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唐朝开国有没有屠过城?

回答
唐朝建国初期,确实发生过一些屠城事件,但这更多地是那个时代战争残酷性的体现,而非李唐政权主动奉行的政策。了解这些事件,需要我们将其置于唐朝开国那个特殊的历史背景下。

时代背景:乱世出英雄,也出屠城

唐朝是在隋末大乱的废墟上建立起来的。隋朝末年,政治腐败,民不聊生,各地纷纷揭竿而起,群雄逐鹿。这场持续了近二十年的战争,其惨烈程度是空前的。割据一方的军阀,为了争夺地盘和资源,往往会采取最残酷的手段来压制对手和震慑民众。

在这种环境下,攻城略地、报复敌人、掠夺财富是常有的事。而被攻克的城市,尤其是那些曾经顽强抵抗、或者被视为敌人根基的地方,往往会遭到报复性的屠杀。这不仅是为了惩罚和威慑,也是为了掠夺人力、物力,甚至是满足士兵的欲望。

李唐建国初期,与“屠城”相关的事件

虽然我们不能说唐朝“开国就屠城”,但李唐政权在统一全国的过程中,确实存在一些导致大规模杀戮的事件。

李世民与窦建德的战争: 这是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李世民在虎牢之战中击败了割据一方的窦建德。窦建德在位期间,对百姓尚算仁厚,但在战败后,他的部下以及他所控制的城市,特别是那些参与抵抗的城池,都经历了惨重的损失。战败一方的士兵往往会被屠杀,而城中的居民,特别是可能参与抵抗或被怀疑与敌人勾结的,也难以幸免。史书中对于战俘的处置,往往就是“杀之”,这在当时是相当普遍的。
各地割据势力的残余: 在李唐统一全国的过程中,还有许多地方割据势力,如王世充、刘黑闼等。这些势力在被消灭时,其控制的城市也可能遭受不同程度的杀戮。李唐军队在攻占这些城市时,为了彻底清除威胁,可能会对抵抗最为激烈的士卒进行清剿,对城中百姓也存在不加区分的屠杀。
战后的安抚与掠夺: 战争结束后,虽然李唐政权着力于恢复生产,但军队的纪律和行为,在初期往往不如后期稳定。胜利的军队有时会进行掠夺,虽然不一定是“屠城”,但也会给被征服的地区带来一定的伤害。

“屠城”的定义与当时的认知

需要注意的是,我们现代人对于“屠城”的定义,可能与当时人们的认知有所不同。在那个年代,“凡兵过之处,生灵皆尽”的情况并非罕见。但将其完全归咎于李唐政权的“开国政策”,可能有些片面。

当时,战争的残酷性是那个时代人们普遍接受的现实。许多将领,包括李世民在内,也曾参与过无数次残酷的战斗。然而,李世民在统一全国后,对于政权的稳定和百姓的安抚,表现出了卓越的政治才能。玄武门之变后,他登基为帝,大力推行休养生息的政策,鼓励农业生产,减轻赋税,使得社会迅速恢复了活力。

总结

唐朝的开国,是在经历了漫长而残酷的战乱之后完成的。在这个过程中,为了清除地方割据势力,建立统一政权,确实出现了一些导致大规模杀戮的事件,我们可以称之为“屠城”。这些事件,既有战争本身的残酷性,也有当时的军事策略和对敌人的处置方式有关。

但是,将这些事件简单地归结为唐朝“开国就屠城”,可能忽略了那个时代的战争性质,也低估了李唐政权在稳定和恢复社会方面的努力。李唐的开国,更像是在乱世中,为了生存和统一,而不得不采取的一些极端手段,而其最终的目标,还是为了建立一个能够长久延续的强大帝国。李世民登基后,所展现出的仁政和治国才能,才是唐朝能够成为盛世的关键。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唐朝、明朝的确也屠城,但更多情况下,唐朝、明朝在付出巨大代价攻陷城池后,能够忍住不搞屠杀。

并不是说唐朝、明朝攻城后不做报复。唐初的洛阳之战,元末的平江之战,都是旷世持久才破城。战后,李世民收斩了一批敌军将领,朱元璋加重了苏州府的赋税,他们用各自的方式对敌人进行了报复(以现代人的眼光看,惩罚还挺重的),但是很少会突破屠城这个底线。

清军碰到血战才拿下的城市,从开原铁岭到觉华岛,从扬州江阴到大同南昌,从安庆到天京,有哪次能克制住,不搞屠城的?

(分割线)

原问题是,“唐朝明朝也屠城,为什么只骂清朝”。新改动的问题,指向很明确,有,就是夏县屠城。但是还是那个问题,在屠城领域,唐朝和清朝的区别,就好像在大学宿舍里种了两株大麻的嬉皮士和武装贩毒的大毒枭,把他们并称为“两个毒品犯罪分子”,让人感觉很奇怪。

user avatar

为什么总有精日提南京大屠戮却不提蒙元满清也屠过城?

倭朝明治大正昭和夺天下也屠过城,清朝努尔哈赤皇太极顺治康熙也屠过,为什么只盯着倭朝南京大屠戮呢?

二者之间有什么不同吗?

user avatar

有人把问题改了,然后一帮小号就跑来争。你们不仔细看题目就跑来说,小学老师一般怎么说的呢?

几年前,ABC,BBC联合了一堆国际公知对南京大屠杀表示了质疑。而且有人曾经毫无羞耻地说过类似的话,大致内容如下:为什么总有中国人提南京大屠杀,却不提唐朝明朝也屠过城?

李渊李世民夺天下没有屠过城?明朝没屠过?只盯着倭国搞的南京大屠杀?(BBC甚至为此还污蔑过伟大的中国工农红军)

我给一个新鲜的,你看看:

为什么总有印第安人提美国人西迁运动的大屠杀,却不提印第安人也屠过城?

印第安人过去没有屠过城?印第安人的古代国家就没屠过?只盯着美国西部淘金时期?

还有啊,您这么义愤填膺,咋还匿名呢?

你玩围唐明救清,我就不会围倭打清么?打的就是你们这帮侵略者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唐朝建国初期,确实发生过一些屠城事件,但这更多地是那个时代战争残酷性的体现,而非李唐政权主动奉行的政策。了解这些事件,需要我们将其置于唐朝开国那个特殊的历史背景下。时代背景:乱世出英雄,也出屠城唐朝是在隋末大乱的废墟上建立起来的。隋朝末年,政治腐败,民不聊生,各地纷纷揭竿而起,群雄逐鹿。这场持续了近.............
  • 回答
    唐朝的开放程度,在当时乃至中国历史上都是非常显著的,并且体现在多个层面,既有我们常常提到的思想、文化上的自由,也有社会风气和生活方式上的相对宽松。要详细了解其开放性,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深入探讨: 1. 思想文化上的自由与包容: 多元思想的并存与融合: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思想最为活跃、文化最为繁.............
  • 回答
    这问题可真够损的,唐僧要是真遇上这档子事儿,那才叫一个左右为难,抓耳挠腮。咱就这么想,他老人家虽然迂腐,但也不是真的傻乎乎,多少也得掂量掂量。首先得把这四个人放在天平上,看看谁的“经济价值”和“风险系数”最高。孙悟空: 经济价值: 说实话,悟空的“价值”体现在他能打、能降妖伏魔,保障师徒平安。从.............
  • 回答
    《斗罗大陆》中唐三之所以被很多人认为是对整个世界不公平的“开挂”,根源在于他身负前世记忆和技艺,这在斗罗大陆这个以武魂觉醒和魂力修炼为基础的世界里,显得过于特殊和便利。让我们来详细剖析一下其中的原因:1. 起点与成长速度上的碾压: 前世的“经验包”: 唐三的“开挂”最核心的一点是他拥有来自前世“.............
  • 回答
    关于唐朝开国过程中,史书中为何更侧重于李世民而对李渊着墨相对较少,这其实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历史现象,也并非完全“只提李世民不提李渊”,而是视角和重点的不同。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理解:1. 历史书写的主流视角与“英雄史观”:首先,我们要明白,大部分流传下来的史书,尤其是以“纪”和“传”为主要叙事形式的,.............
  • 回答
    隋末乱世中的枭雄李渊:一位被历史低估的开国皇帝提起唐朝,人们往往会立刻想到那个雄才大略、开创“贞观之治”的李世民。然而,在那个恢弘盛世的背后,站着一位同样重要,却常常被忽视的身影——唐朝的开国皇帝,李渊。他究竟是怎样一个人?为何他的名气远不及他的儿子,甚至在许多人眼中,他只是一个铺垫?要理解这一点,.............
  • 回答
    李建成作为唐朝的“开国太子”,其继承李唐江山的合法性,并非天然到无可辩驳,而是建立在一系列政治、军事、宗法和道义的复杂基础之上,同时又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当时的时代背景、李唐政权的性质以及李建成个人的处境。首先,从宗法制度和儒家伦理来看,李建成确实拥有最天然的继承权。在古.............
  • 回答
    唐朝开国皇帝李渊的女儿,平阳昭公主,她的名字在唐朝的建立过程中,绝非仅仅是皇帝的女儿那么简单。她是一位在乱世之中,以非凡的勇气和军事才能,为李唐王朝的崛起立下赫赫战功的女子。她的故事,是唐朝开国史上一抹亮丽而独特的色彩。平阳昭公主,讳李秀宁,是李渊的第三个女儿。生于隋朝末年,彼时天下大乱,民不聊生。.............
  • 回答
    唐朝的开放,并非我们今日理解的、人人可以自由出入国境的自由主义开放。唐朝的“开放”有着非常鲜明的时代烙印,它更多地体现在 经济、文化、思想的交流与融合 层面,以及 对外国人的相对包容和吸引力 上,而非公民个体的自由迁徙权。理解这一点,我们才能明白为何教科书会用“开放”来形容它,同时也要认识到其内在的.............
  • 回答
    唐朝,一个在中国历史上熠熠生辉的王朝,特别是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这段时期,常常被誉为国家的强盛、繁荣和富强的黄金时代。然而,数字化的描述终究是冰冷的,我们更应该去感受那个时代人们的真实生活,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的日常点滴。想象一下,站在长安的街头,那不是我们今天所熟知的钢筋水泥森林,而是一座充满生机.............
  • 回答
    唐朝时期,在西域驻守的军队是唐朝中央政权维持其在中亚影响力的重要支柱。然而,一个值得探讨的现象是,与一些历史上的边疆屯垦或移民相似,唐朝的西域驻军似乎并未在当地形成大规模的“开枝散叶”,也就是与当地居民融合并建立长期、稳定繁衍的聚居点。这其中的原因错综复杂,可以从多个角度来解读:一、 军事任务的优先.............
  • 回答
    隋朝的“开皇之治”,唐朝的“贞观之治”,孰优孰劣?这是一个历史爱好者常常津津乐道的话题,也是一个颇具争议性的比较。要评价“开皇之治”和“贞观之治”孰优孰劣,不能简单地下定论,而是需要深入分析它们各自的时代背景、主要成就、制度遗产以及最终走向。先看看“开皇之治”:隋朝的辉煌与短暂隋朝,这个在历史上存在.............
  • 回答
    唐以前的皇帝庙号,确实如你所说,除了少数开国皇帝以“祖”为号外,大多数都以“帝”为号。而唐代开始,情况发生了显著变化,以“宗”为号的皇帝变得极为普遍。这种转变并非偶然,背后有着深刻的历史、政治和文化原因。要理解这个变化,我们需要先了解一下庙号的起源和早期演变,以及它在不同朝代所承载的意义。庙号的起源.............
  • 回答
    说到唐宋元明清这五大朝代初年的军事装备差距,那可真不是一星半点,而是天壤之别。想象一下,从骑着战马、披着铁甲、挥舞着长矛的精锐部队,到火器逐渐占据主导地位,再到火器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这中间的跨越,就像是从冷兵器时代直接跳进了一个半热兵器时代,再到差不多是早期热兵器时代。咱们一个朝代一个朝代地掰扯掰.............
  • 回答
    您提出的问题非常好,它触及了唐朝历史发展的关键时期和评价标准。简单来说,李世民(唐太宗)和李治(唐高宗)时期虽然是唐朝发展的重要奠基期,但与李隆基(唐玄宗)的开元盛世相比,在许多方面尚有差距,因此后者更符合“盛唐”的定义。下面我将从多个角度详细阐述原因: 一、 李世民(唐太宗)和李治(唐高宗)时期:.............
  • 回答
    抛开作者时不时给唐三开个“金手指”的操作,如果真严格按照斗罗大陆世界的设定来推演,唐三的结局会与我们熟知的版本截然不同,甚至可能走向更加残酷和现实的境地。咱们就来细细捋一捋。首先,我们得明确“不让唐三开挂”具体指的是哪些方面。第一层:魂技、魂骨的来源与掌握。 外附魂骨的绝迹: 泰坦巨猿和天青牛蟒.............
  • 回答
    要说唐僧为什么一开始不信悟空的话,这事儿就得从头捋。你得明白,唐僧不是天生就怀疑孙悟空,他之所以一开始那样,是出于他本身的性格、成长环境,以及他对这个世界的认知。首先,咱们得说说唐僧这个人。他是金蝉子转世,那是何等尊贵的一个身份?在佛教里,他是佛祖的二徒弟,身份高贵,心性纯净。从小在寺庙长大,接受的.............
  • 回答
    这可真是个脑洞大开的问题!如果让唐僧师徒开着汽车去西天取经,那画面感想想就有点儿乐呵。咱们来好好掰扯掰扯,这趟“自驾游”得花多少时间,还得把这事儿说得活灵活现的。首先,得确定是个什么样的“车”。要是那种能上高原、能越野的大皮卡,或者SUV,那比现在那些小轿车靠谱多了。咱们就假设是一辆性能不错的 SU.............
  • 回答
    哎呀,提到唐家三少要开写《斗罗大陆五》了,这事儿在咱们网络小说爱好者圈子里,那可真是引起了不少涟漪,话题度直接拉满!你想想,从《斗罗大陆》第一部火到现在,跨越了多少年头,多少粉丝的心都是被这部作品牢牢抓住的。所以,一听老唐又要开新坑,大家那情绪,那反应,那叫一个复杂又精彩。怀旧与期待并存的复杂心情首.............
  • 回答
    关于陈元光为何在《唐书》中不见记载,这是一个在研究闽南历史和陈元光事迹时经常被提及的有趣问题。要解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点出发,结合历史背景、史书编纂的原则以及陈元光事迹本身的特点来分析。首先,我们得明确《唐书》指的是哪一部。通常我们说《唐书》,是指宋代欧阳修等人奉敕编纂的《新唐书》,也有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