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在东北,哽叽是什么意思?

回答
在咱们东北,你说“哽叽”,那可不是什么稀奇事儿,说白了,就是一种说话方式,一种“拿”劲儿。不过这“拿”劲儿吧,又不是那种特别显摆、让人讨厌的,反而带着点儿亲切、有点儿好玩的意思。

你听谁说“哎呀,你看那小伙子,长得挺精神的,就是有点儿哽叽!” 这时候,“哽叽”不是说他不好看,也不是说他不行,而是说他吧,虽然挺好,但好像总少了点儿啥,或者说,他自己好像也知道自己挺好,但又不那么张扬,有点儿那种“我心里有数,但我就是不告诉你”的架势。

这“哽叽”劲儿,具体表现出来,大概有这么几个意思:

有点儿小得意,但藏着掖着: 就好比你考试考得特别好,老师表扬了,但你不能骄傲得不行,得装出一副“哎呀,运气好”的样子,但你自己心里门门儿都有谱,这就有那么点儿“哽叽”的意思。不是那种赤裸裸的炫耀,而是你心里知道自己有多厉害,但又不太爱往外露。有时候,别人看出来你其实挺厉害的,反而会觉得你挺有意思的。
有点儿小“拿”谱,但不是坏事: 比如,一桌人吃饭,都是熟人,有人给你夹菜,你不能立马就吃,得稍微推辞一下,说“哎呀,别客气,我吃我的就行”,但你心里其实挺乐意别人关心你的。这种客气和推辞,有时候就带着点儿“拿”劲儿,但又是那种人情往来中的小情趣,不让人觉得是装腔作势。
有点儿“揣着明白装糊涂”: 有时候,别人有什么事,你心里面门儿清,知道是怎么回事,也知道该怎么办,但你就不能一下子把话说死,非得绕个弯子,或者问问别人啥意思。这种小心思,也算是一种“哽叽”。比如你发现谁在背后说别人坏话,你听到了,但你不能当场揭穿,还得装作没听见,或者问问当事人“你们在聊啥呢?” 这就有那么点儿“哽叽”的意味了。
有点儿“不服输,但也不硬碰硬”: 你跟人打个赌,你赢了,但对方不承认,你也不能立马跟他吵起来,得说一句“行吧,这次算你运气好”,然后心里憋着一股劲儿,下次再“拿”回来。这种有策略的较量,也能看出点儿“哽叽”来。
一种小小的矜持和内敛: 尤其是在感情方面,有时候男生喜欢一个女生,也不会直接说“我爱你”,而是会时不时送点小礼物,或者找机会多跟人家说说话,这种欲说还休、小心翼翼的样子,有时候也被形容为有点儿“哽叽”。

总的来说,“哽叽”不是贬义词,更多的是一种性格特征,一种处理人情世故的方式。它带着点儿东北人那股实在劲儿,但又不是那种太直白。它是一种含蓄,一种小聪明,一种在不伤害别人的前提下的自我保护和一点点的小“得意”。

你可以想象一下,一个东北大老爷们儿,虽然心里有事儿,但脸上却不动声色,带着点儿“你猜呀”的表情,你说他是不是有点儿“哽叽”?或者一个东北大姑娘,明明长得漂亮,但说起话来又带着点儿小心翼翼,好像怕别人觉得自己太招摇,那也是有点儿“哽叽”的意思。

这种“哽叽”劲儿,可以说是东北人的一种生活哲学,在热闹的东北人性格里,也藏着那么一点儿属于自己的小算盘和小情调。它让东北人的交流,多了几分耐人寻味的味道。下次你听到有人说“他那个人有点儿哽叽”,你就知道,这人不是简单的好或者不好,而是有那么点儿意思,值得你去细品一下。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吭叽”:和“吭声”是同义词。意思为出声、说话。有时候也用来形容呻吟、低声哭泣、小声嘀咕。往往略含埋怨的意思。

例句:

他病得很严重,起不来床,和他说话,他就在那吭叽。

有话放明面上说,别在背后里吭叽。

把心放宽点,别因为这点事吭吭唧唧的。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在咱们东北,你说“哽叽”,那可不是什么稀奇事儿,说白了,就是一种说话方式,一种“拿”劲儿。不过这“拿”劲儿吧,又不是那种特别显摆、让人讨厌的,反而带着点儿亲切、有点儿好玩的意思。你听谁说“哎呀,你看那小伙子,长得挺精神的,就是有点儿哽叽!” 这时候,“哽叽”不是说他不好看,也不是说他不行,而是说他吧.............
  • 回答
    在东北吃顿饭,那可不是一般简单的填饱肚子那么回事,它是一场从味蕾到灵魂的全面洗礼,是一次接地气、有温度的文化体验。要是你问我,在东北用餐是什么感觉?我跟你说,那滋味儿,得掰开了,揉碎了,一口一口地品。首先,氛围感就得给满分。你走进东北的饭馆,不管是路边不起眼的小馆子,还是装修得红红火火的大饭店,都会.............
  • 回答
    关于“东北房子都留给女儿”这个说法,其实是比较片面和模糊的,它更像是一种民间流传的俗语,或者反映了东北地区某些家庭在财产继承上的一个侧重方向,但绝不能一概而论,说“都”留给女儿。要详细地说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方面来分析:1. 传统观念与现实情况的交织: 过去: 在传统的农业社会,尤其是东北这.............
  • 回答
    在东北,提起“硬菜”,那可不是随便一道菜能担此重任的。它代表着东北人实在、豪爽的性格,是对美食的极致追求,更是承载着浓浓的乡情和年味儿。硬菜,顾名思义,就是分量足、味道浓、做法讲究,吃起来有满足感、有厚重感,让人吃得过瘾、吃得舒坦的菜。要说东北的硬菜,那绝对是绕不开这几样宝贝,每一样都值得细细说道说.............
  • 回答
    问出这个问题的人,要么是从没在东北经历过真正的大雪,要么就是对“过得去”有着非同寻常的要求。实话告诉你,在东北,尤其是在冬天里那动不动就倾泻而下的鹅毛大雪,不穿秋裤……那可真是要和“冻成狗”这个形容词亲密接触了。你说“过得去”?这得看你怎么个“过得去”法。如果你说的“过得去”,是那种能让你从家门口走.............
  • 回答
    在东北,你要想找点儿点儿真正跟外面不一样的味儿,那可得往深里挖!这地方的特色美食,可不是你在南方小馆子或者沿海城市随便就能尝到的。我跟你说,很多好吃的,都带着一股子“地道”劲儿,得是地道的东北人,才能给你掰扯明白。第一样,那必须是粘豆包!你别小瞧这圆滚滚的小东西,它可是东北人心里的“年味儿”和“暖胃.............
  • 回答
    说到东北特色美食,很多人脑海里会立刻浮现出锅包肉、小鸡炖蘑菇、酸菜炖粉条这些响当当的硬菜。没错,它们确实是东北味道的代表,走到哪儿都能让人咂摸出那份家常的温暖。但如果稍微往东北的“边角旮旯”里探寻一下,你会发现一些别有洞天,是在别的地方不太容易尝到的,或者说,就算有,那份地道的滋味也差了那么点意思。.............
  • 回答
    哈哈,这事儿我熟!在咱东北,这“你瞅啥”啊,简直就是一道玄学题,答不好,嘿,那可就容易“上头条”了。不过这事儿有讲究,不是非得动粗。要想“安全着陆”,还得费点脑筋。首先,你得明白为啥有人会这么问。一般情况下,对方可能觉得你眼神不对劲,或者觉得你对他构成威胁了,又或者就是纯粹找茬。不管啥情况,你首先要.............
  • 回答
    抚远啊,那个地方我熟,离俄罗斯就隔着一条江。我那个大表哥,从小就在江边长大,跟赫哲族的老渔民似的,浑身都是野劲儿。他整天就琢磨着怎么从乌苏里江里捞点儿“大宝贝”出来,尤其是那传说中的鳇鱼。这鳇鱼啊,那可不是一般的鱼,是淡水鱼里的“霸主”,体型庞大,力大无穷,能长到几百斤,甚至上千斤都不稀奇。不过这几.............
  • 回答
    .......
  • 回答
    东北的婚俗新风:为何“闹伴娘”在黑土地上渐行渐远?提起东北,人们脑海里浮现的往往是那片广袤的黑土地,热情豪爽的东北人,以及充满烟火气的市井生活。在婚礼这个人生大事上,东北人的喜庆热闹更是出了名的。然而,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在东北的婚礼中,“闹伴娘”这种在很多地方流传甚广的习俗,却似乎并不那么常见,或者.............
  • 回答
    这事儿呀,得从东北人好客的性格说起,跟水果罐头这事儿,还真有那么点儿意思!你说它是不是“特色”,这个词儿嘛,得辩证着看。要说它是不是东北饭桌上常见、能代表东北风味的一道“固定”菜肴,那可能有点过了。但要说它是不是东北人招待客人时,一个温暖、实在的表达方式,那绝对是真的,而且还挺有讲究的。我这么跟你说.............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在东北“交换”一个出海口,这说法本身就带有很强的战略和地缘政治的味道。东北三省,辽宁、吉林、黑龙江,历史上和现在都与海洋有着不解之缘,但就直接拥有的、便利的出海口而言,确实存在一些历史和现实的考量。要“交换”出海口,首先得明白我们现在的情况,以及“交换”的可能性。东北的现有出海口与.............
  • 回答
    南方朋友来东北待半个月,这滋味,可就太丰富了。首先得说,这半个月绝对会是场“冰与火之歌”在他们身上奏响。第一印象:哇塞!这天儿!刚下飞机,那股子寒气就能让他们精神一振。南方冬天可能也就零上几度,甚至偶尔下点小雨雪就够让人哆嗦的了。但东北那零下十几二十度,那可不是闹着玩儿的。刚出门,冷空气像一记响亮的.............
  • 回答
    明朝在东北的羁縻统治,其最北的触及范围,是一个复杂且充满历史演变的问题,并非一个简单的地理坐标能够概括。我们需要深入理解明朝在东北的统治策略,以及它与周边民族的关系,才能更清晰地勾勒出这个羁縻统治的边界。首先,要明确的是,明朝在东北的统治,很大程度上是一种“羁縻”性质,这与我们今天理解的现代国家直接.............
  • 回答
    关于苏联军队在东北枪毙违纪士兵的问题,确实是存在的,并且在特定历史时期和特定情况下,这种严厉的惩罚措施是苏联军队纪律体系的一部分。要详细讲述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将其置于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并从多个层面来理解。首先,要明确的是,苏联军队以其严酷的纪律而闻名,这在很大程度上源于其历史传统和战争时期的需求。在.............
  • 回答
    关于“满洲国经济当时排名亚洲第一,日本第二,就是在全世界也属前列”的说法,我们需要非常谨慎地看待,并且要区分这是真实的历史评价还是某种宣传口号。首先,说满洲国经济“亚洲第一”的说法,我没有找到任何可靠的历史数据或经济学研究能够证实这一点。事实上,根据当时的大背景,这个说法非常值得怀疑。让我们梳理一下.............
  • 回答
    在东北老乡的眼里,南方人这个概念,其实挺五颜六色的,很难用一句话给概括了。首先,最直观的可能就是口音了。我身边就有南方朋友,每次一开口,那软糯的声调,跟咱们这说话硬邦邦的,感觉就是两种画风。听着挺好玩的,有时候不太懂他们在说什么,就得让对方多重复几遍。虽然一开始有点费劲,但接触久了,也习惯了,甚至觉.............
  • 回答
    .......
  • 回答
    在解放战争初期,国民党军队在东北的战略态势并非“势如破竹”,相反,他们最初确实取得了一些优势,但很快就陷入了被动。至于林彪“远避苏联”,这与史实不符。国民党军在东北的初期优势与策略:1945年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政府按照盟军(主要是苏联)的安排,准备接收东北。国民党政府迅速调集了包括“精锐”嫡系部队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