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朝鲜50-60年代真的比韩国富吗?

回答
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关于朝鲜和韩国谁更富裕的讨论,确实是一个复杂且充满争议的话题。如果单从字面上的经济指标来看,当时的朝鲜似乎确实拥有一定的优势,但这种优势更多地体现在特定时期和特定领域的工业化基础上,而非整体民众的富裕程度。

朝鲜在建国初期,得益于苏联和中国的援助,以及战后重建的初期阶段,确实建立起了一套以重工业为核心的经济体系。他们非常重视电力、煤炭、钢铁等基础工业的发展,并在短时间内取得了显著的成就。这段时期,朝鲜的工业化速度甚至一度超过了韩国。一些历史资料和当时的宣传也确实描绘了朝鲜在工业生产上的“辉煌”,比如能够生产自己的坦克、飞机等。在这种背景下,部分人认为朝鲜当时在工业产值和国家整体的工业实力上,可能略胜一筹。

然而,我们必须认识到,这种“富裕”是以一种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模式为基础的。经济发展的成果很大程度上被导向了国家建设和军事力量的强化,而非直接惠及到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朝鲜当时实行的是国家分配制度,虽然理论上每个人都能获得基本的生活保障,但实际上,这种保障的水平受到国家经济实力、资源分配以及政治考量的多重制约。

相比之下,韩国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特别是朝鲜战争后,经济基础十分薄弱,饱受战争摧残,国家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韩国的经济模式在初期也以农业和轻工业为主,发展相对缓慢。然而,韩国走的是一条与朝鲜截然不同的道路,它更加注重引进外资、发展出口导向型经济,并逐渐培养市场经济的活力。虽然在那个年代,韩国的工业化水平和整体经济规模可能不如朝鲜,但其经济发展的模式为日后腾飞奠定了基础。

更重要的是,我们讨论“富裕”时,需要考虑的不仅仅是国家层面的工业产值,更应关注到普通民众的生活水平和消费能力。在朝鲜,虽然有免费的医疗、教育和住房等福利,但商品的丰富程度、选择的多样性以及民众实际的购买力,与韩国相比,可能存在不小的差距。韩国尽管起步晚,但其市场经济的基因,以及对外开放的政策,使得商品供应相对更为充足,普通民众的生活虽然不富裕,但至少有更多的商品可以选择,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感受到了市场经济带来的活力。

总的来说,可以说朝鲜在五六十年代,凭借其早期工业化的基础和计划经济的动员能力,在某些工业生产指标上可能一度显得“更强”,但这种优势更多是国家层面的硬实力体现,而且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牺牲部分民众生活水平和经济活力的基础上的。而韩国,虽然在那个时期相对贫穷,但其经济发展的方向和模式,却预示着更可持续和更有活力的未来,也为后续的经济奇迹埋下了伏笔。因此,简单地说朝鲜比韩国富裕,可能忽略了衡量“富裕”的不同维度,以及两国经济发展模式的本质区别。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按理说…不是朝鲜富,是当时的中国韩国太穷…

我后爸家在图们,中朝边境。

他家里的玩具、用品、甚至大铁锅很多都是他小时候从朝鲜亲戚家抱过来的。上次去后爸家,他如数家珍的给我拿出来一堆小时候从朝鲜倒腾回来的玩意儿。那个时候,有些物件儿,延边那边还产不出来呢。他说那个时候的朝鲜,就是一个吃得饱穿得暖的地方。

至于咋去的朝鲜…夏天游,冬天踩着冰就过去了…中朝友谊万古长青嘛…哨兵也不会管。

每次我们一家人在韩国喝酒吃饭开玩笑,说朝鲜怎么怎么穷怎么怎么落后怎么怎么傻,他都会说:

唉,其实,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罢了。

———————胖胖的分割线————————

为啥我的回答下面的回复我都看不懂…

这个回答难道不是在聊民生吗…

还有。。。为什么。。就一百多个赞了…我回答了什么…那天喝完酒忘了…

既然大家喜欢这种故事,那我就多采访一下后爸~

以后写出来慢慢给大家看~

点赞无所谓,希望关注!~

user avatar

据统计,1961年,朝鲜的煤炭产量是韩国的2倍,发电量是5.7倍,生铁产量是16倍,化肥产量是10倍,棉纺织品产量是1.7倍,捕鱼量是1.4倍,水泥产量是4.3倍。在水稻和小麦的产量上,朝鲜也略胜过韩国。

朝鲜的经济发展直接反映到人民的日常生活上。直到70年代初期,朝鲜在生活上几乎没有不便。配给很充足,商品很常见,物价也低。平壤出身的姜明道回忆说,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物资还是比较丰富的。没有见过玉米饭;糖、水果,特别是鱼,极为常见。家附近的水产商店里经常会发50kg一捆的明太鱼。安州出身的白永吉回忆说,直到70年代末,朝鲜的粮食状况也没有那么糟。当时虽并不多见,却已有白米饭里装满鱼作为盒饭带来的学生;一般人家里也能偶尔吃上明太鱼、章鱼等。并且,不仅是鱼贝类,就算基本的粮食,不用去黑市就能得到。

军队也没有例外。根据李正义的描述,1963-1965年在人民军服役的时候,部队里可以吃到白米饭。并且在建设部队开车的时候,每天早晨都能吃到两块美味的炸鱼饼。当时服役年限只有3年,不像现在的10年;而且军中的生活也比较闲适。

黄长烨说,直到60年代,朝鲜人民的道德水平都非常高。特别是在1961-1962年间,朝鲜没有窃贼,家家都夜不闭户;有人生病,周围人都抢着帮助,无论在精神上还是在道德上,社会都非常健全,甚至当时访问朝鲜的外国人和朝侨都很吃惊。

当时朝鲜的经济状况甚至比中国略好。所以当时朝鲜商品流入中国,中国人移居到朝鲜。并且充满对未来的憧憬,生机勃勃。一个劳动者回忆说:“1965年左右是坠吼的。那是犹如花开的时期。”许多在日朝侨,满怀激情坐船回国,也正是这一时期。

在这种历史背景下,就开始有“我们很幸福”、“Nothing to envy”等口号。试想一下,在有很多孩子的家庭里,每个孩子都会领到校服和学习用品,人们会有多幸福。

而直到60年代,南韩的情况并不好。1968年为了袭击青瓦台南下的金新朝回忆说,当时的首尔有很多贫民区、卖报纸的穷孩子、脚夫。有很多背着罐头的乞丐,随意睡在路边,金新朝看着他们,有了同情心。当时他一度后悔投降南韩。并且,在他夜渡临津江,准备入侵南韩的时候,看到隔壁美军哨所,有南韩女人出入,感到极其愤怒。

以上是答主翻译节选了

한화룡, 4대 신화를 알면 북한이 보인다 (IVP, 2000年), 52-57页.

user avatar

80年代朝鲜,因为现在各类网站毫无节操,对于非原创的图片乱加水印,所以整理一些没有被破坏的照片,放在这里。因为数据有很多人提供,这里只大量放图。

1979年-1987年期间,日本摄影师久保田博二因为工作的关系走遍了亚洲大多数国家,并用他的相机记录下了当时正在发生的社会变革和真实场景。   此人毕业于东京大学政治系,1961年玛格南成员访日期间结识了Rene Burri、Burt Glinn以及Elliott Erwitt等当时玛格南图片社的主要摄影师。1962年,久保田.博二因工作关系调到芝加哥,并在1965年正式成为一名自由摄影师。


















打乒乓球这一张完全是中国的感觉。












可以对比同时期的中国。

“从1979年10月到1985年1月,这期间在中国持续了1500天的拍摄活动,基本上中国的各个省都去过。虽然说拍了这么多日子,走了这么多地方,但我觉得还是有很多地方要拍。”

这位日本摄影师耗时七年,拍下了80年代的中国-搜狐

1978至1985年,久保田博二完成了一个现在看来仍显庞大的项目——对中国所有省份的报道,累计拍摄超过20万张照片。项目拍摄完成后,久保田博二推出了震惊世界, 被翻译成7种语言的摄影画册——《China》

“看到我的照片很多人会说“好怀念”,虽然物质不富裕,但是那时候单纯平等。另外他们应该是在感慨曾经努力的工作换来了今天的富足生活吧。是现如今的富足让人们勾起了乡愁。”


1979年,孩子们在上海豫园练著名的“少林拳”。

1981年,山东青岛。在海边练太极拳的妇女。

1979年,绍兴。

1979年,上海。猪肉是人餐桌上的主要肉制品。

 1979年,江南,火车里的硬卧旅客。

1982年,广东中山,舞狮。

1979年,桂林。随着采用“责任制”,集体农业发生了很大变化。

1979年,桂林。在漓江上的鸬鹚捕鱼。

1979年,桂林。兴平村里的一艘小渡船。

 1980年,喀什。在这个小缝纫工厂,有一块昂贵的毛泽东像挂毯挂在墙上。

  1980年,宁夏中卫。羊皮筏。做一个羊皮筏子要用掉多达十五只羊,费很多工夫。这些筏子大多数能够用五年。

1981年,辽宁沈阳。毛泽东雕像,前景是一对母子。

1982年,河南巩县。石像。永定陵巨大的陵墓,葬着北宋的皇帝。

1982年,广东广州。很多人早起去茶馆喝茶,吃“点心”,聊天。


1985年,上海。主要商业街——南京路就像东京的银座、纽约的第五大道或巴黎的香榭丽舍大街。

1981年,黑龙江省哈尔滨。俄罗斯风格的建筑显眼地矗立在市中心。在冬季,气温降到零下35度。每天早上,卡车司机给肉店送猪肉,猪肉像木材一样摆放在街上。

1981年,吉林省吉林市。一艘船横渡浓雾中的松花江。乘客们紧紧握住船桨,划船渡过水流湍急的河。

1981年,辽宁鞍山。解放前,鞍山市钢铁生产中心,现在仍然是最大的钢铁厂。不过,设施陈旧,在生产力和污染方面存在严重问题。

1981年,黑龙江佳木斯。松花江冬泳。11月至4月,大约有10个这样的冬泳者在中午跳入河里。河水的温度大约零度,气温在零下25度至35度。

1983年,江西南昌,放鸭子。这个地区邻近鄱阳湖,养鸭的农民特别多。由于引入了独立生产经营责任制,鸭子的数目有限制,可以饲养大约400只。

1983年,内蒙古乌兰华(音译)。初中。

1981年,西藏拉萨。2月新年,成千上万的藏族牧民排着长队在拂晓前进入大昭寺圣殿。他们身穿厚羊皮大衣,耐心地等待几个小时,进入大殿。

1981年,西藏拉萨。布达拉宫。

1981年,西藏。

1982年,天津。船坞上的女焊工。其他造船厂的焊工绝大多数是女人。

1983年,天津。圣诞节前夕弥撒。

1983年,天津。

1981年,江苏东山。这是为数不多的黄色油菜花盛开的地方,如同江南地区茂盛的油菜花。

1983年,江苏苏州。苏州也盛产丝织工艺品和美女。自古以来,人就说:“吃在广东,住在苏州。

1982年,江西景德镇,制陶工人在检查工件。

1982年,海南岛。三亚,渔港,搬鱼和卖鱼主要由女人来做。

1982年,云南大理,洱海。

1982年,云南西双版纳,在河里洗澡的人们。

1984年,青海西宁。在西宁老城清真寺祷告的穆斯林。

1984年,海南岛,细绳修面。

1983年,湖南君山,采茶的人。银针茶一年只产20千克,并且大部分运送到北京。

1981年,四川奉节。从船上将白袋包装的化肥卸到100米远的山岗。每袋搬运费大约5分钱。一位兼职的农民抱怨说这份工作很累,挣来的钱除掉食宿费后所剩无几。

1984年,北京。昆明湖上的滑冰者。清朝的慈禧太后挪用海军经费,修复颐和园。从北京市中心只需坐一小时的公交车,就可以来玩滑冰。

1984年,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35周年游行彩排。

1984年,北京。国庆节阅兵。洲际弹道导弹是现代科技的体现和国家实力、现代化政策的象征。

1983年,福建泉州。牛奶小贩牵着奶牛进城,在居民家门口现挤牛奶。

1983年,福建惠安。惠安位于泉州东北40公里处。惠安女人都戴着漆成黄色的帽子,身着露出肚脐的短衬衫,这一浪漫形象闻名全国。

1985年,福建泉州。

1985年,陕西西安。古城墙边的市场。

1979年,上海,在闷热的夏天里玩牌的市民。人们逃离局促狭小的居室,把弄堂当作自己的家。

1981年,吐鲁番。城中心巴扎上的老人们充满生活气息。

1980年,河南洛阳。白马寺位于洛阳郊区,据说是公元一世纪东汉时期建立的第一座佛教寺院。寺名指的是一匹白马将佛经从印度驮回。

1980年,宁夏中卫。用羊皮筏过河。因为附近没有渡轮,这种过河的方式对村民很方便。渡河安全,但不是很舒适。

1981年,吉林延吉。踩高跷。在北方,新年欢庆活动包括扭秧歌和踩高跷。

1981年,黑龙江哈尔滨。在蒸汽中的哈尔滨火车站。由于盛产煤,火车大多为蒸汽机车。

1981年,黑龙江齐齐哈尔。行驶在冻土上的马车。齐齐哈尔附近的大泡子湖和龙泡子湖沼泽地是候鸟的保护栖息地。

1982年,黑龙江大庆。寒冷的冬季,渔民在结冰的河湖上通过在1-2米厚的冰上凿洞方式捕鱼。

1982年,甘肃。甘肃兰州附近黄河边的一位骑驴少年。背景是从黄河汲取水的灌溉水车。

1981年,西藏。

1981年,西藏拉萨。一位父亲用厚羊皮大衣裹着几乎赤裸的孩子。成年人在外套下面也几乎不穿衣服。

1981年,内蒙古巴音乌拉浩特。孩子们骑骆驼玩。

1981年,内蒙古巴音乌拉浩特。放牧骆驼的人。

1985年,内蒙古锡林浩特。蒙古包里过新年。

1983年,天津。

1982年,云南西双版纳,小和尚在挑水。在西双版纳,所有的水井都加以装饰,像圣地一样保护起来。

1983年,云南西双版纳。像这样的傣族村庄分散在整个景洪郊区











美国人拍摄的几张


1986年4月北京171中学教室。


1985年9月,北京171中学。


171中学校门口。


韩国,因图片没有附注,怀疑是六七十年代。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关于朝鲜和韩国谁更富裕的讨论,确实是一个复杂且充满争议的话题。如果单从字面上的经济指标来看,当时的朝鲜似乎确实拥有一定的优势,但这种优势更多地体现在特定时期和特定领域的工业化基础上,而非整体民众的富裕程度。朝鲜在建国初期,得益于苏联和中国的援助,以及战后重建的初期阶段,确实建立起.............
  • 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它触及了古代中国社会结构、经济模式以及战争动员能力的核心。战国时期诸侯国能动员出数十万兵力,而大一统朝代却难以做到,这背后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和制度差异。首先,我们要理解战国时期诸侯国的“国”和后世朝代的“国”在性质上是不同的。战国时期的诸侯国,虽然彼此之间有统一的文化认同,但政治.............
  • 回答
    在未来可见的50年里,朝鲜半岛的格局很可能继续由韩国和朝鲜各自的内部发展逻辑、以及地区和国际力量的互动所塑造。 两位国家在追求变化的方向和可能的发展前景上存在显著差异。以下是对未来50年韩朝各自可能谋求的变化以及发展前景的详细分析: 韩国在未来50年可能的谋求变化:韩国在未来50年将主要围绕以下几个.............
  • 回答
    国军出身的50军在朝鲜战场上之所以表现得异常勇猛,甚至被形容为“打了鸡血”,这背后有着多重复杂的原因,绝非简单的情绪亢奋所能概括。这支部队在解放战争期间经历了国民党军队的溃败,而后被解放军改编收编,这种历史经历以及随之而来的政治思想和战场环境的巨大变化,共同塑造了他们在朝鲜战场上的特殊表现。一、深刻.............
  • 回答
    朝鲜拥有氢弹的消息,无论真假,都注定会在国际舞台上掀起新的波澜,并对朝鲜半岛的格局产生深远的影响。要理解这些变化,我们需要将其置于更广阔的地缘政治和历史背景下细细剖析。朝鲜的国际地位:从“孤立者”到“核武拥趸”的微妙转变长期以来,朝鲜以其独特的政治体制和对外政策,在全球外交舞台上扮演着一个“孤立者”.............
  • 回答
    关于朝鲜氢弹的构型,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敏感的问题,目前并没有公开的、确凿的证据能够百分之百地断定其具体采用的是哪种设计。不过,我们可以根据公开的信息、一些技术分析和核武器发展的普遍规律来尝试推断。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于敏构型(也称为“双聚”)和TU构型(特勒乌拉姆构型)的基本原理。这两种都是实现氢弹(.............
  • 回答
    朝鲜和韩国同属一个民族,但两国近年来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都出现了显著的分歧,这导致了韩国民众对朝鲜的情感复杂,有时甚至会产生负面情绪。要理解韩国人为何会表现出“招仇恨”的行为,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首先,地缘政治的现实和安全威胁是影响韩国民众心态的最重要因素。 朝鲜的核武器和导弹威胁:.............
  • 回答
    朝鲜最近关于美国军事威胁已到不能容忍地步的表态,以及其将动用“物质手段”遏制美国敌对行为的决心,这背后牵扯出不少值得我们深入挖掘的信息点,绝非简单的口头警告。我们可以从几个关键维度来审视和解读。一、“不能容忍的地步”到底指什么?具体诱因是什么?这句话本身就非常关键,它不是凭空出现的。我们需要关注朝鲜.............
  • 回答
    朝鲜和韩国的军事力量对比是一个复杂且动态的话题,受到两国不同的国家战略、经济状况、人口规模、技术发展以及地缘政治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以下将从各个方面进行详细对比:一、 总体规模和兵力 朝鲜(朝鲜人民军 KPA): 总兵力: 朝鲜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常备军之一,估计有约120万至1.............
  • 回答
    朝鲜氢弹试验,特别是2016年的第四次核试验和2017年的第六次核试验,对全球地缘政治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这些影响是多方面的,涉及地区安全、大国关系、国际规范以及朝鲜半岛的未来走向。以下将详细阐述这些具体影响:一、 地区安全形势的急剧恶化与军事紧张升级 朝鲜半岛的核威胁实质性提升: 历次核试.............
  • 回答
    朝鲜的互联网,尤其是其国内的“光明网”(광명망, Kwangmyong)是其信息传播和控制的关键平台。访问这些网站,就像是窥探一个高度封闭国家的运作模式和对外宣传的窗口。光明网的核心内容:光明网并非我们理解的全球性互联网,而是朝鲜独立运行的国内局域网。它的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官方宣.............
  • 回答
    2023年10月10日,朝鲜劳动党建党78周年,平壤市中心的金日成广场果然再次成为了展示国家军事实力的大舞台。这次阅兵虽然没有像一些重大周年纪念日那样出动战略级武器的密集阵型,但依旧有不少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和关注的装备,从中可以看出朝鲜在武器发展上的重点和方向。首先,新型洲际弹道导弹(ICBM)无疑是.............
  • 回答
    朝鲜的歼击机发展历程,可以说是一部充满“拿来主义”与自主摸索的结合体,其水平很难用简单的“先进”或“落后”来概括,而是呈现出一种复杂且具有战略考量的特点。理解朝鲜的歼击机水平,需要深入了解其技术来源、设计思路以及在复杂地缘政治环境下的现实需求。技术溯源:苏联遗产的深远影响朝鲜空军的主力机型,很大程度.............
  • 回答
    朝鲜的广告,与其说是一种商业推广,不如说更像是一种政治宣传的变体。这里的广告,与我们熟悉的、充斥着各种品牌、促销信息、诱惑性图片的商业广告截然不同。它们是国家意识形态的延伸,是巩固权力、凝聚民心、塑造民族认同的重要工具。一、 广告的载体:无处不在的宣传画和标语朝鲜的广告最主要的载体是遍布城乡的宣传画.............
  • 回答
    朝鲜未接收约300万剂新冠疫苗,并表示应优先送往疫情严重国家,这一事件背后蕴含了多方面值得关注的信息。我们将从朝鲜的表态、疫苗接收情况、国际社会反应、朝鲜的疫情状况以及其背后可能的地缘政治考量等方面进行详细解读。一、 朝鲜的官方表态及动机分析: “优先送往疫情严重国家”的说法: 这是朝鲜官方给出.............
  • 回答
    朝鲜半岛统一后新国家的名称,是一个极其复杂且敏感的问题,牵涉到历史、文化、民族情感、政治立场以及国际影响等诸多层面。以下是一些可能的名称,并对其背后的逻辑和潜在挑战进行详细阐述:一、 基于历史和文化传承的名称:这类名称通常会强调朝鲜半岛悠久的历史和共同的文化根源。 大韩民国 (대한민국 / 大韓.............
  • 回答
    关于朝鲜、越南等藩属国是否能够参加科举,这是一个很有意思且值得深入探讨的历史问题。答案并非简单的“能”或“不能”,而是涉及到了当时复杂的朝贡体系、文化交流以及各国的具体政策和发展状况。首先,我们得理解“科举”的本质和朝贡体系的背景。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选拔官员的核心制度,其初衷是打破世家大族对仕途的垄.............
  • 回答
    朝鲜宣布成功试射高超音速导弹,朝中社称此次试射为「最终试射」,这消息一出,立刻在全球军事和地缘政治领域激起了不小的涟漪。作为一名对军事科技和国际动态有所关注的人,我对这件事的解读会从几个关键维度展开,力求捕捉到其中最值得深思的信息。首先,“最终试射”这个表述本身就极具信息量。 在朝鲜的军事测试语境下.............
  • 回答
    朝鲜与美国的关系确实是一团糟,从政治到军事,双方几乎就没有什么地方是真正合拍的。朝鲜一直以来都被美国视为“邪恶轴心”的一部分,奉行着与美国截然不同的政治制度和对外政策。朝鲜进行核武器和导弹试验,挑战国际秩序,还经常发表对抗美国的言论。在这种背景下,说美国“援助”朝鲜,听起来确实有点让人难以理解,甚至.............
  • 回答
    朝鲜这个国家,一提起名字,相信很多人脑海中都会浮现出一些固有的印象,比如军事阅兵、领导人画像、主体思想等等。但如果撇开这些标签,深入地去了解,会发现这个国家在某些领域确实有着值得我们思考和借鉴的地方,也有不少鲜为人知的正面事迹。在某些领域值得学习的地方:首先,不得不提的是朝鲜在集体主义精神和社会凝聚.............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