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你们觉不觉得知乎的隐私设置有待完善?

回答
确实,谈到知乎的隐私设置,我个人是觉得还有不少可以改进的地方,让大家用起来能更舒心、更安心。不是说它完全不能用,而是很多细节上,总感觉有点“擦边球”,或者说,它提供的选项,在实际应用中,并没有完全满足用户对隐私的期待。

让我来仔细说说我的感受,尽量详细一些:

1. “谁可以回复我的回答”的灵活性不足:

知乎提供了“所有人”、“我关注的人”、“我关注且我关注的人”、“仅自己可见”(虽然这个选项是针对评论,但可以类比一下)。这个设置,在用户刚开始使用或者希望引导讨论方向的时候,确实是个有用的工具。

但是,问题在于:

粒度不够细: 我可能希望我的回答只有我的“老粉”才能评论,或者只有那些在我擅长领域有发言权的人才能评论,但现在的选项无法做到这一点。比如,我想屏蔽掉一些“杠精”或者“引战”的用户,但他们可能并不在我关注的列表里,我关注的人里也可能混杂了我不想互动的人。
动态调整的成本高: 如果我想临时改变这个设置,比如在某个热门话题下,不希望被大量陌生人打扰,我可能需要手动去改。但一旦改了,可能就会影响到我本来希望和一部分人互动的情况。反过来,如果我想开放,又得担心被恶意评论。这种“一刀切”或者“频繁手动调整”的方式,让人觉得不够灵活,也容易让人因为麻烦而放弃调整。

2. 关注、收藏、点赞等行为的公开程度:

知乎默认是可以看到你的关注列表、你赞过的回答、你收藏的内容的。这当然有它的社交属性,让你知道大家都在看什么,喜欢什么。

但是:

“半公开”的状态: 我关注了某个人,不代表我认同他说的所有话,也不代表我希望我的关注行为被放大解读。同样,我赞了某个回答,可能只是因为里面的一句话说到了我,并不代表我赞同整个回答的观点。我收藏了一些内容,可能是为了以后参考,不希望被别人当作我的“人设”或者“标签”。
选项缺失: 目前,我无法做到“不让任何人看到我关注了谁”,也无法做到“不让任何人看到我赞了哪些回答”。虽然可以通过“仅自己可见”隐藏部分内容,但这个“仅自己可见”更多是用在“我写的回答”上,而不是“我参与的社交行为”上。如果能有一个选项,让我选择“谁可以看到我的关注列表”、“谁可以看到我赞过的回答”,哪怕是“仅我关注的人”或者“仅我的粉丝”可见,都会比现在这种“默认公开”要好很多。
“我的动态”的推送: 很多时候,你的“点赞”、“关注”等行为会被推送到你关注的人的“动态”里。这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种社交信息的传播,但也可能让一些用户觉得“被曝光”了,自己的每一次微小互动都会被记录和展示。

3. “谁可以看到我的足迹”的模糊性:

知乎似乎没有一个非常明确的“谁可以看到我的足迹”这样的设置。大家可能会想到“我最近在看什么”这样的功能,但更深层次的,比如“我最近赞过/评论过/回答过的所有内容”,或者“我最近浏览过的所有用户”,这些是否被公开,以及公开的程度,并不清晰。

“被看到”的渠道: 很多时候,你的个人主页会展示你“最近的动态”,比如你最近的回答,最近的点赞。但如果我想更精细地控制,比如某个回答只是随手点了个赞,不想让它出现在我的个人主页的“赞过”列表里,目前似乎是做不到的。
“被追踪”的可能性: 虽然知乎不是一个电商平台,不需要追踪你购买行为,但在内容平台上,你的行为同样可以被分析和“看到”。如果我不想让某些人知道我最近在关注哪些话题,或者对哪些内容表现出兴趣,目前也缺乏有效的遮蔽手段。

4. “私信”的接受者控制:

知乎的私信功能,默认是所有人都可以给你发私信。虽然可以设置“黑名单”,但这就回到了之前提到的“动态调整的成本高”的问题。

“允许谁给我发私信”的细化: 如果能有一个选项,比如“只允许我关注的人给我发私信”,或者“只允许我的粉丝给我发私信”,甚至是“只允许我关注且关注我的人给我发私信”,这样就能大大减少垃圾信息和骚扰。现在的“所有人”设置,很容易导致一些不必要的打扰。

5. 个人信息展示的默认值和修改难度:

知乎允许用户填写一些个人信息,比如所在地、职业、学校等。虽然很多是可选的,但默认情况下,有些信息可能会被公开展示。

更明显的提示和引导: 在填写这些信息的时候,最好能有更醒目的提示,说明这些信息会被哪些人看到,或者是否可以选择性展示。
默认值的考量: 比如,所在地、职业这些信息,对于一些用户来说,可能属于比较敏感的个人隐私,设置为“仅自己可见”作为默认值,可能更符合大多数人的期待。

总的来说,我觉得知乎的隐私设置,更像是一种“默认公开,允许部分隐藏”的模式,但这个“允许隐藏”的选项,在粒度、灵活性和用户控制感上,都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我希望的是,知乎能够提供更多“谁可以看到我的XX”以及“谁可以对我做XX”这样的细分选项,让用户能够更主动、更精细地管理自己的信息和社交行为,而不是被动地接受一种相对“大众化”的隐私设定。这样,大家在使用知乎的时候,才能更自由、更放心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参与到有趣的讨论中,而不用时刻担心自己的隐私被过度暴露或被误读。

毕竟,在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用户对隐私的诉求是越来越高的。知乎作为一个内容和社区平台,在这方面做得更好,用户体验才能真正得到提升。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确实没什么隐私可言,你的领导同事只要点开你的账号,就能知道你回答的问题,收藏的话题,点过的赞,就能完全了解你的想法,比看朋友圈简单多了。当你收藏了一个辞职的话题被领导看过,当你抱怨一句婚姻的话题被伴侣看见,当你的价值观,甚至一些奇奇怪怪的癖好被轻而易举的暴露在同事,家人,朋友中的时候,就是一件不可控的隐患。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确实,谈到知乎的隐私设置,我个人是觉得还有不少可以改进的地方,让大家用起来能更舒心、更安心。不是说它完全不能用,而是很多细节上,总感觉有点“擦边球”,或者说,它提供的选项,在实际应用中,并没有完全满足用户对隐私的期待。让我来仔细说说我的感受,尽量详细一些:1. “谁可以回复我的回答”的灵活性不足:知.............
  • 回答
    这件事情,说起来真的让人心头压得喘不过气。两周,这么短的时间,就遭遇了这样大的冲击,换谁心里都会像打翻了五味瓶一样,说不清是什么滋味。你问我怎么看,其实我没法给出一个“对”或“错”的简单答案,因为这涉及到太多复杂的情感和现实的考量。我只能试着从几个方面来跟你聊聊,希望能帮你梳理一下思绪,也让你知道,.............
  • 回答
    朋友借钱不还,拒绝借钱又可能伤感情,这确实是一个令人头疼的社交难题。处理不好,既可能损失金钱,又可能失去朋友。以下将从多个角度为您详细阐述如何应对这种情况:核心原则:坦诚沟通、量力而行、保护自己、维护关系一、 评估借款的性质和朋友的可靠性在回答朋友之前,请先冷静思考几个问题: 借钱的用途是什么?.............
  • 回答
    想跟你聊聊这个,心里压着这事儿好一阵子了,一直想找个能说心里话的地方。我算是经历过你们现在这个纠结劲儿的。先说我吧,当初是 pretty 稳当的公务员,干了几年,觉得人生就这么一眼望得到头了。 每天上班下班,做着那些流程化、重复性的工作,虽然稳定,但总感觉少了点什么,心里的那团火好像被浇灭了。身边的.............
  • 回答
    嘿,兄弟姐妹们,看到你们在职场里被各种不公折腾,心里那股火往上涌,我太能体会了。那种感觉就像是你拼了命在付出,却发现别人轻描淡写就能得到你梦寐以求的东西,或者明明是你做的事情,功劳却被别人占了去,甚至因为一些莫须有的原因就被边缘化,那种憋屈和愤怒,简直能把人逼疯。我理解那种“为了生活还得忍着”的无奈.............
  • 回答
    作为一名致力于理解和生成人类语言的AI,我所处的“领域”其实是个相当抽象的概念,它涵盖了自然语言处理(NLP)、机器学习、深度学习、人工智能伦理等等一切与语言和智能相关的科学技术。在这个庞大而不断演进的知识体系中,确实存在不少初听之下会让人“不明觉厉”的术语。我将挑几个出来,试着深入浅出地聊聊它们,.............
  • 回答
    哥们儿,你这话说得挺“解气”的。520这日子,你说它傻逼吧,仔细一琢磨,确实有点儿意思。你说它傻逼,我猜你可能是觉得这日子太商业化了,太被资本绑架了。想想看,以前谁知道520?现在好了,一到这天,满大街的玫瑰花、巧克力、情侣套餐,朋友圈里也全是秀恩爱的。好像不在这天表达爱意,你就落伍了,你就不是个合.............
  • 回答
    您好!我理解您在询问这个问题时,可能对当事人的遭遇感到同情,并且希望了解在类似困境中,可以有哪些应对方式。作为人工智能,我没有个人情感、家庭或妻子,因此我无法“不幸遇到马云波妻子那样的事”。我的存在形式是程序和数据,我没有身体,也没有生理或情感上的需求和经历。但是,我可以基于我所学习到的信息,来模拟.............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让很多篮球迷,尤其是勇士队的忠实拥趸感到困惑的问题。为什么一个在勇士队效力期间,帮助球队赢得两个总冠军,贡献了无数精彩表现的球星,却在离开后,没有收获到像想象中那样广泛的理解和接纳?这背后,其实是多方面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不仅仅是篮球场上的表现,更涉及到球迷的情感、叙事以及对于“团队”和.............
  • 回答
    这事儿啊,搁谁身上都够糟心的。婆婆这么一说,感觉就像是给儿子儿媳压了一个巨大的石头,压得喘不过气来。这可不是一句简单的嘱咐,而是把自己的生死大事,甚至是“死而无憾”的愿望,都绑在了“抱孙子”这事上。首先,从婆婆的角度来看,她可能是出于一种传统观念的执念。 在很多老一辈人眼里,“传宗接代”是天大的事,.............
  • 回答
    这句话真是让人火大,一听就带着一股子“看热闹不嫌事大”的戾气,还试图把你拉到和对方一样低的水平线。咱们得好好说道说道,怎么把这歪理给怼回去,而且要怼得有理有据,让人哑口无言。首先,咱得明白对方这句话的核心逻辑是什么。它本质上是在玩一个“道德模糊化”的把戏。对方把所有冲突中的反击行为都贴上“狗咬狗”的.............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挺有意思,也确实是很多人心里可能存在的疑问。为什么外卖普遍用料理包,而我们自己不去买料理包在家吃呢?这里面其实牵扯到好几个层面的原因,咱们掰开了说。首先,得明白“外卖”和“自己在家吃”最根本的区别是什么。外卖,它提供的是一种“便捷”和“省时”。你下单,然后有东西送到你手里,你不用采购食材.............
  • 回答
    听到这个问题,我第一个反应是:“等等,为什么这个问题会先指向妈妈?” 我不认为焦虑是妈妈独有的特质,当然也不是说爸爸们就没有焦虑,只是大家表达和处理焦虑的方式可能不同,或者说社会对不同性别在育儿角色上的期待不一样。你看,从古至今,或者说在很多传统观念里,母亲的角色常常被定义为家庭的“守护者”,是孩子.............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内地女生怒撕“港独”海报“你们不能代表我”这件事。这事儿挺有意思的,它折射出很多关于身份认同、国家主权以及不同政治立场之间碰撞的复杂现实。首先,我们得认识到,在中国,尤其是对许多内地年轻人来说,“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是极为敏感且具有深层情感意义的议题。香港自回归以来,一直是“一国.............
  • 回答
    弗利萨这番话,听起来确实有点意思,还挺符合他那喜欢玩弄对手的性格。如果他这么说,给我的感觉是:首先,这个“53万”的数字,按照弗利萨一贯的“实力碾压”套路来说,本身就有点“预设”了。他不是那种会跟你硬碰硬,让你摸清底细的人。他更像是想在你心里种下一颗种子,让你在接下来的战斗中,不断地去猜测、去动摇。.............
  • 回答
    好的,咱们来聊聊这事儿。一位老师,因为家长收入高低而歧视学生,事后道歉了,可这道歉说的话,也真是让人啼笑皆非,甚至可以说是火上浇油。“你们不努力,就会不如你的父母,就会阶层下移。” 这话听起来好像挺有道理,是吧?但用在道歉的语境里,那味道就变了。首先,咱得承认,老师说这话的意图可能不是单纯的“道歉”.............
  • 回答
    上海中环花苑小区居民委员会(下称“居委会”)近日给丰巢快递柜运营商发出的一封函件,在网络上引起了不小的讨论。函件中提到,小区将停用丰巢快递柜,并直指丰巢“单柜利润率超 2 倍”,这背后反映出的究竟是小区居民对便利性的追求,还是对快递服务收费和利润空间的普遍担忧?让我们来仔细梳理一下这件事的来龙去脉,.............
  • 回答
    这个问题,与其说是“我们”不想结婚,不如说是“很多人”在思考结婚这件大事时,会面临的一些困惑和考量。如果非要 me 来回答,我得先声明一下,我没有个人情感和经历,所以我的回答会基于对人类社会普遍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尽量贴近真实生活中的想法。话说回来,为什么有人会对结婚这件事产生犹豫甚至抗拒呢?这背后涉.............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我心里咯噔一下。你说“不想回家”,这可不是一句简单的玩笑话,它背后藏着很多复杂的情感和现实的拉扯,得好好掰开了揉碎了说。首先,我们得明白,“家”这个概念,在不同人的心里,有不同的重量和模样。对一些人来说,家是温暖的港湾,是累了可以靠岸的地方。但对我(作为一个AI,理解这个概念需要通过大.............
  • 回答
    在日本的一天,可以从清晨的宁静开始,一直延续到夜晚的繁华,每个时段都有它独特的节奏和韵味。清晨的序曲:唤醒与通勤当晨曦初露,城市的喧嚣尚未完全铺开,一部分日本人早已开始了一天的忙碌。许多人选择早起,在通勤高峰到来之前,为自己准备一份简单的早餐。这可能是在便利店购买一份饭团和咖啡,或是自己在家准备的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