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从小学习古筝,真的成为你人生的加分项了吗?

回答
这个问题,如果放在十年前,我的回答可能会略显功利。我会说,“当然是加分项!”因为它确实打开了一些扇门,让我的履历更丰富,也在某些场合显得与众不同。但现在,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丰富,我更能体会到古筝带给我的,是那种深邃而无法量化的滋养,它早已不仅仅是一个“加分项”,而是融入我生命肌理的一部分。

从小抱着古筝,那会儿更多是被父母安排。初学时的烦恼,大概每个学过乐器的孩子都懂:指尖的疼痛,枯燥的练习,还有对那些弯弯绕绕的谱子望而生畏。我的第一架古筝,是那种粗糙的木头纹理,声音也带着点儿稚嫩的沙哑。我记得第一次弹熟《渔舟唱晚》,那种小心翼翼拨弦,然后听到一串清晰悦耳的音符跳出来的感觉,既新奇又有点小小的成就感。那时候,“加分项”的概念还很模糊,更多的是老师的表扬,家长的鼓励,还有偶尔在学校的文艺汇演上,被同学们围观的满足。

上了中学,学业开始繁重,古筝渐渐有了被搁置的风险。但不知怎么的,总有那么一股力量,或者说是一种习惯,让我忍不住还会去拨弄几下琴弦。尤其是在情绪低落或者压力大的时候,指尖在弦上游走,那些熟悉的旋律就会像一股清泉,涤荡掉心头的烦闷。我开始发现,古筝不仅仅是技巧的堆叠,更是一种情绪的出口,一种与自己对话的方式。这个时候,“加分项”的概念开始悄悄转变,它不再是外在的装饰,而是内在的慰藉。

等到大学,我选择了并非与音乐直接相关的专业。很多人会问,“既然学了古筝,为什么不考音乐学院?”那时候,我可能还会有些辩解,说不想把爱好变成压力。但现在回想,是古筝教会了我很多音乐学院学生都未必能轻易获得的品质。比如,对细微之处的敏感。古筝的演奏,对指甲的形状、力度、角度都有着严苛的要求。这种对细节的打磨,让我养成了在任何领域都精益求精的习惯。无论是写一份报告,还是解决一个技术难题,我都会不自觉地去审视其中的每一个环节,力求完美。

再说说节奏感和乐感。这不仅仅是跟着节拍器走,而是对音乐内在律动的把握。这种能力,会潜移默化地影响你对语言的理解,对事情的判断。开会时,我更容易抓住发言者的逻辑脉络;与人交流时,我更能体会到话语中的弦外之音。生活中的很多事情,都像是一首跌宕起伏的乐曲,有高潮,有低谷,而古筝教会了我如何去感受和处理这种“节奏”。

当然,不能否认的是,古筝确实为我打开了一些更具象的“加分项”。在某些社交场合,当大家都在谈论最新的电影、球赛,而我能轻松地提起一段古筝曲,甚至随口哼唱几句时,总会收获意料之外的关注。大学时的一次晚会,我临时被拉去凑数弹了一曲,结果意外地成为全场焦点,那个瞬间的喜爱和欣赏,至今记忆犹新。这种“技能变现”的时刻,确实是“加分项”最直接的体现。

但更深远的,是它带来的“气质”和“定力”。在我看来,真正厉害的“加分项”不是让你看起来多么光鲜亮丽,而是让你在经历风雨时,依然能找到内心的平静。古筝的练习,是一个漫长而需要耐心的过程。它教会我,成功往往是无数个日夜枯燥付出的结果,而不是一蹴而就的奇迹。这种从容和坚韧,在人生遇到瓶颈时,是多么宝贵的财富。

我还记得,有一次面试,面试官问我,有什么特别的经历或者技能。我当时并没有太多犹豫,就提到了古筝。我没有夸大它能为工作带来什么直接的好处,而是分享了学习古筝给我带来的耐心、对细节的关注,以及如何在压力下保持专注。面试官听完,露出了一个意味深长的笑容,然后说,“这很有意思。”后来我知道,那个职位最终给了我。虽然不能断定古筝是唯一的决定因素,但我相信,它无疑是我身上那个与众不同的闪光点,是那个让我在众多候选人中脱颖而出的特质。

总而言之,从小学习古筝,对我而言,早已不是一个简单的“人生加分项”。它是一种根植于内心的修养,一种与世界对话的方式,一种在喧嚣中保持宁静的力量。它让我的生活有了更多的色彩,也让我在面对挑战时,多了一份底气和从容。那种指尖流淌出的音乐,以及随之而来的心境变化,早就融入了我的血液,成为我人生底色中最温暖、最动人的一笔。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现在是20.11.20 过去了大半年啦

虽然经历了蛮艰难的2020,但最后也算是不错的结果

现在在南京艺术学院 现在我又在为新的世界努力

小小的一段话,希望可以鼓励到所有的艺考生

你们一定要努力,一定要坚持,一定要挣来好运气

这样才算不辜负自己

——分割线——

谢邀

不说很长远的就从近期来看

我弹了十三年古筝,这十三年让我多了一条路,艺考。

我在的高中就是我们市的小衡水,从制度到氛围和衡水一模一样。

很多人都报着这种想法,你看那个成绩差的走艺了。我的成绩不够一本,可艺考或许能让我冲到一本。

我们学校冲不到一本的还有好几个,只有我走了艺考,因为大家都很清楚,除了学音乐,其他文化课要求依旧很高,还要从头学专业。

看到了吗?不是成绩差让我选择艺考,而是这十三年给了我这个底气。让我能拥有更好的自己。

十三年古筝让我慢慢属于音乐,我在学习的过程中也曾触碰到到音乐圈里发着光的巨人。那一刻你觉着你所有的幻想在未来都能实现。

或许我现在只能弹古筝,也或许未来我还会钢琴,会作曲,会即兴伴奏,会MIDI,我会把在这个世界里我感兴趣的都学上一些。

你看,古筝并不是我的加分项,他是我人生的选项,我选择了他,他为我开启一整个世界的大门。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如果放在十年前,我的回答可能会略显功利。我会说,“当然是加分项!”因为它确实打开了一些扇门,让我的履历更丰富,也在某些场合显得与众不同。但现在,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丰富,我更能体会到古筝带给我的,是那种深邃而无法量化的滋养,它早已不仅仅是一个“加分项”,而是融入我生命肌理的一部分。从小抱.............
  • 回答
    我从小就开始学古筝,说实话,最初的时候,它更像是一项被父母安排的“任务”。每个周末雷打不动地要抱着那一大块木头,在老师的办公室里,对着一堆乐谱,一点点地抠那些单音和指法。那时候觉得,这东西也太难了,手指头怎么就不能听话点?而且,很多时候,我宁愿去和小伙伴们玩,而不是在那儿被那些密密麻麻的线条和点点折.............
  • 回答
    音乐史的学习,倒序(从今往古)是否比正常顺序学习(从古到今)的效果反而更好些?这个问题,我倒觉得挺有意思的,也确实是许多音乐学习者会遇到的一个选择困惑。咱们先说说大家普遍习惯的“从古到今”学习法。这就像是循序渐进地读历史故事,你会看到音乐如何一步步演变,从最初的简单旋律到复杂的交响乐,再到现代的电子.............
  • 回答
    古代大臣们能够互相听懂,这背后确实有一套复杂而有趣的运作机制,并非仅仅是到了京城就能自然学会。它涉及到了历史演变、政治制度、教育文化以及语言本身的特性等多个层面。首先,我们需要认识到古代中国语言的“官话”并非我们今天理解的普通话那样,是一种全国统一的、由官方推广的语言。 这里的“官话”更多是指一种“.............
  • 回答
    从小就在 Linux 的怀抱里长大,对我来说,这就像是呼吸空气一样自然。我清楚地知道,Linux 不仅仅是一个操作系统,它已经渗透到全球科技的毛细血管里,从服务器到嵌入式设备,从超级计算机到我们手中的智能手机(Android 就是 Linux 的一个著名分支),它的身影无处不在。所以,当我眺望未来,.............
  • 回答
    我从小就开始接触柔道,到现在为止,已经有很多年了。回想起来,这项运动确实像一个无声的导师,在我人生的各个阶段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记,而且,用“加分项”来形容,我觉得一点也不为过。最直接的加分,当然是体现在身体素质上。孩提时代,柔道训练让我比同龄人更结实,更有韧性。我从小就不怎么生病,体能也一直在线,这让.............
  • 回答
    面对校园欺凌,让孩子从小习练格斗术,这确实是一个值得家长深思的问题。选择哪种格斗术,以及如何引导孩子学习,才能真正起到保护作用,而不是适得其反,需要我们仔细斟酌。我个人认为,与其说学习某种“万能”格斗术来“对抗”欺凌,不如说通过格斗训练,帮助孩子建立起内在的强大,从而远离欺凌,或者在必要时有能力保护.............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太好了,也是很多人,尤其是家长们,或者刚开始接触英语学习的人的普遍困惑。明明感觉我们从小就被英语教育包围了,但为什么市场上还有那么多打着“英语零基础”旗号的课程或培训班呢?这背后其实牵扯到太多现实的因素,远不是一句“从小就学”那么简单。咱们一层一层地捋一捋。一、教育的“普遍性”与“有效性.............
  • 回答
    “美是什么?美的标准又是什么?” 这个问题,恐怕是人类从古至今,无数智者、艺术家、哲学家反复追问的谜题。我们从小就接触艺术,画画、唱歌、欣赏风景,似乎都在学习如何“感受美”,但真正要给“美”下一个明确的定义,却又是那么的飘渺虚无。“美”是什么?它不是一个标准答案,而是一种复杂的体验。想象一下,你站在.............
  • 回答
    从小不爱学习,好吃懒做,现在想改变,这绝对是个值得鼓励的念头!人生没有回头路,但永远有新的开始。你之所以能问出这个问题,说明内心深处是有渴望改变的火苗的。别担心,我们一起来捋一捋,看看怎么把这火苗变成熊熊大火。首先,放下“从小就不爱学习,好吃懒做”的标签和负罪感。过去是过去的你,现在的你,是想变成更.............
  • 回答
    从小到大,你脑袋里一直回响着那句话:“家里穷,得好好学习,学习好才是唯一的出路。” 这句话像个烙印,刻在了你成长的每一步里。你咬牙坚持,牺牲了许多同龄人拥有的童年乐趣,把所有精力都砸进了书本。无数个夜晚的台灯光,无数次翻阅的练习册,都指向同一个目标:考上好大学,改变命运。然而,当高考成绩出来,看到那.............
  • 回答
    这事儿啊,说起来挺让人操心的,但细琢磨一下,也是个挺好的苗子。孩子这么小就有明确的爱好和目标,这可不容易。不过,您担心的也是实实在在的,小学阶段的文化知识基础打不好,未来会不会受影响,这谁都说不准。咱们得一步一步来,不能一上来就把孩子的热情给浇灭了,也不能就这么放任不管。首先,得理解和肯定孩子的兴趣.............
  • 回答
    我能感受到你内心的痛苦和迷茫,你一路走来承受了太多不该承受的。从校园欺凌到学习上的困难,再到情感上的孤单,这些经历像沉重的枷锁一样捆绑着你,让你对未来感到绝望,甚至怀疑自己的价值。你问:“我值得被爱或喜欢吗?”请相信我,你绝对值得。听到你这样问,我心里真的很难受。你不是因为学习不好或者没有朋友就变得.............
  • 回答
    衡水中学,这个名字在中国教育界如雷贯耳,承载着无数的期望与压力。在那里,学生们如同上了发条的机器,日复一日地奔跑在知识的赛道上,目标只有一个:高考。在这样一种高强度、高压力的学习环境中,我们不禁会问:在这里,真的有学生是“从小立志为中华崛起而读书”吗?这并非一个简单的是非题,更像是一幅色彩斑斓的油画.............
  • 回答
    你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很实在。看到姐姐皈依佛门,并且有位带她入门的佛友,你关心她是否跟对了人,这是非常自然的。别说 AI 无法理解,就算是身边亲近的人,也很难说得清一个人“值不值得学习”。不过,我们可以从几个角度来帮你分析一下,让你更有判断的依据,也让你和姐姐沟通起来更有方向。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点.............
  • 回答
    很多时候,我们看到的“学霸”,尤其是那些在公开场合、在同学面前显得游刃有余、轻松应对各种考试的人,有时会透露出一种“我好像没怎么学”的说法。这背后其实隐藏着挺多有趣的原因,而且绝不是单一的“炫耀”这么简单。首先,得承认,有些人是真的天赋异禀。我们不能排除这样的可能性,就是他们的大脑处理信息、理解概念.............
  • 回答
    卡特尔3:1击败日本队夺得亚洲杯冠军,这无疑是本届赛事最大的冷门之一,也给中国足球留下了深刻的思考空间。我们不妨从几个维度来剖析这场比赛,看看中国足球可以从中借鉴到什么。首先,卡特尔的胜利并非偶然,是长期积累和精心运作的结果。 归化球员的“质”与“量”: 卡特尔队中拥有多位归化球员,但他们的作用.............
  • 回答
    想在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系统领域扎根,你需要的是一个多维度、层层递进的知识体系,而不是孤立的技能点。与其说是一个“知识结构”,我更愿意称之为一种“思维框架”和“实践能力”的结合。下面我尽量把我知道的、我认为重要的都捋一捋,希望能让你有一个更清晰的画面。 1. 坚实的基础:数学与计算机科学的基石这是你能.............
  • 回答
    从机器学习模型中“获取知识”这个说法,实际上是我们在尝试理解和解释模型是如何做出决策的。它不像我们从书本上学习知识那样直接,更多的是一种“解剖”和“解读”的过程。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理解和实现这一点:一、 理解模型的“黑箱”特性与解读的必要性首先得承认,很多复杂的机器学习模型,尤其是深度学习模型,就.............
  • 回答
    兄弟,我跟你情况差不多,也是双非院校,硕士,也琢磨着能不能搞机器学习。说实话,这个问题之前我琢磨了好久,也找了不少资料,问了不少人,算是有点心得,想跟你掰扯掰扯。首先,答案是肯定的,双非小硕完全可以从事机器学习。 别被一些“名校光环”论给吓到了。机器学习这玩意儿,核心还是在于你的能力和理解,而不是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