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蝙蝠侠大战超人》的惨淡口碑和票房表现(相比于预期)对 DC 电影宇宙及整个超级英雄电影市场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既有直接的,也有间接的:
1. 对 DCEU 的直接影响:
战略调整与重塑: BvS 的失败直接导致了华纳兄弟和 DC 影业的战略调整。原计划的宏大 DCEU 叙事被打乱,很多后续项目被推迟、取消或重新规划。例如,原本计划拍摄的更多关于正义联盟成员的独立电影的节奏被打乱,甚至一些电影的风格也进行了调整。 负责人变动与权力洗牌: DC 影业在 BvS 之后经历了几次高层变动,尤其是在漫威影业成功运作了漫威电影宇宙(MCU)之后,华纳兄弟对 DC 电影的控制和方向变得更加谨慎和摇摆不定。 风格多元化与“DC 专属”的困境: BvS 之后,DC 电影宇宙尝试了多种风格,从《神奇女侠》的成功,到《海王》的票房大卖,再到《小丑》的艺术性突破,以及《新蝙蝠侠》的黑暗侦探风格,显示了 DC 在寻找自身定位上的努力。然而,这种风格的多元化也让 DCEU 缺乏一个统一的辨识度,不像 MCU 那样拥有一个相对清晰的整体风格和世界观。 “独立化”的 DCEU 作品出现: 成功独立的《小丑》、《新蝙蝠侠》等作品,虽然获得了极高的评价,但它们并不属于 DCEU 的主线叙事,这进一步凸显了 DCEU 主线叙事的困境。 对某些角色的重新思考: BvS 之后,一些角色的演员和设定也发生了变化,例如超人的定位变得更加模糊,蝙蝠侠的演员更换等,都体现了对之前作品反思的痕迹。
2. 对整个超级英雄电影市场的影响:
“漫威模式”的再次确认: BvS 的失败与 MCU 的持续成功形成了鲜明对比,更加巩固了 MCU 循序渐进、注重角色发展、风格统一、幽默感强等成功要素在超级英雄电影领域的有效性。这使得其他电影公司在制作超级英雄电影时,更倾向于模仿 MCU 的成功经验。 对“黑暗”、“严肃”风格的审视: BvS 试图摆脱传统超级英雄电影的轻松愉悦风格,追求更深沉、更成人化的表达。然而,其失败让行业更加警惕,过度的黑暗和严肃化如果缺乏优秀的故事支撑,反而会疏远观众。这并不意味着黑暗风格没有市场(《小丑》的成功证明了这一点),但需要更精妙的平衡和更深刻的内涵。 观众对超级英雄电影的期待更加多元: 观众不再仅仅满足于打斗和特效,他们也开始追求更有深度的故事、更具吸引力的角色、更独特的艺术风格。BvS 的争议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观众对于超级英雄电影的讨论和审视。 对超级英雄电影“模式化”的担忧: BvS 的失败也反衬出过于模仿一种成功模式的风险。观众可能会对同质化的超级英雄电影感到厌倦。因此,行业的创新和多样性也变得更加重要。 IP 运作的挑战与机遇: DC 作为拥有丰富漫画IP的宝库,其电影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整个 IP 的价值。BvS 的失利让华纳兄弟在运作 DC IP 时面临更大的压力,需要更谨慎地选择导演、剧本和方向。但同时,成功的独立作品也证明了 DC IP 的潜力依然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