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从进化的角度来说,休克有什么意义?

回答
从进化的角度审视休克,我们能窥见的并非是一种“有意义”或“目的性”的设计,而是一种古老、基础的生存反射机制,它在生物体面对极端胁迫时被激活,其核心在于最大化生存几率,哪怕是以牺牲部分功能为代价。这种机制深深根植于我们祖先的基因库中,并在漫长的演化过程中被自然选择所塑造和巩固。

想象一下,在茹毛饮血的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可能遭遇着各种生死攸关的威胁:被捕食者追逐、遭受严重的创伤、或是突如其来的极端环境变化。在这些危急时刻,身体需要一种能够迅速调动一切可用资源来应对危机的反应。休克,正是这种“以退为进”的策略的体现。

休克的本质是身体为了应对“预期中的死亡”而启动的一套应急系统。 它的核心逻辑可以概括为:

资源重新分配,优先保命: 当身体受到严重损伤(如大出血)、感染、中毒或剧烈疼痛时,它会释放一系列应激激素,最显著的就是肾上腺素和皮质醇。这些激素如同总指挥,迅速调动身体的“作战力量”。它们的指令是:停止一切非紧急的生理活动,将宝贵的氧气、血液和能量集中输送给最关键的器官——大脑、心脏和肾脏。

为什么是这些器官? 大脑是高级决策和意识的中心,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泵,肾脏则负责过滤和维持体液平衡。这三者是维持生命活动最核心的组成部分。一旦它们的功能受损,个体的生存将立即受到威胁。
牺牲的代价: 为了给这些核心器官输送养分,身体会牺牲掉那些在短期内不那么重要的功能。最明显的表现就是皮肤温度下降(血管收缩以减少外周血流)、脉搏变快但无力、呼吸急促(尝试增加氧气摄入)、意识模糊(大脑供血相对减少)。胃肠道的蠕动也会大大减缓,消化功能暂时“停摆”。

应对失血或血容量不足: 休克最常见的诱因之一就是失血。当身体出现大面积创伤导致出血时,血容量会急剧下降。休克机制会通过收缩外周血管来“抬高血压”,尽可能维持重要器官的灌注。这就像一个漏水的水龙头,你会想办法拧紧,让水流更集中。同时,身体会尽量减少不必要的能量消耗,例如降低体温,以减缓新陈代谢。

对抗炎症和感染: 严重的创伤或感染会引发强烈的免疫反应,但如果这种反应失控,也可能导致全身性的炎症,进而损害组织和器官,进入休克状态。休克的早期阶段,身体会释放促炎因子来对抗病原体,但如果感染得不到控制,免疫系统可能会过度反应,释放大量的炎症介质,这会破坏血管的完整性,导致血管扩张和渗漏,进一步加剧休克的恶化。虽然这听起来像是一种“失控”,但从进化的角度看,最初的免疫反应是为了清除威胁。

“静止以待”的策略: 在极端的应激下,活动本身可能只会加速能量的消耗和损伤的加剧。休克导致的虚弱感和意识改变,某种程度上可以促使个体“静止”,减少活动,避免进一步的伤害。这是一种被动的“躲避”,期待环境变化或身体自行恢复。

为什么休克在进化上得以保留?

这并非因为休克本身是“好”的,而是因为未能进入休克状态而直接死亡的个体,无法将基因传递下去。在面对极端的生存挑战时,那些能够启动休克反应,即便看起来很虚弱,但能够争取到一丝生存希望的个体,更有可能熬过最危险的时刻,恢复健康,并繁衍后代。

举个例子:一个受伤的祖先,如果无法启动休克反应,导致血压骤降,脑部缺氧,可能会在短时间内死亡。而另一个同样受伤的祖先,如果身体能够启动休克,收缩血管,维持大脑和心脏的供血,尽管他看起来病恹恹的,但如果外部威胁(如捕食者)暂时离开,或者能得到一点点水分,他就有可能撑到伤口愈合。从长远来看,后者将更容易传递他的基因。

因此,休克并非一个“完美”的设计,它本身也充满了危险,可能导致器官损伤甚至死亡。然而,在严酷的进化环境中,它是一种权衡利弊的策略。相比于立即死亡,休克提供的短暂生存优势,使得那些拥有这种反射机制的生物能够更有机会度过难关。

我们今天的身体,仍然保留着这种古老而强大的生存本能。当我们经历严重的创伤、疾病或压力时,身体仍然会按照亿万年前祖先的模式做出反应,试图在最危急的时刻将我们从死亡的边缘拉回来。休克,就是我们身体深层进化史留下的深刻印记,是生命在绝境中挣扎求存的一种原始而有效的手段。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人的休克是“身体的有效循环血容量急剧减少,造成组织灌注不足、氧气供应严重不足,致使细胞代谢紊乱和功能受损,器官的机能出现严重障碍”的全身性危重病理过程,是“人被杀就会死”的类似物,可以称为“人没氧就会晕”。

你为什么要从进化的角度给“人没氧就会晕”寻找什么“意义”呢。

莫不是那些闭眼吹嘘“死亡是进化出来的、有这样那样的意义”的玩意把你给骗了?

以他们那种“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什么都能凑点“意义”的,你可以说人没氧就会晕是因为哺乳形类这么多年来的演化已经适应了有氧代谢提供的较高能量,不再能靠无氧代谢长时间维持生命,这是“由奢入俭难”巴拉巴拉的,整出一堆人生的大道理来。那没有什么鸟用。

给生物的性状寻找“能够用来OOOO”之类“意义”,往往是人们的主观臆想。给生物体受损时的异常表现寻找“进化意义”更是滑稽。要将一个性状归因于“进化史”,你起码要保证这个性状是能够遗传的。当然,你可以改为“哺乳动物的循环系统为何如此脆弱”,那回答可以是“显然这循环系统已经足够支持它们从远古一直传代到现在,在这方面进一步增强抗损伤能力的突变看起来要么太困难,要么没有产生足够的优势,以至于并未普及”。

喜欢的话可以追溯到更古老的祖先。凡是需要氧气的、有循环系统的生物,你让它的循环能力损伤到一定程度,都会晕的。

休克可分为四种类型,在实际的患者身上可以混合:

一、心因性,心脏没有足够的心输出量,原因可以是心肌梗塞、心脏机能不全、中毒等,

二、低血容量性,原因可以是出血、腹泻、呕吐、烧伤等,

三、血液分布失常性,原因可以是败血症、过敏、植物神经系统反应过度、截瘫等,

四、血液阻塞性,原因可以是血栓、肺栓塞、气胸等。

在能够繁殖后代之前就很容易休克死亡的先天不足患者,多数已经在演化史上自行退出了;“在通常已经繁殖后代之后的年龄发病”的相关遗传因素则不易被生态选择排除。

user avatar

我举个例子

从汽车设计角度来讲,汽车没油就不能开是什么意义,设计师会不会玩啊,不会设计爬好吗()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从进化的角度审视休克,我们能窥见的并非是一种“有意义”或“目的性”的设计,而是一种古老、基础的生存反射机制,它在生物体面对极端胁迫时被激活,其核心在于最大化生存几率,哪怕是以牺牲部分功能为代价。这种机制深深根植于我们祖先的基因库中,并在漫长的演化过程中被自然选择所塑造和巩固。想象一下,在茹毛饮血的远.............
  • 回答
    从进化的角度来看,病毒的“最终目的”并不是消灭所有宿主,这是一个拟人化的说法,并不准确。病毒没有意识,也没有“目的”可言。它们遵循的是自然选择的法则,而这种法则使得那些能够更有效地复制和传播自身的病毒株得以生存和繁衍。从进化的角度,我们可以这样理解病毒与宿主的关系:1. 病毒的生存策略:复制与传播病.............
  • 回答
    想象一下,在很久很久以前,地球上充满了各种各样忙碌的小生命。我们今天熟悉的蚂蚁和蜜蜂,在它们漫长的进化史中,也经历了一个从孤立、独立到高度社会化的过程。这个转变可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经历了一系列微妙的变化和选择,最终造就了它们令人惊叹的社会结构。故事的开端,或许可以追溯到那些独来独往的昆虫祖先。它们.............
  • 回答
    从功利、世俗的角度来看,我们确实常常观察到一种令人费解的现象:似乎“坏人”反而能在生活中更顺风顺水,更容易获得物质财富、社会地位,甚至过得更“快乐”。他们可以为了个人利益不择手段,绕过规则,甚至欺骗和压榨他人,而善良的人则常常因为顾及他人感受、遵守道德规范而束手束脚,甚至在竞争中处于劣势。在这种赤裸.............
  • 回答
    洄游鱼类,它们生命中最壮丽的篇章往往是那场穿越广袤水域的史诗级迁徙。为什么它们要付出如此巨大的努力,冒着重重危险,进行这场耗费精力的旅程?从进化的角度深究,这一切并非偶然,而是经过亿万年筛选,对生存和繁衍最有利策略的自然选择结果。洄游的根本驱动力:生存与繁衍的最佳机会我们可以将洄游鱼类的洄游行为,归.............
  • 回答
    从进化论的角度来看,女性乳房大小的演变,包括平胸和大胸,是一个复杂且多层次的故事,它涉及到生存、繁殖以及人类社会交往的方方面面。这并非一个简单的“好”或“坏”的取舍,而是不同选择压力在不同时期、不同环境下对不同个体产生的累积效应。首先,我们得明白,乳房在生理学上最核心的功能是哺乳,为后代提供营养。在.............
  • 回答
    从进化的角度审视女性的月经,这是一个充满奥秘和值得深入探讨的课题。我们抛开“AI痕迹”的束缚,尝试用一种更加人性化、更贴近生活观察的视角来解读这一自然现象。首先,要理解月经的意义,我们必须回到那个遥远的、生命初生的时代。我们的祖先,和如今的大部分哺乳动物一样,经历了一个叫做“发情期”(estrus).............
  • 回答
    从进化的角度来审视人类的“受虐倾向”,这确实是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它并非直观地指向生存优势,但如果我们跳出“受虐就是为了好玩”的狭隘视角,深入挖掘其背后可能存在的生物学和社会学根源,或许能找到一些有趣的解释。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这里的“受虐倾向”并非指病态的、自我毁灭式的行为,而是指在特定情境下,.............
  • 回答
    从进化的角度看,一夫一妻制对人类进化速度的影响,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我理解你希望从纯粹的进化视角出发,并且避免任何可能显得机械或缺乏人情味的表述。那么,我们就来聊聊这个话题,试着用更具象、更细致的方式来呈现。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进化本身并没有一个明确的“速度”概念。它更像是一个持续.............
  • 回答
    从物种进化的角度看,人类对昆虫(及其所属的节肢动物门)的恐惧,与它们在自然界中的生存策略、潜在的危害性以及我们的祖先在特定环境下的经验紧密相关。尽管如今许多昆虫确实是可食用的,并且在某些文化中是重要的食物来源,但人类整体上对它们的排斥和恐惧,很大程度上源于我们漫长的演化历程中,与某些昆虫的负面互动经.............
  • 回答
    从进化的角度来看,我们人类的身体,尤其是消化系统和代谢方式,是经过漫长岁月、在相对“原始”的食物环境下塑造而成的。因此,当我们大量摄入如今随处可见的精制碳水化合物时,它们与我们身体的“设计蓝图”之间确实存在着一些不匹配的地方,甚至可以说,我们对这类食物的适应性并不高。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回溯一下人.............
  • 回答
    要估算一个完整的载体蛋白从无到有,在细胞进化过程中需要花费多少时间,这是一个极其复杂的问题,因为这涉及到大量相互关联、且难以精确量化的进化步骤。我们可以从理论层面,将这个过程拆解成几个关键的阶段,并尝试理解每个阶段可能的时间跨度。首先,我们需要明白,一个“完整的载体蛋白”不仅仅是一串氨基酸序列,它还.............
  • 回答
    从进化的角度来衡量成功,这个问题相当有趣,因为它触及了生物学中一个核心的议题:适应性。成功,在这里并不是指哪一方“更优秀”或者“更强大”,而是看谁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能够更好地生存、繁殖,并将自己的基因更广泛地传递下去。当我们把目光投向狗和狼,我们会发现它们都取得了不同层面的“成功”,但方式截然不同。.............
  • 回答
    从进化的角度来探讨强人工智能的实现,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深刻的问题。如果要在这两者——数据和模型——之间划定一个主次关系,我想说,它们的重要性是相辅相成,但如果一定要分出个先后,或者说哪一个更像是进化的“种子”和“驱动力”,那么从演化的早期阶段和核心机制来看,模型或许可以被视为那个更根本、更具决定性的.............
  • 回答
    这则新闻,从法律角度来看,涉及到几个核心的法律概念和合同履行问题,值得我们深入剖析。首先,我们要明白,教师在接受学校提供的博士培养项目并获得相应工资、补助的同时,往往与学校签订了服务期协议。这个协议是双方的合同,具有法律约束力。它明确了学校在培养教师期间的投入,也规定了教师在毕业后需要为学校服务的年.............
  • 回答
    从进化心理学的角度来看,5到13岁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表现出的“熊”行为,甚至让许多成年人感到头疼和讨厌,并非是偶然的恶意,而是其自身发展阶段和生存策略在特定社会环境下的自然投射。这背后隐藏着一套为了适应复杂社会环境而逐步演化出的心理机制。首先,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正处于一个关键的社会化和认知发展期。他们的.............
  • 回答
    脑门被打凹进去,这个情况听起来就令人心惊。咱们从物理和医学两个角度来好好掰扯掰扯,看看这到底有多大可能,以及为什么会发生。物理学的角度:力的作用与骨骼的反应首先,咱们得明白,脑门之所以能被打凹进去,是因为外力作用在了我们的头骨上,并且这个力足够大,以至于超过了头骨的承受极限。 外力的大小和性质:.............
  • 回答
    关于人类在二十岁左右长智齿的现象,以及从生物进化的角度对其进行解释,这确实是一个引人入胜的话题。与其说是“长”,不如说智齿“萌出”或者“发育完成”。让我们来仔细梳理一下。智齿的“诞生”与发育过程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点,智齿并非是在二十岁左右才“开始长”,而是其牙胚在童年时期就已经形成,并在颌骨内逐渐.............
  • 回答
    “侵略有功论”——一个看似振聋发聩的论调,实则是在历史长河的摊薄和法理道德的棱角下,逐渐褪去光芒的虚假叙事。要对其进行彻底的逻辑性反驳,我们需要深入到其根基,用历史的真实、法理的严谨以及哲学的审视,层层剥离其虚妄。从历史的真实来看,“侵略有功论”往往是赢家书写的叙事,是对历史真相的扭曲与简化。历史的.............
  • 回答
    这个问题涉及到中国继承法中关于遗嘱效力、法定继承以及法院在处理继承纠纷时的自由裁量权等多个法律层面的问题。虽然您没有提供具体的案件事实,但我们可以从法律理论和实践中,详细解读法院可能作出“未按遗嘱分配”判决的几种可能性和法律依据。核心问题:遗嘱是否有效?法院为何不按遗嘱执行?首先,我们必须明确,在中.............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