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现在流行的少儿编程是不是收智商税?

回答
关于少儿编程是否是“智商税”,这是一个非常有争议且复杂的问题,没有一个简单的“是”或“否”可以概括。要详细地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来分析:

一、 少儿编程的定义与目标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什么是“少儿编程”。它通常指的是面向儿童(一般是616岁)的编程教育课程,旨在通过图形化编程工具(如Scratch、Blockly)或入门级的文本编程语言(如Python)来教授编程概念、逻辑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造力。

其目标可能包括:

培养逻辑思维和计算思维: 学习如何分解问题、识别模式、抽象化和设计算法。
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编程实践,儿童可以学习如何调试错误、寻找解决方案。
激发创造力: 通过制作游戏、动画、故事等项目,发挥想象力。
培养耐心和毅力: 编程过程中会遇到困难,需要坚持不懈地尝试。
为未来科技时代做准备: 了解编程的基本原理,为未来可能从事的科技相关工作打下基础。
趣味性和娱乐性: 以游戏化、互动化的方式学习,增加学习兴趣。

二、 “收智商税”的潜在担忧与质疑

认为少儿编程是“智商税”的观点,通常源于以下几个方面的担忧:

1. 过度的市场宣传与不实承诺:
“不学编程就落后”的焦虑营销: 许多机构和宣传会将编程描绘成未来的必需品,制造家长对孩子“输在起跑线”的恐慌,从而冲动报名。
“成为下一个乔布斯/扎克伯格”的夸大宣传: 将极少数成功案例放大,暗示通过参加课程就能培养出伟大的科技人才,这显然不切实际。
技能的“高不可攀”: 将编程包装得过于复杂,让家长觉得不学就会错过巨大的机会。

2. 课程质量参差不齐,教学效果难以保证:
教师资质问题: 并非所有少儿编程老师都具备扎实的编程功底和优秀的教学方法。有些可能只是临时培训上岗,或者仅仅是喜欢编程但缺乏教学经验。
教学内容陈旧或过于 superficial: 有些课程可能只停留在简单的图形化操作,未能深入讲解核心的编程概念和思维方式,学习效果有限。
过度依赖工具,忽视底层逻辑: 过度依赖图形化编程工具,可能让孩子只学会“拖拽”,而未能理解代码背后的原理。
缺乏个性化指导: 大班教学下,难以兼顾每个孩子的学习进度和兴趣点。

3. 对孩子身心发展的潜在影响:
挤占其他重要活动时间: 参加过多课外班,可能会让孩子失去玩耍、阅读、体育锻炼、艺术熏陶等更基础、更全面的发展机会。
过度强调技术,忽视人文素养: 如果编程教育只关注技术层面,而忽略了人文、道德、社会责任等方面的培养,可能会导致孩子发展失衡。
加剧教育内卷: 当少儿编程成为一种普遍的“刚需”时,可能会加剧教育的竞争,让家长和孩子都承受不必要的压力。

4. 高昂的学费:
许多少儿编程课程收费不菲,如果教学质量不高或孩子兴趣不大,这笔投入的性价比就显得很低。家长可能会觉得花了钱却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如同“智商税”。

三、 少儿编程的真正价值与正面影响

尽管存在上述担忧,我们也不能完全否定少儿编程的潜在价值。如果课程设置合理、教学方法得当,少儿编程可以带来很多益处:

1. 思维训练的价值:
逻辑思维: 编程是高度逻辑化的过程,需要清晰的思考和推理。
计算思维: 学习如何分解问题、模式识别、抽象化和算法设计,这些都是重要的计算思维能力,不仅适用于编程,也适用于生活和学习的方方面面。
批判性思维: 调试代码的过程就是不断质疑、测试和修正的过程,有助于培养批判性思维。
系统思维: 了解一个程序是如何协同工作的,有助于培养系统性思考。

2. 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
编程本质上就是解决问题的过程。孩子在编程中遇到的bug和挑战,需要他们主动思考、分析原因、尝试解决方案,这能极大地锻炼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创造力和想象力的释放:
通过编程,孩子们可以将自己的想法变成现实,无论是制作一个简单的游戏,还是一个互动故事,都能极大地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4. 学习兴趣的培养:
以游戏化、互动化的方式学习编程,可以激发孩子对科技和学习本身的兴趣,让他们在玩乐中学习。

5. 对未来科技社会的适应性:
科技正在深刻地改变世界,了解编程的基本原理,有助于孩子更好地理解和适应这个未来的科技社会,即使他们将来不从事编程工作,也能更好地理解技术驱动的创新。

6. 跨学科的连接性:
编程可以与数学、科学、艺术、语言等多个学科相结合,例如用Python做数学模拟,用Scratch制作动画故事,这能帮助孩子更深入地理解和运用知识。

四、 如何判断少儿编程是否是“智商税”?关键在于“价值”与“匹配”

要避免将少儿编程视为“智商税”,关键在于家长如何看待和选择,以及机构如何提供真正有价值的服务。

1. 明确学习目标,而非盲目跟风:
家长的期望: 家长是否认为编程是让孩子“升学加分”的工具,还是希望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明确目标有助于理性选择。
孩子的兴趣: 强迫不感兴趣的孩子学习编程,效果往往适得其反。尊重孩子的意愿至关重要。

2. 理性看待“学编程”的定位:
基础思维训练: 少儿编程更多的是一种思维训练和兴趣启蒙,而不是速成班。不要期望孩子通过几个月的课程就能成为编程高手。
与素质教育结合: 将编程作为素质教育的一部分,与其他艺术、体育、人文类活动平衡发展。

3. 审慎选择课程与机构:
考察教师资质和教学方法: 了解老师的背景,教学是否注重启发式、互动式,是否能够引导孩子深入思考。
了解课程内容和体系: 课程是否循序渐进,是否能真正讲解编程概念和思维方式,而不是停留在表面操作。
试听课和口碑: 尽量让孩子参加试听课,了解孩子的反应,并参考其他家长的评价。
关注性价比: 在同等质量下,选择价格合理的课程。

4. 引导孩子实践与创新:
学习编程的目的是为了“用”。鼓励孩子将所学应用到实际项目,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或者创造有趣的作品。

五、 结论

少儿编程本身不是“智商税”。它是一种有潜力培养孩子重要能力的工具,尤其是在逻辑思维、解决问题和创造力方面。

然而,如果以下情况发生,它就可能成为“智商税”:

市场过度炒作和焦虑营销,导致家长非理性消费。
课程质量低下,教学内容肤浅,无法真正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
教学方法不当,让孩子对编程产生厌倦,挤占了更重要的学习和发展机会。
家长抱有不切实际的期望,认为参加课程就能包治百病,实现“一夜暴富”式的成功。

总而言之,少儿编程的价值在于其背后所蕴含的思维训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是一门具体的语言或一个速成的技能。家长需要以理性的态度,结合孩子的兴趣和发展需求,审慎选择,才能让少儿编程真正成为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宝贵财富,而非昂贵的“智商税”。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显然是智商税,专门收不懂编程的家长的智商税。

作为程序员的我是不会给孩子报这种班的,如果我发现他有编程天赋,我会自己教TA真正的编程,如果没这个天赋就不要学,会点电脑操作就行了,编程不是必要的技能。

user avatar

我朋友是某个被知名K12品牌收编的少儿编程创始人,最近我和他发生了激烈的争执。

简单理一下,他的叙事逻辑大致如下:

他一直在通过各种问题对我进行灵魂拷问的目的,想让我承认自己不行,让我相信我能力不足、时间不够、耐心不行、效果不好。

在我灰心丧气之际转而投入「专业的」少儿编程机构,嗯,是花钱投入。

五年前K12领域最火的概念是「创客」,现在风口过了。

三年前STEM进入家长的视野,两年前概念调整为STEAM,现在是「少儿编程」。

本质都是以令父母一知半解的「科技感」来制造焦虑。


这几年流行的STEAM,其实是个缩写,用科学(Science)、技术( Technology)、工程( Engineering)、艺术( the Arts)和数学( Mathematics)英文单词的首字母创造了一个新的教学概念。

科学(物理、生物、化学等)、艺术、数学,试问哪一个科目不是学校必学科目呢?

至于工程和技术,对应的是将理念变成现实的能力,里面涉及「主题式学习」、「项目式研究」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确实是目前学校教育所缺乏的,但起初的创客和STEM/STEAM,基本都落在了三个字上——「做手工」。

但STEAM强调的三点内核:探究式学习(Inquiry)、对话(Dialogue)和批判性思维(Critical Thinking)很难得到体现。

课堂教学依然是单向的,依然是对学习的创造有所期待,最终以某些极其类似的成品来满足家长花钱有成果的需求,探究、对话和批判性思维在其中,又有多少体现呢?


现在流行的少儿编程,也是类似的套路。

商家一说到少儿编程,就指向机器人,软件学了多少不好说,反正硬件的钱先花了,再交一笔培训费,就能让孩子玩得开心。

实际上,少儿编程启蒙多得是免费资源。

5岁开始玩scratch junior,6岁正式进入scratch,9岁告别猫咪转向python,这是英国科普名社DK为孩子们设置的编程之路。

scratch只是一种工具,能够帮孩子从现实世界到虚拟世界,创造出他想要的故事、游戏和动画。

在现实中,孩子一样能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故事、游戏和动画,积木块般的scratch更像是帮助孩子拥有了在网络世界中去创造的工具和方法——并且,它还是无限制的构建工具集!

我不太相信一个在现实里逻辑混乱、叙事有问题、缺乏想象力的孩子,能通过scratch创造出优秀的作品——因为任何令人惊叹的编程作品背后,一定是这个孩子原本在现实里就拥有出色的逻辑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要锻炼孩子的上述能力,参与少儿编程的课程也许有帮助,但绝非仅来自这类课程的帮助。

少儿编程最大的好处,是帮助孩子提前熟悉编程和算法的思维及工具,能让孩子在早期的及时反馈中对其产生兴趣,并以此为学习更多的动力。就好比,如果孩子想创造一个关于鳄鱼的动画,不仅要会编程,更要了解鳄鱼,了解如何怎样去讲好一个故事。

我不排斥少儿编程,但我排斥某些少儿编程机构通过「本末倒置」和「打击家长」的宣传方式来制造焦虑。


总的来说:

让孩子学习编程和算法的思维及工具,谈不上什么智商税;让孩子将少儿编程作为一门兴趣玩一玩、看一看,也谈不上智商税。

但是,如果家长认为「编程」是每个孩子现阶段就必须掌握的技能,并在机构的明示暗示下认为自己能力不足,所以必须交钱给专业机构来教,我觉得这就是智商税。


身为父母,只有「打破思维的墙」,才能不陷入营销的焦虑。

user avatar

先说结论,少儿编程需要理性看待

我自己也是做程序员,我家有2个孩子,我从来没担心过孩子智商是不是有问题

少儿编程被营销者利用以科技教育为噱头,往往教育的目的并不是教育,反而沦为了大人的托儿所。

我对少儿编程是不是智商税倒没有太多反驳,但是对于2万多的少儿编程课程费用,作为深圳人来说同样是交不起这个智商税!!(qiong)

综上所述,如果大家对少儿编程比较感兴趣,那么可以先培养下孩子的编程启蒙开始。

我给孩子买了这款国外畅销的Matatalab玛塔创想儿童编程机器人

讲重点:这是一款儿童玩具,他也是一款编程工具。目前国内第一款模块化编程玩具

对于这类价格实惠的编程类的儿童玩具还是可以考虑的。

商品卡片我已经放到下方,有兴趣可以看看↓↓↓↓

所以我还是极力推荐作为家庭教育启蒙,少儿编程玩具这种方式就非常好。

我家孩子4岁了,我也希望孩子能够从小有编程独立思考能力,在以后的学习方法上会更有帮助。

之前看到牛爸津妈的视频,我才入手的,没想到真香!!如果对这款产品感兴趣,请一定要看完下面这个视频。

引用牛爸津妈公众号视频,侵删 https://www.zhihu.com/video/1414419101469503488

其实我买的算是一款玩具,但是它同时也是也有基础编程能力,相对玩法和大部分的玩具不相同,他是通过模块化拼图来输入指令,机器人就可以实现你指令的动作!

先讲下这款编程机器人的玩法

它是一款以模块作为指令,机器人作为执行动作部分的启蒙级别的编程机器人。

只需要通过模块的上下左右,旋转,循环等等多种模块拼接,从而达到对应的操作指令。

相比无屏幕纯模块式编程相比编程培训班的屏幕教学,无异于更适合孩子启蒙教育。

这是我家孩子(4岁半)的体验情况,现场录的视频,是不是你心中最想要的那种儿童玩具?

我家孩子在刚开始接触绘画时候,熟练度还不够,所以经常方向拿错了,但是在不断的试错下,最终成功的独立完成课本教程。(全程无指导........)

这款益智类儿童玩具对于我来说不需要太专业的少儿编程培训,娱乐和生活结合到一起就可以了,我不希望我家孩子以后继承做程序员,但是不可否认编程真能大大提高孩子的动手动脑能力。

同样这款玛塔编程机器人的玩法有很多
  • 音乐编程(有音乐启蒙的教育,最适合不过1-7的音符普出一首歌来)
  • 绘画编程(这个就厉害了,直线相关的图形基本上都能编程出来,看你家孩子想象力了)
  • 游戏编程(游戏模式很多,可以进行人机互动,给出糖果位置,让孩子通过编程找到想要的糖果)

这上面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玩法,包括数学,游戏,弧形等高阶玩法都应有尽有,继承了大部分的少儿编程内容,购买拓展包就可以解锁更多玩法!!!

在学习了1个多月,我家大宝就能够独立完成这些复杂的绘画编程,对于孩子来说学习并不难,需要的是好的学习工具去培养孩子。

你会编程五角星吗?

如果你最近对孩子编程教育感兴趣,不妨先入手一台体验一番,如果孩子乐意喜欢编程,那么在基础上去慢慢培养孩子少儿编程,不可为一举多得的方式。

我买的就是这款儿童编程工具/玩具,所有教材都是通过少儿编程班的教学思路同步的,所以不担心孩子学习困难,而且玛塔创想编程机器人公众号和买家群都有官方人员指导和互动。

告诉你个小秘密,可以私信淘宝客服砍价:知乎小玛塔,官方会你送价值69元的玛塔朋友套装硅胶套

如果感兴趣的可以点击上方卡片,功能详情一目了然

最后给大家总结下粉丝几个问题:

1、编程课是不是智商税?

答:如果价格合理,并且科目有一定科学实践验证,那么绝对不是智商税,参照海外教育模式

2、儿童编程玩具能否替代编程课?

答:如果在孩子兴趣的情况下,儿童编程玩具作为启蒙教育,完全是可以的,相比那些劣质模型玩具(甲醛,汞超标),有一定的教育意义的玩具才是真正孩子需要的。

3、玛塔编程机器人到底靠不靠谱?怎么都没听说过

答、我在网上查询了下资料,公司成立很多年,一直做海外市场,并且是深圳明星企业,创始人CEO叫苏荣星,是清华数学系高材生,主要负责产品设计,这个就能理解为什么这款产品看起来很难上手的样子,当你知道苏荣星的教育背景,我能猜想到他的初心是设计一款真正有提升孩子思维能力的儿童玩具 。从我个人体验来看,他家的玩具非常具有创意性,确实上手很难,但是当你真正理解产品之后,上手还是非常简单的。

最后把商品链接再放一次,担心读者找不到店铺,可以直接点击下面链接就可以进入

user avatar

是。

小孩子自己感兴趣,看看教材或者网上课程学着写点代码,这不是智商税,是有益的个人爱好。

但近两年铺天盖地打广告的“少儿编程”培训机构,有一个算一个,全都是骗家长钱的智商税。


现在的所谓少儿编程大致有两种方向:

一种是极度简化、幼齿化的所谓图形化互动编程,其实就是包含了逻辑算法的电脑游戏。这也不是培训机构首创,国外不少在线编程教学网站早就有了,而且是免费的。某些机构直接抄过来或者汉化一下作为教材让孩子玩,美其名曰少儿编程。

这种极简化编程游戏跟现实的编程工作相比,就像玩乐高跟现实的机械工程师、建筑师相比一样。

如果有人开个班给孩子玩乐高,但忽悠家长这是在培养未来的工程师建筑师,不玩就会落伍,将来找不到好工作,制造家长的焦虑感,报班半年收一两万块。你说这算不算智商税?


另一种就是正经教编程,类似外面普通培训班的的简化版。

教真正的编程也算智商税么?对。

对尚未建立成熟数理逻辑的小学生甚至学龄前儿童而言,很难深入理解一行行程序背后的东西,无非就是照猫画虎地重复老师给出的python或c代码,再稍改几个变量而已。

这些最基础、最入门的编程知识,你扔给普通小孩子三个月可能都学得懵懵懂懂,学完恐怕半年就忘得干干净净;但把同样的课程留到大学时再看,一周时间就全掌握了。

所以这种拔苗助长的“少儿编程”又有什么必要呢?又何必花上万块提前学呢?



如果培训机构不仅仅是教孩子学最基础的编程知识,试图再进一步的话,那就有两个方向可选了。

一个是应用,也就是开发实际可用的程序,比如做个网站、做个手机App之类。

但这种培训为求简单稳妥,最新最新也要用两三年前的主流技术,搞不好还是四五年前的。

等孩子学会这些,将来上了高中大学再毕业参加工作时,起码又要过去十年。落后十五年的开发经验还有任何用途吗?

十五年前Web前端的任务是用flash和dreamweaver做静态网页,如今基于js的一切框架都还没诞生,就算有也没法在IE6上跑起来;十五年前的移动开发最多就是在诺基亚的塞班系统上做贪吃蛇;而当年最流行的PC桌面技术如今已经连工作都找不到了。


另一个方向似乎是最靠谱的,就是讲算法,往ACM大赛的方向培训。还可以给家长描绘个美好前景:参赛拿高分,进名企赚大钱。

但这真的是随便哪个孩子从小砸几万块钱就能教出来的吗?

编程算法大赛的本质跟奥数差不多,既需要强大的数理逻辑思维打底,更要经过长期的试题模式培训。而培训所教的区区几个程序表达式运算符实在不算什么。退一步讲,如果孩子学这些都费劲,那他的天赋估计也不足以到参赛拿奖的地步。

拿出这些精力和金钱踏踏实实学数学,可能对将来工作时编程的算法能力帮助更大。

只懂皮毛不理解原理,就算当了程序员也很难往上走。整天忧心忡忡35岁失业的传言,搞不好自己干到二十七八就被迫转行了。


我观察了很久,“少儿编程”这个概念无论怎么看,都从头到尾充斥着智商税的气息。

你当它是娱乐,就没有任何必要花大钱报班培训;你希望孩子将来在程序员的职业生涯上走得更远,就该让他先打基础,有兴趣的话自学一点,上个好大学再成体系地学习。

它瞄准的就是对编程一无所知的家长,一边描绘美好前景一边制造焦虑,让家长掏钱给孩子灌输一堆无用且过时的知识,仅此而已。

user avatar

利益相关:当了半年少儿编程Python兼职讲师。

对于6-10岁的小孩,我觉得是。

那些课后“孩子作品展示”是怎么来的:课件开发老师写好的小游戏代码,三五百行,中间挖掉一个四行的for循环用来加载图片啥的,让学生填进去,然后就算搞定了。

讲师上岗根本就是做个问卷调查回答几个超级基础的语法题就能入职,课件是公司写好的,课程代码也是公司写好的,课后作业也是公司写好的,你就是公司俜给课件的点读机。

上了初中的孩子理解力记忆力都不错了加上个人有兴趣的话,还是能学出一点名堂的,比如参加个XX杯,拿个一二三等奖,但这个名堂有多大的价值就见仁见智了。

至于七八岁的,逻辑思维不行又不爱沟通也不感兴趣家长也不上心的学生,我真觉得不如去学个跳舞画画乐器啥的。

我带的一个八岁小女生,上了三个月的课了,写循环还是靠背和瞎蒙,给一个5内容的列表让她写循环打印,背 for i in range() 手速倒是快的很,然后填range里面那个数字的时候能从-1开始试,一路试到5;让她换成for item in li() 或是while循环就完全当机。

这个年龄的孩子真的很喜欢背答案猜答案而不是逻辑思考,就类似笑话里那个【一是一横,二是两横,三是三横,那四肯定就是十五横没有为什么】。给她布置作业都能写对(反复猜测直到猜对),让她当面再默写一遍就啥都写不出来。上课写练习运行不出来后最爱干的事情是:把代码里任意一个圆括号换成方括号再试试;

这个小朋友的家长还是自己会写代码能帮忙讲作业的。

我是觉得年纪偏小的孩子学python不如去学HTM L/CSS,做一个猫猫图网页不比跟for循环死磕有趣多了吗。

——

一节课45分钟要上满,但你要备课,课后要写反馈,工资是40块RMB一节课,然后公司收家长388。

user avatar

我对于少儿编程学习班不是很了解,但是我对编程少儿都很了解啊,所以,我今天只说少儿编程,不说少儿编程学习班的事,『少儿编程』和『少儿编程学习班』本来就是沙县和沙县小吃的关系。

我初中的时候拿小霸王学习机学过Basic编程,没怎么学明白,到了大学才开始正式学习编程,后来也靠大学里学的东西在这个行业有一席之地,直观上来说,如果把编程当做一项谋生用的工作技能,那大学开始学习编程也就够了,来得及,只要大学好好学,图灵祖师爷会赏你这碗饭吃。

但是,后来我看很多业界大腕的人生履历里都写着『X岁的时候就开始编程』『X岁的时候就制作了XXX』,让我本来很佛系的内心也有了一丝涟漪,哪个家长不希望自己孩子天纵英才,嗨,就算不是天纵英才,我们做家长的也不能泯灭人才呀,多给孩子一些接触世界的机会总是好的,对不对?

这么想之后,我就也思考如何给孩子少儿编程教育了,港真,我觉得9年义务制教育之外的东西,家长只要有能力和时间精力,都应该尽量自己教,因为你比任何其他人都更了解你的小孩,你也比任何其他人都希望你的小孩更好——前提是你有能力和时间精力,而且脾气不要太暴躁哈:-)

接下来就是我教我孩子编程的经历和体会。

一开始,我在Mac上给我孩子弄好Scratch,然后手把手教孩子来学编程,很快就发现困难了,困难是什么呢?

第一个是孩子还是要过电脑基本操作这一关,Scratch大部分可以通过鼠标操作,少部分还需要键盘,对于各个键的位置,小孩需要时间掌握,当然这关迟早要过,也没啥,很快就克服了。

更大的困难,是我发现编程总是要涉及编程之外的知识,最基础的编程问题还真不是简单的『顺序』『条件』『循环』这些逻辑指令,你要做一个场景让孩子能够理解,还真不容易,比如说,想要做一个蹦蹦跳跳的恐龙,就必须要给小孩介绍坐标系概念,而且这个坐标系还不是传统的笛卡尔坐标系,为了讲清楚这部分,我就花了好长时间给我孩子讲了和编程无关的领域知识。

然后,蹦蹦跳跳的恐龙做出来了,但是跳得很生硬,不逼真,为什么呢?因为没有考虑真实情况下重力加速度对于跳跃速度的影响,为此,我又给我孩子解释了半天重力加速度。

全套下来,虽然蹦蹦跳跳的恐龙做出来了,但是大部分时间其实是在讲编程之外的科学知识,换句话说,如果不掌握一些必要基础性科学知识,编程根本没法学

因为长时间看电脑屏幕对视力可能也不好,我就换了个方式,给我孩子买了乐高EV3,所谓的可编程机器人,这玩意好处就是再不济也能当个玩具来耍。

这个东西我孩子很感兴趣,玩了很久,当然拼出机器人是最好玩的部分,然后在iPad上可以用类似Scratch的方式拖拖拽拽做出『程序』,因为有一个实体的机器人,看得见摸得着,的确很能刺激孩子的兴趣。

但是,实话实说,最后乐高EV也就沦为一个玩具,而不是编程工具,还是那个原因,当需要往深入学习的时候,孩子就必须要理解『变量』『状态』这些概念,虽然乐高EV支持这些概念和功能,但是,说真的,对于太小的孩子,刚接触四则运算,连分数小数都没学,让他们去接受这些概念,有点残忍,我也就没有逼迫我孩子去学,就让这个乐高EV3扮演玩具的角色就好。

再后来,有一次我正在犯愁给我孩子买什么生日礼物的时候,听同事说,有一款叫『编程大师』的桌游很好,能够训练编程和逻辑思维能力,我一想,反正也不是很贵,买了就就当充分了解『少儿编程』这个领域吧。

这个桌游我孩子还真喜欢,时不时就搬出来玩,不用我教就学会怎么玩了。

我凑在旁边看了看,看明白这个桌游怎么回事了,就是打关卡的游戏,每一个关卡对应一张地图和一个指令卷轴,指令卷轴上框架已经定好了,要做的是把指令填进去,一个小怪兽根据指令卷轴在地图上移动,收集所有水晶然后到达终点。

这个游戏挺有意思,我也承认有一点智力培养的作用,要把『编程』定义为『规划指令操纵执行过程』,这个游戏过程也算是『编程』,但是——我们实际工作中用电脑编程可不是这样啊!

最土鳖无脑的『编程框架』,也不是这样往一个如此固定的框架里填空啊!

这个游戏的过程,其实就是不断尝试一种填空方法,发现不行就更改尝试方向,听起来也像是大部分程序员做的事,但是,你玩玩就知道,和我们真实的编程不是一回事。

但是这个桌游我孩子还真玩得乐此不疲,所以,我总结一下,关于少儿编程的几个要点:

  1. 少儿编程教育,前提是孩子要有兴趣,没有兴趣是学不进去的,纯浪费时间;
  2. 少儿编程需要有一些常识性科学知识作为基础,不然只能停留在做一些简单的模型上,稍微复杂一点玩具都做不到;
  3. 少儿编程无法解决实际问题,因为小孩对社会的认识也不足,跟别说互联网上这些说不清对错是非的各种观点;
  4. 少儿编程的目的应该是让孩子接触编程这个领域,注意,我说的是『接触』,不是『掌握』;
  5. 少儿编程可以一定程度上培养孩子专注、思考、解决困难复杂问题的恒心;
  6. 少儿编程不需要扎的太深,不值得花很多钱;
  7. 少儿编程不是用来训练未来的程序员。

因为上面几点,我现在不教我孩子编程了,因为我发现这不是合适的时机,太小的孩子基础科学知识还不健全,让他们学习编程真的是拔苗助长,少儿编程最多就是给他们打开一扇窗户,让他们知道有这么一样东西,将来祖师爷赏不赏这碗饭吃,自己愿不愿意吃这碗饭,还不一定呢,所以,不要想太多了,就当玩玩就好。

至于一开始说的,业界大腕的人生履历里都写着『X岁的时候就开始编程』『X岁的时候就制作了XXX』,呵呵,我也想明白那是怎么回事了,真的业界大腕,有几个是靠编程能力成为大腕的?最后不还是靠战略眼光、人际关系、运气光环获得成功的吗?

假如我孩子将来也成为了大腕,给他编人生履历也可以说『XXX在X岁的时候就学习编程,制作了机器人,热爱逻辑性极强的桌游』,履历已经准备好了,就等着他成为大腕了:-)

回到这个问题本身『现在流行的少儿编程是不是收智商税』,我的观点,你要是交得起钱,花钱买个心安,那也不算智商税,只是,你花一千多块钱买个乐高EV3或者一百多块钱买个编程大师桌游,差不多也可以买到一样的心安。

user avatar

少儿编程不是,但是现在很多的少儿编程培训可能是。


我的小孩子在12岁,我看了下市面的编程课程,做的好的太少了,

孩子在这个时候需要学习的有:

1,孩子要学习英文。我考察的时候,如果太强调不用学英文,太图形化的,我基本跳过。

2,编程不会像乐高这么简单,需要留作业。小孩子要明白这个有成本,要收益。

这两条,看来,大致孩子在11-12岁学习编程是比较适合的。

3,学习编程的精神,这个市面课程很少能讲到,自己教一些基本编程概念。

4,多练习。多练习。小孩子也喜欢。

5,题目最好有趣且实在有用,不仅是学习语言语法,最主要是变成思维方式。

user avatar

当思维锻炼的例题写写吧。

顺道彩虹屁一下,真心很佩服高人们。

很容易理清逻辑的事情。

也能被包装的这么复杂。

不去写俄罗斯式文学,太屈才了。

思维分拆一下:

1)驱动决策的动机是什么?2)决策前的自我评估;3)执行逻辑

1,先穷举一下目标和动机。家长希望孩子投入少儿编程的目的(单选):

A)参与竞赛,获得好名次,利于升学;

B)从小开始培养码农能力,未来可以抢占先机,在工作和创业上先跑一步;

C)作为一个与舞蹈、书法、美术一样的爱好,培养相关的思维和思考方式;

2,家长选择少儿编程领域前的自我评估(单选):

X)小孩很聪明,在同龄人中是前千分之一的水平;

Y)小孩是一般孩子。

3,少儿编程执行方式(单选):

α)培训班为主;

β)自学为主;

γ)自学+专业比赛的教练;

————————

根据选择,有一共2x3x3=18种情况:

非智商税5种:(A+X+γ);(C+α)+XorY;(C+β)+XorY;

其余的13种都是智商税。

user avatar

少儿编程不是智商税。

少儿编程培训班是智商税。

比如: @小码王在线少儿编程 ,盖茨小时候可没上培训班,这概念偷换的……

目前的IT培训都大半不靠谱(比如依靠简历造假),不可能有足够的人才搞少儿培训,滥竽充数罢了。


补充:

目前少儿编程的争议很大,如果拖拖Scratch、控制机器人就叫编程,那乐高积木班就可以叫智能机器人设计院了。

编程培训班与数学、英语培训班完全不一样。

目前,程序设计课(编程)一般是计算机科学的核心基础课,需要计算机导论、离散数学、线性代数等前置课程。对学生逻辑思考等基础能力有要求。如果在初中、高中逐步增加配套课程,在高中逐步学完程序设计基础是可以的(但不合理,所有人都从事IT??)。

对于大部人,放弃孩子对认知和逻辑的训练,来学习编程,是舍本逐末。相当于孩子放弃数学去培训会计。

少数家境优越的孩子,能接受充分的“素质教育”,顺便学点编程不费力。但这不应该成为培训机构推销给平民的借口。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