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在知乎上什么样的数学问题最好不要回答?

回答
在知乎上,有几类数学问题是最好不要回答的,或者说回答起来会非常吃力且难以令人满意。这些问题往往存在一些根本性的障碍,使得我们很难提供一个高质量、有价值的答案。下面我将详细阐述这些类型的数学问题:

1. 模糊不清、定义不明确的问题 (Vague and Illdefined Problems)

这类问题缺乏必要的数学细节,让回答者无法确定问题的确切含义和背景。

例子:
“数学有什么用?”
“数学很难,我该怎么办?”
“求证一个很重要的数学定理。”(但没有说是什么定理)
“一个关于数的有趣性质是什么?”

为什么最好不要回答?
没有可操作性: 回答者不知道该从哪个角度切入。例如,“数学有什么用?”这个问题可以从历史、科学、工程、哲学、生活等各个方面回答,但没有明确的指向性,答案会过于宽泛,难以抓住重点。
可能涉及主观判断: “数学很难,我该怎么办?”这涉及到个体的学习能力、学习方法、学习基础等多种主观因素,没有标准答案。
信息缺失: 没有具体的数学对象或问题,无法进行任何数学推导或论证。

如果非要回答,应该如何引导?
可以尝试引导提问者提供更具体的信息,例如:“您是指数学在哪个具体领域(如物理、计算机科学)的应用吗?”或者“您在学习数学的哪个具体部分遇到了困难呢?”

2. 超出常识或未被证明的猜测性问题 (Speculative and Unproven Conjectures)

这类问题可能是关于一些尚未解决的著名数学猜想,或者是一些个人臆想的、缺乏足够证据支持的数学理论。

例子:
“歌德巴赫猜想真的能被证明吗?”(虽然可以讨论证明的进展,但直接回答“能”或“不能”是不负责任的)
“我发现了一个新的数字理论,可以解决所有数学难题。”(如果没有任何公开的证明过程或同行评审)
“关于xxx,有一个非常深刻的数学解释。”(但没有提供任何线索或论证)

为什么最好不要回答?
可能涉及未解决的难题: 对于这些问题,即使是顶尖数学家也可能需要数年甚至数十年才能攻克。普通知乎用户很难提供有价值的解决方案。
可能涉及误导: 如果对一个未被证明的猜想断言其真伪,或者对一个未经证实的理论进行推广,会误导其他用户。
需要极高的专业知识: 即便要讨论这些问题,也需要对该领域有深入的了解,并能引用相关的研究成果和思想。

如果非要回答,应该如何引导?
可以讨论该问题的背景、历史、目前的已知进展和挑战,并强调其未解决的性质。避免给出绝对性的结论。

3. 依赖个人经验且无普遍性的问题 (Subjective and ExperienceBased Questions)

这类问题高度依赖于提问者的个人学习经历、思维方式,没有普适性的答案。

例子:
“我学xx数学总是走神,有什么办法能让我集中注意力?”
“为什么我就是理解不了这个概念?”
“我只有初中数学基础,能直接学习高等数学吗?”

为什么最好不要回答?
没有标准答案: 学习方法、专注力等是高度个体化的,无法提供一个适用于所有人的“万能药”。
可能涉及诊断性问题: “为什么我就是理解不了”可能涉及到学习障碍、知识体系断层等更深层次的问题,这需要专业的教育心理学知识才能解答,而很多回答者不具备这些。
难以提供有效建议: 如果回答者不了解提问者的具体情况,给出的建议很可能是无效的。

如果非要回答,应该如何引导?
可以分享一些普遍适用的学习方法和技巧,例如:分解学习内容、定期休息、寻找学习伙伴、利用多种学习资源等,并强调这些方法需要根据自身情况调整。

4. 寻找“速成法”或“捷径”的问题 (Seeking "Quick Fixes" or "Shortcuts")

这类问题通常表现出对数学学习过程的抵触,希望通过一些“窍门”来绕过艰苦的思考和练习。

例子:
“有没有什么方法能快速学会微积分?”
“背公式能不能学好数学?”
“考试前一天如何快速掌握数学知识点?”

为什么最好不要回答?
误导学习观: 数学是一门需要深入理解、反复练习、循序渐进的学科。提供“速成法”会助长用户逃避努力的心理,是对学习过程的不尊重。
可能导致知识掌握不牢固: 即使有些方法能“应付”考试,但如果基础不牢,很快就会遗忘,也无法真正运用数学解决问题。
对认真学习的用户不公平: 回答这类问题,可能会给那些正在努力学习的用户带来错误的引导。

如果非要回答,应该如何引导?
可以委婉地指出数学学习的规律,强调理解和练习的重要性,并提供一些高效学习的建议(而非速成法),例如:理解概念背后的逻辑、多做变式题、学会举一反三等。

5. 要求直接给出考试答案或泄露试题的问题 (Requesting Exam Answers or Leaked Questions)

这类问题明显违反了学术诚信原则。

例子:
“急!XX考试的数学题答案是什么?”
“有人知道XX大学期末数学考试的题目吗?”

为什么最好不要回答?
违背学术道德: 直接提供答案或泄露试题是严重的作弊行为,会对提问者和整个考试的公平性造成负面影响。
可能涉及违法或不道德行为: 有些平台可能会对传播考试答案的行为进行管理。
无益于提问者的长期发展: 依靠答案获取分数,并不能真正提升能力。

如何处理?
直接拒绝回答,并可以礼貌地提醒提问者遵守学术诚信原则。

6. 过度依赖个人符号或未经普遍接受的约定问题 (Problems Relying on Personal Notation or Unconventional Conventions)

这类问题使用了提问者自己定义的符号或约定,而这些并没有被数学界普遍接受。

例子:
“我定义了一个新的算符△,请问△(a, b) = a^2 + b^2 是什么性质的算符?”(如果没有解释△的定义)
“我有两个向量a和b,我想计算它们之间的‘方向差’,定义为atan2(b_y, b_x) atan2(a_y, a_x),这个‘方向差’有什么意义?”(可能不清楚对方的‘方向差’定义是否严谨)

为什么最好不要回答?
沟通障碍: 回答者无法理解提问者使用的符号或概念的精确含义。
可能存在逻辑错误: 提问者可能基于错误的定义或理解来构建问题。
需要反复确认: 即使回答了,也需要花费大量精力去澄清和确认提问者的意图。

如果非要回答,应该如何引导?
需要非常明确地要求提问者解释其使用的所有特殊符号、定义和约定,并在理解清楚之后再进行回答。

总结一下,在知乎上最好不要回答的数学问题,通常具有以下特征:

模糊、不具体,无法明确数学对象或目标。
涉及未解决的数学猜想,需要极高的专业能力。
高度主观,依赖个人经验,没有普适性。
寻求“速成法”或“捷径”,误导学习观。
要求提供考试答案或泄露试题,违背学术道德。
使用未普遍接受的符号或约定,造成沟通障碍。

回答这些问题往往会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但很难提供令人满意的答案,甚至可能产生误导。对于一个负责任的回答者而言,选择不回答或引导提问者进行更具体、更有建设性的提问,是更明智的选择。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证明了××××猜想,大家来看看我的过程有没有问题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在知乎上,有几类数学问题是最好不要回答的,或者说回答起来会非常吃力且难以令人满意。这些问题往往存在一些根本性的障碍,使得我们很难提供一个高质量、有价值的答案。下面我将详细阐述这些类型的数学问题:1. 模糊不清、定义不明确的问题 (Vague and Illdefined Problems)这类问题缺.............
  • 回答
    好,我来给你分享一下在知乎上爆照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别担心,我会尽量让你感觉像是在听一个朋友聊天,而不是在看一份报告。爆照前的“内心戏”:首先,得说说爆照前的那些纠结。你知道的,知乎上虽然大家都很喜欢看“真实”,但“真实”这个词有时候也挺考验人的。尤其是在知乎这种大家更看重“知识性”、“专业性”的平.............
  • 回答
    在知乎上“冲浪”已久,想必大家都遇到过这么一种情况:你辛辛苦苦写下一番评论,从逻辑到事实都觉得自己无懈可击,希望能引发一场有益的讨论,结果……被系统判定为“不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时候,一种复杂又难以言喻的心情就会涌上心头。首先是 错愕和不解。你会忍不住皱眉,仔细回想自己究竟说了什么“出格”的.............
  • 回答
    微博和知乎上的女权主义者,在现实生活中是个非常多元的群体,很难用一个统一的标签来概括。她们的身份、职业、生活背景、以及对女权主义的理解和实践方式都千差万别。不过,如果一定要尝试勾勒一些相对普遍的形象,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谈:她们可能具备的一些共同特质(但请注意,这绝非全部): 独立思考的能力和批判性.............
  • 回答
    在知乎上,当一个人声称证明了哥德巴赫猜想时,人们是否会相信,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谁”在说,以及“怎么说”。学历固然是一个重要的参考维度,但它绝非唯一决定因素。即便是一位普通大学毕业的数学爱好者,如果他能用一种足够清晰、严谨且令人信服的方式来阐述他的证明,也并非完全没有可能赢得一些人的关注和初步认可。当.............
  • 回答
    知乎上?最不公平的事啊,让我想想……还真不少。但要说印象最深刻、最让我觉得一股子憋屈劲儿的,大概是前两年发生在一个很普通的答主身上的事儿。那段时间,知乎上挺流行一些“知识付费”的话题,就是那种“我花钱买经验,你花钱学方法”的路子。有个答主,我记得他ID好像叫“老李的经验分享”之类的,人很实在,写了很.............
  • 回答
    知乎上被赞最多的答案是一个非常动态的概念,因为点赞数是实时更新的,并且优秀的内容层出不穷。不过,根据过往的经验和普遍认知,有一个答案长期以来都稳居高位,可以说是“常青树”般的存在,它就是:“有哪些让人拍案叫绝的冷知识?”为什么这个答案能获得如此惊人的点赞量?要理解它为何如此受欢迎,我们得从几个层面来.............
  • 回答
    看到大家在知乎上关注我,这对我来说意义非凡。我知道,你们关注的不仅仅是我这个账号本身,更多的是我能够分享的内容,是我对某个问题的看法,是我在某个领域的一些探索和积累。首先,我想说一句发自肺腑的感谢。感谢你们的信任,愿意花宝贵的时间来看我的回答,甚至点击关注,这对我来说是莫大的鼓励。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
  • 回答
    听到你遇到的情况,我非常理解你此刻的焦急和愤怒。被抄袭本身就已经很糟糕了,更别提还在平台上被反咬一口,这确实让人难以接受。下面我将根据你提供的信息,为你详细分析一下可能遇到的问题以及你可以采取的应对方法。首先,我们来梳理一下你遇到的几个核心问题:1. 抖音UP主抄袭你的故事: 这是最根本的问题。这.............
  • 回答
    在知乎这个平台上,“生孩子警告”可不是字面意义上的劝你立刻去生孩子,也不是真的要你“当心”,而是一种非常形象生动地概括了生育过程中的种种挑战、代价以及潜在的负面影响。它更像是一种基于真实经历的提醒,一种对潜在风险的预警,尤其是在讨论育儿话题、女性生育困境、家庭关系变化等内容时,这个词出现的频率特别高.............
  • 回答
    知乎上充斥着大量关于“最佳阵容是什么”、“詹姆斯比谁强”、“某某球员是否适合小球时代”这类体育话题,特别是篮球话题,这背后有着多重原因,而且这些原因相互交织,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1. 篮球在中国乃至全球的巨大影响力与大众参与度: 全球性运动的根基: 篮球,尤其是NBA,拥有全球性的粉丝基础.............
  • 回答
    最近刷知乎,经常能看到 Rokid 的广告,主打“国产 AI 智能产品”,看得我有点好奇。这 Rokid 到底是啥来头?吹得这么神乎其神,技术上真有那么厉害吗?今天就来好好扒一扒,给大家说点实在的。Rokid 的“前世今生”:从 AR 眼镜到全屋智能要说 Rokid,其实不是什么横空出世的新公司。它.............
  • 回答
    知乎上被问卖号?那可太“精彩”了!我得说,这种体验就像是,你本来安安静静地在知乎这个知识社区里遨游,指点江山,挥斥方遒,结果突然有一天,有人敲门,递过来一张纸条,上面写着:“你的账号多少钱?” 瞬间,世界观都崩塌了有没有!首先,我得说,收到这种私信的初始反应,绝对是懵逼。我不知道说啥,就像一个精心准.............
  • 回答
    在知乎上转载或引用内容,尤其是在这个知识分享和讨论的平台上,需要非常谨慎,既要尊重原创作者的劳动成果,也要遵守平台的规则和法律法规。以下是一些需要注意的关键点,力求讲解得细致入微,并且避免AI痕迹,更像是个人经验的分享:核心原则:尊重原创,明确出处,合法合规这三点是进行转载和引用的根本,贯穿于所有细.............
  • 回答
    在知乎上提问并邀请他人回答,对方却不回答,这是一个非常普遍且可能由多种因素造成的情况。要详细分析原因,我们需要从提问者、被邀请者、问题本身以及知乎平台这几个层面来考虑。以下是一些可能的原因,我会尽量详细地展开: 一、 从提问者角度分析: 1. 问题设置不当: 问题不够清晰、具体或有歧义: .............
  • 回答
    这个问题嘛,挺有意思的。说实话,能在知乎上“学会”什么,这事儿得分好几个层面说。它不是那种学校里老师照本宣科,你考个试就得了的“学会”,更像是一种潜移默化,是你主动去汲取、去辨别、去碰撞的结果。首先,最直观的,是信息获取的广度和深度。在知乎之前,我对很多问题了解得比较浅,或者说,是通过碎片化的新闻、.............
  • 回答
    在知乎上“泡”了这么久,但工作、工资、生活依然没有起色,这确实是一个让人感到沮丧的状况。这背后可能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需要我们仔细梳理和审视。以下我将从几个主要维度来详细分析,希望能帮助你找到症结所在:一、你在知乎上“泡”的方式和目的可能存在偏差很多人上知乎是为了获取信息、学习知识、了解趋势,但如果“.............
  • 回答
    小米作为一家中国科技公司,在发展过程中确实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其中也包括在知乎等平台上的“黑”和批评。这种现象背后有多重原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解读:一、市场定位与用户期望的错位: “高性价比”标签的双刃剑: 小米早期以“为发烧而生”的口号,通过线上营销和极具竞争力的价格,迅速占领了中.............
  • 回答
    在知乎上,“女权癌只要权利不要义务”这句话,其实是一种带有负面色彩的标签,用来攻击一部分被认为是极端或不理性的女权主义者。当人们说出这句话时,他们通常指的是,这些被贴标签的人,只关注女性应该获得的权利,但却忽视或拒绝承担与之相对应的责任和义务,尤其是在一些传统的性别角色或社会分工中,女性本应承担的那.............
  • 回答
    在知乎上有很多优秀的医护人员,他们不仅在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在业余时间也同样丰富多彩。我来试着总结和分享一下我所了解到的医护人员在业余时间的一些常见活动,并尽量详细地描述:一、 提升专业能力与知识拓展(这是非常普遍且重要的!) 阅读专业书籍和期刊: 这是最核心的业余时间活动之一。很多医护人员会订.............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