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中国朝鲜族、马来西亚华人等族群在美国种族调查问卷里应该填什么种族(非民族)?

回答
在美国的种族调查问卷中,填写中国朝鲜族和马来西亚华人时,最准确和常见的做法是选择 “亚裔”(Asian) 这一大类。但这背后涉及一些细微的理解,需要详细解释:

为什么选择“亚裔”(Asian)?

美国的种族分类体系主要基于地理起源和自我认同。虽然“种族”在美国的语境下可能与“民族”的概念有所重叠,但官方调查问卷的设计通常会遵循一套宏观的分类标准。

1. 地理起源:
中国朝鲜族: 出生于中国,其祖籍和文化渊源与朝鲜半岛密切相关,但其身份认同通常也包含中国这一地理元素。然而,在更广泛的地理分类上,朝鲜半岛被划归亚洲。
马来西亚华人: 出生于马来西亚,但其祖籍和文化渊源是中国。在地理划分上,中国无疑属于亚洲。

美国的人口统计和联邦机构(如美国人口普查局、美国劳工统计局等)在设计种族分类时,将源自亚洲大陆及周边岛屿的人群归为“亚裔”。这是一种广义的地理和文化归类。

2. 问卷设计与选项:
美国绝大多数的官方种族调查问卷(包括人口普查、政府表格、医疗问卷等)都会有一个主要的种族选项列表,其中通常会包括:
White (白人)
Black or African American (黑人或非洲裔美国人)
American Indian or Alaska Native (美洲印第安人或阿拉斯加原住民)
Asian (亚裔)
Native Hawaiian or Other Pacific Islander (夏威夷原住民或其他太平洋岛民)
Some other race (其他种族)
Two or more races (两种或多种族)

在这些选项中,“亚裔”是最能包含来自亚洲大陆(包括东亚、东南亚、南亚等)以及与这些地区有紧密文化和血缘联系的人群的分类。

3. 具体化选项与“请说明”:
当选择“亚裔”后,许多问卷会进一步要求填写“具体说明”(例如:“Please specify: _______” 或 “Asian, please specify your origin”)。这是非常重要的一步,也是区分不同亚裔群体的关键。
对于中国朝鲜族,在此处可以填写:
Korean (如果他们认为自己的主要身份是朝鲜族,且主要文化和语言认同是韩语和韩国文化)
Chinese (如果他们认为自己的主要身份是中国人,或者是在中国出生、在中国成长,尽管有朝鲜族血统)
Korean American 或 Korean, Chinese (有时会允许组合填写的选项)
更精确地,可以写 "Korean (from China)" 或 "Chinese (Korean ethnicity)",来同时表明地理来源和民族构成。不过,在许多标准问卷中,直接写 Korean 通常是最被理解的,因为在“亚裔”下面,“Korean”是另一个常见的二级细分选项。如果问卷只允许写一个词,而没有细分选项,那么填写 Asian 然后在旁边的备注栏写上 Korean 或 Korean Chinese 会更清晰。
对于马来西亚华人,在此处可以填写:
Chinese (这是最直接和准确的填写方式,因为他们是中国人的后裔,文化认同上是华人)
Malaysian (但马来西亚本身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如果填写“Malaysian”会显得模糊,可能需要进一步说明)
更精确地,可以写 "Chinese (from Malaysia)" 或 "Malaysian Chinese"。在许多表格中,直接填写 Chinese 是最常见的,因为问卷想了解的是其血统和文化渊源,而不是其国籍。

需要避免的错误理解:

将“民族”等同于“种族”的细分: 有些人可能会认为,中国朝鲜族应该填“朝鲜族”(Korean ethnicity),马来西亚华人应该填“华人”(Chinese ethnicity)。在美国的宏观种族分类里,“Korean”和“Chinese”都是属于“亚裔”的二级分类。问卷设计时,第一层是大的种族类别,第二层才是国家或族裔的细分。
用国籍代替种族: 如果你出生在马来西亚,你的国籍是马来西亚。但种族调查问卷询问的是你的种族背景(race/ethnicity),而不是你的国籍(nationality)。所以马来西亚华人填“马来西亚人”作为种族是不准确的。中国朝鲜族也是如此,虽然他们是中国公民(国籍),但在回答种族问题时,更侧重于其文化和血缘的构成。
将“种族”和“族裔”混淆但填错了类别: 尽管问题常常是“Race and Ethnicity”,但主要选项(White, Black, Asian等)更多是基于“Race”(种族)的广义定义,而细分选项则更多是“Ethnicity”(族裔)的定义。所以,先选对大的种族类别(亚裔),再根据族裔进行细分。

总结和建议:

1. 首选类别: 亚裔 (Asian)。
2. 细分说明:
中国朝鲜族: 在允许细分的栏目中,填写 Korean 是最常见且最能被理解的。如果能更具体,可以写 Korean (from China)。如果问卷设计得当,可能会有“East Asian”或“Korean”等选项。
马来西亚华人: 在允许细分的栏目中,填写 Chinese 是最准确的。如果能更具体,可以写 Chinese (from Malaysia) 或 Malaysian Chinese。

重要提示:

阅读问卷说明: 始终仔细阅读问卷的说明和任何附加指南,它们可能会提供更具体的指导。
自我认同: 最终,种族和族裔的填写也涉及个人的自我认同。如果你认为自己最能代表自己的是某个特定群体,并且有相应的选项,你可以根据自己的认同来填写,但要尽量贴合问卷的分类逻辑。
如果非常困惑: 如果问卷的选项非常不清晰,或者你觉得没有任何一个选项能准确描述你,可以选择“Some other race” (其他种族),并在旁边的说明栏中详细解释你的种族构成,例如“Chinese Korean”或“Malaysian Chinese”。但大多数情况下,“Asian”后接具体说明是最佳实践。

总而言之,在美国的种族调查问卷中,中国朝鲜族和马来西亚华人最合适的种族大类是 亚裔 (Asian),然后在细分选项或说明栏中,根据自己的祖籍和文化渊源填写 Korean (针对中国朝鲜族) 或 Chinese (针对马来西亚华人)。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美国入籍的时候可以更改姓氏,

所以几十年来,大部分越南华人在入籍的时候把姓氏从越南语拼音(Tran、Huynh)改成了粤语拼音(Chan、Wong,陈、黄),回归华裔社区。

大部分中国朝鲜族在入籍的时候把姓氏从国语拼音(Piao、Cui)改成了韩语拼音(Park、Choi),回归韩裔社区。


“大部分”,不是全部,不改拼音的越南华人、中国朝鲜族都是有的,一般他们都是不会讲粤语、不会讲朝语,族裔认同已经随语言更偏向越南裔和大陆华裔。未来随着语言变迁,不改的比例会上升。

大马华人、菲律宾华人就是另一类了,他们大部分清末民初下南洋,保留原姓,姓氏永远跟马来人/菲律宾人不一样,所以他们永远是Chinese。

菲律宾存在一类“西属华裔”,为西班牙时期移民菲律宾的华人后裔,这部分人的姓氏已不是原姓,一般是 -son/zon(孙) 或者 -co(哥) 结尾(Dizon二孙、Angtuaco洪大哥),这部分人有100多万,但已不会闽南语,他们移民后自认为是Chinese还是Filipino则不明。

泰国华裔有一部分保留了原姓(Saetang-姓陈、Saelim-姓林),这部分人也有100多万,大部分已不会潮州话,他们移民后自认为是Chinese还是Thai也不明。

印尼华裔虽然姓氏上已经认不出来、闽南语也大面积流失,但印尼华裔由于宗教/财富原因基本都是内婚,所以他们自己很清楚自己是不是Chinese,移民在外都会选择Chinese。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