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世卫组织称乳腺癌成最常见癌症,每年约 40 万儿童确诊癌症,为什么生活水平提高了,癌症却越来越常见了?

回答
您好!感谢您的提问。关于“生活水平提高了,癌症却越来越常见”这个现象,确实是一个复杂且令人关注的问题。世卫组织的数据也印证了这种趋势。我将从几个关键角度来详细阐述,并尽量以更贴近人情的方式来分析。

为什么生活水平提高,癌症反而越来越普遍?这背后并非简单的“生活好了就生病”,而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

1. 寿命延长,基数效应显现:

这是最直观也最根本的原因之一。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营养水平的提高、卫生条件的改善,人类的平均寿命大大延长了。癌症,尤其是许多类型的癌症,其发病率本身就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显著升高。换句话说,以前很多人可能还没活到癌症高发年龄就因其他疾病(如传染病、心血管疾病等)离世了。现在,大家活得更久了,自然就有更多机会接触到那些在漫长岁月中积累起来的致癌风险,从而使得癌症在人群中的总数和比例都显得更高。

您可以想象一下,如果一个社区里,大部分人平均只能活到50岁,那么患上60岁才高发的某种癌症的人数自然就少。但如果这个社区的平均寿命提高到80岁,那么原本那些50岁就去世的人,现在能活到60岁、70岁,自然就有更多人会在这段时间里被诊断出癌症。这就像一个长跑比赛,跑得越久,越有可能遇到“瓶颈”或“疲劳”,癌症也是如此。

2. 环境因素的改变与暴露:

尽管我们整体生活水平提高了,但这种提高也伴随着环境的巨大改变,其中很多改变都可能带来潜在的健康风险:

工业化与城市化带来的污染: 尽管现在对污染的监管比过去更严格,但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建筑施工等过程仍然会释放出空气污染物(如PM2.5、挥发性有机物)、水源污染物和土壤污染物。这些物质中很多都含有致癌物质,长期吸入或接触,会增加患癌风险。尤其是一些城市,虽然生活便利,但空气质量问题依然存在。
化学物质的广泛使用: 现代社会离不开各种化学物质,从食品添加剂、农药、化肥,到塑料制品、清洁剂、化妆品等。其中一些化学物质的长期、低剂量暴露,其致癌性还在被研究和评估中。我们可能在不知不觉中,通过食物、饮水、甚至日常用品接触到这些物质。
生活方式的“现代化”: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人的生活方式也发生了深刻变化,这些变化不少与癌症的发生有关:
饮食结构改变: 高脂肪、高糖、高盐、低纤维的加工食品摄入增多,而新鲜蔬菜水果摄入相对减少。这种饮食模式与肥胖、代谢综合征等密切相关,而肥胖本身就是多种癌症的危险因素。
缺乏运动: 城市生活往往更加“内卷”,工作压力大,许多人运动时间不足,久坐成为常态。缺乏体育锻炼会影响身体的新陈代谢,削弱免疫系统功能,增加患癌风险。
压力与睡眠: 现代社会节奏快,竞争激烈,长期精神压力过大,加上不规律的作息和睡眠不足,会影响身体的内分泌和免疫系统,可能增加癌症的发生几率。
吸烟与饮酒: 尽管控烟宣传深入人心,但吸烟仍然是导致多种癌症(尤其是肺癌)的主要原因。酒精消费也与多种癌症(如肝癌、乳腺癌、消化道癌等)的发生有关。

3. 癌症筛查的普及与诊断技术的进步:

这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它直接影响了“确诊”的数量:

筛查普及: 随着健康意识的提高和医疗体系的完善,越来越多的癌症筛查项目(如乳腺钼靶、宫颈癌筛查、肠镜检查等)被推广和普及。这些筛查能够发现早期、甚至癌前病变,在疾病症状尚未明显时就将其“找出来”。这使得癌症的早期诊断率大幅提高,从统计学上来看,就是确诊人数的增加。
诊断技术进步: 医学影像技术(CT、MRI、PETCT)、基因检测、病理诊断等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我们能够更精准、更早期地发现癌症。以前可能无法发现的微小病灶,现在可以通过先进的设备被检测出来。

您可以这样理解:以前我们就像是在一个“黑箱”里找东西,只能等到东西“显形”了才能看到。现在,我们有了“探照灯”(筛查)和“显微镜”(诊断技术),即使东西还很小,也能被我们发现。所以,确诊数量的增加,很多时候是“发现”得更早、更多了,而不是单纯的“发生”了更多。

4. 儿童癌症的特殊性:

您提到了每年约40万儿童确诊癌症,这是一个非常令人痛心的数字。儿童癌症与成人癌症的发病原因有所不同,但同样受到环境和生活方式的影响,以及一些遗传因素:

遗传因素: 部分儿童癌症与遗传基因的突变有关,这些突变可能在胚胎发育阶段就已经存在。
环境暴露: 尽管我们努力改善环境,但某些在孕期或儿童早期接触到的环境污染物、化学物质(如某些室内空气污染物、装修材料释放的挥发性有机物)也可能对儿童的DNA造成损伤,增加患癌风险。
病毒感染: 一些病毒感染(如EB病毒、HPV病毒)也被证实与某些儿童癌症有关。
生活方式间接影响: 孕妇在孕期的饮食、生活习惯,甚至家庭成员的吸烟行为,都可能影响胎儿和儿童的健康。

总结来说:

生活水平提高,癌症反而越来越常见,是一个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寿命延长带来了“基数效应”,环境污染和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增加了致癌风险,而癌症筛查和诊断技术的进步则大幅提升了“发现率”。

这并非意味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是“坏事”,而是我们必须认识到,在享受进步的同时,也需要警惕伴随而来的新挑战。如何更科学地生活,减少环境暴露,加强健康管理,依然是我们每个人都需要面对的课题。

希望我的解释能帮助您更深入地理解这个问题。如果您还有其他疑问,欢迎随时提出。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因为本来生活水平与癌症发病率就是正相关的,不用太惊讶。在此我要给大家推荐一个一席演讲[1](见最后的链接),演讲人是李治中(菠萝)。根据介绍,李治中[1]

毕业于清华大学生物系,在美国杜克大学拿到癌症生物学的博士以后,在美国一个顶尖的药厂工作了很多年,一直在做抗癌新药的研发。

下来我来简单概括一下他的主要论点之一(应该都是2018年的数据)

导致癌症的最大风险因素不是大家想象的空气污染等,而是寿命。无论男女,当超过55岁以后,癌症发病率就开始指数性地上升。比如中国的癌症发病率在世界上只排第70名。癌症发病率前六名分别是丹麦、法国、澳大利亚、比利时、挪威、美国。

所以,这样来看,生活水平提高,但是癌症越来越常见,本来就不应该是一件令人惊讶的事情。但是,作为科学家的担当,就是去消除这种“正常的”正相关性——找到更好治理空气污染的方案、找到更健康的生活方式、研发出更多更好的抗癌药物等。

希望所有的科学家们都能有真正的担当,不要“误用”。

参考

  1. ^ a b http://open.163.com/newview/movie/free?pid=MDTI8DE2N&mid=MDTIC4OJ7
user avatar

其实正是因为生活水平高了,癌症才高发的,因为,癌症的第一相关因素是:年龄。

曾经有人说,只要活得足够久,迟早得癌症,虽然这句话不一定对,但是也反映出了这个问题。

不过有一点,就是,同一个年龄段,其实癌症并没有显著增加。

比如,年龄标准化后的癌症发病率基本不变,甚至有下降的趋势

也就是说,考虑到年龄因素,那么癌症发生率并未增加。

那么,什么是年龄标化呢?通俗的说,就是在考虑癌症发病率的时候,不仅仅是看总人数,还要看年龄段。

我们举个简单的例子

A村1000个人,今年去世了50个;

B村1000个人,今年去世了10个。

最直观的,也是最简单粗暴的,就是A村死亡率是5%,B村是1%。

于是有人惊呆了,难道A村出了啥不干净的东西,或者乱七八糟的啥的,导致A村死亡率这么高?

然后你在详细看一下,两个村的人口结构一对比,发现,A村是标准的留守老人村,老人太多。B村是个新村子,年轻人居多,所以A村死亡率高不是很正常嘛。

所以就发明了年龄校正问题,也就是这个年龄标化率 age-standardised rate (ASR)


所以,回到现在,以中国为例,当前癌症总发病率是上升的

图中的蓝色线代表了全部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分性别的话,绿色是男性,红色是女性。

incidence是发病的意思,mortality是死亡的意思

但是这背后的重要因素是:老龄化。


癌症的首要风险因素,不是饮食也不是环境,而是年龄。
癌症随着年龄增加,这是一个全世界都被验证的结论。

也就是说,只要中国的老龄化持续加剧,癌症的发病率增加是必然事实。

明白了没,中国癌症的发病率增加,因为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和生活条件的改善,中国人的预期寿命正在不断的增加,而癌症首要的风险因素就是年龄


也就是说,我们看到的癌症增加,主要原因不是别的,就因为人活的越来越久了,老龄化问题,最终把整个比例改了,换句话,就是年龄结构的变化导致的。

图中的红框部分不断上移,将成为未来癌症的高发人群

当然了,除了上述因素,就没有别的原因了?

答案是否定的

我在这篇文章中

中国癌症地图-绕不开的中国饮食和空气 - 传道授业解惑 - 知乎专栏

提到了,中国癌症的特点

1,总体发病上,农村城市基本一致,其中肺癌,胃癌和食管癌位居前三位,接下来是肝癌,肠癌,这个分布跟美国不太一样。我们的饮食因素,占据了很大的原因。

2,具体到某一种癌症,二者呈现了典型的差异,肺癌和结肠癌发病率城市明显高于农村,这跟城市空气质量以及城市人摄入纤维太少有很大关系

农村是食管癌和胃癌的重灾区,这有可能是农村营养问题,以及饮食结构问题,比如腌制类食物的大量摄入,以及剩饭剩菜的问题。还有饮食卫生问题。

3,30-44岁是癌症的一个激变期,人到中年,一定要注意身体哇

4,男性注意前列腺,女性注意甲状腺,这两个是近几年突然加速产生的疾病。

5,肺癌是男性死亡第一杀手,明确证据表明吸烟导致肺癌,因此,为了健康,少抽烟为妙。



然而,我们是否没希望了?

不见得,作为大家眼中一直最有希望的美帝,就实现了逆转

美国的癌症发病持续下降20年,我们能否等到这个拐点? - 传道授业解惑 - 知乎专栏

美国癌症总死亡率在20世纪的大多数时间里均为增长状态,而自1991 年达到巅峰(215.1人/10万人)后,癌症死亡率开始逐渐降低,至2011 年(168.7人/10万人)累计下降了22%,超过150万人免于癌症死亡。

这是一个美国癌症发病率(虚线)和死亡率(实线)的趋势图

这是一个美国癌症发病率(虚线)和死亡率(实线)的趋势图

就癌症的总体发病率而言,女性与往年保持基本一致,男性每年下降了3.1%(2009至2012年),主要原因是男性发病最高的癌症前列腺癌的筛选标记研发成功。


按照一直以来的很多医学数据趋势变化,我们的未来,也极有可能是美国的模式,随着检测手段诸如各种筛选标记的发现,医疗条件改变,环境质量提高(这个应该会吧),中国必将经历这个过程,也就是,实现癌症的拐点,这就是我们的希望。

最后,对于癌症,最好的防治方法就是早发现,早治疗,所以定期体检癌症相关的标记,至关重要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