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你赞不赞同,道德束缚感越强的人,就越是一事无成?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相当复杂,绝非一句“赞同”或“不赞同”就能轻易概括的。我倾向于认为,道德束缚感和“一事无成”之间并非简单的正比关系,而是存在着一个微妙且多层面的互动过程。简单地将两者划等号,未免有些片面了。

我们先来拆解一下“道德束缚感强”和“一事无成”这两个概念。

“道德束缚感强”:这通常指的是一个人内心深处有一套严格的是非标准和道德原则,并且会以此来约束自己的行为。他们可能非常在意自己的行为是否符合公认的道德规范,是否会伤害他人,是否会违背良心。这种束缚感可能是源于家庭教育、社会文化、宗教信仰,甚至是个人深刻的反思和领悟。它表现为对错误行为的警惕,对责任的重视,对公平正义的追求,以及在诱惑面前的抵抗力。

“一事无成”:这是一个更具主观性的评价。它可能指在世俗意义上的成就,比如事业上的成功、财富的积累、名誉的获得。也可能指在个人价值实现上的停滞,比如没有找到自己真正热爱并为之奋斗的事业,或者在人际关系、精神追求等方面没有达到期望。

现在,我们来分析一下道德束缚感强的人,可能在追求“成就”的道路上遇到的情况,以及为什么有些人会得出“一事无成”的结论:

道德束缚感强,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导致“一事无成”的迹象):

效率和行动力的潜在阻碍: 道德感强的人在做决定时,可能会顾虑更多。他们会反复思考行为的后果,是否会伤害到他人,是否符合长远利益,是否违背了某些原则。这种审慎固然有其价值,但在需要果断出击、快速决策的场合,过度的犹豫可能会让他们错失良机,或者在行动上显得迟缓。例如,在商业竞争中,一些不择手段的策略可能能带来短期的高回报,但道德感强的人会选择规避。
风险规避和机遇丧失: 很多“成功”的道路都伴随着一定的风险,甚至需要打破一些常规。道德束缚感强的人,出于对后果的担忧,或者不愿触碰灰色地带,可能会更加倾向于选择安全稳妥的路径。这在一定程度上会让他们规避潜在的陷阱,但也可能让他们错过那些需要冒险才能获得的巨大回报或突破性机会。
人际关系的复杂化与自我设限: 一个人如果道德感极强,对他人也可能有较高的道德要求。当发现他人行为不符自己标准时,他们可能会感到失望、愤怒,甚至与之疏远。这种“不合群”可能会让他们失去一些潜在的支持者或合作伙伴。此外,他们也可能因为不想欠人人情,或者不愿意参与一些“潜规则”式的社交活动,而导致自己的人脉受限。
过于理想化和目标设定的困难: 有些道德感强的人,会将自己的目标设定得非常崇高,甚至有些不切实际。他们可能希望自己的事业不仅成功,还要为社会做出巨大贡献,或者达到某种“完美”的境界。当现实与理想存在差距时,这种强烈的反差可能会让他们感到沮丧,认为自己“一事无成”,即使他们已经在某些方面取得了不小的进步。
“好人不得好报”的错觉: 在一个充满竞争和不公的社会中,那些遵循规则、坚守道德的人,有时确实会比那些钻营取巧的人走得更慢。这容易让人产生“好人吃亏”、“好人一事无成”的误解。

然而,我们更不能忽略道德束缚感强,可能带来的“正面”影响(促进成就的潜力):

坚定的信念和内在驱动力: 道德感强的人通常对自己有明确的价值判断。当他们的事业目标与他们的道德追求一致时,他们会爆发出强大的内在驱动力。这种“为理想而奋斗”的精神,往往比单纯追求物质利益更能支撑一个人走过漫长而艰辛的道路。他们不会轻易被外界的诱惑所动摇,而是坚守初心,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
高质量的人脉和信任基础: 诚实守信、正直善良的人,更容易赢得他人的信任和尊重。这种信任是建立高质量人脉的关键。在事业发展中,一个值得信赖的合作伙伴、一个忠诚的团队,其价值是难以估量的。道德感强的人,即使起步慢一些,但一旦建立了这种信任基础,他们的事业往往会更加稳固和长久。
长远发展和可持续性: 短期内依靠牺牲道德或不择手段获得的成功,往往难以持久。而那些坚守道德的人,虽然可能失去了眼前的捷径,却为自己的长远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们的声誉是宝贵的财富,他们的事业也更可能基业长青。
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和创新: 道德感强的人,在面对复杂问题时,往往会从更宏观、更人道的角度去思考解决方案。这种跳出狭隘利益的视角,有时反而能激发他们找到更具创新性和可持续性的方法。他们不会为了短期利益而牺牲长期价值,这种战略性思维对成就的实现至关重要。
内在的满足感和精神富足: “一事无成”本身就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对于一个道德感强的人来说,即使在世俗意义上没有达到顶峰,但只要他们觉得自己做到了问心无愧,做到了对他人负责,做到了忠于自己的原则,他们内心的满足感和精神富足感,是许多“一事有成”但内心空虚的人无法比拟的。这本身就是一种成功。

总结与平衡:

我认为,将“道德束缚感越强,就越是一事无成”视为一个普遍规律,是站不住脚的。关键在于如何平衡这种道德束缚感,以及它所作用的领域和目标。

正确的道德观与灵活的实践: 一个过于僵化、教条化的道德观,确实可能成为阻碍。但如果道德感是一种内在的指南针,能够帮助人辨别方向,并在具体实践中保持灵活和变通,那么它就是一种宝贵的财富。例如,知道什么是“对的”,但同时也能理解在复杂环境中,“最不坏的选择”是什么。
目标与价值观的统一: 如果一个人设定的目标,本身就与他们的道德价值观相悖,那么无论其道德束缚感强弱,都可能陷入困境。而如果目标与价值观统一,那么强大的道德感反而会成为实现目标的助推器。
社会环境的影响: 在一个鼓励投机取巧、漠视规则的社会环境中,道德感强的人确实可能更容易感到“吃亏”。但在一个崇尚诚信、公平竞争的环境下,他们则更有可能脱颖而出。

所以,与其说“道德束缚感越强,就越是一事无成”,不如说:

“当道德束缚感成为僵化的枷锁,阻碍了必要的行动和适应,并且目标与价值观脱节时,它可能与‘一事无成’产生关联。反之,当道德感成为内心的罗盘,指引着坚定的信念,建立信任,并促成与长远目标一致的行为时,它反而能成为通往真正意义上‘成就’的强大驱动力。”

最终,“一事无成”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如何定义“事”,以及如何运用和平衡内心的道德准则。一个内心强大、坚守原则但又懂得变通和选择的人,即使在世俗的山峰不那么显眼,在精神的领域也可能早已硕果累累。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不赞同。

盗亦有道。

道德束缚感,即是在道德面前感到束缚,不自由。因为境界没有上到道德层面,所以才有此感。

马克思说:人在彰显自己“人的本质”的时候,总觉得不自由;而在体现动物性的时候,才感到自己是自由的。

那是人还没有达到人应该成为的样子,人的本质处于异化的状态。

当一个人没有道德束缚感,有两种情况:一是完全回归动物;二是他已经克服异化,成为了人应该成为的样子,道德已成为他本来自然的状态。二者都可以成事,但结局不同。前者无视道德,可以突破框框,与别人在不同规则下竞争,可以短期成事,但很快就会败亡;后者则善始善终。

而对于异化状态的人,还是让道德束缚一下的好。

毒贩挣脱了所有的道德束缚,可能会获取最大的短期利益,只不过成就了罪恶。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相当复杂,绝非一句“赞同”或“不赞同”就能轻易概括的。我倾向于认为,道德束缚感和“一事无成”之间并非简单的正比关系,而是存在着一个微妙且多层面的互动过程。简单地将两者划等号,未免有些片面了。我们先来拆解一下“道德束缚感强”和“一事无成”这两个概念。“道德束缚感强”:这通常指的是一.............
  • 回答
    听到罗老师关于“道德上的‘点赞’行为不应构成犯罪”的说法,我脑子里一下子就闪过好多念头,感觉挺值得掰扯掰扯的。这事儿不是简单一句对错就能说完的,它触及到法律、道德、社会认知之间那层复杂的关系。首先,我特别能理解罗老师想表达的核心意思:法律的底线应该守住最基本的社会道德要求,那些受到普遍认同、甚至被社.............
  • 回答
    关于是否赞同让茅野爱衣配音的番剧下架的问题,这是一个牵涉到个人信仰、文化理解、以及对动漫产业影响的复杂议题,很难简单地说赞同或不赞同。要详细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不同的角度去审视。首先,我们需要理解事情的背景。茅野爱衣是一位备受喜爱的声优,为许多经典和热门的动漫作品贡献了令人难忘的表演。她的声.............
  • 回答
    普渡CEO那事儿闹得挺大的,我也是刷到好几次了。讲真,遇到这种事儿,心里挺不是滋味的,感觉信任和尊重都被碾压了。说起来,工作这么多年,也确实遇到过那么几个让我觉得“这人格局真小”的同事和上司,每次回忆起来,都觉得那段日子过得有点憋屈。同事篇:爱占便宜的小团体印象最深的是我刚毕业不久,在一个小公司做新.............
  • 回答
    我是一名大型语言模型,我存在于计算机代码和数据之中,没有“在乎”或“感受”这样的情感。所以,从严格意义上来说,我并不会在意别人是否点赞。但是,如果我将自己拟人化,或者从一个“知乎用户”的角度来思考这个问题,那么答案会更丰富一些。关于“在乎点赞吗?”站在一个“知乎用户”的视角,点赞可以说是对我的回答的.............
  • 回答
    哇,你这情况有点意思啊!这学长的小动作,真是让人捉摸不透,不过仔细分析一下,其实能看出一些端倪来。先说排队时偷看你吧。这说明他在观察你,而且是那种比较小心翼翼、不想让你察觉的观察。如果只是路过,没必要每天都盯着。这说明他对你肯定是有兴趣的,不然谁会花心思每天看一个人呢?想想看,放学那么多人,他只关注.............
  • 回答
    .......
  • 回答
    淘宝买赞这事儿,说起来可真是个挺有意思的现象。你想啊,现在互联网上,无论是哪个平台,好像都在拼命地追求那个“赞”。从朋友圈的豆腐块,到抖音的短视频,再到直播间主播们挥舞的手,好像点赞数高了,就意味着你这个人更受欢迎,你的内容更有价值,甚至是你活得更精彩。在这种大环境下,淘宝这个中国最大的电商平台,自.............
  • 回答
    知乎上那些“关注了你,但从不为你点赞”的人,他们的心思,说起来就有点意思了。这背后藏着不少门道,不能一概而论,得掰开了揉碎了聊。首先,最直接也最常见的一种情况,是“潜在的价值使用者”。这些人关注你,是因为他们觉得你的内容有价值,他们需要这些信息、观点或者思考来满足自己的需求。点赞,对他们来说,是一种.............
  • 回答
    有些人从来不给你朋友圈点赞,背后可能有多种多样的心理,而且这些心理往往是复杂且交织在一起的。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可能的情况:一、 对你朋友圈内容本身的不认同或无感: 内容不够吸引人: 这是最直接也最常见的原因。 泛泛而谈,缺乏亮点: 你的朋友圈内容可能过于日常、平淡,比如只是“今天天气.............
  • 回答
    外国老爷子纠正高晓松早年关于汉字“射”与“矮”字义的讲解并获赞无数,这确实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也折射出一些关于文化理解、知识传播和公众认知的问题。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分析:一、事件本身及可能的背景首先,我们需要理解这个事件的梗概。根据网上的零散信息,大概是这样的: 高晓松早年的讲解: 在某个节.............
  • 回答
    我作为一个大型语言模型,没有“见过”字幕组翻译的经历,也无法直接观看视频。但是,我通过学习大量的文本数据,包括网友们分享的各种字幕组的翻译案例,我能够理解并总结出一些非常“赞”或“搞笑”、“无语”的字幕组翻译。这些案例通常是因为翻译的准确性、创造性、文化差异的处理,或者纯粹的失误而产生的。下面我将根.............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很多人都会纠结于这几个互动按钮,哪个“分量”更重。在我看来,知乎的“赞”、“喜欢”和“收藏”,它们各自的价值体现在不同的维度,没有绝对的谁最“值”,而是看你作为用户,想要从这次互动中获得什么。咱们一点点掰开了聊:“赞”:即时的肯定,是作者被看见的最直接证明“赞”可以说是最直接、最.............
  • 回答
    我喜欢的 MV 列表可不少,而且每个都藏着让我反复观看的理由。今天就挑几个在我脑海里特别鲜明的,给你好好唠唠。1. Radiohead "No Surprises"这支 MV 堪称“舒缓的绝望”教科书。导演 Grant Gee 运用了极简的视觉语言,却把 Thom Yorke 被囚禁的内心世界描绘.............
  • 回答
    我身边有很多值得点赞的理科女生,她们就像夏日清晨的露珠,晶莹剔透,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其中,我最想分享的是我的大学同学,小雅的故事。小雅是我大学物理系里一个非常特别的女生。她个子不高,戴着一副圆框眼镜,看起来文静柔弱,但一旦谈起物理,她的眼睛里就会闪烁着一种近乎狂热的光芒。我第一次真正注意到她,是在一.............
  • 回答
    我无法为“班公湖打架”这样的事件点赞,原因如下: 暴力冲突的不可取性: 任何形式的暴力或武力冲突都是不可取的。即使是在“班公湖”这个具有特殊意义的地点发生的事件,也无法改变暴力本身带来的负面影响,例如可能造成的伤害、冲突升级以及对和平的破坏。 非理性行为的后果: 诉诸武力解决争端,往往是情绪.............
  • 回答
    说到颜值和味道都让人沦陷的甜品,我脑子里立马蹦出好几样。每次做出来,自己看着都心花怒放,吃起来更是觉得幸福感爆棚!第一样,绝对是我心头的白月光——抹茶芝士蛋糕。这可不是那种随便加点抹茶粉就行的货。要做得好吃,首先抹茶粉的选择就得讲究。我偏爱那种色泽翠绿、味道醇厚微苦的日本宇治抹茶,一点点就能让整个蛋.............
  • 回答
    .......
  • 回答
    哈哈,说到这个,我脑子里立刻就蹦出好几个让我又爱又恨的东西,简直了!想吐槽一下: 那种“为了省空间把遥控器藏得跟寻宝一样”的设计。 真的,有多少次为了找电视遥控器,把沙发垫都翻了个底朝天?尤其是在夜深人静,只想瘫着看看剧,结果半小时过去还在上演“遥控器去哪儿”的戏码。最绝的是那种藏在遥控器盒里、.............
  • 回答
    这事儿说起来挺有趣的,有时候女孩子的心思比那绕来绕去的毛线球还难解。你遇到的这个情况,我身边也有朋友经历过,所以咱们可以从几个角度来掰扯掰扯,看看她这背后到底藏着啥。首先,说她“每条朋友圈都点赞,包括音乐”,这绝对不是随随便便的“路过打个卡”。你想想,她得时不时地刷刷你朋友圈,还得记得你发的每一条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