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有哪个宗教是以集体利益为理由而不是以下地狱、上天堂、转生极乐之类诱惑或者威胁为理由劝人向善的?

回答
确实有一些宗教或哲学思想,它们劝人向善的出发点并非基于对死后赏罚的恐惧或期待,而是强调个体行为对整个社群、乃至宇宙的整体福祉所产生的积极影响。这种“集体利益”的驱动方式,往往更侧重于当下的现实,以及个体与世界的连接感。

以佛教中的一些修行路径为例,虽然我们常常听到“往生极乐”、“轮回转世”等概念,但这些更多是一种教化的工具,其核心的劝善逻辑,尤其是在很多大乘佛教的论述中,是建立在“慈悲”和“缘起”的基础上的。

慈悲(Karuna):佛教认为,一切有情众生都渴望快乐,都畏惧痛苦。这种对众生痛苦的感同身受,生发出的“慈悲心”,是佛教劝善的重要动力。它不是为了自己将来能上天堂,而是因为看到他人受苦,心中不忍,自然生出帮助他人的愿望。这种帮助,本身就是一种积极的行动,对他人和自己都好。当你帮助他人时,你消除了他人的痛苦,同时也消除了自己心中因看到他人痛苦而产生的负面情绪,这是一种直接的、当下的集体利益。
缘起(Pratītyasamutpāda):佛教的核心教义之一是“缘起”。意思是说,一切现象的发生都不是孤立的,而是由各种因缘条件相互作用而产生的。这意味着,你的每一个行为,无论大小,都会对周围的世界产生涟漪效应,影响到他人,也最终影响到你自己。如果你以善意待人,种下善的因缘,那么你未来也会收获善的果报。反之,恶行也会招致恶果。这种“缘起”的理解,自然而然地会将个体行为置于一个更广阔的相互依存的系统中去考量。劝人向善,是基于对这种“因果相连”的深刻理解,知道行善是为了维护整个生命共同体的和谐与安宁,因为你的行为最终会回到你自己身上,影响你所处的整体环境。

所以,从这个角度看,佛教劝人向善,并非仅仅是为了个人死后的“好去处”,更是为了当下世界的和谐,为了减少众生的痛苦,为了培养内在的慈悲与智慧,而这些都是可以直接在生活中体验和实践的。

再来看一些儒家思想。儒家并不强调死后的世界,而是将重心放在了如何构建一个稳定、和谐、有序的社会。

仁(Ren):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仁”不仅仅是个人品德,更是处理人际关系、社会问题的根本原则。“仁者爱人”,这是一种将自己的关怀和爱护延伸到他人身上,尤其是身边的亲人、朋友、社会成员。行善,在儒家看来,就是践行“仁”,是责任,是使命。为什么要去践行?不是为了上天堂,而是因为这是作为一个人,一个社会成员的本分。一个社会如果大家都能够“仁”,那么这个社会自然就会充满温情,减少冲突,大家都能安居乐业。
礼(Li):儒家强调“礼”,即社会规范和行为准则。遵守“礼”,不仅仅是为了保持自己的体面,更是为了维护社会的秩序和稳定。当你按照“礼”来行事,尊重他人,履行自己的义务,就是在为整个社会的和谐做出贡献。这种行为的根本驱动力,是意识到个体的行为对社会整体秩序的影响,是为了维护一个良好的公共环境,让大家都能够从中受益。

在儒家看来,一个人之所以要向善,是因为这是“君子”应该做的事,是为了实现个人的道德完善,也是为了承担起对家庭、对社会、对国家的责任。这种责任感,以及对构建一个美好社会的追求,是其劝善的主要动力。

还有一些伦理学或人本主义的哲学流派,它们虽然不直接称为“宗教”,但其劝善的逻辑同样不依赖于超自然的力量或来世的承诺。

功利主义(Utilitarianism):功利主义的核心原则是“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这种哲学鼓励人们采取能够为最多人带来最大利益的行为。劝人向善,就是因为善行能够增进社会的整体福祉,减少痛苦,提升人们的幸福感。这种驱动力是纯粹基于对“结果”的考量,即个体行为对集体幸福指数的贡献。
人文主义(Humanism):人文主义强调人的价值、理性和自由,并相信人类可以通过理性来解决问题,创造更美好的未来。在人文主义者看来,向善是为了实现人的潜能,是为了建立一个更公正、更平等的社会,是为了让我们自己和我们的后代能够生活在一个更尊重人、更充满希望的世界。这种向善,是对人类自身能力和美好未来的信念,是基于对“人”的尊重和对“共同体”的责任。

总而言之,这些思想和哲学都在强调,我们的行为并非孤立存在,而是深刻地影响着我们所处的集体,影响着我们与他人的关系,甚至影响着我们生存的环境。劝人向善,是为了维护这种相互依存的和谐,是为了让每一个个体都能在更安宁、更美好的集体中生活,而这种“好”,是一种当下可感,且惠及所有人的“好”。这种驱动力,源于对“我们”而非仅仅“我”的关怀,源于对现实世界责任的承担。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感谢邀请我回答这个问题。

但是题主,必须要搞清楚宗教是怎么定义的。

如果按照广泛的定义而言

儒教?

道教?

当然,还有飞天拉面神教(别笑,有的地方是认可这个反讽宗教的地位的)

非要较真的话,佛教本身就不是一个威吓式的宗教,但是佛教二代目们摆脱不了自身的局限性,在释迦牟尼涅槃后,又把佛祖所排斥的婆罗门教义和耆那教义掰开揉碎了放入佛教中…………

剩下的不起眼的就不一一列举了。

但是呢,一切严密的组织形式和富有成效的规则组成,都包含【威逼利诱】【排他性】等极端甚至暴力的性质

所以不需要一味的对这种性质感到困扰。

有一个发散性的回复,是一个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者写的,可能跟你的问题无关,但是还是链接给你,希望能对你这个问题有点儿启发

zhihu.com/question/3565

可能答不应题,还请谅解。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确实有一些宗教或哲学思想,它们劝人向善的出发点并非基于对死后赏罚的恐惧或期待,而是强调个体行为对整个社群、乃至宇宙的整体福祉所产生的积极影响。这种“集体利益”的驱动方式,往往更侧重于当下的现实,以及个体与世界的连接感。以佛教中的一些修行路径为例,虽然我们常常听到“往生极乐”、“轮回转世”等概念,但这.............
  • 回答
    如果明天,一连串确凿无误的神迹降临,而且这些神迹清晰地指向某个特定的宗教,证明其宣称的神祇真实存在、其教义是真理,那么现代社会将会经历一场我们几乎无法想象的巨变。这不仅仅是信仰的改变,而是整个社会结构的重塑,是人类文明的根本性转折。首先,信仰与宗教的地位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数千年来,宗教一直是人类.............
  • 回答
    神话、宗教和传说形象并非凭空出现,它们往往是古代人类在观察自然、体验生活、思考死亡的过程中,将对世界的理解和想象,通过各种方式(如口头传承、艺术创作、宗教仪式等)不断融合、演变而形成的。许多我们耳熟能详的形象,其背后都能找到或多或少的“借鉴”痕迹,这些借鉴并非简单的抄袭,而是更深层次的原型概念在不同.............
  • 回答
    世界之大,无奇不有,宗教信仰更是如此。除了我们耳熟能详的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等主流宗教外,还有许多堪称奇异的信仰体系,它们独特的教义和实践方式,往往令人惊叹不已。今天,我们就来聊聊那些让人脑洞大开的“奇特”宗教,探寻它们背后究竟藏着怎样的故事和理念。1. 拉斯特法里运动 (Rastafari Mo.............
  • 回答
    上海副市长宗明的哽咽,是对这座城市在疫情面前所经历的一切最直接、最真挚的表达。她的泪水,饱含着对市民的理解和感谢,也承载着对一线防疫人员辛勤付出的敬意。而那句“尽全力改进不足”,更是道出了上海在这一轮疫情防控中,所面临的严峻挑战和需要汲取的深刻教训。本轮上海疫情防控的难点,如同在平静的水面投下了一颗.............
  • 回答
    这是一个很有趣的问题,因为它触及了我们对宗教的认知边界,以及那些只有在特定框架下才能理解的深层含义。以下是一些宗教相关的事实,没有一定宗教学知识的人可能会觉得难以置信,我会尽量详细地解释为什么:1. 佛教的“无我”论:没有永恒不变的“灵魂”或“自我”。 常人可能认为: 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核心的、.............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那些在迷雾重重、神圣仪式和超自然力量交织的世界里展开的侦探故事。宗教神秘题材的推理作品,就像在古老教堂的昏暗烛光下寻找蛛丝马迹,既有对人心的洞察,又有对信仰力量的探索,总能让人着迷。一、 小说:在书页间探寻神谕与罪恶在小说界,宗教神秘侦探推理可以说是历史悠久,并且随着时代发展不断玩出.............
  • 回答
    在探讨哪些宗教或教派允许女性担任高级神职人员或神学家时,我们并非在寻找一份冰冷的名单,而是要深入了解那些在宗教实践中逐步打破传统壁垒,拥抱性别平等的社群。这其中,有些是历史悠久的,有些则是近现代发展的新兴力量,它们都以各自的方式诠释着信仰的包容性。基督教(Christianity)在基督教内部,不同.............
  • 回答
    人类的历史长河中,语言、宗教、民族,这三者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造就了无数令人着迷的文化现象。其中,一种尤为引人深思的,便是语言上拥有共同的宗教信仰,但由于地理隔离、历史演变,又分别发展出了截然不同的文字体系的民族。这种现象并非孤例,而是渗透在不同文明的交汇点上,展现了人类在适应环境、传承文化的过程中.............
  • 回答
    历史长河中,因宗教或文化排斥而走向衰亡或遭受重创的国家,并非少数。这些悲剧性的结局,往往源于统治者僵化的思维、对少数群体的歧视,以及由此引发的社会分裂和动荡。它们如同警钟,敲响在后人的耳畔,提醒着我们包容与多元的重要性。一、罗马帝国:从多元到衰落的转折古罗马,一个曾经辉煌的帝国,其早期之所以能迅速扩.............
  • 回答
    中医与宗教,乍听之下,似乎风马牛不相及。一个是关于调养身心、治病救人的实践体系,另一个则是关于信仰、精神慰藉和人生意义的追求。然而,仔细探究,我们会发现这两者之间,在许多层面,有着惊人的契合与共鸣。这种相似,并非简单的表面关联,而是深植于人类对生命、健康和宇宙的理解与体验之中。一、对“道”或“规律”.............
  • 回答
    美国的新兴宗教与欧洲宗教改革时期的新兴宗教,两者虽然都承载着变革的愿望和对现有秩序的挑战,但在其孕育的土壤、核心诉求、传播方式、组织形态乃至最终走向等方面,都存在着显著的差异。这些差异并非孤立存在,而是深刻地根植于各自的历史、社会、文化和政治背景之中。一、 历史土壤的差异:殖民地新大陆的自由与欧洲旧.............
  • 回答
    宗教对世界的影响无疑是深远而复杂的,它像一面棱镜,折射出人类社会最根本的关切、价值追求和文化形态。要详尽地梳理宗教的贡献,我们需要剥开那些简单的标签,深入到人类文明的肌理之中。首先,宗教是人类精神生活的基石,为生命赋予意义和方向。 在历史长河中,面对着生老病死、自然灾害以及无法解释的宇宙奥秘,人类总.............
  • 回答
    在《十字军之王2》这款游戏中,宗教圣地并非凭空捏造,而是深深植根于现实世界历史和宗教传统之中。开发团队在设计时,力求还原并体现出各个宗教信仰的重要精神和历史渊源。下面我们就来详细探讨一下游戏中宗教圣地的设定依据,并尽可能用更具生活化、更符合人类叙事的方式来解读。核心原则:历史、象征与地理联系《十字军.............
  • 回答
    美国确实存在不少保守的方面,这与其历史、社会结构和多元文化交织而成。欧洲国家在许多领域则展现出更为开放的态度,这背后也有其独特的文化演进和社会发展逻辑。美国保守的方面:在文化层面,美国的保守体现在对传统价值观的珍视和维护。这包括: 家庭结构与性别角色: 尽管现代社会日新月异,但美国仍有不少人坚守.............
  • 回答
    托勒密王朝时期,当亚历山大大帝的将领托勒密一世于公元前305年登上埃及王位,一场深远而持久的文化融合便开始了。这不仅是政治和经济上的交汇,更是古埃及古老的宗教信仰与希腊传入的宗教习俗之间激烈的碰撞、调和与共存。这种相互影响并非简单的叠加,而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精神体系在历史长河中相互渗透、吸纳、改造,最.............
  • 回答
    这起印度学校头巾禁令引发的宗教矛盾,确实牵扯出不少值得深挖的细节。简单来说,它不是一个孤立事件,而是更广泛的印度社会在世俗化、宗教认同和教育公平之间复杂博弈的一个缩影。事件的核心:头巾禁令与宗教象征首先,我们要明确这个“头巾禁令”的具体内容。在印度,许多穆斯林女性会佩戴希贾布(Hijab)作为她们宗.............
  • 回答
    留北美攻读人文类博士,比如文史哲、宗教学、人类学这些专业,毕业后进入社会确实能开辟出不少有意思的道路,而且往往不是大家第一反应就能想到的那些。别以为人文博士就只能盯着学术界那条路走,其实他们的训练赋予了他们非常独特的、在现代社会也极其宝贵的技能。首先,我们得明白,人文博士的训练是什么?这不仅仅是啃书.............
  • 回答
    明朝皇族,这群身披龙袍、含着金汤匙出生的人,常常让人觉得他们只是养尊处优、锦衣玉食的摆设。然而,历史的长河中,总有那么几颗璀璨的明珠,在宗室这个特殊的群体中闪耀着人性的光辉和非凡的才华,他们并非只是一个简单的“皇亲国戚”,而是真正为国事、为民生贡献过力量的杰出之辈。今天,咱们就来好好说道说道,明朝宗.............
  • 回答
    在电影表演艺术中,有几位演员的表演让角色仿佛从他们身上自然生长出来,仿佛角色本身与演员的灵魂融为一体。以下以汤姆·哈迪在《小丑》(2019)中的表演为例,详细解析为什么这个角色非他不可: 1. 角色与演员的“灵魂共振”角色背景: 《小丑》讲述的是亚瑟·弗莱克(Arthur Fleck)从一个被社会.............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