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中国朝鲜族、马来西亚华人等族群在美国种族调查问卷里应该填什么种族(非民族)?

回答
在美国的种族调查问卷中,填写中国朝鲜族和马来西亚华人时,最准确和常见的做法是选择 “亚裔”(Asian) 这一大类。但这背后涉及一些细微的理解,需要详细解释:

为什么选择“亚裔”(Asian)?

美国的种族分类体系主要基于地理起源和自我认同。虽然“种族”在美国的语境下可能与“民族”的概念有所重叠,但官方调查问卷的设计通常会遵循一套宏观的分类标准。

1. 地理起源:
中国朝鲜族: 出生于中国,其祖籍和文化渊源与朝鲜半岛密切相关,但其身份认同通常也包含中国这一地理元素。然而,在更广泛的地理分类上,朝鲜半岛被划归亚洲。
马来西亚华人: 出生于马来西亚,但其祖籍和文化渊源是中国。在地理划分上,中国无疑属于亚洲。

美国的人口统计和联邦机构(如美国人口普查局、美国劳工统计局等)在设计种族分类时,将源自亚洲大陆及周边岛屿的人群归为“亚裔”。这是一种广义的地理和文化归类。

2. 问卷设计与选项:
美国绝大多数的官方种族调查问卷(包括人口普查、政府表格、医疗问卷等)都会有一个主要的种族选项列表,其中通常会包括:
White (白人)
Black or African American (黑人或非洲裔美国人)
American Indian or Alaska Native (美洲印第安人或阿拉斯加原住民)
Asian (亚裔)
Native Hawaiian or Other Pacific Islander (夏威夷原住民或其他太平洋岛民)
Some other race (其他种族)
Two or more races (两种或多种族)

在这些选项中,“亚裔”是最能包含来自亚洲大陆(包括东亚、东南亚、南亚等)以及与这些地区有紧密文化和血缘联系的人群的分类。

3. 具体化选项与“请说明”:
当选择“亚裔”后,许多问卷会进一步要求填写“具体说明”(例如:“Please specify: _______” 或 “Asian, please specify your origin”)。这是非常重要的一步,也是区分不同亚裔群体的关键。
对于中国朝鲜族,在此处可以填写:
Korean (如果他们认为自己的主要身份是朝鲜族,且主要文化和语言认同是韩语和韩国文化)
Chinese (如果他们认为自己的主要身份是中国人,或者是在中国出生、在中国成长,尽管有朝鲜族血统)
Korean American 或 Korean, Chinese (有时会允许组合填写的选项)
更精确地,可以写 "Korean (from China)" 或 "Chinese (Korean ethnicity)",来同时表明地理来源和民族构成。不过,在许多标准问卷中,直接写 Korean 通常是最被理解的,因为在“亚裔”下面,“Korean”是另一个常见的二级细分选项。如果问卷只允许写一个词,而没有细分选项,那么填写 Asian 然后在旁边的备注栏写上 Korean 或 Korean Chinese 会更清晰。
对于马来西亚华人,在此处可以填写:
Chinese (这是最直接和准确的填写方式,因为他们是中国人的后裔,文化认同上是华人)
Malaysian (但马来西亚本身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如果填写“Malaysian”会显得模糊,可能需要进一步说明)
更精确地,可以写 "Chinese (from Malaysia)" 或 "Malaysian Chinese"。在许多表格中,直接填写 Chinese 是最常见的,因为问卷想了解的是其血统和文化渊源,而不是其国籍。

需要避免的错误理解:

将“民族”等同于“种族”的细分: 有些人可能会认为,中国朝鲜族应该填“朝鲜族”(Korean ethnicity),马来西亚华人应该填“华人”(Chinese ethnicity)。在美国的宏观种族分类里,“Korean”和“Chinese”都是属于“亚裔”的二级分类。问卷设计时,第一层是大的种族类别,第二层才是国家或族裔的细分。
用国籍代替种族: 如果你出生在马来西亚,你的国籍是马来西亚。但种族调查问卷询问的是你的种族背景(race/ethnicity),而不是你的国籍(nationality)。所以马来西亚华人填“马来西亚人”作为种族是不准确的。中国朝鲜族也是如此,虽然他们是中国公民(国籍),但在回答种族问题时,更侧重于其文化和血缘的构成。
将“种族”和“族裔”混淆但填错了类别: 尽管问题常常是“Race and Ethnicity”,但主要选项(White, Black, Asian等)更多是基于“Race”(种族)的广义定义,而细分选项则更多是“Ethnicity”(族裔)的定义。所以,先选对大的种族类别(亚裔),再根据族裔进行细分。

总结和建议:

1. 首选类别: 亚裔 (Asian)。
2. 细分说明:
中国朝鲜族: 在允许细分的栏目中,填写 Korean 是最常见且最能被理解的。如果能更具体,可以写 Korean (from China)。如果问卷设计得当,可能会有“East Asian”或“Korean”等选项。
马来西亚华人: 在允许细分的栏目中,填写 Chinese 是最准确的。如果能更具体,可以写 Chinese (from Malaysia) 或 Malaysian Chinese。

重要提示:

阅读问卷说明: 始终仔细阅读问卷的说明和任何附加指南,它们可能会提供更具体的指导。
自我认同: 最终,种族和族裔的填写也涉及个人的自我认同。如果你认为自己最能代表自己的是某个特定群体,并且有相应的选项,你可以根据自己的认同来填写,但要尽量贴合问卷的分类逻辑。
如果非常困惑: 如果问卷的选项非常不清晰,或者你觉得没有任何一个选项能准确描述你,可以选择“Some other race” (其他种族),并在旁边的说明栏中详细解释你的种族构成,例如“Chinese Korean”或“Malaysian Chinese”。但大多数情况下,“Asian”后接具体说明是最佳实践。

总而言之,在美国的种族调查问卷中,中国朝鲜族和马来西亚华人最合适的种族大类是 亚裔 (Asian),然后在细分选项或说明栏中,根据自己的祖籍和文化渊源填写 Korean (针对中国朝鲜族) 或 Chinese (针对马来西亚华人)。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美国入籍的时候可以更改姓氏,

所以几十年来,大部分越南华人在入籍的时候把姓氏从越南语拼音(Tran、Huynh)改成了粤语拼音(Chan、Wong,陈、黄),回归华裔社区。

大部分中国朝鲜族在入籍的时候把姓氏从国语拼音(Piao、Cui)改成了韩语拼音(Park、Choi),回归韩裔社区。


“大部分”,不是全部,不改拼音的越南华人、中国朝鲜族都是有的,一般他们都是不会讲粤语、不会讲朝语,族裔认同已经随语言更偏向越南裔和大陆华裔。未来随着语言变迁,不改的比例会上升。

大马华人、菲律宾华人就是另一类了,他们大部分清末民初下南洋,保留原姓,姓氏永远跟马来人/菲律宾人不一样,所以他们永远是Chinese。

菲律宾存在一类“西属华裔”,为西班牙时期移民菲律宾的华人后裔,这部分人的姓氏已不是原姓,一般是 -son/zon(孙) 或者 -co(哥) 结尾(Dizon二孙、Angtuaco洪大哥),这部分人有100多万,但已不会闽南语,他们移民后自认为是Chinese还是Filipino则不明。

泰国华裔有一部分保留了原姓(Saetang-姓陈、Saelim-姓林),这部分人也有100多万,大部分已不会潮州话,他们移民后自认为是Chinese还是Thai也不明。

印尼华裔虽然姓氏上已经认不出来、闽南语也大面积流失,但印尼华裔由于宗教/财富原因基本都是内婚,所以他们自己很清楚自己是不是Chinese,移民在外都会选择Chinese。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在美国的种族调查问卷中,填写中国朝鲜族和马来西亚华人时,最准确和常见的做法是选择 “亚裔”(Asian) 这一大类。但这背后涉及一些细微的理解,需要详细解释:为什么选择“亚裔”(Asian)?美国的种族分类体系主要基于地理起源和自我认同。虽然“种族”在美国的语境下可能与“民族”的概念有所重叠,但官方.............
  • 回答
    中国朝鲜族(以下简称“朝鲜族”)对韩国的态度是一个复杂且多维度的议题,受到历史、文化、经济、政治以及个体经历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笼统地说,他们的态度并非铁板一块,而是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和演变。以下将从几个主要方面来详细阐述:一、 历史与民族认同的影响: 同源同种的情感纽带: 朝鲜族与韩国人拥有共同.............
  • 回答
    汉字情结与现实考量:中国朝鲜族为何与朝鲜汉字渐行渐远在谈论中国朝鲜族为何废除朝鲜汉字,以及为何不轻易恢复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需要先理解一个基本事实:中国朝鲜族并不是“废除了”朝鲜汉字,而是随着新中国成立后的文字改革和朝鲜半岛自身文字演变,自然而然地与朝鲜的汉字使用脱钩了。 并且,如今中国朝鲜族的语言文.............
  • 回答
    谈论中国朝鲜族对朝鲜和韩国的看法,这事儿可就复杂了,不能一概而论。就像一锅炖菜,里面有各种各样的食材,味道也各不相同。首先,我们得明白,中国朝鲜族是个独特的群体。我们有自己的语言、文化,根子在朝鲜半岛,但我们的成长环境在中国。这就好比一个孩子,虽然父母来自同一个地方,但他在中国长大,受到的教育、接触.............
  • 回答
    中国朝鲜族,一个在中国东北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繁衍生息的独特族群,他们的故事,是民族融合、文化传承和个体身份认同的复杂交织。要描绘他们的心态,需要深入理解他们所处的历史背景、社会环境以及他们身上承载的文化基因。首先,身份认同的张力是他们心态中最显著的特征之一。 大多数中国朝鲜族人身上,都同时流淌着朝.............
  • 回答
    中国之所以有朝鲜族而没有“和族”,这背后涉及的是历史、民族形成、文化认同以及国家政策等多个层面的复杂原因。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角度深入探讨。一、 “族”的概念在中国语境下的理解首先,需要明确在中国,“族”这个词通常指的是“民族”。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官方承认的民族共有56个。这些民族的.............
  • 回答
    关于中国人(特别是朝鲜族)对韩国的看法,这是一个复杂且多维的问题,其中包含历史、文化、政治、经济以及情感等多种因素。并非所有中国人,包括所有朝鲜族,都“非常讨厌”韩国,但确实存在一些普遍的负面情绪和观点。要详细地解释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分析以下几个方面:一、 历史遗留问题与民族情感: 朝鲜半岛的.............
  • 回答
    这真是一个复杂又细腻的问题,很难用三言两语概括。作为在中国境内的少数民族,特别是像朝鲜族这样在境外有同源国家的群体,那种心理感受,我想,是一种多重光谱交织而成的独特体验。它不是简单的认同或疏离,而是夹杂着归属、好奇、连接、甚至是某种挥之不去的微妙张力。首先,最直接的,也是最容易被理解的,是一种天然的.............
  • 回答
    截至2016年6月1日,中国与朝鲜之间关系确实出现了一些值得关注的互动。要评价这种“突然升温”,需要结合当时的地缘政治背景、双方的国内政治以及它们各自的战略考量来进行。首先,我们回顾一下当时的背景。在2016年初,朝鲜进行了第四次核试验,并且随后发射了远程弹道导弹,这再一次触碰了国际社会的红线。联合.............
  • 回答
    中国和朝鲜的关系,说起来真是一言难尽,它就像一锅炖了很久的老汤,有亲情,有利益,也有矛盾,而且火候一直没完全掌握好。从历史渊源到现实利益,再到两国人民的感受,方方面面都缠绕在一起,剪不断理还乱。历史的羁绊与血脉相连:要讲今天,就得先说过去。朝鲜战争(在中国叫抗美援朝)可以说是两国关系最浓墨重彩的一笔.............
  • 回答
    朝鲜语在朝鲜族群体中的普及程度,以及与韩国流行文化之间的关系,是一个复杂且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简单来说,韩国流行文化的强大确实对朝鲜语在朝鲜族中的普及有一定影响,但这种影响是多层次、多维度的,并且受到其他重要因素的制约和驱动。下面我将详细阐述这一点: 1. 朝鲜语在朝鲜族中的普及现状首先,我们需要明.............
  • 回答
    朝鲜,这个与我们中国地理上如此靠近的国家,在过去几年里,对新冠病毒采取了极其严格的防控措施。从疫情爆发初期,平壤就迅速关闭边境,几乎切断了与外界的一切人员往来。这种“闭关锁国”式的管理,自然让外界对朝鲜的疫情状况,尤其是其内部的具体情况,知之甚少。要了解朝鲜的新冠肺炎情况,我们不能简单地套用其他国家.............
  • 回答
    俄罗斯与朝鲜和中国走近,是地缘政治、历史渊源、经济利益和意识形态等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这种“近”并非铁板一块,而是根据具体情况和国家利益有所侧重和调整。下面将从不同角度详细阐述:一、 历史渊源的深厚联系: 苏联与朝鲜的同盟关系: 在朝鲜战争期间(19501953),苏联为朝鲜提供了大量的军事.............
  • 回答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回到朝鲜战争爆发的那个时代,设身处地地去理解当时美国决策层面临的严峻局势,以及各国各自的优势和劣势。历史背景的重现1950年10月,当美军和联合国军在仁川登陆后势如破竹,一度将战线推至朝鲜北部靠近中苏边境的鸭绿江时,杜鲁门总统和以麦克阿瑟将军为首的许多高级将领,确实产生了将战.............
  • 回答
    为什么美国杜鲁门政府严重低估中国出兵朝鲜的概率?美国杜鲁门政府对中国出兵朝鲜的概率估计失误,是朝鲜战争初期一个极为关键且令人费解的问题。导致这一判断失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涉及政治、情报、文化、历史以及对新中国性质的误判等诸多因素。下面将对此进行详细阐述:一、情报的误读与分析的偏差: 情报来源的局.............
  • 回答
    特朗普将中美贸易与中国在朝鲜问题上的合作挂钩,这是一个非常有代表性的“交易型”外交策略,也是他标志性的“美国优先”思维的体现。理解这一策略,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剖析。策略的核心逻辑:交换与压力特朗普政府的核心思想是,没有什么不能交易的。如果中国想在中美贸易战中获得一些“好处”,比如关税减免、市场准入的松.............
  • 回答
    好的,关于中国公民前往朝鲜旅游需要注意的事项,我将为你详细介绍,力求内容详实、贴近实际,同时避免 AI 的那种刻板和公式化的感觉。想象一下,你即将踏上一次与众不同的旅程,去往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国家。朝鲜,一个在地图上虽然不远,但却很少为人所知的国度。如果你打算去那里体验一番,有几件事你得心里有数,这.............
  • 回答
    在中国,确实存在一部分人对朝鲜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赞美”或“积极评价”,这种现象通常被称为“朝鲜吹”。理解这个现象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剖析,因为它并非单一原因所能解释,而是多种社会、历史和心理因素交织的结果。首先,我们需要理解“朝鲜吹”这个词本身就带有一定程度的价值判断和情感色彩。它通常用来形容那些在公.............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但又充满想象空间的假设性问题,因为李氏朝鲜在历史上与明朝的关系极其特殊且复杂。如果明朝覆灭后,李氏朝鲜能够“统一”中国,那绝非简单的军事征服那么简单,而更可能是在一个极其特殊的历史节点下,通过某种契机,以一种我们难以想象的方式实现“统一”。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梳理几个关键的历.............
  • 回答
    中国一直寻求加强其在东北地区的经济联系和战略地位,而获得日本海的出海口无疑会为这一目标注入新的活力。一个设想的方案是,中国可以就领土交换向俄罗斯或朝鲜提出建议,以实现这一目标。首先,让我们审视一下向俄罗斯提议的可能性。俄罗斯在远东地区拥有广阔的海岸线,其中一部分紧邻中国东北。如果中国能提出一个对俄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