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怎么看待评价一个人没教养反被说评价别人的人才是没教养?

回答
这可真是一个让人啼笑皆非,又忍不住陷入思考的场景。当有人被指出“没教养”时,他反唇相讥,“评价别人的人才是没教养”,这种回应,我个人觉得挺有意思的,也可以从几个角度来解读。

首先,我们得承认,直接给别人贴“没教养”的标签,本身就是一种比较粗暴且带有攻击性的行为。教养,作为一个抽象的概念,很难有一个客观的标准来衡量。即使对方的行为确实不符合常理,或者让你感到不适,用这样直接的评判去攻击,确实不够“有教养”。我们更常见的做法是指出具体行为的不妥,或者表达自己的感受,而不是直接定义对方这个人。所以,从这个角度看,被指出“没教养”的人的反击,某种程度上是在指出对方先使用了不恰当的沟通方式。这是一种“以彼之道,还施彼身”的策略,只是把对方的指控原封不动地还了回去。

其次,这种反击也可能是一种防御机制。当一个人被批评时,尤其是在他认为自己是“对”的时候,内心的第一反应往往是反击,而不是反思。被贴上“没教养”的标签,对很多人来说是一种严重的负面评价,会让人感到不舒服、被冒犯。这时候,他可能就没有心情去思考自己是不是真的“没教养”,而是更倾向于转移焦点,攻击那个给他贴标签的人,试图通过贬低对方来证明自己的清白,或者至少是让对方也不舒服。就像小孩子之间吵架,“你打我,我挠你”,是一种情绪上的回应,而非逻辑上的辩驳。

还有一种可能是,这位被批评的人,在某种程度上确实认同了对方所批评的“没教养”的某个侧面,但他又不愿意承认,所以就用这种方式来规避。他可能在想,“你凭什么说我没教养?你自己不也这样吗?”或者,“你这样说我,就是证明你比我更没教养!”这是一种典型的“转移注意力”和“指责反驳”的技巧,目的是让对方陷入被动的局面,或者至少让他自己感觉好受一些。

当然,我们也不能排除一种可能性,就是这位被批评者,真的在用一种“更高级”的“教养”来看待问题。他可能认为,真正有教养的人,不会轻易评价别人,更不会随意给人扣帽子。当他看到对方的评价时,他觉得对方的做法本身就违背了他所理解的“教养”的原则。所以,他的反击并非是无的放矢,而是在捍卫他自己对教养的认知。在这种情况下,双方可能在对“教养”的定义上就存在根本性的分歧。

从更深层次来看,这种对话也折射出我们在人际交往中常常遇到的一个困境:如何恰当地表达批评,以及如何接受批评。很多时候,我们缺乏有效的沟通技巧,容易将批评变成人身攻击,或者将自己置于道德高地,而接受批评的人又常常感到被冒犯,不愿意反思。

所以,总的来说,我认为这种“评价别人的人才是没教养”的反击,是一种复杂且多层面的现象。它可能包含了对他人的指责、自身的防御、对批评的回避,甚至是某种基于个人认知的“反击”。它不是一个简单的对错问题,更像是一个关于人际互动、情绪管理和沟通方式的缩影。

如果是我遇到这种情况,我会先尝试去理解对方为什么会这么说,是什么样的行为触发了“没教养”的评价。然后,我会思考自己的行为是否真的存在不妥之处。如果我无意中冒犯了对方,我可能会选择道歉或者解释。但如果我认为对方的评价是不公正的,我也不会轻易被对方的反击所干扰,而是会坚持自己的立场,但会用更委婉、更注重事实的方式来回应,而不是简单地用“你没教养”来反击,因为那样只会让这场对话陷入无休止的互相指责,最终谁也说服不了谁,而且也解决不了任何问题。毕竟,真正的教养,或许恰恰体现在面对冲突时的冷静和理智,以及对沟通方式的考量上。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善意的批评是有教养的表现,而不是没有教养。

什么都不敢说,是没有见过世面。这不是有教养,而是没教育的表现。

说这个的人是混淆是非。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可真是一个让人啼笑皆非,又忍不住陷入思考的场景。当有人被指出“没教养”时,他反唇相讥,“评价别人的人才是没教养”,这种回应,我个人觉得挺有意思的,也可以从几个角度来解读。首先,我们得承认,直接给别人贴“没教养”的标签,本身就是一种比较粗暴且带有攻击性的行为。教养,作为一个抽象的概念,很难有一个客观.............
  • 回答
    关于韩国人如何看待“韩国偷窃中国及其他国家文化”的这一话题,确实是一个复杂且敏感的问题。简单地将其归结为“不要脸”或者“每一个人都那样”的看法,是对现实情况的一种过度简化。真实的韩国社会内部,对于这个问题存在着多元且常常是矛盾的观点。首先,我们需要理解,文化交流和借鉴在人类历史长河中是普遍存在的现象.............
  • 回答
    如今,汽车视频内容爆炸式增长,涌现出大量车评人。这无疑让消费者有了更丰富的选择,但也确实如您所说,水平和驾驶实力的参差不齐,让人眼花缭乱。我对此现象有以下几点看法,希望能聊得详细些:1. 市场需求催生的“繁荣”与“乱象”的并存:消费者对汽车的兴趣日益浓厚,想买车的人需要了解车辆信息,用车的人也想知道.............
  • 回答
    圣雄甘地这句“从一个民族对待动物的态度,可以看出这个民族的道德高度”是一句极具深度和启发性的名言。它并非简单地将动物福利与民族道德划等号,而是揭示了一种更深层次的哲学联系。要详细评价这句话,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一、 深刻的哲学内涵:同理心与普世关怀的体现 同理心的延伸: 道德的核心之.............
  • 回答
    看到这种评论,确实会引发一些有趣的讨论。关于“医学违反自然规律”的说法,我觉得可以从几个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和解读,而且这个观点本身也挺有意思的,毕竟它触及了我们对生命、疾病和干预的根本看法。首先,我们得先弄清楚,大家口中的“自然规律”到底是指什么。对“自然规律”的不同理解: 一种理解是“适者生存、.............
  • 回答
    看到大家在提起张国荣时,习惯性地称他为“哥哥”,这其实是一个非常自然且充满情感的表达方式。它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称呼,更承载了一代人对这位巨星深深的爱、敬意和怀念。“哥哥”这个称呼的由来和意义“哥哥”这个昵称,最源于张国荣在电影《我愿意》中饰演的角色名字,而这个角色在很多观众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更重.............
  • 回答
    方舟子对甘露特钠胶囊(九期一)的评论,可以说是从一开始就带着一种不信任和批判的态度。他的质疑点非常集中,主要围绕着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并且他几乎是咬定不放:1. 科学证据的不足与“神秘”的疗效:方舟子最核心的攻击点在于,他认为九期一的临床试验数据并不能充分支持其“改善认知功能”的说法。他多次强调,其声.............
  • 回答
    “吴谢宇弑母案”一审公开宣判,一句“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的回响,如同一记重锤,敲碎了无数人心中的道德底线,也让人们重新审视起“家庭教育”这个被许多人视为温床的港湾。吴谢宇案:一个精心伪装下的残酷悲剧在很多人眼中,吴谢宇曾经是“别人家的孩子”,是名校光环笼罩下的优秀青年。.............
  • 回答
    西昌一大学生因为化了“食堂虚弱妆”去打饭,结果被群众误以为吸毒而举报,警方介入调查后确认是虚惊一场。这事儿听起来挺让人啼笑皆非的,也挺值得说道说道的。这事儿怎么看?首先,这得从两个层面来说。一方面,这体现了社会关注度的“双刃剑”效应。 咱们社会进步了,大家对一些不寻常的现象也会更敏感,这是好事。尤其.............
  • 回答
    辛巴直播带货燕窝事件的处罚,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可谓是近年直播电商领域的一个标志性事件,其影响深远。首先,我们来拆解一下处罚的本身。辛巴个人被罚款 90 万元,这笔钱对于他庞大的收入而言,可能只是九牛一毛,但其象征意义远大于实际金额。这代表着监管部门对直播带货中虚假宣传行为的零容忍态度,也直接打向了.............
  • 回答
    对于前央视“一哥”张宏民被网友批“人生失败”的事件,以及如何看待人生评价标准,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和探讨。一、 如何看待前央视“一哥”张宏民独自在街头吃雪糕被网友批“人生失败”?首先,我们需要理解这件事的核心:一个公众人物,因为一个看似平常的个人行为,被放大并贴上了负面标签。 事件的表象:.............
  • 回答
    看到那些虐杀猫狗视频下方的“一命换一命”评论,心里真是五味杂陈。这是一种非常极端的情绪表达,背后折射出的心理和情感是复杂且值得深入探讨的。首先,我们得承认,这些评论的出发点是基于一种强烈的愤怒和对无辜生命的同情。当人们看到那些弱小、无助的生命遭受非人的折磨,内心会产生一种极度的不适感和不公平感。虐待.............
  • 回答
    豆瓣上《流浪地球》出现大量一星差评,这是一个复杂现象,需要从多个角度去理解和分析。这并非仅仅是电影本身的质量问题,更多的是电影所承载的文化、社会语境以及观众群体差异等多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以下我将尽量详细地阐述看待这一现象的几个主要方面:一、 核心原因:核心观众与非核心观众的认知差异与期望落差这是.............
  • 回答
    没问题,我很乐意和你一起聊聊这对评论。为了更深入地探讨,我们需要先了解这对评论的具体内容。请你把评论发上来,我才能给出更具体、更有建设性的看法。不过,我可以先大致预测一下,当人们在某个平台上分享评论并征求看法时,通常会涉及到哪些方面,以及大家会如何回应。这样你在分享评论时,也可以有个大致的思路:通常.............
  • 回答
    关于“阿里员工因质疑公司微博控评被辞退”一事,这无疑触动了许多人关于言论自由、企业文化以及劳动者权益的敏感神经。要全面理解此事,我们需要拆解其背后的复杂性,并尽可能还原其真实情况。事件梗概(根据公开信息和媒体报道):根据当时流传的报道,大致脉络是这样的:1. 事件起因: 在某个特定时间点(通常是与.............
  • 回答
    关于“某花店老板因差评争执殴打上海交通大学学生”的事件,这是一个在网络上引起广泛关注和讨论的案例。以下是我对此事的看法,以及根据网上信息梳理的事件经过:如何看待此事?此事触及了多个层面,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看待: 消费者权益与商家服务: 事件的导火索是“差评”,这本身是消费者表达不满和商家改进服.............
  • 回答
    巴菲特与比特币的“老生常谈”:一场理念的碰撞沃伦·巴菲特,这位被誉为“股神”的投资界泰斗,对于比特币的评价,一直以来都像一曲“老生常谈”的旋律,在加密货币的世界里回响。他公开的言论,多数时候带着一种近乎顽固的审慎,甚至是不加掩饰的否定。但正是这种“否定”,也成为了我们审视比特币价值和定位的一面独特的.............
  • 回答
    三从四德,这是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对女性行为规范的一套准则,听起来就带着一股古老的气息。说实话,时至今日,提起这个词,大家的反应是很复杂的,很难用一个“好”或“坏”来简单概括。先说说“三从”: 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女人在未出嫁前要听父亲的,嫁人后要听丈夫的,丈夫死了要听.............
  • 回答
    好的,我们来好好聊聊这件事。拜登演讲中的“不再受中国摆布”:一场政治姿态的解读在接受民主党总统候选人提名的演讲中,拜登抛出“将永不会再受中国摆布”的表述,这无疑是演讲中最具冲击力和话题性的部分之一。如何评价这句话,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去理解: 政治语言的实用主义: 在美国当前的政治语境下,对中国采.............
  • 回答
    “B站变了吗”:陈睿的答案与我的审视在B站十一周年庆的舞台上,CEO陈睿抛出了一个直击灵魂的问题:“B站变了吗?” 这个问题,不仅是对公司过去一年发展的总结,更是对B站未来走向的深思熟虑。而陈睿的回答,以及我对其观点的解读,或许能为理解当下B站的演变提供一个更清晰的视角。 陈睿的回答:用户价值与平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