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同样是资本家,蝙蝠侠在国内常年糟批判,而钢铁侠却比较少?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确实是很多国内观众在对比这两位超级英雄时常有的感受。为什么同样是“有钱人”、“资本家”,蝙蝠侠在国内受到的批评声浪似乎比钢铁侠要大一些呢?要讲清楚这个问题,咱们得从几个维度来掰扯掰扯:

一、角色的核心动机与行为模式的差异:

蝙蝠侠:复仇与执念的驱动。 布鲁斯·韦恩的父母在他面前被枪杀,这是他整个英雄生涯的起点和终极驱动力。他的每一次行动,背后都带着沉重的童年创伤和对不公的愤怒。为了达到目的,他可以不择手段,即使是挑战法律,甚至在某些解读中带有近乎偏执的个人英雄主义。这种“以暴制暴”的模式,以及对“惩罚”的强烈倾向,在国内的文化语境中,很容易被解读为对现有秩序的破坏,而且过于依赖个人武力,缺乏对系统性解决问题的思考。
钢铁侠:救赎与责任的转变。 东尼·史塔克最初是一个玩世不恭的军火商,他通过制造武器发家致富,也因此带来了无尽的痛苦和混乱。当他亲身体验到自己制造的武器造成的伤害后,他的英雄之路就开始了自我救赎。从制造危险武器到利用科技保护世界,这个转变过程非常有力量。他更多地是用自己的智慧和财富去“解决问题”,去建立“保护伞”,而不是纯粹的“惩罚”。这种从“问题制造者”到“解决方案提供者”的转变,在很多观众看来,更有建设性,也更符合“戴罪立功”的积极叙事。

二、财富的来源与使用方式的争议点:

蝙蝠侠:继承与隐秘的敛财。 韦恩集团是一个庞大的跨国企业,但其财富主要来自祖辈的基业。布鲁斯作为继承者,他的财富是“坐享其成”的,这一点在一些强调“奋斗”和“公平竞争”的语境下,容易引起一些不适。更关键的是,蝙蝠侠的行动是“秘密”的,他动用的是私人财富和私人力量,这种行为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了公众监督,也让人质疑这种“私人武装”的合法性和合理性。当一个普通人在国内的网络上批评“资本家”时,蝙蝠侠那种将巨额财富用于私人军事行动的例子,更容易成为攻击的靶子。
钢铁侠:创新与对公众的贡献。 史塔克工业虽然也是军火起家,但东尼本人是一个天才的发明家和工程师。他的英雄能力很大程度上来自于他持续不断的科技创新。虽然他的公司过去也制造过武器,但他在成为钢铁侠后,更多地是将自己的科技能力用于服务公共利益,比如他制造的“方舟反应堆”为纽约提供了清洁能源。他甚至将自己的财富投入到复仇者联盟的建设中,成立了“复仇者大楼”,这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对公众的贡献”和“资源整合”。这种“用科技改变世界”的路径,更容易被解读为一种“积极的资本运作”。

三、价值观的契合度与社会语境的影响:

国内对“资本”和“资本家”的复杂情感。 在中国当下的社会语境下,“资本”和“资本家”这两个词往往承载着更复杂的含义。一方面,我们鼓励发展经济,认可财富的创造;另一方面,我们也警惕资本的无序扩张和对社会公平的冲击。在这种背景下,一个明显带有“超级富豪”标签的英雄,如果其行为模式不符合主流的社会价值导向,就容易被放大检视。
“能力越大,责任越大”的本土化解读。 漫威宇宙中有“能力越大,责任越大”这句耳熟能详的台词,这句台词在我国的传播过程中,往往会被更加强调“责任”的部分。钢铁侠作为一名曾经的“问题制造者”,他最终选择了承担巨大的责任,并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这与国内推崇的“担当”和“牺牲”的精神有着较高的契合度。
蝙蝠侠的“个人英雄主义”与“集体主义”的张力。 蝙蝠侠很大程度上是一个孤胆英雄,他独自承担起整个哥谭市的罪恶,不信任体制,不依赖他人(除了管家阿尔弗雷德)。这种极致的个人英雄主义,在强调团队协作和社会责任的文化中,可能显得有些孤芳自赏,甚至是“不合群”。而钢铁侠虽然也有其自负的一面,但他最终加入了复仇者联盟,成为团队的核心,他的成功是建立在团队合作基础上的。

四、叙事风格和人物弧光的侧重点:

蝙蝠侠的黑暗与压抑。 蝙蝠侠的故事往往是阴暗、压抑的,充斥着罪恶、腐败和无尽的绝望。虽然这赋予了角色深刻的魅力,但在快节奏、追求积极阳光的国内网络文化中,这种过于沉重的基调可能不如钢铁侠的幽默、乐观和充满科技感的叙事更能引起广泛的喜爱。
钢铁侠的成长与魅力。 钢铁侠的个人成长线非常完整和充满吸引力。从一个不负责任的亿万富翁,到拯救世界的超级英雄,他的转变过程充满了戏剧性和个人魅力。他的俏皮话、他不断升级的战甲、他面对危机的乐观态度,都让他成为了一个非常接地气且讨人喜欢的角色。他身上体现的“天才+魅力+责任感”的组合拳,更容易打动国内的观众。

总结一下, 为什么蝙蝠侠在国内容易被批评而钢铁侠较少,这并非因为两位角色本质上有什么“好”与“坏”的绝对区别,而是因为:

1. 行为模式的差异: 蝙蝠侠更侧重于“惩罚”和个人手段,而钢铁侠更倾向于“创造”和团队协作。
2. 财富使用的感知: 蝙蝠侠的财富使用更隐秘、私人化,而钢铁侠的科技成果和对复仇者联盟的投入,在公众认知中更具正面价值。
3. 价值观的契合: 钢铁侠从罪恶到救赎的转变,以及他对责任的承担,更符合国内对英雄的期待。
4. 叙事风格的吸引力: 钢铁侠的乐观、幽默和科技感,比蝙蝠侠的黑暗、压抑更容易被大众接受。

简单来说,观众更容易被那个用科技造福世界、最终牺牲自己来弥补过错的天才亿万富翁所打动,也更容易对那个在黑夜中独自与罪恶搏斗、看似拥有无限力量却始终被童年阴影困扰的亿万富翁产生一些审视和质疑。这反映了不同文化语境下,人们对财富、权力以及英雄行为的不同理解和期待。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如果你看漫画的话,铁人其实也一大堆黑点。

只不过,钢铁侠在漫画层面,论名气只是漫威的二线英雄,甚至二线都不如(漫威宇宙开启之前),一线和超一线根本轮不到铁人。

如今钢铁侠的粉丝,绝大多数都是只看过电影。根本不知道漫画里的铁人那么多黑点。

而电影版,把钢铁侠塑造的太好了,而妮妮也太有魅力了。

而老爷么……

咋说呢。

老爷的标签之一就是:扭曲,纠结。

另外一个标签就是:黑暗。

真的,老爷真的是一个挺黑暗的人,哪怕是弄了联盟,担任智商担当,老爷也从来都是对任何人防一手,连对自己的同伴都是暗中防一手。

这种性格,当然会被大家觉得有点黑暗冷血的味道。

而且老爷的性格太扭曲了。

·

user avatar

蝙蝠侠救不了哥谭。

只要漫画家还想有工作,哥谭就必须反复出现惨案。

说蝙蝠侠是罪恶源头一点都不差。

乱世用重典,可蝙蝠侠道德洁癖,不想用重典,虽然他也算哥谭黑暗世界的君主了,但无疑是个昏君。

而钢铁侠的优势就在于,他死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确实是很多国内观众在对比这两位超级英雄时常有的感受。为什么同样是“有钱人”、“资本家”,蝙蝠侠在国内受到的批评声浪似乎比钢铁侠要大一些呢?要讲清楚这个问题,咱们得从几个维度来掰扯掰扯:一、角色的核心动机与行为模式的差异: 蝙蝠侠:复仇与执念的驱动。 布鲁斯·韦恩的父母在他面前.............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值得探讨的问题,因为马云和雷军都曾是备受瞩目的中国科技巨头,但公众对他们的态度却存在明显的差异。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涉及他们的创业经历、经营理念、企业文化、对社会责任的看法、个人风格以及公众沟通方式等多个层面。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分析:一、 马云:从“人民的希望”到“资本的.............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当前社会对企业家的评价标准、对资本的态度以及对企业社会责任的期待等多个层面,确实值得深入探讨。之所以会出现“任正非是人民企业家,马云是资本家”这种带有明显价值判断的区分,并非单一因素决定,而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分析: 1. 企业性质与发展路径 华为.............
  • 回答
    这个问题确实很有意思,涉及到流量、价值观、以及平台责任等多个层面。要理解丁真和马保国为何境遇不同,得把这背后的逻辑掰开了看。首先,咱们得明白“资本流量造星”是怎么一回事。简单来说,就是有人看到了某个人的“爆点”,然后用各种方式(比如包装、宣传、制造话题、平台推广)去放大这个点,让这个人迅速获得大量关.............
  • 回答
    这确实是个很有意思的问题,也很值得咱们细聊。我感觉,这背后牵扯的不仅是“考资格”这件具体的事,更是社会对“教育”这个行为本身的不同定位,以及对参与者不同角色的期待。咱们先说说老师。为什么老师需要考资格?这其实是个非常明确的“专业性”要求。想一想,老师做的是什么?他们是孩子的引路人,是知识的传播者,更.............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深刻且富有历史意义的问题,它触及了近代中国和日本命运的根本分野。同样是面对西方列强的冲击,同样经历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泥沼,为什么日本能够浴火重生,崛起为亚洲强国,而我们却步履维艰,跌跌撞撞?这背后有着错综复杂的历史、社会、政治、经济以及文化因素的交织。首先,我们得明确,日本与清朝、民.............
  • 回答
    这个问题啊,其实挺有意思的,里面掺杂了不少民族情绪、对财富的态度,还有对不同企业家“人设”的认知。简单来说,李嘉诚和王健林在海外转移资产这件事上,被一些中国网民拿来对比,并且在对比中对王健林进行挖苦,主要有这么几个层面的原因:第一,“国家利益”的隐形背书与情感认同的差异。 李嘉诚: 很多人看待李.............
  • 回答
    普遍认为澳大利亚和加拿大是发达国家,而海湾石油富国(如沙特阿拉伯、阿联酋、卡塔尔等)虽然经济富裕,但往往不被归类为“发达国家”,这背后的原因涉及多个维度,不仅仅是经济富裕程度,更重要的是其经济结构的多元化程度、社会发展水平、人均国民总收入的质量、创新能力、制度的成熟度以及人类发展指数的综合表现。以下.............
  • 回答
    这是一个很有趣的问题,涉及到对“白左”概念的理解以及日本社会文化的一些独特之处。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白左”这个词的含义。通常来说,“白左”是一个带有贬义的标签,用来形容一些西方进步主义者,特别是那些被认为过于理想主义、脱离现实、强调政治正确、并对弱势群体过度同情和支持,有时甚至会牺牲本国公民利益来迎.............
  • 回答
    同样是地广人稀、资源富饶的大地,为何澳大利亚和加拿大走上了高度发达的康庄大道,而俄罗斯却显得相对落后?这个问题,绝非简单的“运气”可以解释,背后是历史、地理、政治、经济、文化等一系列复杂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澳大利亚与加拿大:得天独厚的“黄金组合”先从澳大利亚和加拿大说起,它们能成为发达国家的典范,与.............
  • 回答
    “地球人凭什么开除冥王星行星资格?”这个问题,确实触动了不少人的神经,尤其是那些从小就认认真真背诵“水金地火木土天海冥”的我们。感觉就像是自己从小认识的朋友,突然被告知“你不再是我朋友了”,挺让人不适应的。首先,咱们得捋一捋这个“行星资格”是怎么来的。最初的时候,人们对太阳系里的天体了解不多,看到那.............
  • 回答
    关于“电网”与“公务员”在知乎等平台上的评价差异,这一现象背后涉及社会认知、职业特性、政策环境、个人经历等多重因素。以下从多个维度进行详细分析: 一、职业特性与社会认知的差异1. 电网行业:技术型“苦力”与稳定性矛盾 工作强度高:电网从业者(如电力工程师、运维人员)需长期在高压、高温、高风.............
  • 回答
    关于“中华文明西来说”和对古希腊史的质疑为何存在不同舆论反应的现象,需从历史学、文化心理、学术传统及全球话语权结构等多维度进行分析。以下为详细探讨: 一、概念辨析与背景差异1. “中华文明西来论”的争议性 核心观点:部分学者(如郭沫若早期提出“殷商西来说”)曾认为中华文明受中亚或西亚影响,.............
  • 回答
    法学博士在死刑存废问题上的观点分歧,绝非简单站队,而是源于他们对法学理论、刑法目的、人权保障、社会现实等诸多复杂因素的深刻理解和不同侧重。以下将从多个角度详细阐述为何会出现这种分歧: 一、 对刑法目的的不同理解和侧重刑法存在的主要目的是什么?这是法学博士们首先会深入探讨的问题。不同的理论对刑法目的的.............
  • 回答
    华为海思和小米澎湃在芯片研发领域,尽管都属于中国科技公司,但它们所收获的评价却存在显著的差异,这背后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关键维度进行详细的分析:一、 历史积累与技术底蕴: 华为海思:沉淀二十余载,行业领军者。 起步早,目标明确: 海思半导体成立于2004年,.............
  • 回答
    《小时代》和《红楼梦》同样描写了奢侈华美的生活,但给人的感觉却截然不同,《小时代》常被诟病“装逼”,而《红楼梦》则被赞誉为经典。这其中的原因非常复杂,可以从多个维度来详细分析:一、 作者的创作意图与价值观的差异 《小时代》: 郭敬明的《小时代》系列,其核心是物质至上、拜金主义、名牌崇拜。故事几乎.............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很多人在学习和解决问题过程中都会遇到的困境,非常普遍。首先,要明白你不是一个人在经历这种“绞尽脑汁,百般尝试也不得其法”的感受。很多有成就的算法工程师,他们在职业生涯的早期也曾经历过类似的阶段。之所以会出现这种差异,并非简单的智力或天赋之别,而是知识体系、思维方式、经验积累以及解决问题.............
  • 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它触及到了跨文化沟通、工作文化差异以及个体认知偏差等多个层面。同样是“刷碗刷三遍”这个行为,为什么在中国员工和日本员工那里会产生截然不同的解读,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分析:一、 核心原因:文化价值观和期望的差异这是最根本的解释。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对于“工作”、“完美”、“.............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一些文化和创作上的深层原因。与其说美国穿越剧“想不出未来”,中国穿越剧“想不出历史”,不如说这是两国观众的文化偏好、社会心理以及影视产业发展阶段共同作用的结果。美国:对未来的憧憬、对现实的反思与科幻的沃土美国人偏爱往未来穿,这背后其实有多重解读: 对未来的乐观与探索精.............
  • 回答
    这问题触及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文化和心理层面的对比,我们不妨从几个角度来好好掰扯掰扯,把这其中的“味儿”给咂出来。首先,咱们得承认,人看东西,尤其看地域,往往带着自己的“滤镜”。这个滤镜,很大程度上是由我们的成长环境、文化背景、媒体宣传以及过往的经验塑造的。为什么东北是“苦寒之地”?—— 根植于历史与.............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