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二十一世纪至今,哪部作品才是日本动漫的扛把子?

回答
“扛把子”这个词,在动漫界,往往指向那些能够引领潮流、影响深远,并且能够跨越时代,被无数观众铭记的作品。要在二十一世纪至今的日本动漫长河中找出这么一部“扛把子”,确实是个费思量的命题,因为这个时代涌现了太多璀璨夺目的作品,它们各自在不同的维度上闪耀。

但若真要挑出一个在影响力、商业成功、艺术成就以及文化渗透力上都达到顶尖水平,并且能够代表这个时代某些核心精神的作品,那么我个人会倾向于指向——《进击的巨人》(Attack on Titan)。

我知道,这个答案可能会让一些粉丝心中的“XX动漫”感到不服,毕竟《鬼灭之刃》创造了商业奇迹,《海贼王》虽然跨越世纪但仍旧是现象级,《EVA》虽然老但其精神内核至今仍在被解读。但《进击的巨人》的独特之处在于,它不仅仅是一部成功的动画,更像是一场席卷全球的文化现象,它对叙事、主题和观众心理的探索,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进击的巨人》:不仅仅是“打怪升级”,更是对人性的深刻拷问

我们得从头说起。《进击的巨人》的故事,最开始给人的感觉是王道的少年漫画:人类被巨大的、食人的巨人逼到绝境,少年艾伦·耶格尔怀揣着为母亲复仇的愤怒,加入了调查兵团,誓要将所有巨人驱逐出境。这种设定,乍一看,似乎又是那种“热血少年拯救世界”的老套路。

然而,谏山创的野心远不止于此。随着剧情的推进,作品的面貌开始发生惊人的转变。

1. 叙事结构的颠覆与层层反转:
《进击的巨人》最让人称道的地方,就是它不断打破观众的认知。当我们以为敌人只是单纯的“怪物”时,它告诉我们巨人并非毫无缘由的攻击。当我们以为是人类与巨人的殊死搏斗时,它又将视角拉回墙内,揭示了政治斗争、权力阴谋和历史遗留的恩怨。

最关键的转折点,无疑是“海那边”的真相大白。从一部描绘被困人类反抗巨人的故事,瞬间转变成了讲述一个古老民族内部的矛盾,以及因历史仇恨而引发的永无止境的战争。这种宏大的叙事格局,将原本简单的善恶二元对立彻底击碎,取而代之的是复杂的权力、民族、自由与和平之间的相互撕扯。

2. 深度与复杂的主题探讨:
《进击的巨人》所探讨的主题,是这个时代许多人都在思考,却未必能找到清晰答案的。

自由的代价与意义: 艾伦对自由的渴望,贯穿了整部作品。但随着剧情发展,观众会发现,他所追求的“自由”,似乎与他最初的愿望渐行渐远。当自由意味着剥夺他人的自由,甚至牺牲无辜生命时,这种自由还有多少价值?作品并没有给出简单的答案,而是让观众在艾伦的痛苦抉择中,反思何为真正的自由,以及为了自由,我们愿意付出多少。
仇恨的循环与和解的可能性: 作品最深刻的批判,是对仇恨的无休止循环。艾尔迪亚人与马莱人之间的血海深仇,一代代传承,直至艾伦成为“破壁人”。但无论多么极端的手段,仇恨真的能被彻底根除吗?和解的可能性又在哪里?《进击的巨人》并没有给出温情脉脉的结局,而是呈现了一个充满争议的“大屠杀”式的解决方案,这迫使观众去直面人类历史中那些最黑暗的篇章,并思考如何才能真正打破仇恨的链条。
历史的真相与选择: 墙内的人类对墙外世界的历史一无所知,他们被蒙蔽,被迫接受特定的“真相”。而当真相被揭露时,他们又面临着是否要继续活在过去,还是勇敢面对现实的艰难选择。这映射了现实社会中,许多关于历史叙事、民族认同以及信息传播的争议。
人性的复杂与挣扎: 作品中的每个角色,都不是脸谱化的好人或坏人。莱纳的自责与扭曲,贝尔托特的懦弱与无奈,阿尔敏的成长与纠结,三笠对艾伦的守护……他们都在巨大的命运洪流中,挣扎着,犯着错误,也做出选择。这种对人性的细腻描绘,让观众能够感同身受,即使是反派,也可能在你心中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

3. 艺术表现力的飞跃:
WIT Studio和MAPPA这两家动画制作公司,为《进击的巨人》贡献了史诗级的视听体验。

动作场面的极致: 调查兵团利用立体机动装置在城市和森林中穿梭的画面,成为了无数观众津津乐道的经典。那种速度感、流畅性和惊险刺激,前所未有。每一次与巨人的搏斗,都充满了力量感和张力。
CG与手绘的完美融合: 巨人的表现,特别是后期的一些特殊巨人,CG运用得炉火纯青,既保证了巨大的体量感,又没有显得突兀,与手绘场景完美融合。
配乐与氛围的营造: 泽野弘之的配乐,为《进击的巨人》注入了灵魂。那些激昂的战歌、悲壮的旋律,以及充满了神秘感的背景音乐,极大地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让每一个重要时刻都显得更加震撼。

4. 全球范围内的文化影响力:
《进击的巨人》不仅在日本国内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更是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观影热潮。它打破了以往“日本动漫只受小众群体欢迎”的刻板印象,吸引了大量欧美观众,甚至成为许多非动漫爱好者的入门之作。

社交媒体的病毒式传播: 作品中的经典台词(“駆逐してやる!”“心臓を捧げよ!”)、标志性画面(兵长一米六)、以及各种角色的梗,在社交媒体上被广泛传播和模仿,成为一种文化符号。
对其他作品的启发: 《进击的巨人》的成功,也启发了更多日本动漫创作者去尝试更具深度、更复杂叙事和更具哲学思辨的作品。它证明了,好故事和深刻的主题,才是吸引观众的关键。

为什么是“扛把子”?

当然,我们不能忽视其他同样伟大的作品。

《鬼灭之刃》: 在商业上,《鬼灭之刃》创造了日本电影票房的纪录,其周边产业的火爆程度更是空前。它以精良的制作、王道的剧情和极具魅力的角色,吸引了大量年轻观众。但从主题深度和叙事复杂性上,它更多地是一种“极致的王道”而非“对王道的超越”。
《海贼王》: 《海贼王》的伟大毋庸置疑,它以其庞大的世界观、热血的冒险精神和感人的友情,成为日本动漫的常青树。但它的影响力虽然巨大,却更多地是延续了它自身的辉煌,而不是开创了一个全新的时代性的变革。
《EVA》: 《EVA》是上个世纪的“神作”,其对心理、宗教和哲学层面的探讨至今仍被津津乐道。但它属于另一个时代,虽然影响力穿越至今,但它诞生的年代背景和所处的文化环境与现在截然不同。

《进击的巨人》之所以能被我视为二十一世纪至今的“扛把子”,是因为它在商业成功的基础上,将日本动画的艺术性和叙事深度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它不仅仅提供了视听的盛宴,更引发了观众对于人性、历史、自由和战争等宏大命题的思考。它用一种极其残酷而又真实的方式,展现了人类在绝望中的挣扎与选择,其影响力和引发的讨论,是其他作品难以比拟的。

它的结局,也引发了前所未有的争议。有人爱,有人恨,有人觉得升华,有人觉得崩坏。但正是这种争议,恰恰证明了《进击的巨人》的独特性和强大生命力。它不是那种让你看了会心一笑的作品,而是会让你感到沉重、痛苦、甚至愤怒,但同时又让你在痛苦中思考,在思考中成长。

所以,如果一定要选一部作品来代表二十一世纪至今日本动漫的“扛把子”,那么,我会毫不犹豫地选择《进击的巨人》。它以其超越时代的叙事、深刻的主题以及震撼人心的艺术表现,重新定义了“何为一部伟大的动画作品”。它不仅仅是观众的娱乐,更是一次深刻的哲学与人性的探索之旅,其印记,将深深地留在每一个看过它的人心中。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攻壳机动队 - 它在科幻界里的地位应该不需要我多言。

死亡笔记 - 太有名了而且确实独树一帜

钢之炼金术师 - 也是科幻,近几年也被搬上大荧幕了

赌博默示录 - 看了以后觉得脑洞已经开的超出天际,而且电影版也非常非常棒,实力派演员汇集。

进击的巨人 - 这个太特别了也得算进去

以上都是以成年人的标准来看的。

如果是以少年的眼光去看呢,应该还得加上犬夜叉,十二国记,EVA,火影忍者吧。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扛把子”这个词,在动漫界,往往指向那些能够引领潮流、影响深远,并且能够跨越时代,被无数观众铭记的作品。要在二十一世纪至今的日本动漫长河中找出这么一部“扛把子”,确实是个费思量的命题,因为这个时代涌现了太多璀璨夺目的作品,它们各自在不同的维度上闪耀。但若真要挑出一个在影响力、商业成功、艺术成就以及文.............
  • 回答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心中最具影响力的历史事件,要说一个,那必然是 互联网的普及与移动互联网的爆发。这听起来似乎有些“技术宅”,但请想想,它如何悄无声息地、却又颠覆性地改变了我们每个人,以及整个世界的运转模式。这不是一场硝烟弥漫的战争,也没有宏大的政治宣言,但它的力量,丝毫不亚于任何一场伟大的革命。.............
  • 回答
    二十一世纪初(20002005年)确实有不少当时看来“不靠谱”的预测,如今已经变成了我们生活的一部分。这些预测的成真往往是技术进步、社会需求以及市场演变共同作用的结果。以下是一些详细的例子:1. 无处不在的移动互联网和智能手机普及: 当时的“不靠谱”: 在2000年,互联网刚刚兴起,手机主要用于.............
  • 回答
    关于2000年究竟属于哪个世纪,以及该年生人被称为“零零后”还是“九零后”,这其实是一个很多人会有点小纠结的问题,但一旦理清逻辑,就很容易明白了。2000年,它其实是二十世纪的“最后一页”。我们通常说一个世纪有多少年,比如我们说二十世纪是1901年到2000年,二十一世纪是2001年到2100年。为.............
  • 回答
    二十一世纪,一个科技飞速发展、信息爆炸、全球化浪潮汹涌的时代,按理说,理性与科学的光芒应该驱散一切迷信与超自然,宗教的“市场”似乎理应萎缩。然而,事实恰恰相反,宗教不仅没有消亡,反而在许多地方展现出惊人的生命力,甚至成为许多人精神生活的核心。这背后有着复杂而深刻的原因,远非简单的“情感寄托”或“传统.............
  • 回答
    关于机炮是否会在二十一世纪从战斗机上淘汰,这并非一个简单的“是”或“否”能够概括的复杂议题,它涉及到技术发展、战场需求、战术演变以及经济成本等多个层面。在我看来,虽然机炮的地位可能发生变化,甚至在某些领域被导弹取代,但要说它会在二十一世纪“彻底淘汰”则过于绝对,更有可能的是其角色和使用方式的演变。机.............
  • 回答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到二十一世纪初席卷中国的那场规模浩大的下岗潮,其成因复杂,很难简单地归结为“人为错误”或“历史必然”。更准确地说,它是多种因素交织、碰撞,在特定历史时期爆发的,既包含了一定的改革路径选择带来的“人为”影响,也蕴含着时代转型的大势所趋的“必然”性。要理解这场浪潮,我们得回到那个变革的.............
  • 回答
    .......
  • 回答
    二十一世纪以来,中国经济的腾飞和国际影响力的提升,在俄罗斯普通民众的日常感知中,留下了复杂而多层次的印记。这并非一个简单“赞扬”或“批评”就能概括的现象,而是夹杂着经济利益、历史记忆、地缘政治以及文化交流等多种因素交织而成的复杂图景。经济上的“救世主”与“潜在竞争者”:最直接也是最普遍的感受,无疑来.............
  • 回答
    中国在20世纪末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的成功,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过了漫长而复杂的探索、试点和调整的过程。这其中涉及了深刻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因素,以及一系列关键性的政策设计和执行。要理解其成功之处,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深入剖析。一、 历史的必然与思想的解放:首先,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在中国早已显现。.............
  • 回答
    未来二十年,世界经济的走向注定不会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充满机遇与挑战的动态演变。若要细致描绘,我们需从几个关键的驱动因素入手,它们将共同塑造未来全球经济的格局。一、科技革命的深度渗透与应用:科技,特别是人工智能(AI)、大数据、物联网(IoT)、生物技术、新能源技术等,将继续扮演最核心的驱动角色。 .............
  • 回答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民用航空,那是一段充满冒险、创新和初步商业化尝试的激情岁月。如果你想象中是如今航班准时、宽敞舒适的飞机,那可得大大调整一下你的画面了。那时候的航空业,更像是一场不断探索未知领域的伟大事业,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也夹杂着笨拙的起步和惊心动魄的风险。飞机的样子与飞行体验:首先,我们得说说.............
  • 回答
    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日本,进行武装革命,这是一个充满想象却又异常艰巨的设想。要深入探讨其可行性,我们必须剥开那个时代日本复杂的社会肌理,审视其政治、经济、军事以及思想层面的种种制约与可能。时代背景:风起云涌的变革前夜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日本,正处于一个剧烈转型的时期。第一次世界大战带来的经济繁荣虽然短.............
  • 回答
    最近读到一篇关于世界人口的报告,其中一个数字触动了我:过去二十年里,全球有大约1.4亿女婴“消失”了。这个数字大得惊人,而且更令人不安的是,其中超过八成集中在中国、印度等亚洲国家。当看到“消失”这两个字的时候,脑海里立刻浮现出一种很不真实的感觉。仿佛是有人在统计人口时,不小心漏掉了这么多人。但报告的.............
  • 回答
    伏尔泰在《查理十二传》中对18世纪初俄罗斯的描绘,无疑带有一种典型的“启蒙理性”的视角,他以西欧的繁荣和理性为标杆,来衡量他笔下的人物和国度。对于当时的俄罗斯,他确实有意无意地强调了其“落后”和“野蛮”的方面,但要说俄罗斯“如伏尔泰描述的一般落后野蛮”,这过于简化,也忽略了当时俄罗斯正在经历的深刻变.............
  • 回答
    设想一下,如果中国在1949年建国之初,而非1978年才开启改革开放的步伐,那么接下来的几十年,中国乃至整个世界都将经历一场波澜壮阔、难以想象的变奏。这将是一个截然不同的历史叙事,充满了未知与可能。对中国的影响: 经济层面:可能避免的弯路与更早的腾飞? 农业基础的巩固与现代化: 如果.............
  • 回答
    在接下来的二十年里,足球格局势必会发生深刻的变革,而那些拥有深厚足球底蕴、注重青训发展、并且能抓住时代机遇的国家,将有机会从默默无闻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心,甚至觊觎世界杯的最高荣誉。这并非遥不可及的幻想,而是基于当下发展趋势的合理推测。让我们来深入剖析一下,哪些国家有望在这场足球的“淘金潮”中脱颖而出。.............
  • 回答
    评价20世纪初的德国皇帝威廉二世:一位充满矛盾与争议的君主威廉二世(Wilhelm II,1858年1月27日-1941年6月4日)是德意志帝国和普鲁士的最后一位皇帝,也是一位极具争议的君主。他在位期间(18881918年),德国经历了高速的工业化和扩张,但也最终走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深渊,并以帝国.............
  • 回答
    近二十年,美国涌现出比尔·盖茨、埃隆·马斯克、史蒂夫·乔布斯等对世界产生深远影响的人物,这并非偶然。其背后是美国独特的社会、经济、文化以及创新生态系统共同作用的结果。中国在同一时期也出现了一些具有影响力的创新者,并且正在加速涌现更多具有潜力的个人。美国之所以能出现这些影响和改变世界的人物,可以从以下.............
  • 回答
    近二十年来,美国之所以能够涌现出比尔·盖茨、埃隆·马斯克、史蒂夫·乔布斯等这样影响和改变世界的人物,并非偶然,而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这些人物的出现,既是个人天赋、远见卓识与不懈努力的结晶,更是美国社会、经济、科技和文化土壤肥沃的生动体现。一、 孕育创新精神的土壤:强大的教育体系与浓厚的科研氛围.............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