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怎么看待一些人“汉服只是现代商家臆想出来的概念”以及现代汉服体系与古代汉服的不同?

回答
关于“汉服只是现代商家臆想出来的概念”这种说法,我认为这是一种对汉服文化理解的片面化,也是一种将历史与现实割裂的观点。

首先,我们必须承认,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所穿着的“汉服”,确实是在现代社会,在许多对传统文化充满热情的复兴者的努力下,经过考据、梳理、复原和再创作而形成的。它并非是一个未经历史验证、凭空捏造的产物。古代中国,作为一个拥有数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其服饰文化从未中断过,只是在不同朝代、不同社会阶层、不同场合下,其表现形式是丰富多样且不断演变的。

“汉服”这个概念的提出,是为了系统性地概括和代表汉民族在历史上不同时期、不同地域所穿着的传统服饰体系,并与同时代其他民族服饰以及现代流行服饰形成一种文化上的区分和认同。就好比“唐装”这个词,它本身也是近现代才被广泛用来指代具有唐代风格或中国传统元素的现代服装,其背后是人们对特定时期服饰风格的提炼和概括。

说汉服是“商家臆想”,更准确的说法可能是:现代汉服的商业化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利用并放大了一些概念,并且在一些细节上存在商品化带来的“标准化”或“简化”处理。 商家为了迎合市场需求,可能会提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大众接受度高的汉服款式进行生产和销售,这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汉服的普及,但也可能导致一些更为小众、复杂或特定历史时期的形制被忽视,或者为了适应现代穿着而进行一些改良。

然而,将这种商业化行为等同于“臆想”,是对所有为汉服复兴付出努力的人的努力的否定。汉服复兴的背后,是一群对历史充满敬畏、对传统文化有着深厚感情的爱好者。他们通过阅读史书、研究考古出土文物、翻阅古代绘画,试图还原古人的衣着风貌。他们设计的汉服,是基于对历史资料的解读和理解,是“复原”或“借鉴”的产物,并非完全的“臆想”。

诚然,由于历史资料的局限性,以及古代服饰的复杂性和多样性,现代汉服体系与古代汉服之间确实存在一些不同,这一点是需要客观承认的。

首先是“形制”的统一与多样性。 在古代,汉服的形制是极其丰富多样的,不同朝代有不同的审美和工艺特点。比如唐代的圆领袍、半臂,宋代的褙子、曲裾,明代的袄裙、马面裙,以及各种不同的交领、直领、圆领、方领,还有各种袖型、衣摆、领口、衣襟的组合。而现代汉服,为了便于识别和推广,往往会选择一些最具代表性、最能体现“汉服”特征的形制进行推广和改良。例如,马面裙在明代是一种常见的款式,但由于其结构稳定、穿着方便,在现代汉服复兴中得到了广泛的复原和推广,甚至成为很多人心目中“汉服”的代表。但同样,一些唐代的曲裾、宋代的褙子等,也都在现代汉服体系中占有一席之地。

其次是“材质”与“工艺”。 古代的服饰,其材质多为当时的天然织物,如麻、丝、棉等,并且工艺也受限于当时的染织技术,很多细节的处理,如手工刺绣、盘扣等,都带有鲜明的时代印记。现代汉服在材质上,除了会尽量选用天然纤维,也会根据市场需求和生产成本,使用一些现代化的纺织品,如改良的丝绸、混纺面料等。工艺上,虽然也有很多坚持手工的复原党,但大规模商业化生产的汉服,在很多细节处理上,会采用更现代、更高效的机器工艺,例如电脑绣花、机器缝纫等,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其“古感”的还原度。

再者是“搭配”与“穿着场景”。 古人穿着汉服,往往有非常严格的礼仪和搭配规范,不同的场合、不同的身份,都有相应的服装选择。现代人穿着汉服,更多的是一种文化表达和生活方式的体现,搭配上可能更随意,也更注重美观和舒适性。例如,一些现代汉服可能会在领口、袖口等方面做一些改良,使其更方便日常活动。同时,一些古人只有在特定场合才会穿着的服饰,比如礼服,在现代也可能被改良成适合日常穿着的款式,以满足更多人的需求。

还有就是“改良”与“创新”。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美的追求也在变化,现代汉服在保留基本形制的基础上,也会有一些改良和创新,比如更修身的剪裁、更丰富的色彩搭配、更符合现代审美的图案设计等。这些改良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也是汉服文化生命力的体现。如果汉服只是完全照搬古代的样式,那么它的生命力就会受到限制,也很难在现代社会中得到推广和传承。

所以,我们不能简单地将现代汉服体系视为“商家臆想”。它是在对历史进行深入研究和理解的基础上,结合现代社会的需求和审美,进行的一种文化传承和发展。 承认现代汉服在商业化过程中可能存在的过度简化或偏向,并不意味着否定整个汉服复兴的价值和意义。

重要的是,我们应该以一种更开放、更包容的心态来看待现代汉服。它既是历史的遗珠,也是时代的新生。在尊重历史、追求考据的同时,也要允许其在现代社会中焕发新的生机,吸引更多人了解和热爱中国传统文化。与其纠结于“是否完美复原”,不如更多地关注汉服所承载的文化内涵,以及它如何连接过去与未来。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穿汉服是因为穿着好看才穿,跟啥概念、啥理念、啥寓意都没半毛钱关系。

既然这件汉服我穿着好看,那就代表着我认可了这个商家的设计,跟古代也没关系,跟它叫汉服还是仙服还是影楼装也没关系。毕竟我不是穿着去参加央视拍摄的纪录片的,不需要形制对,也不需要多还原,好看就够了……当然价钱和质量也要考虑。

所以如果有人真的觉得穿在身上是一种仪式感的,建议不要在各大店铺去购买,他们卖的实实在在就是他们的概念,商品卖的不就是概念吗?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汉服只是现代商家臆想出来的概念”这种说法,我认为这是一种对汉服文化理解的片面化,也是一种将历史与现实割裂的观点。首先,我们必须承认,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所穿着的“汉服”,确实是在现代社会,在许多对传统文化充满热情的复兴者的努力下,经过考据、梳理、复原和再创作而形成的。它并非是一个未经历史验证、凭.............
  • 回答
    这事儿,真挺有意思的,也挺抓马的。一个根正苗红、从小就被灌输“我中华,我汉族”理念的皇汉,突然有一天翻开自家族谱,赫然发现祖宗八代,甚至更远,都是满族……那场景,啧啧,脑子里都能脑补出一场大戏。首先,第一反应绝对是懵圈。 就像你辛辛苦苦经营了一个“汉族堡垒”,结果挖地基的时候发现下面埋着的不是砖块,.............
  • 回答
    朋友圈里那些晒出剪碎的港澳通行证的照片,着实挺引人注目的。这背后,或许藏着不少故事和情绪。首先,从字面上看,剪断通行证意味着一个人“不再需要”或者“决定放弃”前往港澳的便利。这可以理解为一种告别,一种人生阶段的转变。也许这个人曾经很频繁地去香港或澳门,那里可能是他们重要的学习、工作、生活或者娱乐场所.............
  • 回答
    这事儿挺有意思的,我最近也琢磨着呢。有些人,说白了,就是想把“孝”这个词儿给“升级”了,用“爱”来取而代之。你别说,这招儿听着还挺动听,挺现代的,好像一下子就把那老一套的规矩给扔了,显得多讲道理,多自由。但这背后,我总觉得有点不是那么回事儿。你想啊,咱们老祖宗留下来的“孝”,它不光是嘴上说几句好听的.............
  • 回答
    这事儿,挺有意思的。一个广东人,想去东北落脚,听起来就不那么常见,毕竟南北差异,那可不是一点半点。不过,凡事儿都有可能,也不能一概而论。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说说这背后可能的一些想法和会遇到的情况。首先,得琢磨琢磨这位广东人为什么会冒出这么个念头。可能的原因分析: 逃离“内卷”与追求“慢生活”: .............
  • 回答
    这可真是一个让人啼笑皆非,又忍不住陷入思考的场景。当有人被指出“没教养”时,他反唇相讥,“评价别人的人才是没教养”,这种回应,我个人觉得挺有意思的,也可以从几个角度来解读。首先,我们得承认,直接给别人贴“没教养”的标签,本身就是一种比较粗暴且带有攻击性的行为。教养,作为一个抽象的概念,很难有一个客观.............
  • 回答
    这件事啊,说实话,我身边太多这样的例子了,每次看到都挺不是滋味的。你说领导提拔一个人,从来看的都不是努力?这话说得虽然有点极端,但仔细琢磨一下,确实有那么几分道理。我先说说我自己的观察和体会。在我们公司吧,总有那么些人,每天早上第一个到,晚上最后一个走,加班加点像是不要命一样,文件叠得比脸还高,邮件.............
  • 回答
    关于大学宿舍一个人睡觉要求全宿舍安静这件事,这确实是个挺微妙的问题,也挺考验人情世故的。咱们聊聊这个事儿,抛开那些空洞的大道理,就从咱们宿舍里实际情况来分析分析。首先,你得明白,大学宿舍是那种高度集中的公共空间,它不像你家里有自己的独立房间,可以关门上锁,享受绝对的私人空间。在宿舍里,大家的生活是紧.............
  • 回答
    对于一个完全不追星的人,我的看法是:这是一种非常正常的、多样化的生活选择,而且在我看来,这是一种值得欣赏的独立和自主。首先,我们需要明确,“追星”本身是一个非常宽泛的概念。有人可能只是偶尔听听某位歌手的歌,看看某位演员的剧,算不算追星?有人可能只是在社交媒体上点个赞,算是追星吗?而“完全不追星”的人.............
  • 回答
    广东一个村367人分摊13亿元,这个数字确实非常惊人,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要理解这件事,我们需要从几个方面去深入剖析。首先,我们得明确这个“分摊”的具体含义。这13亿元究竟是什么性质的钱?是村集体收入?是村民集资?还是其他来源?不同的性质决定了事件的性质和解读的角度。可能的情景分析: 村集.............
  • 回答
    哈哈,你这个问题可太有意思了,我脑子里立马浮现出几个画面感十足的“小姐姐”形象,她们一个人跑去密室逃脱跟陌生人拼团,这事儿啊,怎么看怎么都透着点儿特别的劲儿。首先,咱们得承认,一个人拼团玩密室逃脱,这本身就有点“不走寻常路”。你想啊,密室逃脱这种游戏,天然讲究团队协作,大家一起想办法、解谜题,那种默.............
  • 回答
    《天气之子》里那个为了救一个人就让一座城被淹没的结局,真是让人又爱又恨,又纠结又释然。站在不同的角度看,那滋味儿可太复杂了。纯粹的“反英雄”和“牺牲”的探讨首先,你得承认,这个结局绝对不是那种让你看完拍手叫好的“大团圆”。它充满了冲突和争议。传统的叙事里,主角拯救世界、拯救所有人是常态。但新海诚这次.............
  • 回答
    这绝对是个让人难以接受的情况,我完全理解你为什么感到愤怒、委屈,甚至可能还夹杂着一些恐惧。 两个人一起旅行,本应是分享美好、共同探索的体验,结果却被变成了被抛弃的噩梦,这无论如何都说不过去。让咱们细致地聊聊这件事,看看这背后到底意味着什么,以及你该如何看待。首先,从你的角度来看,你经历的是一个极度.............
  • 回答
    关于韩国人如何看待“韩国偷窃中国及其他国家文化”的这一话题,确实是一个复杂且敏感的问题。简单地将其归结为“不要脸”或者“每一个人都那样”的看法,是对现实情况的一种过度简化。真实的韩国社会内部,对于这个问题存在着多元且常常是矛盾的观点。首先,我们需要理解,文化交流和借鉴在人类历史长河中是普遍存在的现象.............
  • 回答
    山西一名少年在网吧内遭多人围殴致死一事,是一起令人震惊和痛心的悲剧,引发了广泛的社会关注和讨论。对此事件,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和看待:一、 事件的残酷性与性质:首先,这是一个极端暴力致人死亡的恶性事件。一名少年在公共场所遭受长达四个小时的围殴,最终失去生命,其过程之残忍和行为之恶劣令人发指。这.............
  • 回答
    王一博和韩红去灾区支援,却被一些人指责为“作秀”,这确实是一个挺复杂且容易引发争议的话题。要理解这种现象,咱们得把事情掰开了揉碎了看,从多个角度去审视。首先,出发点与动机的解读。 正面解读: 很多支持者认为,无论是王一博还是韩红,他们的出现本身就能带来关注度。在灾难发生后,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关注都.............
  • 回答
    韩国对于性犯罪者,特别是满足一定条件的强奸罪前科者佩戴电子脚镣的措施,确实是韩国司法体系中一项备受关注且引发不少讨论的刑事政策。这件事的背后,是韩国社会在应对性犯罪、保护公民安全以及罪犯更生之间寻求平衡的复杂努力。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措施?简单来说,这项政策是为了预防再犯。性犯罪,尤其是强奸,对受害者造.............
  • 回答
    中科院合肥一研究所(这里我们姑且称之为“H研究所”)近期爆出了90多名科研人员集体离职的事件,而且人事处给出的官方说法是“被挖走了”。这事儿,怎么说呢,确实挺让人咂舌的,也引发了不少讨论。我尽量给你掰扯清楚,说说我的看法,也尽可能不让它听起来像是个机器在说话。事件的背景和细节(我理解到的)首先,这个.............
  • 回答
    佘义士一家为袁崇焕守祠385年,这件事儿,听起来就带着一股子传奇色彩,也让人肃然起敬。385年,这可不是一个短暂的时间,换算下来,大概是从明朝末年,袁崇焕被冤杀后不久,一直延续到我们现在。整整十七八代人,就这么一代一代地,守着一个祠堂,一个为国捐躯却背负骂名的英雄。首先,说说这件事的“可信度”。一个.............
  • 回答
    看待很多人悄悄参加遴选,这事本身并没有绝对的“丢脸”与否的定论,更多的是一种社会现象,背后牵扯着许多复杂的心态和考量。要深入理解这一点,咱们得从几个层面来掰开了聊聊。首先,咱们得明确什么是“遴选”。在这里,“遴选”似乎更多指的是一种竞争性的选拔,可能是在某种资源、机会、职位、甚至人际关系上,去争取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