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其说在乎赞,不如说是在乎自己的思维是否处在一个真正「孤独」的状态下。
凭心而论,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许不会和身边的朋友一一分享我们在知乎上对诸多问题的想法,现实本身就是一个精致的笼子,社交规则和社会习俗束缚了我们的很多行为模式。哪怕分享了一些想法,我们也可能遭遇反驳,遭遇冷落,毕竟人和人的兴趣点覆盖面不可能完全相同。从最理想的角度看,我们的想法得到了身边人的赞同,但如果将之转换为客观意义上的赞,在绝对数量上仍然是个位数——而我们很多人社交圈中能够与之分享想法的人的数量甚至就是个位数的。上述分析是想说明,在现实社会中,我们每一个人在面对每一个独立的问题时,可能都在承受着思维上的「孤独」,哪怕自己有一些想法,也无法在自己局限的社交圈中寻求到充分的共鸣。
这就构成了我们在网络言论场中发言的一个重要动力。网络言论场打破了时空和现实社交圈的束缚,提供了一个又一个讨论独立问题的空间,我们如同是一个又一个小怪兽,在这些空间漫无目的地四处游荡,期待遇到能够证明自己并不孤独的「同类」。而为了让「同类」更容易找到自己,我们也许还需要鼓起勇气嚎叫几下。这些嚎叫便构成了一个又一个或长或短,形态各异的知乎答案。当然,我们中还有少数身材惊人的大怪兽,它们不需要四处游荡,因为它们站在那里就是一个吸引同类的道标,我们很多人便以大怪兽为目标聚集在它周围,哪怕我们也许心里并不真的十分欣赏大怪兽的每一声嚎叫。
但无论是小怪兽还是大怪兽,它们都可能会面临一种尴尬:嚎叫了之后吸引不来任何同类。那时它们的内心就会诞生一种恐惧:我的思维是真正的「孤独」的吗?在现实生活中的局限性同时也构成了掩饰它们孤独的绝佳借口,但在网络言论场仍然没有同类的话,是否就意味着自己的思维是真正的「孤独」呢?
其实,这个世界上大多数有价值的东西都是曲高和寡的,但不是所有创造价值的人都能够承受这种曲高和寡。一颗未经琢磨的心脏,能否承载在茫茫人海中嚎叫却得不到回应的失落感呢?这时如果能有一个突然从0到1变化赞映入眼帘,是否又会让小怪兽感受到一股莫名的暖意呢?其实打破孤独,一个赞就够了。于是我常会按照时间顺序浏览热门问题下那些一两个赞的答案和评论,心想这会不会是他们一天最开心瞬间呢?
而光是这么想一下,心底就会涌上一丝幸福感。
在乎。
我有被倾听的需要,被倾听的同时又被认可(点赞),而被认可又会带来更多的倾听(点赞也是一种传播),你说我在不在乎?
再者,如果我真的不在乎是否有人倾听,我干嘛不自己写日记?
咱家是个搞工程的。不做什么大工程,搞点小工程。
在现实生活里,被甲方搞,监理搞,银行搞,规划搞,消防搞,城管搞,以及各种各样有权力的各种政府部门搞。
在内心深处,咱家从来都是视他们如草芥的。
可以这么说,这些人中的绝大部分,都很平庸。他们没有什么认识,没有什么世界观,活着就是消费,消费就是活着,生活对他们而言就是物质享受。
但必须承认,人家有权力,他可能没有什么能力,你必须小心伺候,以免给你惹来更大的麻烦。
钱是赚了一点,日子过得去,但这种日子,其实过得不算开心。
咱家当年刚进入工程领域,当施工狗的时候,那是每天被人骂得泪流满面,当人的面不敢哭不能哭,回家洗澡的时候偷偷哭。
一晃被骂了十几年了,自己有点资本了,有点能力了,有些阅历了,你来骂咱家,咱家也能和你对骂了。
在知乎回答问题是干什么呢?
其实就是吹逼。
工程狗爱吹逼,不怕骂,都是这么来的。点赞不点赞,不在乎的,咱家只有几个赞的问题多得是。
习惯了~
这是2018年的第一答,照例吹了一个逼,祝大家新的一年能大展宏图。
没有自己事业的找到自己的事业,找到自己事业的能更上一层楼。
其他没什么,健健康康快快乐乐就好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