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孩子说「有男生亲了他/她」,作为家长应该如何处理和引导孩子?

回答
当孩子说“有男生亲了他/她”时,这确实是一个需要家长认真对待和妥善处理的情况。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行为描述,背后可能隐藏着孩子的情绪、感受、对事件的理解,以及更深层次的安全感问题。以下是一个详细的处理和引导孩子的步骤:

第一步:保持冷静,给予积极回应(立即和重要)

不要惊慌或过度反应: 孩子会观察你的反应来判断这件事的严重性。如果你表现出过度的恐惧、愤怒或厌恶,孩子可能会因为害怕而不敢再向你倾诉,或者对接触异性产生不健康的恐惧。
认真倾听,不打断: 孩子主动告诉你,说明他/她信任你。给他/她一个安全的空间去表达。用眼神交流,点点头,示意你在听。
肯定孩子的表达: 即使你对具体情况有所疑虑,也要先肯定孩子愿意告诉你这件事的勇气。“谢谢你告诉我这件事,妈妈/爸爸很感谢你愿意和我们分享。”
确认感受: 问问孩子当时的感受。“当时你感觉怎么样?”“你害怕吗?”“你喜欢吗?” 这能帮助你了解孩子对这件事的态度,以及他们是否受到了伤害。

第二步:了解事件的细节(循序渐进,避免审问)

在孩子情绪稳定后,你可以尝试了解更多信息。注意提问的方式,避免像审问一样。

情境和地点:
“这是在哪里发生的?是在学校吗?还是在公园?”
“当时周围还有其他人吗?是谁?是认识的人吗?”
谁是亲吻者:
“是哪个男生亲了你?是你的同学吗?你认识他吗?”
“你愿意告诉我他的名字吗?”
行为的性质:
“他是怎么亲你的?是嘴唇对嘴唇吗?还是脸颊?” (根据孩子的年龄,可能需要用更形象的语言解释“亲吻”的定义,比如是碰了一下脸还是嘴巴,避免误解)
“他是怎么做的?是突然的吗?还是他说了什么?”
孩子的反应和感受(再次强调):
“当他亲你的时候,你做了什么?”
“你当时是怎么想的?”
“你觉得为什么他会这样做?”
“你现在感觉怎么样?”

第三步:根据孩子的年龄和理解能力进行引导

对于低龄儿童 (36岁):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对亲密关系和身体界限的理解非常有限。

解释身体隐私: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身体,这是属于自己的,别人不能随便碰我们的身体,除非得到我们的同意。”
“亲吻是表达爱的一种方式,通常是家人之间或者我们自己愿意的时候才进行的。”
“别人亲你,需要问过你,你也同意才行。”
强调“我的身体我做主”:
“如果有人想碰你的身体,或者亲你,你觉得不舒服,就可以说‘不’。”
“你可以告诉他,‘我不喜欢你这样做’,或者‘你要问我才行’。”
“如果他还是不听,你可以跑开,或者去找老师或者爸爸妈妈。”
安抚和支持:
“妈妈/爸爸相信你,也爱你。”
“你做的很好,愿意告诉我们。”
“下次如果有人这样,你一定要告诉我们。”
避免过度解读: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可能只是在模仿大人或者不理解行为的含义。重点放在建立身体界限和表达感受上。

对于学龄儿童 (712岁):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开始对人际关系和情感有更深的理解。

区分友谊和亲密行为:
“男生和女生可以做朋友,一起玩,分享东西。”
“但是亲吻通常是在很亲密的人之间,比如爸爸妈妈之间,或者你非常喜欢并信任的人才做的。”
“在小朋友之间,特别是没有经过你同意的亲吻,可能就不太合适了。”
讨论身体界限和隐私:
“我们的身体是有隐私的,脖子、脸、嘴巴这些地方,只有我们自己能决定谁碰。”
“如果有人没有经过你的同意就亲你,让你感到不舒服,或者害怕,那是不对的。”
“你可以礼貌地拒绝,或者明确告诉他,‘我不喜欢你这样做’,‘我们是朋友,但这样不行’。”
探索孩子的感受和理解:
“你觉得他为什么这样做呢?你觉得他喜欢你吗?还是只是觉得好玩?”
“你当时是怎么想的?你觉得他是故意的,还是不小心的?”
关于“喜欢”的讨论:
“有时候,男生喜欢一个女生,可能会用一些不恰当的方式来表达,比如想引起你的注意。”
“但是,表达喜欢有很多种方式,比如和你一起玩,和你分享好吃的,而不是让你感到不舒服。”
应对策略的强化:
“如果你遇到这种情况,除了说‘不’,你还可以直接离开现场,然后告诉一个你信任的大人,比如老师、爸爸妈妈。”
“你不用觉得不好意思,告诉大人是很勇敢也很正确的做法。”
根据具体情况判断是否需要联系对方家长或学校: 如果孩子表现出明显的困扰,或者这名男生有持续性或更过分的行为,可能需要与学校老师或对方家长沟通。

对于青春期儿童 (13岁以上):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开始接触早恋、亲密关系等话题。

开放和尊重的沟通:
“谢谢你愿意和我们分享这件事,我理解你可能有些困惑或者不确定怎么想。”
“你对这件事怎么看?你觉得他为什么这样做?你有什么感受?”
关于早恋和亲密关系的引导:
“在这个年纪,你可能会对异性产生好感,这是正常的。但是,我们需要理解,什么样的行为是合适的,什么样的会让我们感到不舒服。”
“亲吻是一种比较亲密的身体接触,是在非常确定的关系中才会发生的,并且需要双方都同意和享受。”
“如果有人在你不愿意的情况下亲你,或者让你感到压力,这可能不是一个健康的信号。”
强调个人意愿和界限:
“你的身体是你自己的,任何人都无权在未经你同意的情况下触碰你。”
“你完全有权利拒绝任何你不想做的行为,无论对方是谁。”
“不要因为觉得不好意思,或者害怕破坏关系,而委屈自己。”
安全和风险的讨论:
“我们需要了解,有时候一些不成熟的亲密行为,可能伴随着一些风险,比如怀孕、性传播疾病等等(根据孩子的理解能力和情况,可以适当引入这些概念,但要以教育和保护为主,而非恐吓)。”
“保护好自己,是对自己负责的表现。”
建议和支持:
“如果你再遇到这种情况,或者有任何关于感情、关系的问题,都可以随时来找我们讨论。”
“我们可以一起想办法如何应对,保护好自己。”
“如果你觉得不安全,一定要告诉我们。”

第四步:后续关注和建立安全感

观察孩子的反应: 持续关注孩子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是否表现出异常,例如害怕上学、回避某些同学、情绪低落等。
建立开放的沟通渠道: 持续和孩子保持良好的沟通,让他们知道家是他们最安全的港湾,无论发生什么,都可以向家人倾诉。
加强安全教育: 无论孩子的年龄大小,都可以定期进行身体界限、隐私保护、拒绝不当行为的安全教育。让他们知道,他们有权拒绝,也有权寻求帮助。
识别潜在的风险: 如果孩子表现出极度的恐惧、屈辱,或者事件的描述包含强迫、威胁等因素,那么这可能已经超越了普通的玩闹,需要家长更严肃地对待,并可能需要寻求专业帮助(如心理咨询师)。
不传播负面情绪: 避免在孩子面前过度议论或责怪亲吻的孩子,这可能会给孩子带来不必要的心理负担,或者让孩子觉得这件事是“丑事”。

总结:

处理孩子说“有男生亲了他/她”的关键在于:冷静、倾听、理解、引导、支持。最重要的是让孩子感受到被理解和被保护,从而在未来遇到类似或更复杂的情况时,仍然愿意向家人求助。每次沟通都是一次教育孩子认识自身权利、建立健康人际关系的机会。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女儿也有男生亲。

我的解释是,只有长大了才能跟人亲亲。现在亲亲的男生都是不能管好自己的坏学生,千万不要和他们接近。

然后偷偷去找家长好好谈,叫他们好好管孩子,否则对你们一家人不客气!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当孩子说“有男生亲了他/她”时,这确实是一个需要家长认真对待和妥善处理的情况。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行为描述,背后可能隐藏着孩子的情绪、感受、对事件的理解,以及更深层次的安全感问题。以下是一个详细的处理和引导孩子的步骤:第一步:保持冷静,给予积极回应(立即和重要) 不要惊慌或过度反应: 孩子会观察.............
  • 回答
    谈恋爱时发现对方有孩子了,这绝对是一个让人措手不及的状况,也势必会成为感情中的一个重要考验。很多人在面对这种情况时,内心都会经历一番挣扎和考量。我会不会继续?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因为每个人对婚姻、家庭、责任以及个人幸福的定义都不一样,所以决定也千差万别。首先,我们得承认,这个发现极大地改变了最初的.............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了很多人内心深处的想法。简单来说,答案是肯定的,会有男生愿意接受。但“接受”这个词背后有很多层次的含义,我们不妨一层层剥开来看。首先,咱们得承认,在很多传统观念里,婚姻和生育常常被紧密地捆绑在一起。生儿育女被视为延续香火、建立完整家庭的重要环节。所以,确实会有一部分男生,他们.............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它触及到了很多社会文化层面的因素。我们不妨从几个方面来捋一捋,为什么你会观察到这样的现象。首先,这可能跟我们从小接受到的教育和家庭环境有关。很多时候,在一些文化背景下,女孩子从小就被鼓励更加外向、独立,也更容易接触到旅行的概念。可能家里人会更倾向于让女儿多出去看看世界,增长见识,觉.............
  • 回答
    听到你男友这么说,心里肯定不好受,也挺担心的。其实,在说服一个人接受自己的观点时,光靠理论上的反驳有时候效果并不好,特别是当对方比较理性、注重数据的时候。我们需要让他更能体会到你的感受,并从更全面的角度去看待这件事。我们可以这样来沟通:第一步:表达你的真实感受,让他理解你的恐惧不是“无理取闹”在开始.............
  • 回答
    这的确是一个值得深思的教育话题。10岁的男孩不会削苹果,而妈妈认为“只要学习好就行”,这种教育方式看似聚焦于学业,实则可能带来一系列深远的影响,这些影响不仅体现在孩子当前的生活,更会延伸到他的未来发展。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剖析:一、 对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和独立性的影响: 技能缺失的直接后果.............
  • 回答
    这事儿,发生在咱们身边,真实得让人心疼又好笑。一个爸爸,怎么也教不好自家闺女算数,教到最后,直接在马路中间躺下了,哭喊着求民警把他拘留。为啥呢?因为他闺女算术题能算得稀奇古怪,比如“800减700等于900”。这要是搁谁身上,估计都得疯。这事儿一出来,大家伙儿都在议论:现在教孩子到底有多难?想想咱们.............
  • 回答
    看到这个问题,感觉真是说出了很多人的心声。为什么会存在这样一种现象呢?从社会文化、经济压力到个体心理,这背后其实牵扯着不少复杂的原因,并非一言两语就能概括。首先,我们得看看咱们社会文化中一些根深蒂固的观念和期望。自古以来,男性在婚姻中的角色就被赋予了“承担者”的意味,但也常常伴随着“传宗接代”的重任.............
  • 回答
    .......
  • 回答
    男童用密码锁锁喉妈妈的事情,确实让人触目惊心,也引发了我们对孩子行为教育的深刻反思。这背后折射出的问题,绝非偶然,而是可能由多种因素交织而成。如何看待男童用密码锁锁喉妈妈这件事情?首先,我们必须明确一点,任何形式的暴力行为都是不可接受的,无论施暴者是成人还是孩子,受害者是谁。这件事最直接的观感就是令.............
  • 回答
    这是一个关于灵魂与血脉交织的有趣问题,也是许多魂穿小说里常见却又引人深思的设定。咱们仔细掰扯掰扯。首先,要弄清楚这孩子究竟是谁的,我们需要先理解几个核心概念: 魂穿: 男主(或者说,现在占据这具身体的人)的灵魂穿越了时空,进入了另一个人的身体里。他的意识、记忆、思维方式都是属于他自己的,只是他的.............
  • 回答
    这个问题确实不容易,需要你仔细思考,并且也需要你做好心理准备。面对男友有自闭症孩子的现实,你的选择会是一个充满挑战但也有可能收获深刻情感的决定。首先,我们得明白,自闭症(或者说自闭症谱系障碍,ASD)不是一种“毛病”,而是一种神经发育的差异。这意味着患有自闭症的孩子在社交互动、沟通方式、兴趣爱好以及.............
  • 回答
    接到你这个问题,我心里挺为你捉急的。老婆生孩子,这本是一件天大的喜事,怎么会因此产生心结,这确实需要好好处理。我能理解你的感受,也尽量从一个过来人的角度,给你些详细的建议,希望能帮到你们。首先,咱们得弄明白,这个“心结”到底是怎么来的?是老婆觉得不舒服?还是你觉得有点尴尬?或者是有其他什么原因让她觉.............
  • 回答
    徐州“铁链女”事件,无疑是中国社会近期最令人震惊和痛心的新闻之一。当这个事件的细节一点点被披露,公众的情感如同潮水般涌动,愤怒、悲伤、质疑、无力,种种情绪交织在一起,拷问着我们的良知和社会良知。事件的“真相”浮沉:从难以置信到触目惊心最初,这个故事像是来自遥远的过去,一种我们以为早已被历史抛弃的悲惨.............
  • 回答
    有些男性之所以难以接受女性不生孩子的想法,这背后牵扯到一系列深层的原因,既有个人观念,也有社会文化的影响。这并不是一个单一的因素能解释的,而是多种思绪交织在一起的结果。首先,从最根本的生物本能和人类繁衍的角度来说,生孩子是延续物种最直接的方式。即便在现代社会,这种原始的驱动力仍然潜藏在许多人的意识深.............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涉及到传统观念、家庭结构以及个人选择的方方面面。要说有多少男士能接受“生两个孩子,男孩跟爸爸姓,女孩跟妈妈姓”这种安排,真的很难给出一个精确的数字,毕竟这不像统计交通事故那样有数据支撑。但我们可以从几个角度去剖析一下,看看是哪些因素在起作用,以及可能接受或不接受的男士群体是怎样的.............
  • 回答
    这绝对是个值得好好聊聊的话题,尤其是对于咱们普通老百姓来说,婚姻大事可不是一句两句话就能概括的。你说的那种女人,外貌出众,性格又好,这本身就是很多男人梦寐以求的结婚对象了。再加上她还主动放弃了彩礼,对男方婚前车房也没硬性要求,这一下子就把很多现实的压力给扛走了,这简直是“贤妻良母”的升级版,妥妥的“.............
  • 回答
    重庆那个十岁男孩被父亲“哄骗”去自家餐厅打暑假工的事,听起来挺让人心疼的。一方面,父亲可能想从小培养孩子的劳动观念和家庭责任感,这本意是好的。但另一方面,用“哄骗”的方式,而且还是在孩子应该享受暑假、好好休息和玩耍的年纪,确实不太妥当。怎么看待这件事? 劳动观念的错位: 父母希望孩子懂得劳动的辛.............
  • 回答
    十八岁的年龄差距,加上对方离异有孩子的情况,这确实是一段需要深思熟虑的感情。要说它“现实”与否,其实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和对方具体的生活状态、三观契合度以及愿意为这段关系付出的努力。首先,年龄差距本身并不是绝对的阻碍,但它确实会带来一些现实的挑战。十八岁的差距意味着你们在成长环境、人生阅历、兴趣爱好等.............
  • 回答
    这个问题啊,涉及到很多方面,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说清楚的。我尽量给你捋一捋,也说说我的看法,希望能帮你有个更全面的思考。首先,咱们得承认,经历过两次婚姻的男人,有孩子,这本身就意味着他的人生轨迹和经历跟那些头婚、没孩子的人不一样。这既不是绝对的好,也不是绝对的坏,关键在于你怎么看待,以及对方是什么样的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