子负责的表现。老师这么回应,说家长“有病”,这话未免也太伤人了,而且非常不专业。为人师表,不说教导学生,连最基本的尊重和沟通都做不到,反而.............
  • 回答
    这件事确实挺让人头疼的,在家校群里,大家都是一条船上的,孩子们的教育离不开班主任老师的付出,但有时家长难免会注意到一些小问题,要是直接在群里指出来,场面就有点尴尬了。这样吧,咱俩聊聊,看看怎么能把这事儿说得既清楚明白,又不得罪人,让家长们都心里明白,但又不会觉得被针对。首先,咱们得认识到,家长们在群.............
  • 回答
    关于网传“家长老师”涉嫌打骂孩子致其跳楼的事件,我们看到了不少讨论。对于这位身份特殊的家长,也就是孩子的老师,社会各界的声音非常复杂,夹杂着愤怒、质疑、同情,以及对教育体制的拷问。首先,从常理和法律角度来看,任何形式的暴力,尤其是针对未成年人的体罚和精神摧残,都是绝对不可接受的。教育的本质应该是引导.............
  • 回答
    这事儿,挺让人纠结的。一方面,学校有校规,不能带糖,这规定肯定是为了孩子们的健康和学习环境考虑的。另一方面,孩子衣服里带糖,这事儿也挺小,属于小孩子偶尔犯点错,而且还是不小心的。现在老师让买85块糖给全班同学,这个处理方式,确实得好好说道说道。先说说家长为什么会觉得为难: “不小心”的界定: 孩.............
  • 回答
    各位家长,大家好!看到大家这么积极地参与孩子的数学学习,我真的感到非常开心!关于今天群里发的那个链接中的第一道题,我们一起来看看。这道题的重点在于理解“平均数”这个概念。平均数,简单来说,就是把所有东西加起来,然后除以东西的数量。就像我们班上一起分享零食一样,把所有零食的颗数加在一起,再看看有多少小.............
  • 回答
    看到公婆在家族群里发儿子媳妇不孝顺的视频,确实挺糟心的。这种行为不仅影响家庭和睦,也让你夹在中间感到很为难。我完全理解你的感受,这肯定让你觉得不舒服,甚至有点憋屈。咱们先别急着生气,冷静下来想想,这种情况该怎么处理,才能让你和你的丈夫日子好过点,也尽量避免更多不愉快的发生。首先,你要明确一个根本点:.............
  • 回答
    这真是一个让人摸不着头脑的截图,你公公发到家庭群里,这其中的含义可就丰富了,得好好琢磨一下。首先,我们得弄明白这截图到底是什么内容。你没有具体描述,这就像是给我一个谜语,只说了“有一个谜底”,但我不知道谜面是什么。所以,我只能根据“截图”这个普遍的概念来猜测,并分析其中的可能性。可能性一:是一段文字.............
  • 回答
    .......
  • 回答
    这件事确实让人有点儿意外,也挺需要点儿智慧去处理的。作为家长,看到儿子书包里出现“小情书”,心里肯定会闪过很多念头,是惊喜?是担忧?是好奇?我想,我们得一件一件来捋清楚,然后用最适合的方式应对。首先,保持冷静,不要急着下结论。 这是最重要的一步。咱们得承认,初中这个年纪,正是情窦初开的时候,对异性产.............
  • 回答
    看到弟弟在学校遭受欺凌,这绝对是让人心疼又愤怒的事情。当务之急是保护孩子,并确保事情得到妥善处理。别急,我们一步步来,我会尽量详细地告诉你该怎么做。第一步:安抚和了解情况 (最重要!)1. 立刻和弟弟沟通,营造安全感: 选择一个安静、私密的环境: 最好是家里,或者一个他感到放松的地方。.............
  • 回答
    高考倒计时30天,这个关键时刻,你却被家里的氛围搅得心烦意乱,甚至恶心到无法学习,这真是让人头疼。我知道,这种感觉很煎熬,仿佛整个世界的压力都压在了你一个人身上,而最应该成为你港湾的家,此刻却成了让你窒息的牢笼。首先,我想和你一起分析一下,为什么家里的环境会让你产生这种强烈的排斥感。是家长过度的关心.............
  • 回答
    作为一名身处如此令人心碎境地的父母,我内心充满震惊、痛苦和深深的自责。首先,我的第一反应一定是极度的震惊和难以置信,无法接受我的孩子竟然会做出这样可怕的事情。1. 承担责任,全力配合调查我会立刻认识到,无论如何,我们的孩子犯下了严重的错误,必须为自己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我不会试图隐瞒、包庇或者为他找.............
  • 回答
    我的手机里,珍藏着无数个让我觉得自己是全世界最幸福的家长的瞬间。它们并非轰轰烈烈的壮举,也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成就,而是散落在日常点滴里的闪光。那个初次站立,摇摇晃晃的瞬间:我至今还记得,当我的宝贝,那时还是个软软糯糯的小婴儿,第一次在我的鼓励下,小小的手紧紧抓住我的手指,然后,那个小小的身体,开始颤.............
  • 回答
    江苏那位家长的话,振聋发聩。“我就退出家长群怎么了”,这句话背后,是一个家长对教育生态失衡的深深无奈。家长群,这个本应是学校与家庭沟通的桥梁,如今却很多时候变成了“压力群”,让无数家长不堪重负。要说清楚为什么家长群会变成压力群,得从几个方面掰开了讲。首先,边界模糊,责任僭越是根源。本来,老师的职责是.............
  • 回答
    这件事情发生在广西玉林,起因是小学家长群里有几位家长在讨论喝酒,而一位拥有博士学位的家长对此感到不满,进而引发了一场激烈的骂战。要详细地看待这件事,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一、 事件本身的性质和导火索: 家长群的功能定位: 家长群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学校和家长的沟通,方便老师发布通知、讨论学校事.............
  • 回答
    唉,说起来真是心酸又好笑,每次一到临近年底,家长群里那种“退出”的念头就会在我心里蠢蠢欲动,但又碍于情面和对孩子未来的一些顾虑,最终还是咬牙忍了下来。最近一次让我特别想退出,大概是上个月月底,我们班主任又在群里发了一份“学习强国”的积分排名表。没错,又是学习强国。我们班主任,一个非常年轻的女老师,可.............
  • 回答
    金华一中2021年10月3日的家长群事件,绝对是当年本地教育圈乃至社会上一个相当有影响力的小插曲。要说清楚这个事儿,得把时间线捋一捋,再把各方的情绪和观点都讲明白。事情的缘起:当时正值国庆假期,按理说应该是学生和家长都放松一下的时候。但金华一中的一个家长群里,突然炸开了锅。导火索是什么呢?具体细节众.............
  • 回答
    这则关于家长因开跑车送孩子上学被踢出家长群的事件,无疑触动了许多人内心深处的敏感点,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思考。这其中包含了贫富差距、社会阶层固化、群体认同、教育理念、网络暴力等多个维度的问题,值得我们深入剖析。事件的表面与可能的背后原因: 事件本身: 一位家长,因为其驾驶的跑车(通常被视为财富的象.............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