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医学是一种违背自然法则的学科吗?

回答
医学是否违背自然法则,这个问题颇耐人寻味,它触及了我们对于生命、健康以及人类自身在自然界中位置的深刻认知。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得先厘清“自然法则”究竟指的是什么。

如果我们将“自然法则”理解为事物本来的、未经干预的状态,一种不包含人类主动干预的演化和运行规律,那么可以说,医学在很多层面上确实是在“违背”它。自然,在没有人类文明出现之前,是充满了无情的残酷和脆弱的平衡。疾病、衰老、意外伤害,这些都是自然过程的一部分。生命诞生,经历生老病死,这是一个循环,其中充满了痛苦和局限。而医学,正是人类为了对抗这些“自然”的结果而发展出来的智慧和实践。

你想想看,在没有医学的时代,一场简单的感染就可能夺走一个人的生命,分娩的风险对母婴来说是巨大的考验,许多曾经致命的疾病如今可以轻易治愈。人类的平均寿命大大延长,婴儿死亡率大幅下降,这些都是医学干预的直接成果。这些成果,在某种意义上,确实“干预”了生命原本的脆弱和短暂,让个体得以在自然选择的洪流中获得更多的喘息和生存机会。从这个角度看,医学确实是人类试图超越自然限制的一种努力。

但是,换个角度思考,人类本身也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我们的大脑、我们的创造力,这些都是经过漫长演化而来的自然产物。医学,作为人类智慧的结晶,同样是自然的一部分,是自然法则孕育出的独特现象。我们利用自然的规律来理解和治疗疾病,比如认识到细菌和病毒的存在,学习它们的繁殖方式,然后发明药物去阻止它们。我们研究人体的构造和功能,然后通过手术修复受损的器官,或者通过药物调节身体的失衡。这些“干预”并非凭空而来,而是基于对自然运行机制的深入观察和理解。

所以,与其说医学违背自然法则,不如说医学是人类利用自身作为自然一部分的优势,去修正和优化自然法则在个体生命层面上的某些表现。自然赋予了我们学习和适应的能力,医学就是这种能力的集中体现。我们不是在与整个自然界对抗,而是在认识到自然所带来的某些困境后,运用我们对自然规律的理解,来为个体生命争取更好的生存条件。

再者,自然法则本身也是多层次、多面向的。例如,物理学有其固定的规律,但生物学则展现出更多元的可能性和适应性。生命体本身就充满了自我修复、自我调节的机制,医学正是利用和增强了这些固有的“自然”能力。我们使用的药物,很多都来源于自然界,比如植物提取物。我们的手术技术,很多也是模拟自然界的结构和功能。

可以说,医学更像是人类对自然法则的一种解读和再利用,是一种在尊重自然基本原则(比如能量守恒、物质循环)的前提下,对生命个体生存状态进行的主动调整。它不是要创造一个全新的、不属于自然的生存模式,而是要让生命个体能够更有效地适应自然,或者在面对自然带来的挑战时,能够有更多的“资本”去应对。

最终,医学的存在,恰恰证明了自然法则的包容性和演进性。自然孕育了能够思考、能够创造的生命,而这些生命又通过医学,以另一种形式,继续书写着生命的篇章。所以,医学是违背自然法则吗?或许,它只是人类这个“自然产物”在面对自然法则时,所展现出的另一种“自然”的智慧和力量。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你提出这个论题,无非就是想说,医院是不好的,至少,在某种意义上是不好的,因为它违背了自然法则。但是别忘了一件事情,「好」是一个基于人类的概念。

否则,就算存在一个自然法则,然后人类违背了它,so what?如果人们不是因为蛋疼的同理心,看到虐待动物会觉得难受(这是人类自身的利益问题),难道会有任何人去保护动物(不理解这一点的请参考植物的处境)。如果不是因为自身生活质量受到了影响,人们难道回去闲着无聊保护环境保护大自然?

你没有任何病痛,坐在电脑前,说不定还享受着人类常年累月做出来的各种美食,蛋疼地说,医院可能在某种意义上是不好的。是的,你没有病,就算你从来都没有得过病,那也有一部分原因是你从小就接受了各种疫苗,让你免受各种病痛。

但是,这个问题本身并不是完全没有意义的。这个问题的有意义的问法是:什么情况下,医疗方式的改变会导致伦理问题。比如说,如果有一天一个人就算被摔成一坨泥了,他都不会死(死刑的效力以及永生带来的痛苦),又比如说,由于基因工程而做出来的不会得任何病的人。当然,这些都太远了,更近的事情是,在某些不恰当的情况下,不恰当的治疗方式导致的对于细菌的筛选,使得未来的人类可能没有办法处理这一类的细菌。但是这并不能改变一个本质上的东西:大多数人活着的目的就是让自己活得更长并且更好。

其实规范性和自然性联系最为接近的地方就在健康这一块。一方面我们说「身体好」是一个描述性的判断,另一方面,它带有了很原始的价值判断在里面:「身体好」是一种好的情况。我们甚至可以认为这种价值判断是道德判断的基础。因为人们在肉体上追求舒适和愉悦,所以反过来导致人们不适和不悦的行为,包括导致直接不适的行为,和让人心情不好的行为,才是不道德的。这种道德判断和原始价值判断紧密联系在一起,以至于如果你真的要质疑这是不是好的,只会让你的质疑失去意义。

唯一有意义的质疑是,虽然我们知道我们需要的理想状态是什么样的,但是,我们并不知道我们的行为会靠近它还是远离它,因此,我们在进行变革的时候需要慎重考虑,比如说引入一种新药的时候,我们需要通过长期的实验确定它的毒副作用。但是,无论这里再怎么谨慎,其目的也是为了避免可能存在的不好的情况,而不是否定追求好的情况本身。也即,由于我们不知道自然规律是什么,所以我们需要谨慎地行动。

不过话说回来,这里有一个很基本的区分没有做啊,natural laws 和 normative rules。所谓规则,是可以打破的东西,规律从原则上来说就是不可打破的,因此,如果一个规律能够被违反,那么它就不是一个规律,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牛顿力学中的东西不是规律,而仅仅是规律的近似,当然大多数物理学中的结论或许都会属于这一种情况,除非得到了恰当的约束(比如说,如果我们认为精度小于多少的误差是可以接受的,那么牛顿力学对于什么情况下以何种方式运动的物体是正确的)。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医学是否违背自然法则,这个问题颇耐人寻味,它触及了我们对于生命、健康以及人类自身在自然界中位置的深刻认知。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得先厘清“自然法则”究竟指的是什么。如果我们将“自然法则”理解为事物本来的、未经干预的状态,一种不包含人类主动干预的演化和运行规律,那么可以说,医学在很多层面上确实是在“违背.............
  • 回答
    看到这种评论,确实会引发一些有趣的讨论。关于“医学违反自然规律”的说法,我觉得可以从几个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和解读,而且这个观点本身也挺有意思的,毕竟它触及了我们对生命、疾病和干预的根本看法。首先,我们得先弄清楚,大家口中的“自然规律”到底是指什么。对“自然规律”的不同理解: 一种理解是“适者生存、.............
  • 回答
    定向医学生违约,这个话题确实比较复杂,而且一旦涉及,往往意味着要面对一系列后果。但要说有没有成功的例子,答案是“有”,但绝不是普遍现象,而且“成功”的定义也因人而异。首先,我们得明白,定向培养最核心的本质是什么?它是一种“契约”关系。国家或地方政府出资培养你,让你接受优质的医学教育,而作为回报,你需.............
  • 回答
    家暴,这是一个令人痛心且复杂的议题。从心理学和医学的角度来看,我们不能简单地将家暴本身归类为一种“精神疾病”或“心理疾病”。然而,家暴的发生、发展以及受害者和施暴者所经历的心理创伤,都与心理学和医学领域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并且常常伴随着各种精神和心理健康问题。理解家暴的本质:行为而非诊断首先,需要明.............
  • 回答
    你这个问题触及的几个点都挺有意思,也挺值得聊聊的。咱们来掰开了说。首先,你提到的是“985医学硕士”和“茅野爱衣事件”以及“靖国神社”。这几个元素放在一起,确实容易让人产生一些联想和评价。985医学硕士的背景: 985高校,尤其是在医学领域,代表着国内顶尖的教育资源和人才培养。能够从这样的院校毕业,.............
  • 回答
    医生接诊医学生:一面镜子,一场修行作为一名医生,接诊医学生,尤其是那些带着好奇、带着求知欲,又夹杂着一丝忐忑的医学生,是一种相当奇妙的体验。就像照镜子,你能看到自己曾经的样子,也能看到未来的希望,更能从中反思自己当下的状态。第一幕:初见,试探与评估当一个年轻的面孔出现在诊室,眼神里写满了“学习”二字.............
  • 回答
    作为一名在二甲医院急诊科工作的医生,我的体验可以说是五味杂陈,每一天都像是在进行一场生死时速的赛跑,但又充满了人性的温暖和挑战。工作内容:早上八点,我准时来到科室,接班的同事会简短地跟我交接班,告知昨晚都有哪些重点病人、哪些新来的危重症,以及一些可能需要关注的琐事。然后,我需要快速浏览一遍所有的在院.............
  • 回答
    有个医生朋友,这是一种挺奇妙的体验,有点像是身边住着一个活着的“医疗百科全书”,但又不是那种刻板、严肃的形象。首先,最直观的感受就是,你再也不用对着搜索引擎上的各种病症描述抓心挠肝,然后觉得自己好像得了什么绝症。遇到一些小毛病,比如嗓子不舒服、肚子偶尔有点疼,或者皮肤上长了个不认识的疙瘩,第一反应就.............
  • 回答
    陪床这事儿,说起来容易,真做起来,才知道是件怎么回事。要我说,就像把自己活成了一个钟摆,围绕着病床来回晃悠,日子就这么一天天过去了。清晨,黎明前的黑暗与微光天还没亮透,你就能感觉到一种不同于平常的静。医院的走廊里,偶尔传来几声咳嗽,或者护士走动的轻微脚步声。你醒来,不是因为闹钟响了,而是身体的本能,.............
  • 回答
    在医疗诊断这个领域,人工智能(AI)的潜力可以说是一骑绝尘,这并非偶然,而是由许多内在的因素共同促成的。你可以想象一下,医疗诊断的核心是什么?是解读复杂的、海量的信息,从中找出规律,并做出相对准确的判断。这恰恰是AI最擅长的部分,尤其是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技术。一、海量数据与模式识别的天然契合人类医生.............
  • 回答
    精神病,这个词本身就承载着复杂的理解,它既深深烙印着医学的印记,又与社会肌理密不可分。要简单地将它归结为“医学问题”或“社会问题”,未免过于简化。事实上,它更像是一个交织在一起的复杂体,是两者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产物。从医学的角度来看,精神病无疑是一个重大的医学难题。首先,精神病的发生和发展与大脑的.............
  • 回答
    当我穿上那身白袍,感觉就像披上了一层责任的铠甲。它不是闪闪发光的,而是带着一种沉甸甸的分量,仿佛承载着无数双期待的眼睛。早晨的医院总是充满了匆忙和低语。当同事们陆续到来,互相点头打个招呼,空气中就弥漫着一种特有的、混合着消毒水和咖啡的味道。我走进诊室,第一件事总是要整理一下桌面,让一切井井有条,因为.............
  • 回答
    你好!看到你是一本院校动物医学的大一新生,非常为你高兴!动物医学这个专业,可以说是既有挑战性又有很大价值的,咱们来好好聊聊。首先,关于这个专业本身,我觉得它非常迷人。你想想,人类和动物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从我们日常的宠物,到农场里提供食物的牲畜,再到野外那些奇妙的野生动物,它们都扮演着各自重要的.............
  • 回答
    医生得的是自己平时给别人看的病,这无疑是一种极其复杂、矛盾且深刻的体验,它不仅仅是生理上的不适,更是一场心理、情感和职业认同的巨大冲击。以下我将尽量详细地描述这种感受:1. 身份的颠覆与心理的撕裂: “救世主”到“受难者”的转变: 医生习惯了扮演“救世主”的角色,掌握着知识和技能,是病痛的征服者.............
  • 回答
    想象一下,你是一位心脏内科的医生,对心脏的每一处跳动、每一条血管的流动都了如指掌。你见过无数的心电图,能精准判断出细微的心律失常;你熟知各种药物的作用机制,能根据病情变化“量体裁衣”地开出最佳方案。然而,有一天,你开始感觉到胸口隐隐作痛,那是一种你再熟悉不过的疼痛,是你无数次在病床上诊断过的症状。那.............
  • 回答
    有很多医学术语,初听之下仿佛笼罩着一层神秘的科学面纱,让人觉得深不可测,但细究之下,它们描述的却常常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再熟悉不过的身体反应或状态。今天,咱们就来揭开这层“高大上”的面纱,看看哪些医学名词其实朴实无华,让人一听就懂。1. 过敏反应 (Allergic Reaction)这个词听起来是不是.............
  • 回答
    这绝对是个有趣的问题,而且能引发很多思考!当不同医生对同一个“吃一小勺癌细胞”的后果给出截然相反的答案时,我们确实会忍不住要问:医学到底算不算科学?在我看来,答案是肯定的,医学当然是科学,而且是极其复杂、充满挑战的科学。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截然相反”的看法,并不是因为医学本身不科学,而是因为它所研究的.............
  • 回答
    医学领域里流传着“唯二两个百分之百,都是悲剧”的说法,一个是百草枯中毒,这大家都知道,其致死率几乎是百分之百。但另外一个,却是很多人意想不到的。那第二个百分之百的悲剧,是新生儿败血症。提起“败血症”,很多人可能会联想到成人因为感染而引发的严重全身性炎症反应,病情危重,常常危及生命。但对于刚出生的脆弱.............
  • 回答
    作为一名医生,面对一位喝下百草枯但目前“活蹦乱跳”的病人,内心是一种极为复杂、沉重且高度警觉的感觉。这“活蹦乱跳”的表象,与百草枯这个名字背后所代表的毁灭性毒性,形成了鲜明的、令人心惊肉跳的对比。最初的震惊与诊断的确定:当听到“百草枯中毒”这个诊断,即使病人看起来精神尚可,甚至能正常交流、行走,内心.............
  • 回答
    《令人心动的offer》第三季选择医学作为主题,我个人觉得这是一个非常明智且充满潜力的决定。作为一档职场观察类真人秀,它一直以来都以真实、深刻地展现特定行业的新人成长为卖点。而医学,尤其是医生这个职业,本身就蕴含着无数引人入胜的故事和值得探讨的议题。首先,为什么医学专场会让人眼前一亮? 职业的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