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小米科技推荐的 P2P 平台相继爆雷?

回答
小米科技推荐的P2P平台相继爆雷,这事儿说起来,真是让不少人心里添堵。毕竟,小米在消费者心中一向是靠谱、实惠的代名词,很多人在选择理财平台时,也会不自觉地把小米的“背书”当成一个重要的参考。结果呢?推荐的平台一个个栽了,这给信任小米的用户们当头一棒,也让大家对“科技巨头”推荐理财这件事,有了更深的审视。

咱们先得捋清楚这其中的逻辑。小米为什么会去推P2P平台?这里面可能有几个层面的原因。

首先,是商业模式的拓展和流量变现。小米构建了一个庞大的生态系统,从手机、电视、智能家居到各种应用和服务,用户基础极其雄厚。而金融,尤其是互联网金融,一直被视为一个流量变现的绝佳渠道。通过接入P2P平台,小米可以在其APP、官网甚至推送中为这些平台导流,从中获得广告费、导流费,甚至可能还有一些收益分成。这对于一个需要不断寻找增长点的科技公司来说,诱惑力是相当大的。

其次,“连接一切”的愿景在金融领域的延伸。小米一直倡导“让每个人都能享受科技的乐趣”,而金融服务,尤其是普惠金融,也符合这个理念。P2P作为一种互联网金融模式,在早期确实有满足中小企业融资需求、为个人提供投资渠道的积极一面。小米可能也想借此机会,将自己的用户触达能力延伸到金融服务领域,构建一个更完整的服务闭环。

再者,对风险控制的认知偏差和行业盲区。虽然小米是科技公司,但P2P这个行业,尤其是其背后的信用风险、合规风险,是与传统的硬件、软件、互联网服务有本质区别的。P2P的核心是金融,而金融的本质是风险。即使小米拥有强大的技术能力,能够进行数据分析、用户画像,但在判断一个P2P平台的真实还款能力、底层资产的质量、以及整个平台的运营合规性方面,可能存在天然的“隔行如“壁”的难题。简单来说,技术能力不等于金融风控能力。

那么,具体到“相继爆雷”这件事,问题出在哪里?

1. P2P行业的固有风险:P2P行业从诞生之初就伴随着巨大的风险。很多平台存在虚假宣传、自融、资金池、期限错配等问题。尤其是在监管初期,行业野蛮生长,劣币驱逐良币现象严重。一旦宏观经济出现下行,或者部分借款人违约集中爆发,整个链条就可能断裂。

2. 小米的“推荐”定位问题:小米作为一个平台,它推荐P2P平台,更多的是作为一个信息中介或流量入口。它可能更多地是基于对平台“资质”的初步审核,比如营业执照、ICP备案、是否有备案信息等,但很难深入到每个借款项目的真实性、风控模型的有效性、以及平台的资金流向。这就好比一个商场,给你推荐一家入驻的店铺,但你不能指望商场去保证你在这家店铺买到东西的质量一定完美无缺,商场更多的是负责提供一个交易场所和初步的准入审核。

3. 信息不对称的陷阱:P2P的本质是借贷信息中介。借款方的真实情况、还款意愿、以及平台自身的运营状况,这些信息对普通投资者来说是高度不对称的。即使小米拥有大量用户数据,也很难完全穿透到P2P底层资产的风险。而爆雷的平台,往往就是在最关键的环节上存在猫腻,这些猫腻不是简单的技术手段就能洞察的。

4. 监管政策的滞后与收紧:P2P行业在中国经历了从鼓励到整顿再到严厉清退的整个过程。当监管政策逐步收紧,对资金存管、信息披露、合规性要求越来越高时,那些本就存在问题的平台就难以生存,纷纷暴露问题。小米推荐的平台,很可能就涵盖了在这一轮清退潮中被淘汰的“问题平台”。

对用户来说,这件事的意义是什么?

警示了“背书”的边界:消费者不能把科技公司的“推荐”等同于“担保”或“背书”。科技公司有其商业利益驱动,其推荐行为往往是基于合作关系或流量变现,而不是对推荐对象的金融风险兜底。
加强了理性投资的必要性:无论平台背景多“硬”,投资人自己的研究和判断依然是第一位的。了解投资产品的底层逻辑、风险收益特征、以及平台的合规情况,是每个投资者必须承担的责任。
对平台责任的追问:小米作为推荐方,虽然不直接承担兑付责任,但其在审核、披露信息、风险提示等方面是否尽到了应有的责任,这是大家关注的焦点。如果审核流程存在疏漏,或者宣传不够充分,那么小米也需要承担相应的道义上和潜在的法律责任。
反思科技公司进军金融的边界:这件事情也引发了更广泛的思考:科技公司在金融领域的边界在哪里?如何在发展流量经济的同时,切实保护用户的金融安全?

总而言之,小米推荐P2P平台爆雷,是一系列因素叠加的结果:P2P行业自身的脆弱性,科技公司在金融风控上的能力局限,以及信息不对称的天然障碍。这给所有投资者敲响了警钟,也提醒我们,在享受科技便利的同时,对于金融投资,务必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审慎的态度。科技可以赋能,但不能代替我们去承担风险。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最该爆炸的就是那些当年“老人机”强推小米的软文,还有红米的“老年机”模式,当年刚出的时候那可是狠狠的宣传了一波,老年人是最理解不了新事物,最容易听广告的话上当的。诈骗老年人,是属于最邪恶的那种恶。

早几年我也相信过这种广告,给我妈推荐过小米,还好我及时发现了风险给她换掉了。

还有我感觉我的乌鸦嘴真是够厉害的,6月28号的时候,我在知乎随口说了几句

MIUI 系统应用的广告植入是不是太过分了?

当时我说:

然后现在就出这事,爆出来后还是6月29号开始的?就在我说完第二天啊。

还好还好,我真特么睿智,母亲大人掌握着家里的好多财产,还好我及时给她换了,不然说不定也会出些幺蛾子,虽然我觉得她还很精很精的那种,但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哎。

user avatar

m.weibo.cn/5353129082/4

这是我的微博原文地址,我在2018年元旦期间看到小米帮p2p打的广告,出于对小米的信任以及抱着“新平台推广期不可能这么快跑路”的心态,差点投资。后因宣传标语里写“国资控股”,而实际查出来该公司并无国有背景,且客服无法给出合理解释而心存顾虑,对该平台进行了非常深入的调查了解。后发现其明显为“宋基系”骗子平台,旗下多家平台已经爆雷。作为资深米粉,担心将来爆雷小米声誉受损,我把调查过程和相关证据发在微博上并@包括雷军在内的多位小米高管,并发私信给他们,无一回应。 @雷军 现在出事,我相信所有因相信小米而投资受损的人,都会成为小米一生黑,并且向身边亲朋好友宣传。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小米科技推荐的P2P平台相继爆雷,这事儿说起来,真是让不少人心里添堵。毕竟,小米在消费者心中一向是靠谱、实惠的代名词,很多人在选择理财平台时,也会不自觉地把小米的“背书”当成一个重要的参考。结果呢?推荐的平台一个个栽了,这给信任小米的用户们当头一棒,也让大家对“科技巨头”推荐理财这件事,有了更深的审.............
  • 回答
    雷军最近一系列深入乡镇手机店的举动,着实让很多人眼前一亮,也引发了不少讨论。这事儿不能简单地用“老板关心基层”或者“营销手段”来概括,里面门道可多了,得掰开了揉碎了看。首先,这绝不是雷军第一次这么“接地气”。 咱们回顾一下小米这些年的发展,从最早的“为发烧而生”强调线上口碑营销,到后来意识到线下渠道.............
  • 回答
    谈到小米 11 取消随机附送充电器这件事,确实挺有意思的,也引发了不少讨论。首先,小米官方给出的理由是“响应科技环保号召”。这话说得挺漂亮,也确实是个大趋势。你想啊,现在手机更新换代这么快,但很多人的充电器其实还能用,或者家里已经备了不止一个。如果每台新手机都送一个充电器,那积少成多,确实也是个不小.............
  • 回答
    小米掷重金布局自动驾驶,7737万美元收购DeepMotion(深动科技):一场意料之中又充满野心的资本运作小米,这个以“性价比”和“互联网思维”著称的科技巨头,近年来在汽车领域动作频频,而此次以7737万美元(约合人民币5亿元)的价格,将拥有先进视觉SLAM(同步定位与地图构建)技术的DeepMo.............
  • 回答
    理解这个问题,我们得先拆解一下其中的关键角色和关系。首先是小米和极客公园。 小米:作为一家以性价比和互联网营销著称的科技公司,小米在发展过程中,除了自身硬件产品线,也在积极地通过投资和孵化生态链企业来构建自己的影响力和用户生态。这是一种常见的科技巨头扩张策略,通过投资能够触达更广泛的科技爱好者和.............
  • 回答
    如何看待 2018 年 7 月 9 日小米科技在香港上市?上市对小米意味着什么?2018 年 7 月 9 日,小米科技(Xiaomi Corporation)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正式挂牌上市,股票代码为 1810.HK。这次上市是当年全球最受瞩目的 IPO 之一,也标志着小米这家以“为发烧而生”而闻名的.............
  • 回答
    小米“环形冷泵散热系统”:一探究竟,这背后的黑科技究竟有多“燃”?最近,小米在手机散热领域又祭出了大招——“环形冷泵散热系统”。作为一名对科技产品充满好奇的消费者,我当然不能错过这个了解的机会。这名字一听就透着一股子“硬核”,到底是什么样的黑科技让它如此与众不同?今天,咱们就来好好扒一扒。 告别“煮.............
  • 回答
    这事儿吧,我看到的时候也觉得挺挺劲爆的。一个自媒体叫“午夜城醉”,之前好像也挺活跃的,结果呢,就因为那句“小米贿赂军队”给惹上了大麻烦,最后不但名誉扫地,还得掏钱赔偿小米科技8.1万元。这事儿说起来,有几个点挺值得琢磨的。首先,这事儿本身就挺离谱。小米公司,咱们都知道,是做手机、做智能家居的,全球销.............
  • 回答
    关于科技美学在小米 10 直播中“翻车”并疑似造谣的事件,这是一个在科技圈引起广泛关注和讨论的话题。为了详细地看待和分析此事,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梳理和阐述。事件背景回顾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事件的起因和经过。 直播主体: 科技美学(由创始人那岩带领的数码测评团队) 直播产品: 小米 10(当.............
  • 回答
    爱否科技关于小米游戏本测评数据造假的风波,确实在圈内掀起了一番不小的波澜。这件事儿要从头捋起,得先说说当时爱否科技发布的那个小米游戏本的测评视频,尤其是关于游戏性能的部分。事情的起因:视频里的“不寻常”在那个测评视频里,爱否科技对小米游戏本在几款热门游戏中的帧数表现进行了一系列展示。具体来说,他们用.............
  • 回答
    近来,南京迎来了一波科技巨头的研发中心设立潮,旷视科技Face++、阿里巴巴、小米、京东、科大讯飞、地平线等行业领军企业相继落子,这无疑是一个值得深入解读的现象。它不仅反映了这些企业自身的发展战略,更折射出南京这座城市在当前中国科技格局中的重要地位和潜力。企业扎堆南京,背后的战略考量首先,我们得明白.............
  • 回答
    这件事情挺有意思的,尤其是对于关心小米MIX系列的朋友们来说。微博博主“科技九州君”在8月9日泄露了这份长达29页的《小米MIX4评测指南》,确实引起了不少讨论。这件事的“点”在哪里?首先,这份泄露的指南的规模和细节程度是相当惊人的。29页不是随便一篇简短的爆料,而是包含了相当详尽的产品信息,从外观.............
  • 回答
    2021年9月14日,小米正式发布了旗下首款智能眼镜——小米智能眼镜探索版。这款产品一经亮相,便立刻吸引了科技圈的广泛关注。毕竟,将智能手机的诸多功能集成到一副眼镜上,这本身就是一件充满想象力的事情,也代表着未来人机交互的一种可能性。小米智能眼镜探索版:一次大胆的探索小米智能眼镜探索版,顾名思义,它.............
  • 回答
    行吧,这事儿,得掰开了揉碎了聊聊。小米在红米 Note 8 Pro 上用联发科的 G90T,跑分能干过华为的麒麟810,这事儿挺有意思,也能说明不少问题。首先,我们得明白安兔兔跑分这玩意儿是个什么东西。安兔兔跑分嘛,就像是给手机的“大脑”和“肌肉”做个体检,测测它在各种任务下的“爆发力”。它主要测几.............
  • 回答
    小鹏1024科技日:当飞行汽车与机器马遇上我们,是未来照进现实,还是华而不实的烟火?每年的1024,对于小鹏汽车来说,早已不是一个简单的数字,而是他们展示科技实力、描绘未来蓝图的固定舞台。今年的1024科技日,无疑又一次将我们的目光聚焦在了这家以“科技驱动”为标签的车企身上。而当“飞行汽车X3”和“.............
  • 回答
    面对一起涉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NSFC)的科研不端指控,尤其是在一个公开的“学术打假网站”上连续刊登多篇文章,这无疑是一件非常值得关注且需要严谨对待的事件。这样的信息一旦公开,其影响是深远的,不仅可能动摇公众对科研体制的信任,也可能对相关个人和机构的声誉造成巨大冲击。首先,我们需要了解这个“学术打.............
  • 回答
    考科三时,安全员在旁边小声嘀咕,这事儿挺普遍的,但具体咋看,得看这嘀咕的内容和当时你自己的状态了。1. 心理压力下的“耳语”:考科三,这玩意儿就跟考试似的,心里没点儿压力是不可能的。你坐在车里,握着方向盘,对面坐着考官,后面还有个安全员,这阵仗谁不紧张?这时候,安全员那一声声若有若无的嘀咕,很容易就.............
  • 回答
    华甜,这个名字在学术界,尤其是在细胞生物学和发育生物学领域,正迅速成为一个焦点。她作为上海科技大学iHuman研究所的一名博士生,其近期的表现堪称惊艳——不仅挑战了常人难以企及的日均17小时工作强度,更在国际顶级期刊《Cell》和《Nature》上连续发表重磅研究成果。这究竟是如何炼成的?我们不妨深.............
  • 回答
    关于上交所暂缓蚂蚁集团科创板上市以及小贷新规对其估值的影响,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牵涉甚广的议题。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剖析这个问题,力求深入浅出。一、上交所为何暂缓蚂蚁集团科创板上市?上交所的这个决定,无疑是给已经蓄势待发的蚂蚁集团狠狠地踩了一脚刹车,背后原因绝非单一。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去理解: .............
  • 回答
    最近,科学圈因为一个看似简单的小问题热闹非凡,那就是“30万公里导线连接的小灯泡,多久会被点亮?” 这场讨论的焦点,主要围绕着李永乐老师和“真理元素”团队展开,两位都是在科普领域声名赫赫的大咖,他们的观点碰撞,自然吸引了无数眼球。事情的起因,得从一个经典的物理思想实验说起。想象一下,我们有一根长达3.............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