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从进化角度来看,人为什么会有受虐倾向?

回答
从进化的角度来审视人类的“受虐倾向”,这确实是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它并非直观地指向生存优势,但如果我们跳出“受虐就是为了好玩”的狭隘视角,深入挖掘其背后可能存在的生物学和社会学根源,或许能找到一些有趣的解释。

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这里的“受虐倾向”并非指病态的、自我毁灭式的行为,而是指在特定情境下,个体可能出现的对痛苦、压迫或控制的某种容忍、接受,甚至在某些情况下,会从中获得某种复杂心理体验的行为模式。

1. 风险管理与生存策略的“意外副产物”:

在漫长的人类进化史中,生存环境充满了不确定性和危险。当个体面对无法避免的强大力量(如自然灾害、敌对部落、疾病等)时,最直接的反应可能是抵抗或逃跑。然而,在某些极端情况下,抵抗可能导致更严重的后果,而逃跑也未必可行。这时,一种“逆来顺受”或者说“最大化负面影响最小化”的策略可能在这种特定环境下具有一定的生存价值。

想象一下,在部落冲突中,一个被俘虏的个体,如果激烈反抗,可能会遭受更残酷的对待,甚至被立即处死。相反,如果他表现出顺从、甚至某种程度上的“卑微”,或许能为自己争取到喘息的机会,甚至有被收编或改造的可能性。这种“被动接受”在极端压力下,可能是一种被迫的、最低成本的生存选择。

从这个角度看,“受虐倾向”或许是这种极端环境下的生存策略在心理层面的遗留。当个体感受到巨大的压力和失控感时,内心深处可能会触发一种“ surrender”(臣服)的机制,试图通过放弃抵抗来减少即时伤害。这种机制的“副作用”是,在某些情况下,这种臣服甚至可能带来一种虚假的“安全感”——至少,眼下的痛苦是可控的、有限的。

2. 社会性与群体归属的复杂交织:

人类是高度社会化的动物,群体归属感是生存和繁衍的关键。在许多原始社会结构中,个体并非完全独立,而是从属于一个更庞大的群体,并接受群体的规则和领导。

在等级森严的社会结构中,对权威的服从是维持秩序的必要条件。为了获得群体的认可和保护,个体可能会内化一套“尊重权威”、“顺从长辈”的价值体系。当这种体系被极端化,或者当个体处于权力弱势地位时,对“主人”或“权威”的服从,甚至在心理上将其描绘成“强大”、“值得尊敬”的存在,可能成为个体在群体中寻找定位和安全感的一种方式。

更进一步说,在一些文化中,痛苦和磨难被视为成长和成熟的“试炼”。经历过“严苛的训练”或“艰难的考验”后,个体可能会获得更高的社会地位或更强的群体认可。在这种语境下,“受虐”可能被转化为一种“通过考验”的象征,进而带来心理上的满足感,因为这代表了群体对自己价值的认可。

3. 生理与心理的双重机制:

我们不能排除生理和心理机制在其中的作用。

内啡肽的释放: 在经历剧烈疼痛或压力时,人体会释放内啡肽,这是一种天然的镇痛剂,同时也能带来愉悦感。这种“痛并快乐着”的现象,在某些情况下可能会被放大,使得个体在经历一定的痛苦后,产生一种“释放”或“放松”的感觉。这并非是鼓励受虐,而是指出一种生理反应可能被心理体验所“捕获”。
控制感与失控感的辩证: 听起来有些矛盾,但有时,个体在极度失控的环境中,反而可能通过“主动接受”被控制来获得一种虚假的“掌控感”。例如,在某种强迫性的活动中,虽然过程是痛苦的,但如果个体能够选择“何时”、“何地”以及“如何”接受这种痛苦,并且这种接受是“自愿”的,那么他可能会从这种“选择的放弃”中获得一种心理上的平衡。这种“我虽然痛苦,但我可以选择痛苦”的感觉,在极端情境下,可能是一种心理防御机制。
依恋模式的形成: 在童年早期,与主要照料者的互动模式对个体的依恋关系有着深远影响。如果照料者在提供关爱时,也伴随着某种程度的严厉、控制或情感疏离,孩子可能会形成一种“只有经历痛苦才能获得关爱”的认知。久而久之,这种模式可能在成年后以“受虐倾向”的形式表现出来,个体可能在亲密关系中,无意识地重现这种熟悉的、尽管是负面的互动模式,因为这是他们所“熟悉”的,是他们理解“爱”和“关注”的方式。

4. 进化中的“非主流”策略:

需要强调的是,从进化的角度来看,“受虐倾向”很可能是一种“非主流”的、甚至是在大多数情况下是“负面”的策略。它并非是普遍适用的“成功密码”。绝大多数情况下,规避痛苦、追求舒适和安全才是更符合生存和繁衍的策略。

然而,进化史并非一条直线,它充满了试错和变异。某些在特定极端环境下表现出“受虐”特征的个体,或许因为种种原因,恰好在那个特定的时间点、那个特定的环境中,比那些“积极抵抗”的个体获得了更高的生存率或繁衍机会。这些微小的、偶然的优势,经过漫长的积累,可能会在基因或心理模式中留下某种“痕迹”。

总结来说, 从进化角度审视人类的“受虐倾向”,我们可以将其理解为在漫长历史中,个体在面对无法抗拒的外部力量时,为求生存而发展出的一种复杂心理和行为模式的“副产品”。这可能与以下几个方面相关:

极端环境下的风险管理策略,以最小化即时伤害为目标。
社会性群体中的归属感和地位寻求,通过服从权威或接受磨难来获得认可。
生理上对疼痛和压力的反应机制,内啡肽等物质的作用。
心理上对失控感和控制感的辩证处理,以及早期依恋模式的影响。

重要的是,这种“倾向”并非指向一种积极的、值得追求的行为,而是一种在特定压力下可能被触发的、复杂且多层次的心理机制。它揭示了人类心理的复杂性和适应性,即使是看似“不利”的特征,也可能在进化的长河中留下淡淡的印记。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受虐倾向关系到追求刺激(追求新奇的体验,寻求一定程度冒险和日常风险)、追求享乐(满足自己的欲望)、支持权力与成就(社会地位、权威、财富、世俗成功、野心、征服,有受虐倾向的人可能比常人更支持拥有强权与重大成就的施虐者)、对安全的需求较低(有受虐倾向的人不像常人那样认为自己需要避免日常风险,他们有的不那么依赖集体抵御外部的风险,有的则全盘交给集体或“领导”、自己只管服从),这不但在一定程度上对个体有利,更对血亲集体和大集体有利

人感到疼痛时自动释放来缓解疼痛的内啡肽会产生快感,与疼痛和快感相关的脑区在一定程度上是重叠的[1],有人因此追求可控的痛苦。常见的受虐乐趣的危险性很低,例如享受味道辛辣的无毒食物、喜欢听带有冒犯内容的笑话而不去触怒当权者、喜欢通过看悲剧表演·看恐怖电影·听恐怖故事·玩过山车等方式获得“让心跳加速的刺激”而不去从事极限运动、喜欢带有一定痛苦的按摩而不是被打。这些爱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锻炼人的身体和精神,排遣生活中的压力和无聊,偶尔会增强对未来可能出现的实际危险的抵御能力。跟导致携带者喜欢冒险的遗传因素比起来,导致携带者喜欢“安全”受虐乐趣的遗传因素造成携带者在产生可育后代之前就死亡或身负重伤的概率可能会低一些。

喜欢“安全”受虐乐趣的人往往追求强烈的感官体验,这可能促使他们改良现有的工具和工艺、探索未知;当他们的行为变得更加“危险”时,这种追求可能导致反社会行为。心理学研究显示,人喜欢自己承受“带有威胁的刺激”的程度,与这个人喜欢看他人受苦、愿意亲自唤起他人痛苦的程度在统计上可靠地正相关[2]。由此产生的施虐倾向、不诚实、不谦虚、贪婪等至少在某些场合是可以获利的。

新冠疫情期间,西方一些爱看恐怖片的民众比他们的政府和医护人员更迅速地采取了防疫措施。你可以预期,爱看恐怖片相关的基因在西方人口中的占比经此一疫又上升了。

至于东方的情况,你就生活在一个很有施虐与受虐倾向的氛围里。大过年的,想见的人要见(不一定见得到),不想见的人也要见,想说的话要说(不一定说得出),不想说的话也要说,很应景。

参考

  1. ^ DOI:10.1111/j.1743-6109.2011.02388.x
  2. ^ https://doi.org/10.1111/jopy.12526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从进化的角度来审视人类的“受虐倾向”,这确实是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它并非直观地指向生存优势,但如果我们跳出“受虐就是为了好玩”的狭隘视角,深入挖掘其背后可能存在的生物学和社会学根源,或许能找到一些有趣的解释。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这里的“受虐倾向”并非指病态的、自我毁灭式的行为,而是指在特定情境下,.............
  • 回答
    从进化的视角审视,人类对细腿的偏爱,特别是女性的细腿,是一个复杂而迷人的现象,它深深根植于我们祖先在漫长岁月中积累的生存和繁衍的经验。这不是一种突如其来的审美偏好,而是经过千百万年自然选择塑造出的潜意识信号解读。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把目光投向那个遥远的、由生存压力主导的过去。首先,我们得承认,.............
  • 回答
    从功利、世俗的角度来看,我们确实常常观察到一种令人费解的现象:似乎“坏人”反而能在生活中更顺风顺水,更容易获得物质财富、社会地位,甚至过得更“快乐”。他们可以为了个人利益不择手段,绕过规则,甚至欺骗和压榨他人,而善良的人则常常因为顾及他人感受、遵守道德规范而束手束脚,甚至在竞争中处于劣势。在这种赤裸.............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进化论的核心,也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容易引起误解的议题。很多人会直觉地认为,进化就是一场你死我活的“丛林法则”,越是自私自利,越能抢占资源,最终获得生存和繁殖的优势。然而,事实远比这复杂得多,人类的“善良”,从进化论的角度来看,其实是一种高度适应性策略,它帮助我们,特别是我们这种高度社会化.............
  • 回答
    洄游鱼类,它们生命中最壮丽的篇章往往是那场穿越广袤水域的史诗级迁徙。为什么它们要付出如此巨大的努力,冒着重重危险,进行这场耗费精力的旅程?从进化的角度深究,这一切并非偶然,而是经过亿万年筛选,对生存和繁衍最有利策略的自然选择结果。洄游的根本驱动力:生存与繁衍的最佳机会我们可以将洄游鱼类的洄游行为,归.............
  • 回答
    从进化的角度来看,病毒的“最终目的”并不是消灭所有宿主,这是一个拟人化的说法,并不准确。病毒没有意识,也没有“目的”可言。它们遵循的是自然选择的法则,而这种法则使得那些能够更有效地复制和传播自身的病毒株得以生存和繁衍。从进化的角度,我们可以这样理解病毒与宿主的关系:1. 病毒的生存策略:复制与传播病.............
  • 回答
    从进化的角度审视女性的月经,这是一个充满奥秘和值得深入探讨的课题。我们抛开“AI痕迹”的束缚,尝试用一种更加人性化、更贴近生活观察的视角来解读这一自然现象。首先,要理解月经的意义,我们必须回到那个遥远的、生命初生的时代。我们的祖先,和如今的大部分哺乳动物一样,经历了一个叫做“发情期”(estrus).............
  • 回答
    想象一下,在很久很久以前,地球上充满了各种各样忙碌的小生命。我们今天熟悉的蚂蚁和蜜蜂,在它们漫长的进化史中,也经历了一个从孤立、独立到高度社会化的过程。这个转变可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经历了一系列微妙的变化和选择,最终造就了它们令人惊叹的社会结构。故事的开端,或许可以追溯到那些独来独往的昆虫祖先。它们.............
  • 回答
    从进化的角度审视休克,我们能窥见的并非是一种“有意义”或“目的性”的设计,而是一种古老、基础的生存反射机制,它在生物体面对极端胁迫时被激活,其核心在于最大化生存几率,哪怕是以牺牲部分功能为代价。这种机制深深根植于我们祖先的基因库中,并在漫长的演化过程中被自然选择所塑造和巩固。想象一下,在茹毛饮血的远.............
  • 回答
    从进化论的角度来看,女性乳房大小的演变,包括平胸和大胸,是一个复杂且多层次的故事,它涉及到生存、繁殖以及人类社会交往的方方面面。这并非一个简单的“好”或“坏”的取舍,而是不同选择压力在不同时期、不同环境下对不同个体产生的累积效应。首先,我们得明白,乳房在生理学上最核心的功能是哺乳,为后代提供营养。在.............
  • 回答
    从进化的角度来衡量成功,这个问题相当有趣,因为它触及了生物学中一个核心的议题:适应性。成功,在这里并不是指哪一方“更优秀”或者“更强大”,而是看谁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能够更好地生存、繁殖,并将自己的基因更广泛地传递下去。当我们把目光投向狗和狼,我们会发现它们都取得了不同层面的“成功”,但方式截然不同。.............
  • 回答
    从进化心理学的角度来看,5到13岁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表现出的“熊”行为,甚至让许多成年人感到头疼和讨厌,并非是偶然的恶意,而是其自身发展阶段和生存策略在特定社会环境下的自然投射。这背后隐藏着一套为了适应复杂社会环境而逐步演化出的心理机制。首先,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正处于一个关键的社会化和认知发展期。他们的.............
  • 回答
    从进化的角度来探讨强人工智能的实现,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深刻的问题。如果要在这两者——数据和模型——之间划定一个主次关系,我想说,它们的重要性是相辅相成,但如果一定要分出个先后,或者说哪一个更像是进化的“种子”和“驱动力”,那么从演化的早期阶段和核心机制来看,模型或许可以被视为那个更根本、更具决定性的.............
  • 回答
    这真是一个令人着迷的设想,一个从文明的宏大尺度来审视的推测:如果美国真的走向衰落,人类文明是否会因此倒退,重回我们常说的“中世纪”?从文明发展的角度来看,情况远比一个简单的“是”或“否”要复杂得多。首先,我们需要厘清“中世纪”这个概念。当人们提到“第二个中世纪”,往往联想到的是政治上的碎片化、经济上.............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非常棒,也触及到了化学反应中一个非常核心的奥秘。很多人直觉上会觉得,既然能量是守恒的,那反应发生,总得消耗些什么能量吧?但化学可逆反应的“一直进行”和能量守恒之间的关系,其实并不矛盾,只是需要我们换一个视角来看待“能量”和“进行”。首先,我们得明确一点:化学反应,无论可逆不可逆,发生的.............
  • 回答
    从进化的角度来看,我们人类的身体,尤其是消化系统和代谢方式,是经过漫长岁月、在相对“原始”的食物环境下塑造而成的。因此,当我们大量摄入如今随处可见的精制碳水化合物时,它们与我们身体的“设计蓝图”之间确实存在着一些不匹配的地方,甚至可以说,我们对这类食物的适应性并不高。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回溯一下人.............
  • 回答
    从进化的角度来看,女性分娩时感到疼痛,这背后并非“惩罚”或“不公平”,而是自然选择压力下,长期演化出的复杂生理机制和生存策略共同作用的结果。与其说疼痛是为了“什么”,不如说疼痛是孕育生命过程中,一个不可分割且具有潜在益处的副产品。首先,我们需要理解分娩本身是一个极其艰难且充满挑战的过程。一个正在发育.............
  • 回答
    从进化的角度看,一夫一妻制对人类进化速度的影响,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我理解你希望从纯粹的进化视角出发,并且避免任何可能显得机械或缺乏人情味的表述。那么,我们就来聊聊这个话题,试着用更具象、更细致的方式来呈现。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进化本身并没有一个明确的“速度”概念。它更像是一个持续.............
  • 回答
    从物种进化的角度看,人类对昆虫(及其所属的节肢动物门)的恐惧,与它们在自然界中的生存策略、潜在的危害性以及我们的祖先在特定环境下的经验紧密相关。尽管如今许多昆虫确实是可食用的,并且在某些文化中是重要的食物来源,但人类整体上对它们的排斥和恐惧,很大程度上源于我们漫长的演化历程中,与某些昆虫的负面互动经.............
  • 回答
    要估算一个完整的载体蛋白从无到有,在细胞进化过程中需要花费多少时间,这是一个极其复杂的问题,因为这涉及到大量相互关联、且难以精确量化的进化步骤。我们可以从理论层面,将这个过程拆解成几个关键的阶段,并尝试理解每个阶段可能的时间跨度。首先,我们需要明白,一个“完整的载体蛋白”不仅仅是一串氨基酸序列,它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