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埃及人如何看待穆巴拉克?

回答
埃及人对穆巴拉克的看法,就像他们的国家一样,复杂且充满分歧,绝非一个简单的“好”或“坏”就能概括。要理解这一点,得把时间拨回到他长达三十年的统治,以及他下台后埃及社会经历的剧变。

统治时期的“稳定”与“压迫”的双重奏:

在穆巴拉克上台初期,许多埃及人将他视为稳定的象征。在萨达特总统遇刺后,埃及经历了一段不确定的时期。穆巴拉克作为经验丰富的空军指挥官出身,给人的感觉是强硬、有条理,能够维护国家秩序。尤其是在他执政的早期和中期,埃及相对稳定,通货膨胀得到控制,经济也取得了一定的增长,尽管这种增长的受益者并非普遍民众。

很多人怀念那个时期相对平静的生活。至少,不用担心街头暴力或者突如其来的政治动荡。在很多埃及人眼中,他的统治是那个时代下埃及“正常运作”的代表。尤其是对于那些更看重安定生活、对政治变革抱有疑虑的人来说,穆巴拉克政府至少维持了一个可控的局面,避免了国家陷入更大的混乱。他们可能会说:“那时候的生活虽然不富裕,但至少我们知道明天会怎样,不像现在这样。”

然而,这种稳定是以牺牲自由为代价的。穆巴拉克政府实行的是严厉的安全国家体制。情报机构权力极大,政治异见受到残酷压制。无论是穆斯林兄弟会还是其他政治反对派,都面临着逮捕、监禁甚至是酷刑。言论自由、集会自由都受到严格限制。新闻媒体的喉舌作用明显,独立的声音很难发出。对于许多埃及年轻人和追求政治权利的群体来说,穆巴拉克政府是压迫的代名词。他们从小就被告知要小心言行,对政府保持警惕。这种长期的压制,在很多人心中埋下了不满的种子。

经济方面,虽然有增长,但腐败问题也日益严重。裙带关系和特权阶层享受了大部分的经济成果,而普通民众的生活水平提升缓慢。失业率居高不下,贫富差距拉大,这都成为了穆巴拉克统治晚期引发不满的重要因素。人们普遍认为,国家的资源被少数精英所掌控,而大多数埃及人却在为生计挣扎。

2011年革命后的复杂情绪:

2011年的埃及革命推翻了穆巴拉克,这一事件本身就说明了在他执政后期,民众的普遍不满已经积聚到顶点。革命爆发后,人们涌上街头,喊出了“打倒压迫”、“ الشعب要推翻政权”的口号,其中穆巴拉克无疑是他们矛头所指的中心人物。

革命的初衷是追求自由、公正和更好的生活。在推翻穆巴拉克后,人们曾寄希望于一个更加民主、公正的埃及。然而,随后的政治动荡、军方重新掌权以及随之而来的压迫,让许多参与革命的人感到失望。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人们对穆巴拉克的情感开始变得更加复杂。

怀念“稳定”的论调开始抬头:

当埃及在穆巴拉克下台后经历了更加剧烈的政治动荡,包括穆兄会短暂执政带来的分裂和社会动荡,以及后来的军事政变和持续的镇压时,一些人开始将穆巴拉克时期与当前的混乱进行对比。他们认为,虽然穆巴拉克时代存在压迫,但至少国家没有陷入如此深的动荡和分裂。

“那时候,我们至少还有安全感。”这种说法在一些埃及人口中变得越来越普遍。他们可能不再关心政治有多民主,而是更在意自己能否过上安稳的日子,不受街头暴力和政治动荡的困扰。对于那些生活在相对富裕阶层,或者对政治变革持谨慎态度的人来说,穆巴拉克时代的“稳定”就成了一个具有吸引力的选项。

这种怀旧情绪并非对穆巴拉克本人的绝对肯定,更多的是对失去的稳定的一种感伤,以及对当前不稳定局势的一种反思。他们可能会说:“我们当时是想要自由,但现在是什么样的自由?还不如那时候安稳。”

批判声音依然存在,但表达方式更加隐晦:

尽管怀念稳定论调的出现,但对穆巴拉克统治时期压迫和腐败的批判声音并没有消失。只不过,在当前政治环境下,这种批判往往更加隐晦和谨慎。

那些依然坚持革命理念、追求真正民主和人权的人们,仍然认为穆巴拉克是埃及走向现代化的阻碍,是压迫的象征。他们不会忘记那些被剥夺的权利,那些被牺牲的生命。他们可能会在私下里讨论,或者在非常私密的网络空间中表达自己的不满。

“他毁了我们一代人的政治参与,也让国家在腐败中沉沦。”这样的评价依然存在。他们认为埃及今天遇到的很多问题,都源于穆巴拉克长期的威权统治所造成的结构性弊病。

结论:一种复杂的集体记忆

总而言之,埃及人对穆巴拉克的看法并非铁板一块。他是一个复杂的人物,在许多埃及人心中投下了长长的影子。

一部分人,尤其是那些经历了革命后动荡,或者更看重社会稳定的人,可能会对穆巴拉克时期抱有某种程度的怀念,认为他的统治至少保证了国家的基本运转和秩序。
另一部分人,特别是那些追求自由、民主和人权的人,则依然视他为压迫和腐败的象征,认为他的下台是历史的进步,尽管革命的成果并未完全实现。
还有许多人,他们的看法介于两者之间,可能同时承认他带来的稳定,也痛苦于他统治下的压迫和不公。

这种复杂的情绪反映了埃及社会在经历了长期的威权统治后,在追求变革与维护稳定之间摇摆的困境。穆巴拉克不仅仅是一个政治人物,他已经成为了埃及近代史上一段充满争议的注脚,他的遗产至今仍在影响着埃及的社会和政治格局。人们对他看法的分歧,也正是埃及社会内部不同声音和价值观的体现。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阿语狗强答一个。

私下接触过几个埃及人,有趣的是,他们是对几乎所有埃及的领导人都颇有微词。无论是纳赛尔还是塞西,他们的评价都不是很高,甚至很多埃及人对胖子国王法鲁克,或者福阿德充满好感。

做过一个阿语听力,题目是国王的一天,说的是福阿德国王的一天,显然教材编辑者是有主观色彩的,听力内容中福阿德国王每天五点起床,然后上午要看阿拉伯语,英语,法语,甚至意大利语的报刊杂志几十本,为了了解国际国内大事,然后下午还要回见客人,召开会议,就像是埃及的国王简直就是埃及人的仆人一样,当然历史上的埃及国王也不都是暴君,但是显然很多阿拉伯人,和今天的俄罗斯人一样有些复古怀旧的情绪,但是他们也许是忘了,王国时期他们更悲惨的命运。

我接触过的埃及人,普遍不愿意过多谈及政治,认识的其他阿拉伯国家的人也一样,至少他们不愿意和一个外国人说太多,他们觉得和外国人说埃及政治,就像是观猴一样,埃及人确实对自己国家的发展多数持悲观态度。

总结一下午,埃及人对纳赛尔评价还可以,仪表堂堂,高大强壮,"狮子"的外号也是响当当的,但是埃及人并不感激纳赛尔,不过确实很怀念纳赛尔时代强大的埃及,阿拉伯民族主义的蓝图,阿拉伯联合的可期等等……但是就是这样的人物,埃及人仍然要挑毛病,觉得他脾气暴躁,鲁莽,独断专行,特别是架空纳吉布……

萨达特也一样,他的个人魅力更不如纳赛尔,他性格古板,缺乏领袖的魅力,尤其是和以色列人妥协,这也是埃及人最受不了的。

接着就说到了穆巴拉克,穆巴拉克是统治共和国最长的总统了,从八十年代初到2011年下台,也有三十多年了。穆巴拉克在外人眼里,就像变革进步的埃及的老父亲一样的存在,有时候阻拦埃及的民主自由步伐,有时候又很开明,如果埃及是个女青年,那么穆巴拉克就像是一个老家长,但是,这种民主诉求,是挡不住的,穆巴拉克最终也没能压制住革命的浪潮。

有趣的是,埃及人对穆巴拉克的评价和外国人对穆巴拉克的评价似乎是两个出发点,这种差异,其实也不难解释,无非是立场的不同,屁股决定脑袋。

中国人,特别是从事中东研究的学者们,比如我们学校的很多老师,对穆巴拉克,以及很多中东所谓的独裁者的评价都是很不错的,至少他们没有做什么恶事,比起波尔布特、皮诺切特、全小将之流简直是道德模范,都与中国保持友好,都有两把刷子,而且这些领导人一般都很有魅力,特别是演讲才能,这也是阿拉伯人的一大闪光点。而穆巴拉克作为一个阿拉伯国家的领袖,他的演讲才能在一众领导人里面也是很突出的,他的阿拉伯语标准语说得非常棒,抑扬顿挫,深沉厚重,听了他演讲的人都会被他圈粉的。

是的,如果以一个普通人的标准衡量穆巴拉克,他儒雅随和,善良坦率,深受部下爱戴,同时为人正直,热爱家庭,人格这一块,穆巴拉克确实是典范了,他不像纳赛尔那样盛气凌人,居高临下,也不像萨达特那样古板木讷,“我是胡斯尼·穆巴拉克”这是他自己在面对记者问他“萨达特主义者还是纳赛尔主义者”时候的回答,而在80年代早期,埃及还没有颓废到今天这个地步的时候,穆巴拉克也像埃及人的盖世英雄一样,1973年第四次中东战争的英雄——胡斯尼穆巴拉克,率领埃及空军横扫以色列防线的将领,顺理成章地接了萨达特的班。

埃及人对穆巴拉克,或者说对后来的穆尔西,乃至塞西都有微词,是可以理解的,后来的穆尔西虽然是民选上来的,奈何德不配位,能力配不上野心,让埃及人民失望然后被架空是有理的,而塞西,他不受喜欢的原因出于他的出身,和泰国总理巴育一样,都是军人背景上台的,军人政府在近代往往和独裁挂钩,这也是国际的约定俗成。其实无论是巴育还是塞西,政绩都是很可以的,但是一样被本国人不齿,因为他们觉得这些政客就像老鼠一样粉墨登场,代表不了人民的心声。甚至埃及人会认为塞西是穆巴拉克集团的代言人,毕竟都是军人出身,都是一丘之貉。

穆巴拉克有问题吗?有。他搞家族专制,虽然自己不承认。他腐败,任人唯亲,后期治国无方,独裁,操控选举,放纵军队、还存在人权问题……但是,老实说,中东哪一个国家没有这些问题?约旦也有,沙特也有?就像是法国大革命的时候,为什么就是“路易必须死”而不是“弗朗西斯必须死”呢? 这就是历史巧合与必然的微妙之处了。

外人对穆巴拉克可能无感,但是对于埃及人,穆巴拉克一个独裁领导人,独裁就算了,如果独裁能发展经济,也就忍了,但是2011年那时候,埃及的经济已经非常费拉了,人口爆炸,失业率居高不下,政府没钱,因为大部分收入都拿去给公务员开工资了,只能上调大饼价格了……这一调不要紧,阿拉伯革命正好赶上了,然后一切就是那么的“自然而然”……

如果革命没爆发,穆巴拉克的名声是不会这么臭的,记得当时解放广场上,充斥着“滚出去!法老”这种标语,值得一提的是,“法老”这个词,对于穆斯林来说并不是一个好听的形容,伊斯兰教经典认为“法老”是压迫下层人民的暴君,是崇拜多神的“以物配主”者,所以“法老”形容穆巴拉克已经很难听了,加上穆巴拉克本身长相也很像埃及的法老,后来穆巴拉克姗姗来迟的演说,表达了自己不再谋求连任的想法,这个演讲很有名,有兴趣可以油管英文搜索一下,从美学角度的确如此,但是对于解放广场上静坐的埃及人来说,讲的什么都不重要,因为都是“谎言”埃及人什么也不相信,只想让穆巴拉克下台,好把所有的锅甩给穆巴拉克。所以说,穆巴拉克在埃及人之间风评不好,不是因为他是一个暴君,而是因为他被打倒了……

穆巴拉克对于埃及经济已经尽力了,外交方面他也是斡旋各个势力保全自己,虽然在他的时代,埃及被沙特取代成为阿拉伯世界第一大国(eco)但是他的统治早期,埃及发展还是很棒的,只是后来爆炸的人口毁掉了这一切,其实想一想,埃及国土,本身能够利用的尼罗河沿岸土地就不多,要住上一亿人,治理好这种国家本身就是一种几乎的“不可能”吧!

但是埃及人不认为,革命的冲动,加上多年贫穷的愤怒,加上西方的鼓吹,加上所谓“渴望民主”就这样让自己的国家越来越糟。

穆巴拉克操纵选举,暗中修改选票,迫害不同政见者,这些都不是假的,但是把他打倒了,这些事情就不再发生了吗?

更有趣的是,今年年初穆巴拉克去世,如果看一下当时直播的阿拉伯语电视台,会发现,当年那些恨不得撕碎穆巴拉克的愤怒的民众,现在齐刷刷地在评论区打下“愿真主怜悯他”“再见。胡斯尼!”

果然,乌合之众就是乌合之众……

人民选择了自己的主人,也推翻了自己的主人,他们不知道自己过得怎么样,也不知道自己是生活在和平的原始森林里,还是炮火连天的CBD之间,但是,他们永远不会反思究竟是谁拯救了他们,究竟是谁毁掉了他们……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