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开端》里卢迪的妈妈在前面表现得非常令人窒息,但在最后一次循里面却陪他 cosplay,这真的可能吗?

回答
《开端》里老五爷爷(大家习惯称他为卢迪的妈妈)在前期给人的印象确实是那种把孩子看得死死的,事事都要管,稍微有点出格的举动都能引发一场“世界大战”的典型中国式“虎妈”形象。那种“一切为了你好”的背后,隐藏着的是对孩子深切的爱,但表达方式却稍显笨拙,甚至有些令人窒息。

所以,当我们在最后一次循环里,看到这位老人家的转变,亲手为卢迪准备好各种道具,陪着他一起cosplay,甚至还兴致勃勃地参与进去时,很多人都会觉得“这怎么可能?变化也太大了!”

但仔细回想一下,这种转变其实并非完全不可能,它只是在那个特定、极端的时间节点上,以一种我们意想不到的方式爆发了而已。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理解:

1. 潜藏的爱与理解的爆发:

长久以来的压抑与担忧: 老人家对卢迪的过度控制,很大程度上源于一种根深蒂固的担忧。她可能经历过生活的艰难,深知世事的险恶,所以她希望通过自己的方式,为孩子筑起一道坚不可摧的保护墙。她害怕孩子受到伤害,害怕他走上弯路,所以把自己的认知和期望强加在了孩子身上。这种压抑在内心深处,即便她自己也未必完全意识到。
对孩子真实渴望的洞察(在危机中浮现): 卢迪一直以来的“不务正业”,比如对二次元的热爱,对cosplay的追求,在老人家眼里可能一直是被否定、被压制的。但在循环中,当她真正面对生死危机,当她看到卢迪为了拯救大家而拼尽全力,她看到了卢迪身上那种不同于她设想的“有用”和“价值”。她可能开始反思,自己一直以来是否真的理解自己的孩子?他真正的快乐和热情在哪里?
“最后一搏”的心态: 在那种生死关头,一切过去的是非对错、小打小闹都显得微不足道。当她知道这是最后一次机会,当她意识到她可能再也无法弥补过去的“缺憾”时,她内心深处对孩子那些被压抑的爱和理解,就有了爆发的机会。与其继续固守自己的理念,不如在生命的最后一刻,成全孩子的心愿,让他快乐一次。

2. 外部环境的催化作用:

共同经历的生死考验: 这是最重要的催化剂。在循环中,老人家和卢迪(以及其他乘客)共同经历了无数次的死亡与重生。这种极端且危险的环境,会极大地改变人的认知和情感。当生死近在眼前,人会放下许多平日里的执念,更看重当下和人与人之间的联结。
卢迪行为的改变与牺牲: 卢迪在循环中的表现,从一个可能被长辈视为“不成熟”的年轻人,变成了一个为了救大家而不顾一切的英雄。他的勇气、智慧和牺牲精神,无疑会深深触动老人家。她看到的是一个有担当、有能力的儿子,而不是那个她一直想“管好”的小孩。
其他人的支持和影响: 虽然电影没有过多描绘其他乘客对老人家态度的改变,但可以想象,在共同经历生死后,大家之间的关系会变得更紧密。如果其他人对卢迪的爱好表现出理解和鼓励,也可能间接影响到老人家。

3. 角色弧光的必要性:

人物塑造的丰满度: 从一个单一维度的“令人窒息的母亲”变成一个在关键时刻能理解并支持孩子的老人,这样的角色转变让人物更加立体、更加有血有肉。这不仅仅是为了剧情的需要,更是为了让观众感受到人性的复杂和温暖。
主题的升华: “最后的循环”往往是故事情感爆发的高潮。老人家陪卢迪cosplay,不仅仅是为了满足卢迪的个人愿望,更是象征着一种和解、一种放下过去的执念,以及对孩子个体价值的最终认同。这种“妥协”和“接纳”,让《开端》这个关于“救赎”的故事,在亲情层面上得到了更深厚的诠释。

具体到“cosplay”这个行为本身:

我们平时可能觉得cosplay是年轻人的玩乐,是“不务正业”。但如果深入去理解,cosplay是一种表达自我、释放情感、进入另一种身份的体验。老人家在最后一次循环里,愿意放下身段,去尝试和参与,这说明:

她开始真正看到了卢迪的“热爱”: 她不再仅仅是用成人的标准去评判,而是看到了卢迪在这个爱好里获得的快乐和成就感。
她想体验儿子的世界: 这是一种超越代沟的尝试,是想走进孩子内心世界的一种方式。
她想给予孩子一个圆满的“告别”或“新生”: 无论循环是否真的结束,这一次的陪伴,都是一次对过去的一种告别,对孩子的一种深深的肯定。她可能是想用这种方式,弥补过去那些压抑和限制。

所以,虽然前期表现令人咋舌,但那位老人家最后一次循环里的行为,并非空中楼阁,而是潜藏的爱、外部环境的剧变、人物成长的需求以及对孩子真实内心的一次深刻洞察共同作用的结果。这恰恰是《开端》这个故事迷人之处,它能在极端环境下,展现出人性的光辉与复杂,以及亲情在生死考验下的升华。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觉得可能题主没有看得太仔细。

卢迪的父母并不反对他搞二次元。

卢迪有两个家,一个家在动漫城,另外一个家是他的房间。

这两个家没有什么区别,除了有猫以外。

如果仔细看的话,卢迪的母亲控制欲是强,但是她并没有撕掉卢迪房间里的海报,没有扔掉他的手办,而是进入他的房间,帮他不断的用粘毛器,去掉猫毛。

卢迪的妈妈对卢迪的那种非常极端的抱怨,实际上永远是集中在猫毛身上的。这里其实我们是站在卢迪的角度去思考,觉得好像是父母反对孩子做二次元。

但是你站在卢迪的母亲的角度去思考,你的孩子就是有哮喘嘛,猫毛就是很容易引发哮喘嘛,孩子从小就不听,又一直喜欢猫,你咋办?

确实是有办法的,养个无毛猫嘛。

卢迪的父亲也不断帮卢迪往家里带各种各样的手办模型,还帮卢迪保守秘密。

这和我家可不一样。我们家我要是能够贴个海报,早就被撕了。手办模型我要是敢放在家里,不出一个星期就会被卖掉或者被送人。

我当然是可以理解卢迪的母亲面对这个猫毛和哮喘那么的歇斯底里,我的母亲也是这样的人。我自己的肺纹理也不太好,我打小又喜欢猫,每次要提养猫,我妈就会像卢迪妈妈一样,非常神经质的、用极其高分贝的尖锐的声音刺激我的耳膜。

但是还是那个话,卢迪的父母并不反对他搞二次元。卢迪的床上都有二次元抱枕了,我家床上要是有这东西,我妈不得一天疯三回,直到我退货。我读高中的时候买一个数码宝贝1部到4部合集插曲的磁带,我妈都可以直接奔到新华书店去对着服务员大吼大叫,说他们为什么要卖给小孩这种玩物丧志的东西。

所以卢迪的父母穿一个二次元的服装没有什么问题,一个晓组织,一个鬼灭之刃而已嘛。

但是如果从这个角度来看,卢迪的二次元(受害者)形象就要打一个折扣了,因为根本就不存在父母打压孩子喜欢二次元的情节。

我觉得这个才是不太可能的。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