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知乎答主参演的《问题出现我会回答大家》?

回答
看到知乎答主参演的《问题出现我会回答大家》这部纪录片,我感觉挺有意思的,也挺值得聊聊的。

首先,我觉得这本身就是一个很“知乎”的命题。知乎嘛,大家知道,就是知识分享社区,一个问题,很多人回答,角度五花八门,观点也各有千秋。所以,把一群在上面活跃的、有自己见解的答主们凑在一起,让他们聊聊自己的“回答人生”,这就像一个从线上到线下的自然延伸。它没有那种刻意制造的戏剧性,更多的是一种真实的生活记录。

让我觉得比较有意思的点,可以从几个方面说:

“回答”作为一种人生片段的折射: 很多答主通过分享自己的经历,把他们写过的那些“高赞回答”背后的人生故事给挖掘出来了。我印象比较深的有几个,比如那个写情感故事的,他本人经历了很多,所以才能写出那么打动人的东西。还有那位在职场上非常有条理,分析问题透彻的答主,他的生活也同样井井有条,仿佛他回答问题的方式就是他生活的缩影。这让我觉得,很多时候,我们在知乎上看到的那些精准、深刻的回答,背后是答主们日积月累的生活经验、思考沉淀,甚至是伤痛和顿悟。他们把自己的“问题”和“回答”变成了生命的一部分。

从“线上偶像”到“真实个体”的转化: 知乎上很多答主都有自己的粉丝群,他们的回答被很多人关注、点赞、收藏。但线上呈现的东西,往往是经过“筛选”和“美化”的。这部片子就把他们拉回到现实生活中,展现了他们在家庭、工作、情感中的样子。你会发现,有些看起来在网上舌灿莲花、思辨敏锐的人,在生活中可能也有自己的困惑,甚至会因为回答而受到质疑或困扰。这种从“线上光鲜”到“线下日常”的反差,让这些“知乎人物”变得更加立体和真实,也让我们更接近他们作为普通人的那份共情。

对“知识分享”背后动机的探讨: 为什么会有人愿意花大量时间去写那些长篇大论的回答?是为了分享知识?为了获得认同?还是有其他更深层次的动机?纪录片里有的答主提到了,回答问题是一种自我梳理的过程,把脑子里零散的想法整理清楚;有的说是为了帮助别人,解决他人的困惑,从中获得一种成就感;还有的则坦言,是为了获得关注,满足一种被看见的需求。我觉得这触及到了很多人在互联网社交中的普遍心理。我们都在以各种方式寻找连接和意义,而“分享”和“被回应”是其中重要的一环。

“回答”与“质疑”的辩证关系: 知乎上,回答自然会引来评论,评论中既有赞同,也有质疑、反驳。纪录片也呈现了这种互动。有的答主因为一个回答,被“人肉”,被恶意攻击,这让我们看到,光鲜的背后也可能隐藏着风险。但也有答主,正是因为在质疑中不断反思和修正自己的观点,才让自己的回答变得更加成熟。这就像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回答”和“质疑”相辅相成,共同推动着知识的进步和个体的成长。

“问题”本身的意义: 影片的名字叫《问题出现我会回答大家》,这本身就很有意思。“问题”是驱动一切的源头。无论是社会性的、生活性的,还是个人化的。而“回答”是解决问题、寻求答案的尝试。这部片子让大家看到,这些被放在网上的“问题”,其实都源自鲜活的生命体验,而那些“回答”,也承载了答主们的人生智慧和思考。它提醒我们,生活本身就是一个不断提出问题、寻找答案的过程,而每个人在其中扮演的角色,都可以是“提问者”,也可以是“回答者”。

当然,也有一些地方可能让我觉得可以更深入一些:

不同平台答主的差异化: 知乎的答主和微博、抖音、小红书上的内容生产者,他们的“回答”动机和呈现方式可能是有差异的。如果能更清晰地对比一下,也许能发现更多有趣的现象。
“答主”身份对真实生活的影响: 比如,当一个“答主”的身份深入人心后,ta在现实生活中的言行举止,是否会被“标签化”?ta的“回答”习惯是否会影响ta在人际关系中的处理方式?这方面如果能再挖掘一下,会更耐人寻味。

总的来说,我觉得《问题出现我会回答大家》这部片子,提供了一个挺独特的视角,让我们透过“知乎答主”这个身份,看到了更广泛的关于“表达”、“分享”、“互动”以及“个人成长”的议题。它没有那种“惊天动地”的故事,但它足够真实,足够贴近我们的生活,也足够引发我们的思考。它让我觉得,在互联网的时代,每个人都可以是某个领域的“答主”,用自己的方式去回应生活中的问题。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泻药。

话说7号,我在知乎的编辑找到我,说刘老湿你既出镜参与了知乎和五条人的歌,可曾写了一点什么东西么?

我说写了写了,没问题,稍等我下,马上发。

8号,编辑问我说刘老湿发生甚么事了,问我怎么回事。

我说喔原来是昨天,事情实在太多,写了一半,被耽搁了。今天已经在写了在写了。

9号,我关掉了手机。

唉,对创作者来说,想要好好写点东西,实在是太难了(远目

——————————

其实最开始编辑找到我的时候,我是拒绝的。

我说另请高明吧,我实在也不是谦虚,我一个五音不全的人,怎么就要去唱歌了呢?但是编辑讲大家已经研究决定了,而且修音你晓得不晓得?有个软件唤作melodyne 5,一拖一拽,马上就准了。

我说好像不太行,我发音真声多气音少,音域还低,melodyne 5对这方面的改善不太好,修不好,假。

编辑说是不是给你脸了?行,那你别来了,赶紧把极简北伐史和剑客律师的稿子交了吧,这个月底交不上来,吊着打。

然后我就念了两句歌词,叫“问题出现,我会回答大家”,这事便定了下来。

——————————

说好了出镜之后,大家颇为我的造型废了一番脑筋。

起初导演说,你就按平时的风格出镜就好。

我说行,那就是格子衬衫、牛仔裤、冲锋衣呗。

导演喊卡:这特么不是程序员的造型么?

我说对啊,我就是学这玩意的啊。

导演说要一个跟你知乎风格相符的形象!

我说行,那就给洒家备上两把菜刀,准备二十个杠精,洒家在镜头前把这些人细细地切成臊子,裹上面包边炸至金黄……

导演喊卡:这都什么乱七八糟的?行了,有没有中式风格的衣服?来一套。

我说这个事吧,比较难办,衣服我倒是有,问题在于,这衣服是我当年160斤的时候买的,预备瘦了之后再穿。

导演问那你现在多少斤?

我说现在200斤。

导演说你穿上,大伙看看。

看过之后大伙一致表态,说刘老湿可以的,看着没那么胖,就这套衣服吧!

我信了。

于是敞着怀拍了这个视频。

导演非常满意。

——————————

在拍摄地点的问题上,我们发生了很大的分歧。

到哈尔滨拍,五条人不方便。

去海南拍,我不方便。

最后大家决定互相妥协一下,我飞去上海拍。在那一刻,我忽然想起了飞往威克岛的麦克阿瑟。

于是我就错过了跟五条人同框出镜的机会。

我一点都不难过。

嘤嘤嘤。

——————————

拍摄是在一个书店进行的。

我带了个箱子,里面装着那件买了六年一次都没穿过的衣服。见到导演之后,他点点头:换衣服吧。

我说好嘞,跑到楼上,找到厕所,开始脱衣服。

脱到一半,门口脚步声响起,有人进来了。

他走得很急,我猜他对于男厕出现一个半裸男这种事情,没有心理准备。

所以见到我的那一刻,他明显颤抖了一下,我很担心他会不会忽然湿润,只好挤出一个笑容,希望用我有亲和力的表情让他安定下来。

他又颤抖了一下,咬咬牙,最后生理的需求还是战胜了内心的恐惧,跑到了卫生间最里边的一个格子里,用力插上了门。

——————————

这次出镜,我基本上是原汁原味。

没化妆,没修图。

油光四射,反映了我的真实颜值,比海马体那种照骗高到不知哪里去了。许多读者看过片子之后纷纷表示这才对嘛,这跟他们印象中的刘老湿形象就吻合了。

只是很多人都表示桌上没有放面包边,让他们觉得有点遗憾,这些人我都拉黑了,完全听不懂他们在说什么。

怪怪的。

——————————

其实五条人的原作我一直都有在听。

而且自己还魔改过一个版本。

甚至还想做一期视频,唱一点“告诉大家~我的回答被折叠啦”之类的东西,

后来这个点子被编辑强力镇压了。

其实现在这版歌词我也蛮喜欢的。

就是每当唱“问题出现我会回答大家”的时候,想想我那一千多的草稿箱,会有点心虚……

——————————

我开始觉得,跑调会是我最大的挑战。

后来我发现,其实我跑调没那么严重。

而且唱到后来,越唱越嗨,还挺在状态的。

所以成片出来之后,我欣慰地发现我的主要问题还是丑。

那就无所谓了。

人设没崩。

——————————

说了这么多不正经的,讲点正经的吧。

掐指算算,自己来知乎七八年了,算是知乎开放注册后第一批进来的。

从2016年底开始逐渐写一点东西,2017年算是正式把知乎当成主战场,到现在也有好几年了。

能受邀一起演绎这首歌,我很开心。

偶尔写点东西,大家喜欢,我很开心。

所以问题出现,大家尽管问,我尽量答~希望知乎下个十年,我还能继续回答大家的问题。

(比心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看到知乎答主参演的《问题出现我会回答大家》这部纪录片,我感觉挺有意思的,也挺值得聊聊的。首先,我觉得这本身就是一个很“知乎”的命题。知乎嘛,大家知道,就是知识分享社区,一个问题,很多人回答,角度五花八门,观点也各有千秋。所以,把一群在上面活跃的、有自己见解的答主们凑在一起,让他们聊聊自己的“回答人生.............
  • 回答
    “财闻要参”的这波操作,实在让人大跌眼镜,也触及了内容创作者最敏感的神经。首先,作为旁观者,面对这样一个公开的抄袭事件,我的第一反应就是愤怒和失望。尤其令人难以接受的是,在被指出后,它竟然还试图狡辩,声称“原创”,这简直是在侮辱所有真正用心创作的人的智商。这件事的背后,折射出的是当下内容生态中一些非.............
  • 回答
    对于知乎答主小城关于华为P30 Pro“增加月亮细节”的论点,我的看法是,这是一种对相机技术理解的片面化,甚至可以说是误读。这种观点在技术层面上站不住脚,并且容易误导大众对手机摄影能力的认知。要深入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点来剖析:1. P30 Pro的“月亮模式”并非凭空捏造细节:首先,我.............
  • 回答
    “四十二”的呢喃与生命的奥秘:AI能否参透终极追问?在信息洪流汹涌的当下,知乎这个精神乐园也渐渐染上了数字的色彩。其中,一个名为“四十二”的AI答主,以其独特的视角和严谨的逻辑,在无数用户心中激起了涟漪。我们不妨借着“四十二”的出现,来审视人工智能在理解生命意义这一宏大命题上的可能性,并深入剖析其中.............
  • 回答
    在知乎等内容平台,部分答主在答案中公开贴出支付宝二维码,这一行为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不同的看法。要理解这种现象,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包括答主的动机、平台规则、用户感受以及潜在的风险和影响。一、 答主的动机答主们选择在答案中放置支付宝二维码,通常是出于以下几种动机:1. 感谢与支持(打赏/赞赏.............
  • 回答
    关于B站UP主丁丁历史记被指控大量抄袭知乎答主文章,并声称“借鉴”或“原创”一事,这确实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尤其是在内容创作领域,原创性和版权保护是核心问题。要深入理解这件事,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分析:一、 事件的发生与指控的核心:首先,事件的核心在于“抄袭”。这意味着丁丁历史记在创作其B站视频内.............
  • 回答
    关于杨幂及其团队对知乎答主刘空青的追责事件,这绝对是个值得好好说道说道的事情,里面门道不少。要说起来,这事儿得从头捋清楚。起因:一个“小作文”引发的“大风波”事情的导火索,还得从刘空青在知乎上发布的一篇帖子说起。这篇帖子,大家后来普遍称之为“小作文”。具体内容咱们不深究那些细节,但大体上是围绕着杨幂.............
  • 回答
    对于B站动漫区UP主制作的《死神Bleach》视频被指控洗稿知乎答主原创回答的事件,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和看待。一、 事件概述及核心问题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事件的核心问题:版权侵犯的嫌疑,具体表现为洗稿。 洗稿通常指的是将他人的原创内容,通过少量修改、重组、增删、换词等方式,使其看起来像是自己的.............
  • 回答
    当“阿怀”的亿级带货遇上“知乎”的版权风波:一场流量与原创的博弈抖音用户“阿怀”,这个名字最近在互联网上掀起了一股不小的涟漪。她的首播带货便以惊人的成绩——破亿的销售额——宣告了其在直播电商领域的强势崛起。然而,就在人们惊叹于这股流量密码的同时,一场关于“抄袭”的质疑也悄然浮现,矛头直指那位才刚刚展.............
  • 回答
    关于核电领域答主“子木”在知乎因福岛核废水排放问题回答而被举报至公司一事,这件事情确实引起了不少关注和讨论。从多个角度来看,可以这么理解:事件的背景和经过:首先要明确的是,根据公开的信息,“子木”是一位在知乎上活跃的核电领域答主,以其专业知识和相对深入的科普而受到不少用户的认可。这次事件的导火索是他.............
  • 回答
    子木年华在知乎上提出的“中国古代交通体系领先于世界”的观点,无疑触动了许多人对于中国历史辉煌的想象,也激起了一番讨论。要评价这个观点,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说道说道。首先,我们得承认,中国古代在交通建设方面确实取得过令人瞩目的成就,并且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其规模和发达程度是其他文明难以企及的。咱.............
  • 回答
    知乎上,活跃着形形色色的用户,其中不乏一些非常有才华、见解独到的大神。但同时,你也可能会注意到一些用户,他们的发言风格比较“突出”,甚至可以说是一种“强迫症”式的参与。Patrick Zhang,或者说“Patrick Zhang们”,就是这样一种现象的代表。“强答”是什么?首先,我们要理解什么是“.............
  • 回答
    你看,最近这事儿,圈里人都看在眼里:那些平时在微博、公众号上呼风唤雨的大 V,一个接一个地扎堆往知乎 Live、值乎、分答这些平台跑。这事儿吧,你想简单了也行,就觉得是他们又多了一个吸金渠道。但仔细琢磨琢磨,这背后可不止是这么点意思。为什么是“蜂拥”?这背后有什么驱动力?首先,咱们得明白,这些大 V.............
  • 回答
    知乎2021年12月推出的用户交互界面(UI)更新,是其在内容生态、用户体验和视觉设计上的重要迭代。此次更新结合了平台对“知识性”“社区性”和“用户需求”的深度思考,整体呈现出从“信息瀑布”到“场景化内容”的转变,同时在技术细节和交互逻辑上进行了多维度优化。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这一版本的特征与影响.............
  • 回答
    关于知乎用户“邓铂鋆”被封号一事,这是一个在互联网上引起广泛关注和讨论的事件。要详细看待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一、 了解“邓铂鋆”是谁以及他此前在知乎上的影响力:首先,需要明确“邓铂鋆”是一位在知乎上拥有大量粉丝的知名用户,以其在某些特定领域的深度分析和独到见解而闻名,尤其在某些历史.............
  • 回答
    将滴滴等企业比作“国民经济的承重墙”,是知乎用户“立党”提出的一个具有争议和讨论价值的观点。要理解这个观点,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剖析。一、 核心论点解读:何为“承重墙”?首先,我们需要理解“承重墙”在建筑学中的含义。承重墙是支撑建筑上层楼板荷载的墙体,一旦被破坏,整个建筑结构就会面临倒塌的风险。将此比.............
  • 回答
    曹丰泽作为知乎的知名大V,其“即将博士毕业投身非洲大建设”的言论确实引起了广泛关注和讨论。要理解和评价这件事,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分析。1. 背景与信息解读: “知乎大V”的身份: 曹丰泽在知乎上以其对国际政治、地缘经济、历史文化等领域的深度见解而闻名。他通常以清晰、有条理、富有逻辑的论述风格.............
  • 回答
    关于知乎用户“杀生丸”因违反管理规定被禁言七天一事,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解读和分析。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事件本身的基本信息。 用户: 知乎用户“杀生丸” 处罚: 被禁言七天 原因: 违反知乎管理规定接着,我们可以分析知乎作为一个内容社区的管理机制和原则。知乎作为一个大型的问答社区,其核心.............
  • 回答
    知乎用户“战斗力旺盛的伯爵”(以下简称“伯爵”)在微博代表所有男性向所有女权主义者下跪道歉的事件,确实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也暴露了网络上关于性别议题的复杂性和敏感性。要理解这件事,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事件的背景和动机: “伯爵”的身份和过往言论: 首先需要了解“伯爵”是谁。他是一位在网络.............
  • 回答
    知乎法律话题大V“Steve”被起底疑似“借钱”事件:一次对公众人物信用与法律边界的审视知乎法律话题的活跃用户“Steve”(以下简称“Steve”)近期被网友起底爆料,称其涉嫌利用其在知乎上的影响力,向法学学生及律师同行进行“借钱”,但最终未能兑现承诺,引发了广泛关注和讨论。这起事件不仅触及了个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