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常凯申国民政府不懈努力,图强自强,有了经济上的"黄金十年"!
结果是37年77事变之时,国民政府钢产量5万吨,日本钢产量550万吨
日本三等列强,彼时日本国内农村破产,卖女儿要给日本政府接近50%的交易税
我觉得你不如问“现在印度和美国的综合国力谁更强”可能更有意思
你猜1958年大跃进时中央提出的超英赶美中的英指的是哪个国家?
二战时期。
陆军:英国共动员了1200万人参战,总兵力高达540万,,共生产装备了47862辆坦克和自行火炮、124877门火炮、46万辆汽车,机械化水平和火力和美军一个档次。
空军:空军在役人数先后有108万人,487个飞行中队,飞机总产量达12.6万架,仅仅四发重型轰炸机就超过两万架。
海军:总吨位约为130万吨,仅次于143万吨的美国。唯一一支具备全球作战能力的海军。(英国二战初期海军吨位稳居第一,美国开始爆船厂了之后才能追上来的。)
当时的中国海陆空三军,但凡有英国的三分之一到五分之一实力,不说能否打赢日本,至少日本绝对不会跟中国全面开战。哪怕真要开战,在英军的海空军封锁下,日本根本无力向中国大规模投放军力。
英国基本具备全生产线,无论飞机坦克大炮,都是自产自用。
以上是纯军事方面对比,至于其他的,一个老牌的工业强国,跟一个刚摆脱半封建半殖民的农业国比,就完全没有可比性了。
所以,你说的【我觉得德国、美国、苏联、日本单挑肯定都能打爆英国。】,前三者也就罢了,好歹有点可能性。日本单挑打爆英国,怕是要天照大神亲自参战才有可能。
————————————
2021.12.14补充
本以为是常识,结果真的有人觉得日军海军强于英军,理由是日军在东南亚面对英国殖民部队时的优异表现。
联合舰队是一支居世界第三位的海军力量,其雄伟而潇洒的战列舰则是世界第一流的巨舰,用‘威容’这两个字来形容这一支舰队,真是再恰当不过了。——伊藤正德《联合舰队的覆灭》
日本在工业能力乃至综合国力上的巨大差距,决定了(日本)不可能在海上与英美决战。——防衛庁防衛研修所戦史室編『大本営海軍部聯合艦隊<2> 昭和十七年六月まで』
1939年战争爆发时,RN(英国皇家海军)仍然是世界上最庞大、最强大的海军力量,其舰船总数超过1400艘,总吨位超过130万吨,其中包括7艘航空母舰(5艘在造)、15艘战列舰及战列巡洋舰(5艘在造)、66艘巡洋舰(23艘在造)、184艘驱逐舰(52艘在造)、45艘护航和巡逻舰船(9艘在造、1艘订制)及60艘潜艇(9艘在造)。此外,英国还拥有世界上最庞大的商船队,商船吨位高达2000万吨,超过世界商船数量的三分之一。而当时日本拥有航空母舰6艘、战列舰10艘、巡洋舰37艘,驱逐舰122艘,潜水艇 62艘,总吨位不足100万吨,商船吨位不及英国的四分之一。可以说,英国海军在整体实力上占据绝对优势。——保罗·达尔:《日本帝国海军战史》
自对马海战以来,大舰巨炮式的舰队决战模式深深烙在了日本海军的脑子里,但很显然的,这种思路早就落伍于时代了。这也就导致了在后续的战争中必然失败的结局——服部卓四郎《大东亚战争全史》
在战争潜力方面,英国人占有绝对优势。英国的工业产值是日本的3倍,原材料生产是日本的 9倍,钢铁产量是日本的3倍,煤炭是日本的8倍,石油产量是日本的18倍。在多线作战的同时,英国还在支援战略物资给苏联与美国,而日本回收了街面的一切铁制品炼钢,号召人民挖松树根炼油,连最基本的作战油料都满足不了。由于工业和资源的差距,其战争潜力自然也远远超过日本。二战中,英国造了50多艘航母(加上美国援助的90余艘)、6艘战列舰、102艘巡洋舰、291艘驱逐舰、238艘潜艇在内的890艘各型主战舰艇。而日本仅仅生产了17艘航母、2艘战列舰、9艘巡洋舰、63艘驱逐舰和147艘潜艇。英国的造船能力是日本的数倍,造舰速度远远超过日本,和美国一样属于越打越多的类型。——任逸飞《日本海军的近代化》
自1941年底太平洋战争爆发以来,日本一路高歌猛进,陆海军分进合击,横扫英属马来亚和荷属东印度,至1942年4月,所谓“第一阶段作战”便宣告结束。这让日本军方分为两派,一派认为在获得巨大胜利后,应该先行巩固既有战果,有效获取被占领地的资源,实现持久作战。另一派则基于初期战果辉煌,倾向采取积极行动,谋划对夏威夷群岛和澳大利亚的进攻。经过大本营讨论,得出了一个折中的计划:“F·S作战”计划,其目的是攻占新喀里多尼亚、斐济群岛和萨摩亚群岛等地,切断美、澳之间的联系。然而,联合舰队司令官山本五十六对于这份“F·S作战”态度极为消极,山本是个坚定的“早期决战主义者”,他认为有鉴于日本与英美两国国力、军力差距极为悬殊,无论如何利用占领地的资源也无法追上美英,只有通过实施大规模的军事行动,一次捕捉和歼灭美英的海军主力,才有可能维持海军的生存。——俞天任《浩瀚大洋是赌场:细说日本海军史》
以上文献,有中、日、美国籍作者,均认为二战期间的日本海军远没有英军海军的综合实力强大。
综合国力等于资源乘以组织能力,不然庞大的资源无异于一盘散沙,或者有限的资源焕发无穷的力量。
丘吉尔是二战英国组织能力的枢纽,租借法案撬动了英美体系,“战斗在天空、战斗在海上、战斗在沙滩”鼓舞了英伦三岛,这就是组织能力。
应该公允地说抗战时期的国民政府组织能力已经成长了不少,否则日本会更加得逞,当年的标志,也是西安。
英国在缅甸确实不行。
但是,
英国的小弟加拿大,900万人口爆了100多万兵出来,还是摩托化的。
英国的小弟澳大利亚,爆锤日本人,不留活口那种锤。
中国那时候要是有加拿大或者澳大利亚的实力,日本还发动个鬼的战争啊?
题主以为的带英:
武德松垮,费拉不堪,各大战线被德日吊打。
实际上的带英:
盟军最势单力孤的时候,是大英拼死抵抗,并在本土打赢了事关生死的不列颠空战,彻底打没了希特勒登陆英国的幻想。
在大西洋进行生命线的保卫与反潜作战,而且于1943年基本就把被地摊文学吹上天的德国狼群战术琢磨透了,并作出了成功的反击。
在自然条件极其恶劣的北冰洋航线,一点一点的奶着眼看着苟不住的苏联,印象里给苏联输送了几百辆坦克和上千架飞机和卡车。
在地中海战场,按着意大利海军揍,顺便奶着眼看要完的北非战场。后期登陆西西里和意大利的作战英国人同样居功至伟。
在北非先败后胜,于阿拉曼一举扭转局势,别说什么德国没补给英国有补给,英国的补给也要归功于人家自己在地中海尤其是马耳他的胜利。早期歼灭了法国舰队恐怕不说题主都不知道。
在远东,早期丢了马来和新加坡,这确实是在最困难的时候的无奈,但是后期于缅甸的英帕尔战役不照样击败了日本人,温赖特将军的伞兵作战堪称亮点。英国的远东舰队也跟着美国太平洋舰队打了一段时间。更主要的是在远东英国人和美国人一个在陆上一个在天上,奶着题主嘴里国力超过大英的中国,没有他们俩,千古光头可能早就挺不住和日军媾和了。
而西线陆上作战和对德战略轰炸,英国人的贡献不如美国,却也不是可以随随便便忽略的。
这种在全球和不同对手开战的能力,体现的不仅仅是空军和海军的水平,而是一个国家整体的国力战略水平,就这还不如二战时期的中国吗。
题主竟然还说英国陆军没kmt强,kmt陆军所谓五大王牌军有三支(新一新六第五)是在缅甸或者印度打出来的,装备和训练全由英美负责。
……在二战之前,如果中国有当时英国一半的国力,那么中国战场上打的就不叫“抗日战争”,而是“对日自卫反击战”了。
看二战前各国国民收入和军费开支,制造业在世界占比,基本就能算出综合国力和战争潜力了。
你说的都对。
你要是比绥靖,比卖队友,比一将无能累死三军,比民众艰苦抗争统治阶级脑满肠肥,比前方吃紧后方紧吃,那二战时蒋光头统帅的中华民国尚有一战之力。
你比综合国力?对不起啊,就你那一年钢产量不足十万吨(1945年数据约12万吨,疑似因为收复了日本人的钢铁厂)的中华民国别说比英国啊,你连当时的印度往前退位了三十年的大清你都可能比不了啊!哦,对了,北宋一年的生铁产量都有可能比这个多!丢先人脸呢?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