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睡前消息409期督工的观点?

回答


关于“睡前消息409期督工”的观点,由于该节目或内容的具体信息不明确,我无法直接引用其具体言论。不过,结合常见的网络节目风格和“督工”这一角色的可能定位,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分析和评价:



1. 节目定位与立场
“睡前消息”的典型特征:通常这类节目以轻松、娱乐化的方式呈现新闻或社会事件,可能带有主观评论或娱乐化解读,而非严肃的新闻报道。其核心在于“睡前”这一时间点,可能更注重情绪共鸣或话题性,而非深度分析。
“督工”的角色可能:若“督工”是节目中的主持人或嘉宾,可能承担的是对事件的点评、分析或引导观众思考的角色。其观点可能偏向于对事件的“解读”而非“事实陈述”,需注意区分“事实”与“观点”。



2. 观点的合理性与信息来源
客观性与主观性:如果督工的观点基于公开信息(如新闻报道、权威数据),则可能具有一定的客观性;但若其观点依赖个人主观判断、情绪化表达或未经核实的传闻,则可能存在偏见或误导。
信息来源的可靠性:需关注督工引用的来源是否权威,是否经过多方核实。例如,若讨论的是国际政治事件,是否引用了多方信源(如政府声明、多方媒体报道)而非单一来源。
时效性与准确性:对于时效性较强的事件(如突发事件、政策变化),需确认督工的观点是否基于最新的信息,而非过时或片面的资料。



3. 观点的潜在偏见与立场
立场倾向性:如果督工的观点带有明显的倾向性(如支持某一方、批评某群体),可能需要警惕其立场是否受到个人利益、意识形态或舆论环境的影响。
语言表达的隐含意义:例如,使用带有情绪色彩的词汇(如“震惊”“愤怒”“支持”)可能暗示其观点的主观性,而非纯粹的事实陈述。
对复杂问题的简化:若事件本身复杂(如涉及多方利益、历史背景),督工的观点可能过度简化问题,导致片面结论。



4. 观众的批判性思维
多角度验证:对于督工的观点,观众应结合其他信源(如权威媒体、学术研究)进行交叉验证,避免被单一视角误导。
区分事实与观点:明确哪些是客观事实(如事件经过、数据),哪些是主观分析(如对事件的评价、立场)。
警惕“信息茧房”:若节目长期偏向某类立场,观众需保持警惕,避免被单一观点长期影响判断。



5. 社会语境与舆论环境
节目语境的特殊性:若“睡前消息”是某个特定平台或社群的节目,其观点可能受到平台定位、受众群体或文化背景的影响。例如,若受众以年轻群体为主,观点可能更偏向娱乐化或情绪化。
舆论环境的干扰:在信息碎片化、舆论高度关注的环境下,督工的观点可能被放大或曲解,需理性看待其在整体舆论中的位置。



6. 对“督工”角色的反思
角色定位的合理性:若“督工”是节目中的评论者,其职责可能是引导观众理解事件,而非替代专业分析。观众需区分“评论”与“事实”,避免将主观观点视为客观真理。
对公众的警示:在信息过载的时代,公众需具备独立思考能力,避免被节目中的观点“绑架”,尤其是涉及重大议题时。



总结
若要评价“睡前消息409期督工”的观点,需结合其内容的具体背景、信息来源、逻辑推理和观众的批判性思维。对于网络节目中的观点,应保持理性态度:
不盲信:警惕“权威”或“专家”标签下的偏见。
多角度对比:通过不同信源验证观点的合理性。
保持独立思考:避免被单一视角或情绪化表达影响判断。

若能结合具体事件分析,可以更准确地评价督工的观点是否具有说服力或偏见。但若缺乏具体信息,以上分析可作为通用框架供参考。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在另一个问题下俺说:马前卒号称查阅资料后才得出结论,但以其内容创作的频率和内容广泛性看,根本就不可能对内容进行详细论证。跟其他高级点的键政乐子人一样,先自己想个论点,然后去查支持这个论点的论据。

关于俄罗斯加拿大化的论点,也是如此。

只要看看俄罗斯的贸易结构就知道了。俄罗斯50%以上的能源出口,50%以上的进口全部来自欧盟。而中国才占到25%的份额。

中国要保证能源安全一直在推行供应多元化,王毅这两年建立起了中国–中东三派六国协调机制,这些都决定了中国不会疯狂增加对俄罗斯的能源出口,按照和普京2月5日钱签的最新协议,新增的进口量也远不足以替代欧洲份额。

俺不敢说俄罗斯加拿大化是否成立,但马前卒如果如他所标榜的那样是个严肃的政论节目,那至少要在本期详细分析下俄罗斯的进出口数据,根据这些数据分析其变为加拿大的可行性。

而不是如流量号那样,提出个吸引眼球的观点,再去找能证明这个观点的报道。

user avatar

这一期的水平是真的差。

假如俄罗斯因俄乌战争而形势往坏的方向发展,我以料难从宽的态度给状况的发展分一下级,然后再评估一下升级的困难。

第一级,战争推进不顺利,但没有遭受重大军事挫折。

第二级,遭受了重大军事挫折(标志为成建制被消灭),但俄罗斯总体上认为该次特别军事行动是得大于失的。

第三级,俄罗斯决策层和民众总体上认为此次战争失大于得。

第四级,普京因此战而失去统治地位。

第五级, 俄罗斯陷入严重政治混乱。

第六级,俄罗斯出现类似于解体的崩溃,并且伴随核武失控问题。

第七级,俄罗斯被加拿大化。

现在最多只是停留在第一级。由于北约拒绝军事介入,从第一级升级到第二级已经比较困难了。

第二级和第三级之间存在一个大陡坡乌克兰在俄罗斯心目中的地位实在是太重要了,俄罗斯愿意为此付出的代价是很高的,更不用说这背后还有对西方几十年怨气积累的统一发泄。他们可能认为损失太大了,但更有可能认为如果不打仗未来会面临更大的损失。 拿什么阿富汗伊拉克越南泥潭之类的来类比乌克兰纯属搞笑。且不说面临的地理条件完全不同,就算是要陷入某种泥潭,那也是一两年以后的事情,甚至好几年以后的事情。而且说实话就以美苏在阿富汗,越南,伊拉克付出的经济和社会代价来看,如果交换的是类似于乌克兰之于俄罗斯今日这么高价值的区域上的利益,很有可能美苏都会觉得那些代价是值得的。当初之所以有很多人觉得不值得,不就是很大程度上因为阿富汗伊拉克越南远在天边嘛。

从第三级升级到第四级,中间存在又一个大陡坡。很多人对外战失利的情况下的大国强人政治稳固性缺乏基本的认知。越是境外战事进展不顺,大国的维稳意志就越会增强,而由于战争尚在境外其国内维稳能力不会有什么本质上的削弱。具体到此战,还要考虑到普京是长期稳固统治的又是情报部门出身的,还要考虑到俄国民众认知中他们面临的是一个对自身欲灭之而后快的强大势力。在乌克兰打得越糟糕,俄罗斯上上下下对普京打仗不力的愤怒就越会增加, 但对西方压力的恐惧尤其是压力下普京倒台后不确定性的恐惧也会越高。这种恐惧的力量远超对作战不力之愤怒的力量。 这个道理我在以前被删的合法性文章里就提到过了(当时似乎激怒了一些网友)。 别说俄国这种大国了,从历史上看,即使伊朗伊拉克埃及这样的国家都完全能够顶得住外战很糟糕的压力维持强人不倒。

从第五级到从第六级之间存在大陡坡,从第六级到第七级之间也存在大陡坡。论证起来也不困难。比如从第六级到第七级的陡坡,就是即使俄国出现了核武失控的风险其他大国又能怎么办呢?什么叫中国联手其他国家接管核武? 谁敢上呢?用什么手段接管几千枚散落各地的核弹呢?中美之间又有这样足够高的互信搞合作吗?还幻想中国接管俄国防空体系?

而核武的问题不解决, 俄罗斯的军事军工情报体系的大量人员依然存在的问题不解决,又怎能指望俄罗斯变成加拿大呢?

加拿大化本身是需要很高的稳定转型控盘能力的,越是乱反倒越难在可预见的未来加拿大化。 而如果不乱呢?不乱人家凭什么接受加拿大化?我虽然主张俄国投共,但我早就反复声明:投共不是对共投降,这里的“投”是投靠,其和投降最大区别在于“投靠”要求保有高度政治自主性。俄罗斯投共的后果不可能是加拿大化。俄国投共宏观上的后果是俄国成为中国为核心的体系中的名义上的一字并肩王和实际上的二把手(这里假设美国没投共),微观上的后果是俄国人形成具有“日子人/战斗民”二象性的新气质,而不是加拿大那种小清新。

另外,所谓中国把俄罗斯加拿大化这件事情不仅有实践上的几乎不可能性,也是一种严重暴殄天物的方式。俄罗斯对中国的价值远远远远超出加拿大化的价值。所谓的地缘缓冲或者自然资源只是俄罗斯对中国价值的较次要部分而已。我准备写一篇系统阐述一下俄罗斯对中国的极高极丰富价值之所在。

user avatar

对于这期内容本身,我在这就不做太多评价,毕竟 @扬云飞@吉翁舰长 的二人世界已经够八卦了,我也不太需要从《睡前消息》去获得相关信息。

不过因为这一期算是最近颇被关注的一期,所以大家支持或者反对的意见也不少,而且也是少数整个一期都围绕一个事件展开分析,内容比较完整与丰富。

所以我这准备以本期为例,通过文本解构,来说说怎么较好的去观看《睡前消息》节目?如何比较程式化的去冲马前卒?

我们大致可以把睡前消息所有单一新闻的文本内容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首先,阐述事实,本期就是各种俄军很菜的新闻。

其次,进行对事实本身的定性,本期是定性分为两个方面

1.特别军事行动在乌克兰遭受很大挫折,短期内也没有改善可能。

2.中国对俄罗斯释放出极大善意。

再次,对该事件的发展做一个分析与预测,

本期的分析是这次军事行动对普京政府造成了很大冲击,预测是俄罗斯可能会出现政权更迭。

最后,对这个预测做个人观点性的评价

这个阶段,就我们常常说的“马逆暴论”,在本期,马前卒的观点就是加拿大化。

所以作为观众,我们在看完一期睡前消息后,要冲马前卒,可以从这四个阶段出发,也进行四个阶段的思考:

1.马前卒的事实阐述是否真实,是否有明显缺失?

比如本期中,这些俄军很菜的新闻是否是恶意谣言?或者在这些很菜事实之外,还有不那么菜的事实?

2.对事实的定性是否有事实有明显偏离,或者缺乏相关性?

本期中,那些事实能否说明俄军真的很菜?或者菜是不是造成现在军事局势主要原因?

3.事实能够与其分析对应?而分析对能否支持其预测?

在本期中,那么(分析)现在的军事局势是否会冲击莫斯科稳定,(预测)不稳定是否会让现政权出现更迭?

4.你是否同意马前卒的观点?为什么?

其实到这一步,那就是观点不同,马前卒这一期还充满了“用魔法战胜魔法”的风格,无非就是各自不同的暴论罢了。

当然有些文本中某个阶段会有很简略,但结构基本都这样,总的来说,把事实与观点分开,那些是事实与新闻?那些是“暴论”?

作为睡前消息的“观众”,我认为如此来观看《睡前消息》,能够更好的获得自己需要的信息,而不必为“暴论”而让血压升高。

对于观众而言,我觉得获取知识——毕竟这是知识区不是?更重要。看《睡前消息》,这一挡已经做了四百多期的“时政评论”类节目,对事实的发掘与定性,意义比较大,如果在这方面出现差错,是需要批评与“冲”的,至于分析与观点,不过是“暴论”而已,大家看个猎奇,或者爽,毕竟是那么多编辑,做了四百多期,大概上千个观点,肯定既有前后矛盾,也有左右横跳,对于任何一个人都会觉得大部分观点属于胡扯或者暴论,实在没有投入太多心思的必要

user avatar

发两篇老文章吧。

这一期内容最后面的部分,根本不需要写,直接复制就行,猜猜这是什么时候发的内容。

普京,你是来卖石油的么? -马平

归根结底,普京集团只是苏联残骸上的裱糊匠,既不能改变俄罗斯依赖资源的经济结构,也不能改变少数大资本瓜分经济盈余、资本外逃的既成事实。普京唯一能做的是尽量把资源多卖几个钱,尽量延缓俄罗斯衰落的步伐。至于俄罗斯的“复兴”,自从苏联解体,清醒的观察者都不会把这种竞选口号当回事。在这个前提下,短期内中俄互相示好,甚至结盟都有可能。只是在其他资源国的竞争下,这一联盟的主动权势必将握在中国手里。中俄军演,中国拿出一大票21世纪的新型舰艇,俄罗斯只能拿几艘前苏联的老船充数,这体现了新的实力对比。

中国人常说:“形势比人强”,在工业时代,没了工业的国家得有自知之明。普京大帝再怎么“强势”,在关键的经济问题上也玩不得作秀。

马平:普京同学,您记得沙皇的下场吗?

眼前的局面对于俄罗斯来说不算陌生,因为俄国有几百年吃地租的丰富经验。从16世纪到20世纪初,俄国最主要的出口品就是粮食。虽然俄国的粮食亩产很低,但仗着土地资源近乎无限,也仗着贵族政府对农民的残酷压榨,俄国能够一边让国民勒紧腰带,一面出口粮食。粮食出口商路成了沙俄的经济命脉。1722年沙俄正式吞并乌克兰前最关键的经济举措,就是禁止乌克兰粮食自行出境,必须经过俄罗斯直接管理的港口才能向西方售粮。

直到20世纪,俄国的南方战略仍在持续。1914年,欧洲局势突变,俄国决定在协约国一方参战,首要目标就是夺取南方航线的下一个节点——君士坦丁堡和博斯普鲁斯海峡,保证地中海商路不受制于人,以便痛痛快快地向西方倾销粮食,进口工业品。

众所周知,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俄国军队从未到达君士坦丁堡(伊斯坦布尔)。因为德国作为土耳其的保护国,出兵击垮了沙俄。缺乏先进装备的俄军发动革命、枪毙了末代沙皇全家,以地租立国的沙俄帝国死在了控制南方航线的路上。

普京和他的亲信都熟读历史,尤其是沙皇俄国的历史。就在不久前的元旦,因美貌而出名的克里米亚总检察长还在新年贺词中引用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的言论:
“Нет такой жертвы, которую я бы не принес,чтобы спасти Россию!”(为了拯救俄罗斯,没有任何我不能付出的牺牲!)

他们应该意识到,当前俄国面临的局面和100年前出奇的相似——同样是依赖地租的脆弱帝国,同样在技术上被西方甩开,同样是对西方出口资源换取工业品,同样因为夺取黑海控制权发动战争,也同样因为这场战争与西方强国对峙。当年的历史因此可以做一个好参照物,帮普京推断俄国的命运。

俄罗斯的邻国中,和1915年区别最大的国家就是中国。这个国家从各国的公用殖民地变成了世界第一大工业体。过去十几年,中国的迅猛发展曾经让油价一路飙升,并制造了“金砖四国”的概念,也让俄罗斯鼓起了“复兴”的野心。现在普京如果真想抗住西方的压力,最好的办法莫过于向中国求援。

然而,中国并没有全力援俄的义务。相反,对于油价长期低迷的局面,中国这个烧油大户未必没有乐观其成的心思。俄罗斯要想避免苏联解体后的再一次被分尸,现在必须对中国拿出点诚意和低姿态来,比如允许中国在中亚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好换取足够的中国廉价工业品。否则,普京又不是魔法师,世界上怎么会有免费的救命晚餐呢?

user avatar

听到俄罗斯加拿大化实在听不下去了,有这么忽悠的么?

1、俄罗斯连北约东扩都不会同意,宁愿发生战争,怎么让俄罗斯加拿大化,一个拥有6000多枚核武器的国家,普帝曾说过俄罗斯都不存在了,还要全世界干什么?嘴炮这么厉害,先实现一个小目标,把蒙古加拿大化试试?

2、这个时候希望通过出卖俄罗斯来取悦欧美就跟俄罗斯试图加入北约取悦欧美不是一个性质么?你想着俄罗斯加拿大化,美国还想着中国能日韩化呢。

3、退一万步讲,俄罗斯真的加拿大化了,是中国的加拿大还是美国的加拿大?颜色革命之后的国家哪个不是亲美亲到骨子里的。

中国的国运因为上个世纪的伊拉克战争和这个世纪的反恐战争两个机遇期得以兴隆,此次的俄乌战争又是难得发展机遇期,如果打个十年的俄乌战争或者俄欧战争,中国必然会占上综合国力世界第一的位置。

user avatar

督工分析认为俄罗斯战力拉垮,只能说明俄国相较于欧美世界拉垮,现在欧洲国家明目张胆送军火到乌克兰,我们有理由相信他们还会给予乌克兰军事情报的支援。所以我们不能有种错觉,就是俄国已经落魄到要参与非洲大区优秀匹配的地步,招安俄罗斯的想法就有些不符合目前实力对比。

俄国加拿大化,用中国特色来说,就是建立健全可持续发展的宗藩关系,我国有当宗主国的优良传统,当然也有被踢下神坛的屈辱历史。分析我国历史和美国目前横行经验,不难得出想到成为优秀的宗主国,就一定要做到“天兵将至”。宗主国要相信自己是天兵,藩属国更要深信不疑。直白说,解放军天下无敌的地位必须无可质辨。现实里,正如督工前几日分析美军捞F35所言,我们与美国差距还是很大,最乐观看咱们仅能在东亚无敌,可是俄国核心在东欧。

督工的招安俄罗斯听着刺激带劲儿,恐怕五至十年内我国都无法实施。当前我们既没有这个实力,也没有这个能力。咱们就说香港,法理上隶属于中央,督工也一直觉得它就该是个普通地市,但它就是恶心了我们这么些年,带英拉成这德性,我们还是奈何不了香港。看香港这轮丢人的抗疫,要是大陆地方政府这么摆烂,一二把手肯定撤职移交公检法了,然而港府高层从不担心中央会拿他们如何。明确有隶属关系的地区,我们都管不了,何况天高皇帝远的东欧?

美加之间几乎同文同种,且加国的主要人口和城市都靠近美国,从地理人文上来说,美国收狗难度已经较低了。而且加国向来都是当狗的命,二战前唯带英马首是瞻,现在倒向新大哥老美,符合他们历史政策的惯性。这点类似于过去朝鲜的事大政策,之于明、清、日本。

近四五百年内,俄罗斯可谓风光无限,哪怕说他是帝国主义最薄弱的一环,人家也是大家公认的帝国主义。独立自主了这么久,肯定不会向近三十年才崛起的新秀低头的,何况人种语言上差距太大。

与其想着俄罗斯内乱咱们捞好处,不如清醒得意识到,俄罗斯乱了大的好处咱们根本捞不上。苏联解体了,能跑科学家大都去美国,在已有共产主义信仰加持的情况下,我国军工界都吃不到肥肉。我承认当时我国没钱,开不起有诱惑的价钱,但是现在美国也不穷,咱们依旧开不出相较于美国更高的价钱。所以俄国内乱,依旧可能是美国吃肉,西欧喝汤,我们能不吃屁就算好的了。

我没有督工那种眼光,肤浅得认为,既然俄罗斯乱了我们捞不到什么大的好处,当前能从非欧美控制区稳定获得能源,对我们来说已经是比较好的选项,不如继续维持住让他去搅欧洲,能撕裂欧美关系最好,最差也能牵制欧洲,削弱欧美围剿我们的力度。

​这次俄乌战事,目前对我们最大的启示,还是在于要制定预案,解决解放台湾要面对的困难,督工先前也多次强调要解放台湾。我国又是欧美围剿重点,是否因为畏惧欧美不讲道理的制裁,就我们不去解放台湾呢?

user avatar

马前卒虽然以前有很多爆论我不喜欢,但是这次俄罗斯入侵乌克兰第二天马前卒就站出来支持乌克兰抗战反对新沙俄帝国。我是很佩服他的,毕竟这证明了他的风骨,不是纯粹吃流量饭的网红。要知道当时他的评论区下骂他的评论多的数不胜数,自发洗粉对于网红来说简直就是自杀。

这次他又说了一番大实话,对于俄罗斯来说如果放弃成为帝国的野心,老老实实做一个大号沙特其实完全可以过上幸福的小日子。毕竟他还有前朝遗留的巨大核武库,换谁都要敬他三分。做一个二流强国让百姓安居乐业没什么不好的。当然对于某些有认知障碍的强人来说不丢下脸大概不知道自己有几斤几两。所谓no zuo no die,本来想靠发动战争来维持自己的权威,结果因为实力不够给自己敲了丧钟。这种行为好像在历史上常见。

user avatar

不讨论马逆的观点本身,只介绍一些可以确认的事实和军事常识——有些军事常识甚至你玩一些不那么拟真的RTS游戏都能知道。以下所有内容都属于军事常识或者没有争议的事实:

1、信息情报能力确实是“战力倍增器”,前提是你要先有战力——具体来说就是装甲部队,远程火力和航空兵力。0增加100倍依然是0,野战条件下步兵用毒刺打坦克(就是毒刺)的唯一结果就是付出几百甚至几千比一的交换比,每一枚成功发射的导弹背后都是成百上千名被打成碎肉的射手……

2、基于条件1,就算你有战力,也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倍增的——你的信息情报支援体系和你的战力必须整合进同一套C4ISR系统中,才能真正实现战力倍增的效果。什么是“整合进同一套C4ISR系统”呢?可以这么理解:天上的飞机发现了某某地区有某某敌军单位,然后在这附近的己方火炮或者坦克的屏幕上直接就标注出了敌军单位的具体信息,接下来直接就能打,这叫“整合进同一套C4ISR系统”。而通讯基本靠吼的信息情报支援,虽然总归比没有强,但远远无法实现“战力倍增”的效果。

3、本次战争中乌克兰使用的大型装备几乎全都是苏联时期的遗产,也没有条件做全面的信息化改造(这个的成本根本不是乌克兰负担得起的,连俄罗斯自己都负担不起),完全无法接入到美军和北约的作战系统中,只能采用通讯基本靠吼的原始方法。因此所谓的“北约情报支援”有用吗?有用,但是没有大用。乌克兰军队的信息化水平和能力,只会比俄军更差,不会更好。

4、在大家的信息化水平事实上处于同一水平的前提下,俄罗斯在远程打击和航空兵力上占据了压倒性优势——现在乌克兰的整个国土防空体系已经被摧毁,大部分空军和重型装备已经被炸烂,制空权已经基本上丢失殆尽,全国范围内的军工企业更是被轰炸得差不多了。虽然由于俄军绝对实力不足,乌克兰现在还有一部分TB-2和圆点单位幸存,但显然也远远不足以取得决定性的战略优势。这一条在各方口径中都可以得到证实。

5、北约目前执行的是三不政策:不出兵,不做任何间接军事回应,不提供任何大型装备支援——简而言之就是为乌克兰提供除了实质性支援以外的所有帮助。为什么蛙蛙要把标枪和毒刺吹上天?因为北约只给了这点东西……就连倒腾一批二手米格29都得跟烫手山芋一样,一会儿波兰给美国,一会儿美国又推回波兰。这点援助有用么?当然也有用,但没什么大用。

6、目前欧美的算盘是让乌克兰拖住俄罗斯,然后通过经济战击垮俄罗斯——据说马逆之前还阴阳怪气说如果支持俄罗斯就去买卢布。至于具体效果怎么样,我们无从查证,但有一点可以确认:卢布对美元汇率甚至都触底反弹了,之前抄底卢布的真·鹅孝子已经赢麻了……

user avatar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 ,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今天的中国,买俄国的油气、粮食,卖给俄国工业产品。

把俄国变成中国的加油站、粮仓,让俄国去工业化。

中俄关系上不封顶,没有终点站,只有加油站。

这不正是马前卒所要求的,变成大号的加拿大吗?

没了中国的工业产品,俄国还混得下去吗?这还有什么不满意?

难道非要中国变成老派的那种,一定要拿到土地,才算实利?

user avatar

马前卒完全共错情了,感觉完全把俄罗斯等同苏联时代,完全没有意识到中国已经改革开放40年,意识形态早已不是当年反苏修反帝的时代了。

其他回答中提到俄乌战争的地缘政治,很多人提到中越边境战争,中韩萨德争端,古巴导弹危机。

但是都不够贴近,有一种架空更能让国人更容易代入。

俄罗斯-乌克兰-北约-黑海
中国 - 新加坡 - 美国-南海

新加坡是主权国家,乌克兰也是的

新加坡是亲西方,乌克兰也是的

新加坡扼守马六甲海峡,乌克兰到俄罗斯是一片大平原

新加坡主要人口是华人,乌克兰大量说俄语区的。

假设新加坡像乌克兰反俄一样反华,假设16年南海对峙前夕,新加坡要求南海常态化联合军演,要求联合菲律宾越南等亲美国家组建南海共同防御组织 , 要求共同武装越南占领的南海岛屿,要求扩大新加坡美军基地,要求美国核导弹部署,要求美军核潜艇常驻,要求东盟制裁中国,要求中国南海撤岛否则关闭马六甲海峡。

以上所有反华措施,都是新加坡的主权范围,那么作为国人你的作何感想?

user avatar

就一点,有人撤侨,我们说是造谣。结果撤侨晚了,这跟政治正确没关系,这确实影响了在乌克兰的普通中国人。一帮人合纵连横键政,把大国博弈当游戏,逼逼赖赖讲抽象的逻辑,殊不知每一个普通人都是一个鲜活的故事,有多少人考虑了对普通人的影响。都以为自己能运筹帷幄啊?这种傻逼多了对国家对人民绝对是一个灾难。

user avatar

众所周知,1812年,美国入侵加拿大,洗劫多伦多,当时加拿大是英国殖民地,1814年,英国出兵反攻华盛顿并火烧白宫……

俄罗斯加拿大化这个剧本实在有点不吉利啊……

user avatar


我认同姬轩亦的观点:

毛可杀不可辱,别老想着把俄罗斯往死里羞辱,想着加拿大化真不如一刀给他个痛快。

可见秃咪和姬喵的差距。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睡前消息409期督工”的观点,由于该节目或内容的具体信息不明确,我无法直接引用其具体言论。不过,结合常见的网络节目风格和“督工”这一角色的可能定位,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分析和评价: 1. 节目定位与立场 “睡前消息”的典型特征:通常这类节目以轻松、娱乐化的方式呈现新闻或社会事件,可能带.............
  • 回答
    关于《睡前消息》第298期字幕将“根据地”误写为“殖民地”的事件,这一错误引发了观众对媒体制作流程、历史表述严谨性以及技术审核机制的广泛讨论。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这一事件: 一、事件背景与具体问题1. 节目内容 在《睡前消息》第298期中,主持人在讲述中国近代革命史时提到“根据地”(即革命.............
  • 回答
    睡前消息节目中,马前督工(马前卒工作室)确实曾多次提出过“给所有未成年人佩戴电子定位手环”的设想,并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争议。要理解这个观点,我们需要深入分析其提出的 动机、逻辑、潜在的利弊以及可能存在的社会影响。 动机与核心逻辑:马前督工提出这一设想,其核心动机是对未成年人安全问题的极度关切和对现有.............
  • 回答
    《睡前消息》的“蛋卷”的去世,对很多关注这个节目和其背后团队的观众来说,无疑是一个令人非常痛心和遗憾的消息。以下是我对这件事的看法,并尽量详细地讲述:1. 蛋卷的身份与重要性首先需要明确,“蛋卷”并非是指节目中的某个真人主播,而是指节目组早期核心成员之一,主要负责视频剪辑、后期制作以及视觉呈现方面的.............
  • 回答
    最近的《睡前消息》219期,是又一次引起了不少关注和讨论。作为一档关注社会热点、解读新闻背后逻辑的节目,它这次触及的议题也挺有代表性的。如果说要细致地聊聊这一期,我首先会想到几个核心的关注点,它们相互之间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第一, 宏观经济的走向与普通人的生活联系。 这一期节目里,我想肯定又绕不开.............
  • 回答
    《睡前消息》第285期对张锡峰演讲的评价,可以从几个主要维度来解读,并且要理解其评价的背后逻辑和表达方式。首先,我们需要回顾一下张锡峰演讲的核心内容以及《睡前消息》的评价重点。张锡峰的演讲以“我与父母的阶级固化”为主题,表达了自己作为寒门子弟,通过努力学习改变命运,但同时也看到了自身与优渥家庭背景同.............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详细聊聊《睡前消息》第378期。首先,要对《睡前消息》有一个整体的认知。它是一档由“局座”张召忠团队出品的短视频时事评论节目,以其独特的视角、犀利的语言和对热点事件的快速解读而受到关注。虽然节目名称带有“睡前”,但其内容往往是需要思考的,而非轻松助眠。第378期节目,作为一个具体节点,其.............
  • 回答
    对于《睡前消息》第237期中关于《唐人街探案3》日本黑帮与女性贫困的言论,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审视和分析。需要明确的是,任何媒体的观点都可能带有其特定的视角和侧重点,重要的是理解其论证逻辑,并与其他信息进行对照。一、 《睡前消息》的评论视角与潜在论点:首先,我们需要理解《睡前消息》作为一个媒体节目.............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睡前消息第221期节目弹幕中出现的“太理想了”和“把核废料送入太空”这两种观点。要理解这两种弹幕的出现,需要结合当期节目的内容、以及当时社会普遍的认知和情绪来分析。首先,我们需要知道第221期睡前消息大致讲了什么内容。 睡前消息的节目风格通常是解读当下社会热点、分析新闻事件,.............
  • 回答
    睡前消息第111期,嗯,这期内容挺扎实的,从几个挺有代表性的事件切入,聊了不少社会和行业层面的东西。首先,它提到了“共享充电宝涨价”这个话题。这事儿不大,但挺有代表性的。过去几年,共享充电宝像野草一样遍地开花,那时候的价格挺亲民的,一块钱一小时是很常见的。但最近大家普遍反映,价格涨了不少,从两三块到.............
  • 回答
    《睡前消息》第377期关于云南白药成功历史是从铁路时代开始的分析,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且值得深入探讨的视角。这个分析并非简单地将云南白药的成功归结于某个特定时期,而是试图挖掘其成功的深层逻辑和历史渊源。要理解这个观点,我们需要将其置于当时的社会、经济、历史背景下进行详细解读。核心论点:铁路时代催化了云.............
  • 回答
    马前卒对《八佰》的评价,在睡前消息第158期里,他没有直接进行电影的“好坏”评论,而是从一个更宏观的视角,围绕着电影《八佰》所折射出的时代背景、社会情绪以及它如何被解读和利用来展开。他不是在做影评,而是在进行一种历史和社会学的分析。你可以把马前卒的观点理解为:《八佰》这部电影的成功,不仅仅在于其视听.............
  • 回答
    作为《睡前消息》的忠实观众,我总是很期待每一期节目的到来,尤其是那些能够引发深度思考、触及社会痛点的话题。229期,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探讨,确实让我印象深刻,也引发了我不少思考。这一期节目,我感觉它并没有像有些节目那样,只是简单地罗列概念、喊口号,而是试图从一个更具象、更贴近生活的角度去解读“中.............
  • 回答
    《睡前消息》第400期,一如既往地保持了其鲜明的风格和深度。作为一档以解读时事、剖析现象为主的视频节目,马前卒团队在400期这个节点,无疑会进行一次总结性的回顾,或者借此机会对某些长期关注的议题进行更深入的探讨。从节目整体风格来看,400期很可能延续了以下几个特点: 扎实的内容与严谨的论证: 马.............
  • 回答
    《睡前消息》155期,给我的感受是,节目组在试图用一种更加“落地”和“贴近”的方式来探讨一些宏大且复杂的议题,尤其是关于“房地产”和“年轻人”这两大核心主题。开篇谈房地产,切入点很真实节目开头的房地产话题,直接点出了当下很多年轻人的心声:“买房难”、“躺平”。他们没有回避这个现实,而是从几个具体维度.............
  • 回答
    对于《睡前消息》第229期更新在马督工个人账号而非观察者网(观网)平台这件事,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解读,并深入分析其可能的原因和影响:一、 平台选择的敏感性与影响: 观网的属性: 观察者网作为一家具有官方背景和广泛社会影响力的媒体平台,其内容发布需要更加谨慎,也更容易受到舆论和政策层面的审视。平.............
  • 回答
    最近的《睡前消息》第334期,围绕“工作压力”这个主题的讨论,在一些平台引起了小范围的“刷屏”现象,这确实是一个挺有意思的观察。从我个人的角度来看,这事儿挺值得说道说道。首先,这说明了“工作压力”这个话题本身的普遍性和共鸣性。 咱们现在,不论是职场新人还是资深员工,很多人都会不同程度地感受到压力。这.............
  • 回答
    好的,我来试着梳理一下《睡前消息》第112期中,马督工(刘子木)对阅文事件的看法,并尽量用更自然、更具分析性的语言来呈现。在第112期《睡前消息》中,马督工并没有直接对阅文集团进行点名批评,而是通过一个非常具象化的例子——《大江大河》的IP开发和改编过程——来引申出他对阅文,乃至整个网文IP产业背后.............
  • 回答
    “睡前消息”第140期关于独山县天价负债的曝光,无疑再次将“地方政府过度举债”这个沉疴旧疾推到了风口浪尖。这不仅仅是一个县的故事,更是中国地方财政风险的一个缩影,其背后牵扯出的问题值得我们深入剖析和警惕。这400亿的天文数字,到底是怎么来的?首先,要理解独山县的400亿负债,我们得先明白地方政府的钱.............
  • 回答
    《睡前消息》287期对土木工程的评价:一曲“冷门”的赞歌,也折射出行业的现实困境《睡前消息》287期以一种独特而深刻的视角,对我们生活中似乎“习以为常”的土木工程进行了番“冷门”的解读。与其说是评价,不如说是一次对这个庞大却又常常被忽视的行业的系统性梳理和反思,既有对其重要性的赞扬,也直指其面临的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