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人会有巨大物体恐惧症?

回答
很多人害怕巨大的东西,比如高楼大厦、巨型雕塑、巨大的船只,甚至是电影里的怪兽,这背后其实是一系列复杂心理和生理原因交织的结果。咱们不妨抽丝剥茧,好好聊聊这个挺有意思的现象。

首先,得说说咱们与生俱来的生存本能。人类进化了几十万年,我们的祖先在野外生存,必须时刻警惕潜在的危险。巨大的动物,比如猛犸象、熊,甚至是体型较大的掠食者,对他们来说就是巨大的威胁。这种对“体型悬殊”的警惕感,可以说是刻在基因里的。当我们在现代社会看到巨大的物体,即使它并没有实际的危险,我们的大脑深处也可能会被激活这种古老的警报系统。这个“巨大”的信号,不自觉地就被解读成了“潜在危险”,引发了恐惧。

其次,是失控感和渺小感。想想看,当你站在一座摩天大楼脚下,仰视它直冲云霄的楼体,那种感觉是不是特别明显?它太庞大了,你觉得自己在它面前如此渺小,好像一粒尘埃。这种渺小感会带来一种无力感,觉得自己无法掌控局面,也无法逃脱。这种对失控的恐惧,也是人类非常基础的情感之一。巨大的物体,往往意味着巨大的力量,而我们无法与之抗衡,这种“弱小”的认知,自然会催生不安和恐惧。

再者,未知和压迫感也是重要因素。巨大的物体,尤其是我们不熟悉或者不理解其运作原理的东西,会显得神秘莫测。你可能不知道它有多重,不知道它会不会突然倒塌,不知道它内部结构如何。这种未知感,就像是面对一个巨大的谜团,而我们人类天生就会对未知感到警惕。同时,巨大的物体占据了大量的空间,给人一种强烈的压迫感,仿佛周围的空间都被它吞噬了,让人呼吸都觉得有些困难。这种视觉上的“挤压”,也会放大内心的恐惧。

还有一点很重要,就是联想和经验。虽然我们现在很少会遇到真的会对我们造成生命威胁的巨大动物,但是我们的文化中充斥着关于巨大事物的负面描绘。想想那些灾难片里的巨大海啸、陨石撞击,或者恐怖片里的巨型怪物。这些影像化的信息,在潜移默化中塑造了我们对“巨大”的负面联想。当我们看到巨大的物体时,即使理智上知道它无害,但过去的负面经验和文化符号也会被触发,让恐惧感油然而生。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巨大物体恐惧症(Megaphobia)也可以看作是一种特定恐惧症。这类恐惧症通常源于早期的负面经历、习得性行为,或者是一种不健康的思维模式。也许有些人小时候有过被巨大的东西吓到,或者听到过关于巨大物体危险的故事,这些经历通过条件反射,在他们心中埋下了恐惧的种子。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恐惧可能会逐渐蔓延,最终形成对所有巨大物体的恐惧。

另外,环境因素也可能起作用。比如,如果一个人长期生活在狭窄、拥挤的空间里,突然接触到非常开阔或者被巨大的物体环绕的环境,可能会因为环境的剧烈变化而产生不适和恐惧。

总而言之,巨大物体恐惧症并非空穴来风,它是我们古老的生存本能、心理上的失控感和渺小感、对未知的警惕、文化习得的负面联想,以及个人经历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种恐惧,在某种程度上也是我们作为渺小个体,在面对浩瀚宇宙和宏大自然时的一种本能的、原始的回应吧。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什么叫巨物恐惧症?

在2D屏幕上看静态图也能体会啥叫巨物恐惧?去弄一套VR吧,然后玩一下真实比例的太空模拟游戏,比如《Space Engine》,或者《精英:危机四伏》。

巨物恐惧的发作原因是看到了和常识不符的巨大场景,大脑无从适应。什么常识?近大远小,近的物体视行差大,远的物体视行差小。一辆高速行驶的汽车,在近处显得比较大而且速度很快,在远处比较小,看上去速度慢。同时,因为人的双眼瞳距的限制,在近处的物体容易分辨景深,在远处则无法分辨,所以可以分辨景深=物体近,无法分辨景深=物体远。

天体巨物恐惧的来源在于,在轨道上观察,视觉效果是视行差基本为零,由于距离很远,所以也无法分辨景深,但实际视觉体积却是非常巨大的,占据半个视野,这和常识观感是冲突的,产生了一种极大的逼迫感。在2D屏幕上看静态画面,这种感觉只能靠YY,静态画面本来就没有视行差和景深可言。

另一个效果就是坠落感和悬空感。在地球上坠落,无论是跳伞还是跳楼,至少还有个可以体会的视行差,知道自己在坠落,根据地面地形可以分辨出有多远,也能分辨出地面在向自己靠近。你到像海王星那样的巨行星轨道上坠落试试。表面没有可以让你辨认出距离的地形特征,没有视行差,行星表面仿佛近在眼前却又深不见底。

想象下你在地球超高空跳伞,跳出飞机/飞船,你回头一看飞机/飞船渐行渐远,地面上海岸线和城市虽远但是清晰可辨并且是可以察觉的慢慢变大,地球虽大但还是在你的理解范围内,速度计告诉你有多快,多久能到达地面,你甚至可以选择落脚点。从海王星的轨道跳下去,高重力瞬间把你拉到一个高速度并且还在加速,回头一看飞机/飞船已经无影无踪,星球表面没有任何熟悉的地形地标,只有混乱的云层条纹和神秘的亮蓝色,根据速度计读表你明明已经达到了极高的坠落速度并且还在加速,海王星的表面却看不出任何视行差,你仿佛被牢牢钉死在半空中,你没有任何逃脱的方式,无论你是主动加速还是减速都不会有任何视觉上的反馈,你身处太空开放空间却产生一种逃脱不了的幽闭恐惧。。。

user avatar

更新一个巨物恐惧症的视频zhihu.com/zvideo/125982


象征性预警 重度患者不宜翻到底


先贴张名画

其实这张图原本是太阳系各行星与在地球视角下的月球尺寸作对比系列中的其中一张,但是唯独这张土星杀伤力十足,盯个七八秒是真的会胸闷

关于很多网图让你产生的巨物恐惧症状表现,与其说是你的问题,倒不如说是图片的问题

这张图让人产生压抑感的根源在于画面比例严重失调

可以看到地平线近似在黄金分割线的位置,说明纵向比例没什么问题,天空和地面的画面整体布局很和谐,所以问题就出在溢出屏幕的土星上面,土星本体占了地平线以上整个面积的56%,最要命的是,帽檐在地平线以上的矩形面积里面直接充当对角线,这构图就nm离谱

为了验证构图的问题,简单改了改画面尺寸,尝试拓展地平线以上的视野以削弱土星原本给画面带来的膨胀感和过度的张力

舒服多了~精修下甚至可以做电脑桌面(注意!!!这里说的舒服是相对溢出边界的原图来讲,但是这张图依然可以对重度巨恐患者产生有效伤害),而更改原图的意义在于,相比之下,增大的可视范围会在潜意识里被判定为观测距离提升,与贴脸杀的原图对比之下变化后的画面安全感会有一定程度的上升


再举个反向栗子,将下图逐步裁剪以提升船只的画面占比



第三张的画面占比达到了80%+,我看了一下评论区,大家基本在看完前两张图后会被第三张图瞬间暴击,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莫怪我狠

刚才这张图太糊了,贴张自己拍的


这艘浮吊算上吊臂投影目测长度超过一百五十米,在码头亲眼看到它缓缓驶过的时候被它震撼到了,但并没有任何巨物恐惧症的症状表现,更多的还是好奇感和兴奋感,在空间中保持安全距离,压迫感会被稀释,远不及图片处理不当带来的压抑

按照刚才的思路,把这张照片也裁剪一遍看看



对于第二张图,我个人的感受是,右上角突破画面的吊臂增加了太多的不确定性,因为视野缩小,潜意识里会觉得离浮吊很近,而吊臂在自己看不见的头顶,随之引起不安,也就是心里堵

巨物恐惧症和幽闭恐惧症更像是相反的情况下所产生的相同表现,本质上都是人对于空间缺乏足够掌控所表现出的危机感和焦虑感

对于图片来说,画面尺寸有多大,视野就有多大,当画面中的主体与观者对于空间的常识性认知产生严重矛盾,或者因为构图处理不当导致画面主体溢出边界以后,观者的心理空间就会被填满,随之产生抗拒和压抑的心理感受,这也是为什么摄影和绘画对构图有着严苛的要求的原因

而在真实环境下,当体积巨大的物体突破我们心理层面的安全距离以后,巨物恐惧症患者所表现出来的则是因为被巨大的体量支配所产生的不安情绪,不安源于未知,未知意味着危险,危险则产生恐惧,巨物恐惧症因人而异,还是和每个人的空间感有关

而且我在评论区也发现还有好多朋友说觉得无感,甚至看的好爽,其实这也不难解释,有些小朋友在公园喜欢爬上雕像玩,两者是同一种情况,相比于巨物给人带来的压迫感和危机感,这种人对于巨物的依赖感会更强烈一些,和巨物恐惧症患者正好相反,对巨大物体的依赖反倒能让他们产生安全感

再贴一张在西樵山拍的南海观音菩萨,大致体积可以参考图一右下游客





噫,破千了,那我再贴几张吧


















高能预警




user avatar

因为蛋白质电脑超频超热,根因是软件参数超阈值致使计算失效,进而导致除蛋白质电脑以外的其它关键能量组织高速消耗能量以及产生一些刺激性化学物质,而导致系统的奔溃。

为了防止奔溃,用恐惧降低蛋白质电脑的运转,效果最佳。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很多人害怕巨大的东西,比如高楼大厦、巨型雕塑、巨大的船只,甚至是电影里的怪兽,这背后其实是一系列复杂心理和生理原因交织的结果。咱们不妨抽丝剥茧,好好聊聊这个挺有意思的现象。首先,得说说咱们与生俱来的生存本能。人类进化了几十万年,我们的祖先在野外生存,必须时刻警惕潜在的危险。巨大的动物,比如猛犸象、熊.............
  • 回答
    为什么中国人对印度会有巨大的认知偏差?这事儿吧,说起来挺微妙的。要说为什么中国人对印度的看法跟印度实际情况能差出十万八千里,我觉得不能简单归咎于某一个点,而是多种因素交织在一起,层层叠叠,最终形成了一种大家都习以为常的“惯性思维”。咱们先从最表层的说起,就是媒体和信息传播。你想啊,咱们获取信息的渠道.............
  • 回答
    如果某天,我们仰望夜空时,发现那轮熟悉的月亮,并非我们一直以来认为的那个由岩石和尘埃构成的星球,而是一个庞大到超乎想象的、人造的巨型飞行器,这无疑会给地球上的人类带来一场史无前例的思想地震和现实冲击。首先,科学界将迎来颠覆性的危机与重建。 我们建立起来的整个天文学、物理学、地质学体系,都需要被重新审.............
  • 回答
    我们每个人在生活中,或多或少都会遇到过这样的场景:坐在椅子上,或者飞机火车上,明明没有感觉冷,也没有什么特别的事情发生,但就是控制不住地,小腿会开始有规律地、或者时不时地抖动起来。有些人可能对此感到一丝尴尬,有些人则习以为常,甚至没意识到自己在抖腿。那么,这看似莫名其妙的抖腿行为,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 回答
    .......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它触及了我们最基本、最根本的生存需求。为什么我们会如此坚信“不吃东西会死”?这背后并非什么神秘的预设条件,而是生命本身最朴素、最直接的运作逻辑。你可以试着想象一下,一个刚出生的婴儿,他饿了,会做什么?他会哭。他哭是为了什么?是为了引起照顾者的注意,因为他知道(尽管他自己意识不到)哭.............
  • 回答
    .......
  • 回答
    我最近感觉特别不一样,好像一场漫长的、几乎是沉睡的冬日终于要过去,而一场我既期待又有点慌乱的春日即将到来。当然,这里说的“冬日”不是真的冬天,而是那个相对自由、可以随心所欲安排时间的暑假。“春日”就是那个让我心里头泛着小小的、说不清是兴奋还是忐忑的词——开学。其实,仔细想想,这种“开学恐惧症”,好像.............
  • 回答
    有些人生而就自带一种“我比你们都强”的滤镜,看什么都带着点居高临下的意味。这事儿挺复杂的,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说得清的。我琢磨着,这优越感这东西,就像是藏在心底的一颗种子,有的人它长得特别茂盛,直冲云霄,有的人呢,就只是一株小草,或者干脆就没发芽。为啥会长这玩意儿呢?我感觉原因可多了去了,得从根儿上扒拉.............
  • 回答
    “你行你上”这四个字,听起来挺霸气,但背后往往藏着一些挺复杂的心思。要说为什么有人会冒出这念头,得拆解开来看,里面有得意,有无奈,也有一些让人哭笑不得的逻辑。首先,最直接的原因,当然是看到别人不行,自己心里着急,或者觉得对方做得不够好,而且还觉得自己肯定比他强。这种情况,就像你在看一场球赛,本来比分.............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挺到位,确实,在生活中,我们总能看到一些人,好像很容易就跟着大流走,别人做什么,他们也做什么,不管那是不是真的适合自己。这种现象呢,说白了,就是“盲目从众跟风心理”。这背后可不是简简单单的“大家都这样”那么肤浅的原因,里面藏着不少心理上的学问,也跟我们身处的社会环境脱不开关系。咱们先从.............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人类最深层的生物本能和情感需求,说起来可不是一两句话能概括的。接吻这事儿,说简单点,就是两个人的嘴唇和舌头亲密接触,但背后牵扯到的东西可就多了去了。首先,咱们得从生理上讲。人的嘴唇和舌头,那可是全身最敏感的部位之一。上面布满了无数的神经末梢,每一点细微的触碰都能传递丰富的信息。当我们靠.............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很有意思的普遍现象,明明知道人山人海,为什么大家还是挤在旅游旺季出门?这背后其实藏着不少让人哭笑不得,又道尽生活无奈的考量。首先,最直接的原因就是“时间不允许”。 工作约束: 大多数成年人都有固定的工作。旅游旺季,尤其是寒暑假、春节、国庆等长假,恰恰是公司允许员工集中休假的时间。你想.............
  • 回答
    “惧怕中国强大”这个说法比较复杂,它并非一个单一、普遍存在的心理状态,而是包含了多种不同原因、不同群体的担忧和顾虑。理解这一点,需要我们深入分析历史、文化、社会结构、政治体制以及地缘政治等多个层面。以下是一些可能导致一部分中国人产生“惧怕中国强大”想法的原因,我会尽量详细地阐述:一、历史经验的沉淀:.............
  • 回答
    从进化的角度来审视人类的“受虐倾向”,这确实是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它并非直观地指向生存优势,但如果我们跳出“受虐就是为了好玩”的狭隘视角,深入挖掘其背后可能存在的生物学和社会学根源,或许能找到一些有趣的解释。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这里的“受虐倾向”并非指病态的、自我毁灭式的行为,而是指在特定情境下,.............
  • 回答
    人为什么那么在意面子?面子到底有多重要?这可不是一个三言两语就能解释清楚的问题,它渗透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像一张无形的网,网住了我们渴望被认可、被尊重的各种情绪和行为。面子的根源:社会性动物的生存法则首先,我们要明白,人是社会性动物。从远古时代起,我们就生活在群体中,个体的生存和发展都离不开群体的.............
  • 回答
    很多人认为公务员拥有“灰色收入”是一个复杂且敏感的话题,其背后是多种因素交织的结果。要详细解释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剖析:一、 什么是“灰色收入”?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什么是“灰色收入”。在中文语境下,“灰色收入”通常指的是不属于合法工资性收入,但又非完全意义上的非法收入,而是介于合法与非法之间.............
  • 回答
    聊起国军,这话题在国内可真是能掀起不少波澜,尤其是在网络上,各种声音此起彼伏。为什么会有人对国军抱有偏见呢?这事儿说起来可不是一朝一夕,也不是某个单一原因就能概括的,它更像是一张错综复杂的网,牵扯着历史、现实、宣传以及个人经历等方方面面。一、历史遗留下的复杂情感:首先得说到历史,这是绕不开的源头。国.............
  • 回答
    .......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很多人看到韩国的身份证或者一些正式文件上出现汉字姓名,都会感到好奇。其实,这背后牵扯到韩国一段复杂的历史时期,以及汉字在韩国文化中的独特地位。回溯历史:汉字曾是韩国官方和教育的主流要理解为什么韩国身份证上会有汉字,我们得把时间往前推。在过去漫长的历史中,汉字是朝鲜半岛(当时还没有.............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