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有哪些宗教相关的事实,没有一定宗教学知识的人不会相信?

回答
这是一个很有趣的问题,因为它触及了我们对宗教的认知边界,以及那些只有在特定框架下才能理解的深层含义。以下是一些宗教相关的事实,没有一定宗教学知识的人可能会觉得难以置信,我会尽量详细地解释为什么:



1. 佛教的“无我”论:没有永恒不变的“灵魂”或“自我”。

常人可能认为: 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核心的、永恒不变的“我”或“灵魂”,这是我们之所以是我们,是个人身份的载体。死亡只是这个“我”的消失,或者进入另一个世界。
佛教的解释(详细):
佛教的核心教义之一是“无我”(Anattā/Anatman)。这并不是说“我”不存在,而是说不存在一个独立于所有条件和构成要素之外、永恒不变的、实体的自我。
佛教认为,我们所感受到的“我”,实际上是由五种相互依存的要素组成的集合体,这五种要素被称为“五蕴”(Skandhas):
1. 色蕴 (Rūpa): 指物质的身体、感官以及它们所处的物质世界。
2. 受蕴 (Vedanā): 指感受,包括乐受、苦受和不苦不乐受(即中性感受)。这是感官接触外境时产生的纯粹的感受性反应。
3. 想蕴 (Saññā): 指识别和概念化,是为事物赋予名称和意义的能力,是“这是什么”的认知过程。
4. 行蕴 (Saṅkhāra): 指意志、冲动、业力以及心理活动,是驱使我们采取行动的内在动力和倾向。
5. 识蕴 (Viññāṇa): 指意识或觉知本身,是认识到某个事物存在的能力,是辨别和了解。
这五蕴是不断变化、相互作用的。我们的身体会衰老死亡,我们的感受、想法、认知、意愿也随着经验而改变。没有哪一个要素是永恒不变的,也没有哪一个要素可以独立于其他要素而存在。
因此,佛教认为,所谓的“我”,就像一条河流,它之所以被称为同一条河流,只是因为流动的连续性,但构成河流的水分子一直在变化。同样,我们的“我”也是一种因果相续的现象,而不是一个固定的实体。
为什么要强调“无我”? 佛教认为,我们执着于一个虚幻的、永恒不变的“我”,是痛苦的根源。因为我们害怕失去这个“我”,害怕死亡,所以会产生贪婪、恐惧、执着等烦恼。理解“无我”,能够帮助我们放下对“我”的执着,从而达到解脱。



2. 犹太教的“上帝是个体吗?”问题:上帝没有形体,并且在某种程度上是超越我们理解的。

常人可能认为: 上帝要么像一个全能的父亲,要么是一个审判者,有某种人格化的形象,甚至可能是一个巨大的、无所不在的能量体。我们能够理解祂的意图和行为,就像我们理解人类一样,只是祂的能力更强。
犹太教的解释(详细):
犹太教最核心的信念是“一神论”,即只有一个上帝。但这个“一个”的概念,在犹太教中非常强调其独一性、不可分割性以及与任何其他存在的根本性区别。
《申命记》6:4 的著名经文“听啊,以色列!耶和华—我们上帝是独一的主”(Shema Yisrael Adonai Eloheinu Adonai Echad)中的“Echad”(一个)被解释为一种绝对的、无法再分割的统一,与构成多个部分的“聚合体”不同。
犹太教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偶像崇拜和拟人化上帝。这意味着上帝没有身体,没有性别,没有形状,无法被看见,也无法被描绘。摩西五经明确禁止制造任何图像来代表上帝。
上帝的属性: 犹太教认为上帝是无限的、永恒的、全知的、全能的、至善的。但这些属性并不是人类可以完全理解或类比的。例如,上帝的“愤怒”或“喜悦”并非人类情绪的延伸,而是用我们能理解的语言来描述上帝对人类行为的反应,或者描述上帝的圣洁与公义。
上帝的临在与隐蔽: 犹太教也探讨了上帝的“隐蔽性”(Tzimtzum)和“临在”(Shekhinah)。一方面,上帝为了让世界和自由意志的存在成为可能,在某种意义上“收缩”了自己,留出了空间。另一方面,上帝的“临在”(通常用阴性词汇Shekhinah表示,意为“居住”或“同在”)是指上帝神圣荣耀的临在,是上帝与世界和人类互动的某种表现,但这种临在本身也并非一个可见的实体。
一个难以置信的点: 很多没有接触过犹太教的人,可能会觉得一个没有形体、无法被描绘、其属性也无法被完全类比的上帝,似乎不那么“真实”或难以与之建立个人联系。他们习惯于更具象化的神的概念。而犹太教正是强调超越一切具象,强调上帝的绝对异质性。



3. 基督教的“三位一体”教义:上帝是独一的,却同时是圣父、圣子、圣灵三个位格。

常人可能认为: 如果上帝是独一的,那么祂只有一个“身份”或“面向”。比如,要么就是圣父,要么就是圣子(耶稣),要么就是圣灵。将三个“位格”说成是同一个上帝,这在逻辑上说不通,更像是一种多神论的变体。
基督教的解释(详细):
三位一体(Trinity)是基督教最核心但也是最难理解的教义之一。它并非字面意义上的“三个上帝”,而是强调上帝的本质是独一的,但在这个独一的本质中,同时存在着三个永恒的、相互区分的位格(Persons):圣父、圣子(耶稣基督)和圣灵。
“位格”的含义: 在神学上,“位格”不是指“人格”(personhood)那样我们理解的独立个体,而是指一种永恒的、具有特定关系和独特属性的、但共享同一神性本质的“身份”或“存在方式”。
圣父: 常常被理解为万物的创造者,是“源头”。
圣子(耶稣基督): 被认为是上帝的道成肉身,是上帝的儿子,以人的样式来到世上,是上帝的启示和救赎的通道。耶稣既是完全的神,也是完全的人。
圣灵: 被认为是上帝的活泼临在,是圣洁的动力,在信徒心中工作,引导、安慰、赐予能力。
如何理解这种“一而三,三而一”? 这是一个神秘的奥秘,基督教神学家试图用类比来解释,但没有一个类比是完全完美的,因为它们都可能触及异端。
常见但有缺陷的类比: 比如水可以有固态(冰)、液态(水)、气态(蒸汽)三种形态,但这是同一物质。然而,这只是形态的变化,而非位格的区分。
另一个类比(更贴近但仍不完美): 太阳(父)、太阳的光(子)、太阳的热量(灵)。光和热都源于太阳本身,不可分割,但它们又是不同的“展现”。
为何如此重要? 基督教认为,上帝借着圣子(耶稣)的牺牲和圣灵的同在,完成了救赎人类的计划。圣父、圣子、圣灵在救赎计划中扮演了不同的角色,但他们的本质和目的都是同一个上帝。
难以置信之处: 对于非基督徒,甚至很多基督徒自己,三位一体的教义仍然是一个“信心的跳跃”。在日常逻辑中,“一个事物是三个不同的事物”是自相矛盾的。但基督教认为,上帝的本质远超人类的逻辑理解能力。



4. 伊斯兰教的“塔夫希尔”(Tafsir)与《古兰经》的超然性:并非简单的文本,而是上帝神圣语言的“翻译”,其字面意思之外有无尽的解释深度。

常人可能认为: 《古兰经》就像一本宗教法律书籍或历史记载,其意义在于字面上的内容和教导。如果对某些经文不理解,可以查阅注释或请教学者,但其本身是相对固定的文本。
伊斯兰教的解释(详细):
在伊斯兰教中,《古兰经》被认为是真主(安拉)通过天使吉卜利勒(加百列)降示给先知穆罕默德的,未经人类污染的神圣语言的直接启示。因此,它不是“穆罕默德写的小说”,也不是“一本经过编纂的书”,而是被视为“卡拉姆·安拉”(Kalam Allah)——真主的语言本身。
超然性与神圣性: 《古兰经》因此具有极高的神圣性和超然性。它在天上有原型(母卷),而被降示到人间是其“意义的体现”,而非其“真实本身”。这使得《古兰经》不仅仅是指导,更是神圣临在的一种载体。
塔夫希尔(Tafsir): “塔夫希尔”是指对《古兰经》的解释、注释或阐释。然而,这并非简单的文本分析。伊斯兰学者认为,由于《古兰经》的神圣性,其意义是多层次的、深邃的,甚至可能是无限的。
字面意义(Zahir): 这是最直接的理解,是所有人都应遵守的。
隐藏或内在意义(Batin): 除了字面意义,许多经文还被认为包含着更深层的、象征性的、属灵的或神秘的含义。这些内在意义的探索,需要深厚的宗教学、阿拉伯语、历史背景以及属灵洞察力。
解释的来源: 塔夫希尔的解释依据通常包括:
1. 《古兰经》本身对《古兰经》的解释(一部分经文可以解释另一部分)。
2. 圣训(Hadith):即先知穆罕默德的言行记录,被认为是阐释《古兰经》的最佳途径。
3. 圣门弟子的言论。
4. 阿拉伯语的语言学原理。
5. 逻辑推理(在不违背前几项原则的情况下)。
难以置信之处: 对于一个非穆斯林来说,将《古兰经》视为“真主的语言本身”,并且其意义深度是无限且层层叠叠的,甚至有“隐性”的、需要属灵洞察才能领悟的层面,这可能显得过于神秘化。他们可能会认为,一本经书的内容应该是清晰可知的,或者最多是历史、道德、法律的指导。但伊斯兰教强调,作为“真主的语言”,《古兰经》就如同真主本人一样,是无限且永远值得探索的。



这些例子都说明了宗教信仰如何超越了我们日常的经验和逻辑,进入了一个需要特定框架、传统和理解来接受的领域。这些“事实”之所以难以被没有特定知识背景的人相信,是因为它们挑战了我们对于存在、自我、神性和文本意义的普遍认知。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信仰民间宗教的人远远多于人们日常认知,甚至还存在秘密宗教团体甚至是秘密宗教家族。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是一个很有趣的问题,因为它触及了我们对宗教的认知边界,以及那些只有在特定框架下才能理解的深层含义。以下是一些宗教相关的事实,没有一定宗教学知识的人可能会觉得难以置信,我会尽量详细地解释为什么:1. 佛教的“无我”论:没有永恒不变的“灵魂”或“自我”。 常人可能认为: 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核心的、.............
  • 回答
    中医与宗教,乍听之下,似乎风马牛不相及。一个是关于调养身心、治病救人的实践体系,另一个则是关于信仰、精神慰藉和人生意义的追求。然而,仔细探究,我们会发现这两者之间,在许多层面,有着惊人的契合与共鸣。这种相似,并非简单的表面关联,而是深植于人类对生命、健康和宇宙的理解与体验之中。一、对“道”或“规律”.............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那些在迷雾重重、神圣仪式和超自然力量交织的世界里展开的侦探故事。宗教神秘题材的推理作品,就像在古老教堂的昏暗烛光下寻找蛛丝马迹,既有对人心的洞察,又有对信仰力量的探索,总能让人着迷。一、 小说:在书页间探寻神谕与罪恶在小说界,宗教神秘侦探推理可以说是历史悠久,并且随着时代发展不断玩出.............
  • 回答
    在探讨哪些宗教或教派允许女性担任高级神职人员或神学家时,我们并非在寻找一份冰冷的名单,而是要深入了解那些在宗教实践中逐步打破传统壁垒,拥抱性别平等的社群。这其中,有些是历史悠久的,有些则是近现代发展的新兴力量,它们都以各自的方式诠释着信仰的包容性。基督教(Christianity)在基督教内部,不同.............
  • 回答
    人类的历史长河中,语言、宗教、民族,这三者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造就了无数令人着迷的文化现象。其中,一种尤为引人深思的,便是语言上拥有共同的宗教信仰,但由于地理隔离、历史演变,又分别发展出了截然不同的文字体系的民族。这种现象并非孤例,而是渗透在不同文明的交汇点上,展现了人类在适应环境、传承文化的过程中.............
  • 回答
    历史长河中,因宗教或文化排斥而走向衰亡或遭受重创的国家,并非少数。这些悲剧性的结局,往往源于统治者僵化的思维、对少数群体的歧视,以及由此引发的社会分裂和动荡。它们如同警钟,敲响在后人的耳畔,提醒着我们包容与多元的重要性。一、罗马帝国:从多元到衰落的转折古罗马,一个曾经辉煌的帝国,其早期之所以能迅速扩.............
  • 回答
    美国的新兴宗教与欧洲宗教改革时期的新兴宗教,两者虽然都承载着变革的愿望和对现有秩序的挑战,但在其孕育的土壤、核心诉求、传播方式、组织形态乃至最终走向等方面,都存在着显著的差异。这些差异并非孤立存在,而是深刻地根植于各自的历史、社会、文化和政治背景之中。一、 历史土壤的差异:殖民地新大陆的自由与欧洲旧.............
  • 回答
    神话、宗教和传说形象并非凭空出现,它们往往是古代人类在观察自然、体验生活、思考死亡的过程中,将对世界的理解和想象,通过各种方式(如口头传承、艺术创作、宗教仪式等)不断融合、演变而形成的。许多我们耳熟能详的形象,其背后都能找到或多或少的“借鉴”痕迹,这些借鉴并非简单的抄袭,而是更深层次的原型概念在不同.............
  • 回答
    世界之大,无奇不有,宗教信仰更是如此。除了我们耳熟能详的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等主流宗教外,还有许多堪称奇异的信仰体系,它们独特的教义和实践方式,往往令人惊叹不已。今天,我们就来聊聊那些让人脑洞大开的“奇特”宗教,探寻它们背后究竟藏着怎样的故事和理念。1. 拉斯特法里运动 (Rastafari Mo.............
  • 回答
    宗教对世界的影响无疑是深远而复杂的,它像一面棱镜,折射出人类社会最根本的关切、价值追求和文化形态。要详尽地梳理宗教的贡献,我们需要剥开那些简单的标签,深入到人类文明的肌理之中。首先,宗教是人类精神生活的基石,为生命赋予意义和方向。 在历史长河中,面对着生老病死、自然灾害以及无法解释的宇宙奥秘,人类总.............
  • 回答
    美国确实存在不少保守的方面,这与其历史、社会结构和多元文化交织而成。欧洲国家在许多领域则展现出更为开放的态度,这背后也有其独特的文化演进和社会发展逻辑。美国保守的方面:在文化层面,美国的保守体现在对传统价值观的珍视和维护。这包括: 家庭结构与性别角色: 尽管现代社会日新月异,但美国仍有不少人坚守.............
  • 回答
    在《十字军之王2》这款游戏中,宗教圣地并非凭空捏造,而是深深植根于现实世界历史和宗教传统之中。开发团队在设计时,力求还原并体现出各个宗教信仰的重要精神和历史渊源。下面我们就来详细探讨一下游戏中宗教圣地的设定依据,并尽可能用更具生活化、更符合人类叙事的方式来解读。核心原则:历史、象征与地理联系《十字军.............
  • 回答
    如果明天,一连串确凿无误的神迹降临,而且这些神迹清晰地指向某个特定的宗教,证明其宣称的神祇真实存在、其教义是真理,那么现代社会将会经历一场我们几乎无法想象的巨变。这不仅仅是信仰的改变,而是整个社会结构的重塑,是人类文明的根本性转折。首先,信仰与宗教的地位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数千年来,宗教一直是人类.............
  • 回答
    托勒密王朝时期,当亚历山大大帝的将领托勒密一世于公元前305年登上埃及王位,一场深远而持久的文化融合便开始了。这不仅是政治和经济上的交汇,更是古埃及古老的宗教信仰与希腊传入的宗教习俗之间激烈的碰撞、调和与共存。这种相互影响并非简单的叠加,而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精神体系在历史长河中相互渗透、吸纳、改造,最.............
  • 回答
    这起印度学校头巾禁令引发的宗教矛盾,确实牵扯出不少值得深挖的细节。简单来说,它不是一个孤立事件,而是更广泛的印度社会在世俗化、宗教认同和教育公平之间复杂博弈的一个缩影。事件的核心:头巾禁令与宗教象征首先,我们要明确这个“头巾禁令”的具体内容。在印度,许多穆斯林女性会佩戴希贾布(Hijab)作为她们宗.............
  • 回答
    确实有一些宗教或哲学思想,它们劝人向善的出发点并非基于对死后赏罚的恐惧或期待,而是强调个体行为对整个社群、乃至宇宙的整体福祉所产生的积极影响。这种“集体利益”的驱动方式,往往更侧重于当下的现实,以及个体与世界的连接感。以佛教中的一些修行路径为例,虽然我们常常听到“往生极乐”、“轮回转世”等概念,但这.............
  • 回答
    明朝皇族,这群身披龙袍、含着金汤匙出生的人,常常让人觉得他们只是养尊处优、锦衣玉食的摆设。然而,历史的长河中,总有那么几颗璀璨的明珠,在宗室这个特殊的群体中闪耀着人性的光辉和非凡的才华,他们并非只是一个简单的“皇亲国戚”,而是真正为国事、为民生贡献过力量的杰出之辈。今天,咱们就来好好说道说道,明朝宗.............
  • 回答
    上海副市长宗明的哽咽,是对这座城市在疫情面前所经历的一切最直接、最真挚的表达。她的泪水,饱含着对市民的理解和感谢,也承载着对一线防疫人员辛勤付出的敬意。而那句“尽全力改进不足”,更是道出了上海在这一轮疫情防控中,所面临的严峻挑战和需要汲取的深刻教训。本轮上海疫情防控的难点,如同在平静的水面投下了一颗.............
  • 回答
    留北美攻读人文类博士,比如文史哲、宗教学、人类学这些专业,毕业后进入社会确实能开辟出不少有意思的道路,而且往往不是大家第一反应就能想到的那些。别以为人文博士就只能盯着学术界那条路走,其实他们的训练赋予了他们非常独特的、在现代社会也极其宝贵的技能。首先,我们得明白,人文博士的训练是什么?这不仅仅是啃书.............
  • 回答
    在21世纪,尽管世界在科技、文化、观念上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依然有一些宗教团体选择继续遵循古老的禁忌,其中最常见的便是“不吃猪肉”。这背后并非简单的饮食偏好,而是源于深厚的历史、文化、宗教传统和教义的传承。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探讨几个关键层面。一、 宗教经典与律法:教义的根本依据最核心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