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剩余的30%不怎么瞎溜达
被 @36氪 邀,很荣幸。
虽然新闻里讲的是疫苗接种,但底层逻辑和大英帝国鲍中堂的“群体免疫”(来源是英国政府首席科学顾问帕特里克·瓦兰斯)大法是一样的,即社会中超过一定比例的人具有对新冠肺炎的免疫力以后群体疫情就会得到控制。以下是百度词条的解释:
群体免疫(Herd immunity),是指人群或牲畜群体对传染的抵抗力。群体免疫水平高,表示群体中对传染具有抵抗力的动物百分比高。因为,疾病发生流行的可能性不仅取决于动物群体中有抵抗力的个体数,而且与动物群体中个体间接触的频率有关。如果群体中有70%—80%的动物有抵抗力,就不会发生大规模的爆发流行。
在这个概念中,个体获得的免疫力可以来自于疫苗接种,也可以是通过感染疾病,就像1918大流感的全球大流行,最终以多数人获得免疫而最终结束。但这种不加干预、放任疫情自然发展获得的群体免疫,往往代价是巨大的。
《大流感——最致命瘟疫的史诗》这本书中描述了大流感期间行人倒毙、因纽特人全村死绝的恐怖景象,是一本不可多得的新闻传记。欢迎大家抽空读一读:
我要提醒大家的是,这个新闻里面提到的70%,并不是全球70%的人接种了疫苗,就不会再有人罹患新冠肺炎。而是说疫情会被有效控制,个别散发的患者也不会引起社会上其他个体的大范围感染。疫情就会像1918大流感(H1N1)疫情那样在1920年前后悄悄终止。
然而如果不加以积极控制,并且迟迟没有有效疫苗的话,人类会为一场全球性大瘟疫付出巨大代价:
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接近尾声。这场战争中出现的马克沁机枪、坦克、飞机和毒气让人类以前所未有的高效率自相残杀,1600多万人丧生。然而突然爆发的西班牙流感却在仅仅一年时间里杀死了全球约5000万至一亿人,深刻影响了战后格局。
所以,疫苗接种率尽早提高上去才是控制疫情的不二法门。指望着大多数人通过感染获得免疫力,人类虽然不至于灭绝,但肯定要付出极其惨重的代价。
传染性疾病的扩散总是从“0号病人”开始,一个一个传播,造成大量人员感染,导致疫情。就好比一排火柴,其中一根火柴点燃后会一个一个引燃身边其他火柴。
但是如果这一排火柴中有一些不可被引燃,那么火焰的扩散就被扼制住了。当然,疫情的传播不是单线的,而是类似于网状,所以需要多数火柴无法被引燃,才能将火焰控制住。
下面几张gif动图或许可以帮大家加深理解:
蓝色为疫苗免疫人群,灰色为未注射免疫人群,红色为未经免疫感染且具有传染性人群。当蓝色人群更多,就可以将红色扩散的趋势遏制住。
具体需要多少比例的人具有免疫力,要根据病毒具体的传播能力计算,也就是疫情之初我们反复探讨过的R0概念。具体计算方法有很多数学模型,因为我对这个领域也知之甚少,在此就不赘述了。
以下是我的一家之见:
1,疫苗可靠性:不同类型的疫苗各有优缺点,我在早先的科普中写得很详细,欢迎大家扩展阅读。
目前进入临床的疫苗都已经通过了三期临床试验,也就是说已经在数千人级别的群体上验证了其安全性和有效性。目前要做的就是通过上市后的更大范围临床试验进一步加以验证(四期临床试验)。了解更多临床试验的知识可以参照这个:
2,疫苗产能:目前WHO综合各国疫苗产能,给出的比较乐观估计是2021年的新冠疫苗接种率目标是20%,所以距离70%的目标还有很远的差距[1]。
3,疫苗接种能力:大范围的疫苗接种需要一个国家有强大的卫生动员能力,要解决人力、资金、社会组织动员等多个维度的问题。中国对抗新冠疫情的表现足以证明完全具有这种能力。但国外呢?
4,反智主义的威胁:虽然中国在高等教育方面相比发达国家还有比较远的距离,但因为普及了义务教育,和基础教育阶段扎实的通识教育,基本上没有大范围的群体公开反对接种疫苗。所以中国公民的基础科学知识是够用的。但是川普老铁粉,红脖子老白男们,以及一大群基督教保守主义群体对疫苗的排斥还是很严重。
5,自私个体:前面提到了,社会上足够比例的人接种了疫苗,就会对少数未接种者提供保护。那么最终就会有少数个体不肯接种疫苗,占别人便宜。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