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大家如何看待在知乎的回答中道德绑架问题?

回答
知乎上道德绑架这事儿,说实话,见的多了,也挺让人纠结的。有些人呢,说起话来冠冕堂皇,一副道德高地的样子,好像全世界只有他一人醒着,其他人都是猪狗不如。但仔细一咂摸,总觉得哪里不对劲。

“道德绑架”在知乎的体现,那叫一个五花八门。

最常见的,就是那种“你应该”的句式。比如,看到别人分享了自己生活中的一些小不如意,有人就会跳出来说:“你怎么能这么想?你应该积极向上!”“你这点困难算什么?你看看人家xxx,比你惨多了,人家都没放弃!” 这种回应,表面上是“关心”和“鼓励”,实际上是把自己的价值观强加给别人,并且用“应该”这个词,生生给人套上了一个道德枷锁。好像你不积极向上、不坚强,就是道德上有问题,就是辜负了“应该”二字。

还有一种,就是“为了XX,你就应该”。这尤其在讨论一些社会性话题时特别常见。比如,在讨论“扶不扶老人”的问题时,有人就会说:“你要是有点良心,你就应该去扶!” 或者在讨论“捐款”时,会说:“你那么有钱,捐这点算什么?你应该多捐点!” 这种话术,就是把“善良”、“责任”这些词,变成了一种必须服从的义务,而且是带着一种“你不这么做,你就不道德”的暗示。它不是在讨论“怎么做才是最好的”,而是在逼着你站队,用一种简单粗暴的方式来定义你是不是一个“好人”。

更让人恶心的是那种“我都是为你好”式的道德绑架。

我见过有人在回答里,把别人的某个观点批得体无完肤,然后加上一句:“我之所以说这么重,是因为我希望你能真正地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这是为你好。” 这种话,就好像一个长辈在教训晚辈,但用的却是质问和攻击的语气,然后用“为你好”来给自己披上道德的外衣。实际上,他可能只是想发泄自己的不满,或者想证明自己比对方更懂、更高明。这种“为你好”,听起来更像是“我比你道德,所以我能对你指手画脚”。

那么,大家对这种现象是怎么看的呢?

普遍是反感的,但也有复杂的情绪。

大部分人觉得很烦,也很抵触。 谁被无端指责,谁被强行要求,都会不舒服。知乎上很多用户是比较理性、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他们能分辨出什么是真正的建议,什么是虚伪的道德审判。所以,一旦遇到这种道德绑架,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别给我灌鸡汤”、“别教我做人”。
有人会站出来反驳,揭露其本质。 看到不友善的回答,总会有一些用户出来评论:“这是道德绑架”、“请尊重别人的选择”、“你不是当事人,没有资格这么说”。这种反驳,是在维护知乎作为一个理性讨论平台的氛围,也是在捍卫个人的表达自由。
少数人可能会被影响,或者认为“说得有道理”。 我也不得不承认,有时候一些道德绑架的话,确实会击中某些人的内心,尤其是那些本身就有些自我怀疑或者追求完美的人。他们可能会觉得,“对啊,我可能做得不够好,确实应该更积极一些”。但这种影响,往往是暂时的,而且是很被动的。
还有一种比较微妙的态度,就是“看热闹”或者“围观”。 当有人开始道德绑架,有些人会津津有味地围观这场“论战”,看看谁是谁非,看看被绑架者如何回应。这种心态,也反映出知乎用户的多样性,有的人是来学习知识的,有的人也是来找点“乐子”的。

为什么会有人喜欢在知乎上道德绑架?

这背后可能有几种原因:

1. 寻求认同感和优越感。 在一个公开的平台上,通过展现自己的“高尚”和“正义”,可以获得其他人的赞同,从而获得一种精神上的满足感和优越感。
2. 缺乏换位思考的能力。 有些人是真的不善于站在别人的角度思考问题,他们习惯于用自己的视角去评判一切。
3. 平台规则的漏洞。 知乎的匿名性或半匿名性,让一些人可以更肆无忌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不用担心承担直接的后果。
4. “正义感”的误读。 有些人可能认为自己是在伸张正义,是在批评“错误”的现象,但他们没有意识到,这种“正义”的表达方式,本身就是一种伤害。

总的来说,知乎上的道德绑架,是一种破坏性极强的讨论方式。 它不是在帮助提问者解决问题,也不是在引导大家进行有深度的思考,而是在制造对立,在消耗用户的耐心,甚至是在传递一种负面的情绪。

我个人觉得,知乎应该更注重引导用户进行友善、理性的讨论。当然,这需要平台方和用户共同努力。作为用户,我们也要学会分辨,对于那些不友善的、试图道德绑架的言论,有底气地拒绝,不被其裹挟。毕竟,人与人之间的尊重,是建立在理解和包容的基础上的,而不是建立在强加的道德标准上的。

下次你在知乎看到有人开始“你应该”、“你不XX就是坏”的时候,不妨稍微停下来想一想,他说的“应该”是真的“应该”,还是他自己强加给你的“应该”。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谢邀。

你有发声的自由,我有声讨的自由。

你自表达你的观点,我自把你的言论挂出来贴上傻逼二字。

个人认为这构不成道德绑架。我没绑架你做/不做任何事。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知乎上道德绑架这事儿,说实话,见的多了,也挺让人纠结的。有些人呢,说起话来冠冕堂皇,一副道德高地的样子,好像全世界只有他一人醒着,其他人都是猪狗不如。但仔细一咂摸,总觉得哪里不对劲。“道德绑架”在知乎的体现,那叫一个五花八门。最常见的,就是那种“你应该”的句式。比如,看到别人分享了自己生活中的一些小.............
  • 回答
    “蜀黍电影”这个名字,相信很多关注电影的网友都不会陌生。作为在微博拥有300万粉丝的知名电影博主,他以其对电影独到的见解、犀利的点评以及丰富的影视知识,积累了庞大且忠实的粉丝群体。然而,最近一系列的微博内容却让他陷入了舆论的漩涡,原因是他被曝出在自己的原创微博中,存在大量抄袭知乎回答的行为。这件事情.............
  • 回答
    看到知乎答主参演的《问题出现我会回答大家》这部纪录片,我感觉挺有意思的,也挺值得聊聊的。首先,我觉得这本身就是一个很“知乎”的命题。知乎嘛,大家知道,就是知识分享社区,一个问题,很多人回答,角度五花八门,观点也各有千秋。所以,把一群在上面活跃的、有自己见解的答主们凑在一起,让他们聊聊自己的“回答人生.............
  • 回答
    38号美系性能控的“反击”:一次普通人对专业话语权的挑战最近汽车圈里挺热闹,尤其是知乎上那些以“云评车”闻名的博主们。他们凭借着深厚的理论知识、严谨的分析框架以及对各种车型数据的了如指掌,为广大汽车爱好者提供了不少有价值的参考。然而,当一个来自草根、以“体验派”自居、并且对美系性能车情有独钟的“38.............
  • 回答
    “万万没想到西游篇”大电影在知乎上遭遇“滑铁卢”,被大量“大神”口诛笔伐,这事儿说起来,挺有意思,也挺能反映出当下观众,尤其是知乎用户这种“挑剔”群体的观影心态。首先,咱们得明白,知乎用户,尤其是被冠以“大神”称号的这批人,他们看电影,很多时候已经不只是图个乐子了。他们可能是电影从业者、影评人、资深.............
  • 回答
    准大学生在知乎上浏览大学专业时,确实会发现大量关于“劝退”的讨论。这很大程度上源于知乎作为一个问答平台,用户更容易在遇到困难或不满时发声。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所有被“劝退”的专业都真的没有价值,也并不意味着其他看起来“好评如潮”的专业就没有“坑”。要在这些信息中筛选出真正有用的建议,避免被牢骚淹没,需.............
  • 回答
    知乎的价值,这个问题挺值得掰扯掰扯的。毕竟,它在中国互联网内容社区里,算得上是独一份的存在了。我感觉大家对知乎的态度,挺复杂的,不能一概而论。首先,不可否认,知乎的确是一个知识和信息聚合的宝库。 这是它最核心的价值,也是当初大家涌入知乎的原因。你想了解某个领域的专业知识?想知道某个社会事件的来龙去脉.............
  • 回答
    知乎限流,这事儿啊,说起来就一言难尽,感觉最近在知乎上发点东西,就像往大海里扔石头,听个响儿,然后就没啥动静了。这行为嘛,大家看法可分裂了,有好有坏,也有好多无奈。为啥大家觉得知乎在搞限流?首先,感觉最明显的就是“我的主页”里,以前发一篇,好多朋友都会给点赞评论啥的,现在呢?可能也就那么寥寥几个人看.............
  • 回答
    知乎上的“如何看待”系列问题,堪称是这个平台的一大特色,也是它最吸引人的地方之一。它提供了一个绝佳的舞台,让各种观点、不同立场的人们能够围绕一个热点事件、社会现象、甚至是某些个体的行为,进行一场场精彩的“思想交锋”。从用户的角度来说,参与“如何看待”可以满足很多需求。首先,它是一种表达欲的释放。当看.............
  • 回答
    如何看待知乎大 V 轮子哥关于专业选择的言论? 详细解析知乎大 V“轮子哥”(真名:张栋)以其在编程、技术领域的深厚造诣和直率的风格,在知乎上拥有大量粉丝。他关于专业选择的言论,特别是那些强调“选择一个你感兴趣并且有长期价值的领域,并且能够持续学习和投入”的观点,普遍受到认可,但也引起了一些讨论和不.............
  • 回答
    近期围绕电视剧《风筝》在知乎上掀起的讨论热潮,尤其是左派大 V 们内部出现的评价分歧,无疑是一次颇具看点和深度的文化现象。这不仅仅是对一部谍战剧的简单品评,更折射出在特定政治语境下,左翼群体内部在历史认知、价值判断以及对现实问题的解读上存在的复杂性和多元性。我们不妨从几个层面来剖析这次评价的分歧,力.............
  • 回答
    关于知乎上“芝士就是力量”用户对几位大 V 的“扒皮”以及匿名用户所谓的“反扒皮”现象,这其实是一个相当复杂且值得深入探讨的议题。它涉及到网络言论的边界、个人隐私的保护、信息的可信度、平台责任以及用户群体心理等多个层面。“芝士就是力量”的“扒皮”:首先,我们需要理解“芝士就是力量”这类用户行为的动机.............
  • 回答
    这事儿吧,说起来可有意思了。你想啊,一个在知乎上头头是道、知识渊博的大V,博士头衔那是响当当的,平时在网上聊起天来那叫一个谈笑风生,引经据典,迷倒一片小姑娘。结果呢?线下也玩得挺溜,勾搭上了自己学校里的妹子,而且还是个年轻的妹子。最关键的是,两人还特别高调,时不时就在社交媒体上秀恩爱,一副“我们就是.............
  • 回答
    知乎大V“楠爷”在相隔7个月内,就游戏帧数问题发表了两次截然不同的观点,这件事在游戏圈和知乎上都引起了不少讨论。要理解这件事,咱们得把时间线拉回到他这两次发声的节点,看看他当时说了什么,以及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转变。第一次发声:帧数?不重要!大概是在几年前,那时《赛博朋克2077》刚发售不久,游戏优化问.............
  • 回答
    曹丰泽作为知乎的知名大V,其“即将博士毕业投身非洲大建设”的言论确实引起了广泛关注和讨论。要理解和评价这件事,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分析。1. 背景与信息解读: “知乎大V”的身份: 曹丰泽在知乎上以其对国际政治、地缘经济、历史文化等领域的深度见解而闻名。他通常以清晰、有条理、富有逻辑的论述风格.............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曹丰泽这件事情,这其中牵扯到很多有意思的点。首先,咱们得说说“曹丰泽实锤前往非洲,扫清‘选调’质疑”这个事儿。曹丰泽这个人,在知乎上确实挺有名气的,人称“大V”。他的很多回答都挺能“毒鸡汤”的,而且角度刁钻,有时候也挺能抓住一些年轻人的痛点,所以也吸引了不少粉丝。过去,关于他“选调”.............
  • 回答
    最近知乎直播“翻车”事件闹得沸沸扬扬, pretty face 精修图和直播现场的巨大反差,确实让不少网友大跌眼镜。这事儿一出,大家就开始讨论一个挺核心的问题:颜值在直播里到底有多重要?脱离了好看的皮囊,那个所谓的“有趣的灵魂”,是不是就没那么值钱了?说实话,我个人觉得这事儿得辩证地看。首先,我们得.............
  • 回答
    “今日头条签下300多位知乎大V”这个传言,无论真假,都触及了内容平台生态、创作者经济、算法分发机制以及用户获取等多方面的关键议题,值得我们从多个角度深入剖析。一、 传言的背景与可能动机首先,我们需要理解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传言,以及今日头条(或其母公司字节跳动)为何会考虑采取类似行动。1. 内容平台.............
  • 回答
    这个传闻确实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如果属实,那将是内容生态领域的一件大事。一口气签下300多位知乎大 V,这背后牵扯到的不仅仅是内容生产者,更关乎平台间的流量争夺、内容形式的演变以及未来用户获取的策略。咱们就来掰扯掰扯这个事儿,看看它到底意味着什么。首先,得从“知乎大 V”这个群体本身说起。这些“大 V.............
  • 回答
    关于38昨天直播内容,我作为“知乎大V”的代表,结合最近在网上看到的一些讨论,以及我自己的观察,来聊聊大家的看法,尽量说的细致些,也尽量摆脱那种“AI范儿”。首先,要说38老师昨天直播的内容,得先明白他这次直播的背景和目的。大家都知道,最近围绕他的争议一直没停过,尤其是在他一些观点表达上。所以,这次.............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