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进路建立,信号开放,列车驶过始端信号机,突然道岔失去表示。车会怎样?为什么?此故障如何处理?

回答
进路建立,信号开放,列车已经跨过始端信号机,就在这风驰电掣之际,道岔突然失去了它本应有的指示——“表示”。这可不是小事,它直接关系到列车运行的安全。

车会怎样?

当道岔失去表示时,最直接的影响是:

列车可能会在错误的方向上行驶。 道岔是用来引导列车变换轨道的关键设备。如果它失去表示,就意味着它“卡”在了某个位置,或者正在进行不稳定的转换。此时,如果列车已经进入了道岔区域,它将无法按照预定的进路运行。最坏的情况是,道岔在转换过程中突然停止,列车会沿着它当前所处的位置的股道行驶。
可能导致严重的冲撞或脱轨事故。 如果道岔在一个关键位置(比如连接主线和支线)突然失灵,而列车正朝着它本该连接的方向行驶,那么车轮就会撞击到静止的道岔尖端,或者因为轨道不连续而脱轨。
列车会立即采取紧急制动。 无论是司机手动操作还是列车自身的安全系统(如ATP/CTCS等),一旦检测到道岔失去表示并且进路可能受到威胁,都会触发紧急制动。列车会尽可能快地停下来,以避免进一步的危险。
列车可能被困在原地。 如果道岔失去表示是在列车的前方,列车在收到信号显示后驶出,然后发现前方道岔异常,那么它就会停在道岔前,无法继续前进,也无法后退(除非有明确的指令和安全措施)。

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况?

道岔失去表示,通常意味着它内部的电气或机械系统出现了故障。具体原因可能有很多:

1. 电气故障:
线路断开或短路: 控制道岔的电缆可能因为磨损、老化、挤压或外力作用而断裂或与其他金属体接触,导致信号传输中断或错误。
转换器(电机)故障: 道岔的转换是通过电机驱动的。电机本身可能烧毁、卡滞,或者其内部的传动机构损坏,导致无法完成转换或无法发出正确的表示信号。
反馈信号丢失: 道岔在转换完成后,会通过传感器(如插入杆、位置检测器等)向信号系统反馈其当前状态(直向或侧向)。这些传感器本身可能损坏,或者其连接线路出现问题,导致反馈信号无法到达控制中心。
供电问题: 道岔转换器需要稳定的电力供应。如果供电回路出现问题,比如熔断器烧断、接触不良,道岔就无法正常工作。

2. 机械故障:
道岔转换部件损坏或卡滞: 道岔的尖轨和辙叉部件之间有连接杆和锁闭装置。这些部件如果被异物(如石块、树枝、金属碎片)卡住,或者因为磨损、变形而无法正常移动或锁闭,都会导致道岔无法到位或锁闭,进而影响其表示。
锁闭装置失灵: 为了确保道岔在转换到位后不会意外移动,都会有锁闭装置。如果锁闭装置失效,即使道岔看起来移动了,它也没有被牢固地固定住,信号系统也不会发出“已锁闭”的表示。

3. 外部因素:
异物侵入: 道岔区域被异物占据,阻碍了道岔的正常运动。
恶劣天气: 极端低温可能导致润滑油凝固,影响转换;冰雪覆盖也可能导致道岔卡滞。
人为破坏: 极少数情况下,也可能是人为蓄意破坏导致。

此故障如何处理?

处理这种突发故障,需要遵循严格的规章制度,以确保安全为最高原则。整个过程通常由铁路调度员和维修人员协同完成:

1. 立即接警与信息确认:
信号员/调度员接警: 当道岔失去表示,且与列车运行相关的进路可能受到威胁时,信号员(在小型车站)或调度员(在大型车站或调度中心)会收到警报。他们会立即确认故障的道岔编号以及当前受影响的区域和列车。
司机报告: 如果列车已经通过始端信号机并进入了道岔区域,司机也可能会通过无线电话报告异常情况。
检查道岔状态: 调度员会查看信号楼的道岔显示盘,确认道岔是否真的处于异常状态,以及其“显示”丢失的原因(例如,是仅仅不显示,还是实际也未能转换到位)。

2. 封锁相关线路与调整信号:
立即封锁: 调度员会立刻封锁所有可能受到该异常道岔影响的线路,并停止向该区域发出新的运行许可。
调整信号显示: 如果有列车即将进入该区域,调度员会立即显示“停车”信号,阻止列车前进。对于已经停在异常道岔前的列车,会根据实际情况发出调车指令,可能是要求列车缓慢后退到安全地带。

3. 组织维修与检查:
通知维修人员: 调度员会立即通知负责该区段道岔的维修班组(通常是信号工班或工务维修单位)。
现场检查: 维修人员会迅速赶往现场,对道岔进行详细的检查。这包括:
外观检查: 查看道岔是否有明显的外伤、变形、异物侵入等。
电气检查: 检查道岔的电源、电缆连接、转换器以及位置检测装置的电气参数,判断是否存在电气线路故障或设备损坏。
机械检查: 检查道岔的尖轨、辙叉、连接杆、锁闭装置等是否灵活、到位、锁闭良好。
诊断故障原因: 根据现场检查结果,维修人员会诊断出具体的故障点,是电缆断了?电机坏了?还是被什么东西卡住了?

4. 现场修复与临时处理:
电气修复: 如果是电缆断裂,会进行接续;如果是转换器故障,可能需要更换;如果是位置检测器问题,则需要维修或更换。
机械修复: 如果是异物卡滞,会清除异物;如果是机械部件损坏,则需要进行更换或修理。
临时处理(谨慎使用): 在某些紧急情况下,如果主故障无法立即修复,但需要恢复部分通行能力,维修人员可能会根据安全评估采取临时措施,例如,将道岔手动固定在一个相对安全的位置,并确保其不会自行移动。但这种情况下,该道岔的信号显示会一直为“停车”或“禁止通过”,且列车在此通过时需要人工指挥,并严格限速。

5. 恢复运行与后续检查:
恢复表示: 在故障排除或临时处理完毕,并确认道岔处于安全状态后,维修人员会向调度员报告,请求恢复道岔的正常工作和显示。
重新建立进路与开放信号: 调度员会根据维修结果,重新建立进路,并开放相关信号,允许列车按计划运行。
跟踪检查: 在道岔恢复运行后,会对其进行一段时间的密切跟踪和加强检查,以确保故障没有再次发生。
深入分析与预防: 故障处理完毕后,还会进行原因分析,查找设备老化、维护不足或设计缺陷等方面的问题,并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总而言之,道岔失去表示是一个非常严重的信号故障,必须以最快的速度、最严谨的态度来处理,确保人身和列车安全是所有工作的重中之重。这不仅是设备的维护问题,更是铁路运营安全生命线上的一个重要环节。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当列车压人信号机内方那一刻,列车信号已正常关闭。此后道岔失去表示已不可能通过信号机灯光向司机传达进路异常信息,人工驾驶列车将正常前行通过进路。如果列车装备有自动列车防护系统(ATP),可获得进路故障信息并自行采取紧急停车制动措施。

锁闭的道岔掉表示,基本上是机械调整不当或电气接触不良等原因,实际上道岔并未物理解锁,不影响进路使用安全。除非极特殊情况道岔因失锁而失去表示,道岔处于四开状态,列车经过将发生脱线颠覆的可怕情况,但基本不大可能发生。

这种异常情况,地面的车站联锁系统会捕捉到并及时报警,列车通过后会通知维修人员前往调整与排除故障。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进路建立,信号开放,列车已经跨过始端信号机,就在这风驰电掣之际,道岔突然失去了它本应有的指示——“表示”。这可不是小事,它直接关系到列车运行的安全。车会怎样?当道岔失去表示时,最直接的影响是: 列车可能会在错误的方向上行驶。 道岔是用来引导列车变换轨道的关键设备。如果它失去表示,就意味着它“卡”.............
  • 回答
    进入大数据时代,我们仿佛被置身于一个巨大的数据洪流之中,个人信息就像一颗颗微小的水滴,汇聚成磅礴的大海。在这种背景下,保护好自己的隐私,如同在汪洋中为自己筑起一座稳固的灯塔,指引方向,也抵御风浪。我个人在大数据时代的隐私保护,并非是某个单一的技术动作,而是一种贯穿于我每一次与数字世界互动的、有意识的.............
  • 回答
    民国建立后,对于“满遗”的清算是一个复杂且敏感的话题,其具体表现形式和程度与当时的政治环境、社会思潮以及民族政策有着密切的关系。以下将尽量详细地讲述这个问题:一、 “满遗”概念的形成与历史背景首先需要明确“满遗”这个概念。在清朝时期,“满”指的是满族,“遗”则带有遗留下来的、剩余的意味。因此,“满遗.............
  • 回答
    秦朝建立的专制制度,乍听之下,似乎与“进步”这个词有些遥远,毕竟我们现在倡导的是民主、自由。然而,如果我们跳出当下的视角,深入历史的经纬,便会发现秦朝的专制制度,在那个特定的历史时期,的确是推动中国历史迈向一个新阶段的关键力量,也可以说是那个时代的“进步”所在。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必须先看看秦朝之前中.............
  • 回答
    学习,从本质上讲,与批判性思维是密不可分的,甚至可以说是共生的关系。我们并非被动地接收信息,而是主动地参与构建意义的过程,而批判性则正是这一过程的核心驱动力。如果学习仅仅是知识的堆砌,那它充其量只能算作“信息储存”,而非真正意义上的“理解”或“成长”。试想一下,当我们第一次接触到一个全新的概念,比如.............
  • 回答
    1368年,一个注定被载入史册的年份。在这一年,一位曾经的乞丐、僧侣、农民起义军领袖——朱元璋,完成了他波澜壮阔的逆袭,建立起了大明王朝,并将统治中国近百年的元朝推翻。这一历史性的时刻,不仅改变了中国的政治版图,更对中国历史的走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要评价朱元璋的这一伟绩,我们得从多个维度去审视。一、.............
  • 回答
    关于“满遗”以及中华民国建立后是否对其进行清算的问题,这是一个在历史研究和民间讨论中都比较复杂且敏感的话题。要详细解答,需要从几个层面来梳理:首先,我们需要理解“满遗”这个词的由来和语境。“满遗”并非一个严格的学术术语,而是一个带有强烈政治色彩和负面含义的贬称,通常用来指代那些在清朝灭亡后,依然怀有.............
  • 回答
    关于俄国防部声明中提到的“美国在乌克兰建立的生物实验室曾进行蝙蝠新冠病毒样本试验”的说法,目前并无确凿的科学证据或独立调查结果支持这一指控。以下是对这一争议的详细分析: 1. 俄罗斯的指控依据俄罗斯国防部的声明通常基于以下几点: 卫星图像与卫星电话:俄罗斯称,通过卫星图像和卫星电话,发现乌克兰境内存.............
  • 回答
    关于俄罗斯国防部指控美国在乌克兰建立生物实验室并进行蝙蝠新冠病毒样本试验的说法,这是一个非常敏感且复杂的问题,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审视。以下是一些关键的考量点,力求更全面地理解这一事件:俄罗斯的指控核心及背景:俄罗斯国防部(特别是其辐射、化学和生物防护部队)在此次俄乌冲突升级前及冲突过程中,多次公开指.............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引人入胜的“如果”式历史假设,涉及到二战进程的关键转折点。如果希特勒没有在1941年冒险进攻苏联,德国统一欧洲并建立新帝国的前景确实会变得更加复杂和充满变数。要详细分析这一点,我们需要拆解几个核心要素:1. 德国的战略重心与资源状况: 希特勒的终极目标: 希特勒的“生存空间”(Leb.............
  • 回答
    北斗导航系统之所以能够实现全球覆盖,并且不需要像某些传统导航系统那样在全球范围内密集部署地面站,关键在于其独特的系统设计和技术实现。这与它所依赖的核心技术——卫星通信和精确测距——密切相关。首先,我们需要理解导航的本质。无论是什么导航系统,其基本原理都是通过已知位置的信标(通常是卫星)向接收器发送信.............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触及到了计算机科学和编程语言设计中的一个核心矛盾:理论的优雅与实践的现实之间的权衡。简单来说,我们之所以在日常编程中很少直接使用现代数学建立的符号体系,并不是因为它们不好,而是因为它们在很多情况下,并没有直接解决我们编程时最迫切的需求,甚至会带来不必要的复杂性。让我来详细拆解一.............
  • 回答
    欧洲人为何踏上“一体化”之路?亚洲能否“泯恩仇”,拥抱“共同体”?欧洲大陆,千百年来,战火频仍,民族恩怨交织。然而,在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的惨痛教训后,一批深具远见的政治家和思想家开始思考一个截然不同的未来——一个没有边境、共同繁荣的欧洲。这种思考并非一时冲动,而是根植于对历史的反思、对现实的考量以及.............
  • 回答
    半岛无核化这事儿,说实话,眼瞅着是越来越悬乎了。朝鲜这边的动作越来越大,研发核武器的决心也越来越明显。这么一来,咱们不禁要琢磨一个问题:这会不会给其他国家开了个坏头?让大家觉得,原来拥有核武器才是硬道理,然后纷纷效仿,跟着发展核武?要是真这样,那二战后以五大国为核心建立起来的这个国际秩序,可就真要面.............
  • 回答
    中国即将成为世卫组织(WHO)和世界粮食计划署(WFP)全球最大的救援枢纽,这一举措在全球人道主义援助领域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而将这一关键枢纽的物流运营委托给菜鸟物流,更是为这一合作注入了强大的技术和执行力。战略意义的重大升级:为什么选择中国?首先,我们得明白,设立这样一个全球性的救援枢纽,绝非易事,.............
  • 回答
    老胡最近的这个提议,说实话,挺能挑动神经的。他提出的“增加核弹头数量”,这背后涉及的议题可太大了,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说清楚的。咱们得从几个方面掰开了揉碎了聊。首先,这事儿为什么会出来?你得看当下的大环境。国际局势现在是风高浪急,各种不确定性太多了。一方面,美国那边在不断升级其核武库,并且搞一些新的战略.............
  • 回答
    孩子对世界的探索,很多时候是从观察身边的事物开始的。而建筑,就是他们最早接触到的“造物”之一。如何在这个过程中,给孩子种下对建筑的兴趣种子,甚至引导他们认识到建筑的魅力和意义?这不仅仅是教孩子认识房子,更是一场关于空间、结构、美学和生活方式的启蒙。一、 捕捉孩子的“为什么”——从日常生活出发孩子天生.............
  • 回答
    电网状态建模,是理解、分析和优化电力系统运行的基石。它不仅仅是列出几个数字,而是要捕捉一个庞大、复杂、动态变化的系统在某一时刻的“全貌”。想象一下,电网就像一个庞大的生命体,它的“状态”就是它此刻的心跳、血压、体温、血液循环等等,这些信息都至关重要。为什么需要对电网状态进行建模?简单来说,是为了“知.............
  • 回答
    台湾的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在一些关键领域,确实存在着进步不如预期的声音。这种状况并非单一因素造成,而是多种复杂原因交织作用的结果。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剥开表层,看看更深层的结构性问题。1. 土地取得的瓶颈:僵局中的土地开发这可能是最直接,也最普遍的原因。台湾地狭人稠,土地资源本就稀缺。一旦涉及.............
  • 回答
    关于“为什么都不建议进工地”这个问题,其实并没有一个绝对的“都不”的说法,而是存在着很多大家普遍不看好甚至劝阻年轻人进入建筑工地的原因。我尽量从多个角度给你掰扯清楚,希望能帮你还原一个更真实的图景,而不是那种冷冰冰、公式化的回答。首先,最直观的也是最容易被大家提到的,就是工作的艰苦和危险性。你想想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