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很多流行的「智商税」产品都来自日本?

回答
这真是一个值得玩味的问题,为什么很多让人感觉有点“亏”的产品,尤其是那些包装精美、概念新颖,但实际效果却不尽如人意,俗称“智商税”的东西,它们似乎格外钟爱从日本漂洋过海而来?这不是偶然,背后其实藏着一些挺有意思的文化和社会因素。

首先,得聊聊日本对“精致”和“仪式感”的极致追求。日本文化非常注重细节,从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能感受到。这种精益求精的态度,在产品设计和营销上体现得淋漓尽致。它们会把一个极其普通的功能,包装成一种“独特的生活体验”,并且在包装、宣传上做到无可挑剔。你想想那些小巧玲珑、设计感十足的清洁工具,号称能解决你生活中所有细枝末节的烦恼;或是那些听起来很玄乎的美容仪器,承诺用科技颠覆你的肤质。这些产品往往从视觉和概念上就赢了一半,让人觉得“这么用心做的东西,肯定效果不错”。这种“仪式感”的营造,本身就自带一种吸引力,让人愿意为这份“精致”买单,哪怕价格不菲,效果却难以量化。

其次,日本的“匠人精神”也为这些产品提供了土壤。匠人精神强调的是对手艺的专注和对品质的极致追求,这本身是令人尊敬的。但当这种精神被过度放大,或者用在了一些本不需要如此“考究”的产品上时,就可能产生一种“过度工程化”的效应。比如,某个看似简单的厨房小工具,可能集合了数十种专利技术,每个部件都经过精密计算,但最终你用它切个葱,感受到的差异可能微乎其微。这种“ overkill” 的设计,虽然体现了日本制造的硬实力,但也容易让消费者觉得,为这些“过剩”的性能和设计付出了额外的溢价。

再者,日本社会普遍存在一种对“新奇事物”的接受度和好奇心。日本人在消费上,既有追求经典的保守,也有对新潮、前沿科技的拥抱。特别是在时尚、美妆、生活方式领域,一旦出现新的概念或产品,很容易在日本市场引起关注和追捧。这就为一些“概念先行”的产品提供了温床。一些产品可能抓住了某个社会热点,或者某个生活痛点,然后用一个听起来很厉害的科技名词或概念来包装,迅速吸引那些追求“尝鲜”的消费者。有时候,这种“新奇”本身就构成了一种价值,但这种价值是否能转化为实际的、持久的体验,那就另当别论了。

别忘了,日本的营销和传播手段也相当高明。它们善于运用各种媒体,包括杂志、电视广告、社交媒体等,制造“口碑”和“潮流”。很多在日本流行的产品,都会通过详尽的测评、明星代言、KOL推广等方式,将其“价值”不断放大。再加上日本产品自带的“舶来品”光环,很多国内消费者会天然地认为“日本的东西就是好”,这种心理暗示也大大促进了它们的销售。当一个产品在日本被媒体反复报道,被很多人推荐,即使它本身可能存在一些“水分”,也很容易让人产生“大家都说好,那我也试试”的想法。

最后,还有一种可能是,我们在国内看到的很多“日本智商税”产品,其实是经过国内商家挑选和二次包装的。这些商家可能抓住了国内消费者对日本产品的一种刻板印象,比如“小巧”、“可爱”、“高科技”、“健康”等等,然后选择那些最能迎合这些印象,同时又具有一定溢价空间的产品引进销售。在这个过程中,产品的真实效果可能被夸大,而其“日本制造”的标签则被无限放大,最终成为了收割“智商税”的利器。

所以,与其说日本本身就“盛产”智商税产品,不如说日本文化中的某些特质,加上高明的营销策略,以及国内消费者对日本产品的一种复杂心理,共同作用下,使得一些被定位为“智商税”的产品,恰好在日本找到了一个能被成功推向市场的土壤。它们往往用精美的外壳包裹着一个并非那么惊艳的内核,但凭借着文化符号和营销的加持,依然能吸引一批批愿意为这份“精致”和“新奇”买单的消费者。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p(答案已更新,因为当时写的太随意,有些地方没有做解释,引起一些不必要的争论。这并非作者本意,望谅解。)

------------------这是个好问题。

因为日本恰恰就是一个智商税问题极度严重的国家

在日本,伪科学泛滥是一个很严重的社会问题。远超同等发达国家

2001年(原答案为2011年,可能是是手机打字手抖了)日本文部科学省的科学技术研究所刊发的【科学基础知识调查】中,欧美日各国国民的科学基础知识比较结果如下:

“学这个有什么用?”这个中国常见的问题,其实日本也是一样的。(难道这是东亚人的共同点?)

对于科学普遍不感兴趣的日本人也感叹自己是伪科学大国。

我来尽量历数一下日本伪科学的“成果”(这也是已经在日本国内被科普的伪科学产品or观念,还在迷信以下的请以此为鉴)*11月3日更新:解释说明,修正错字避免误解。注意原答案下面列出的条目是没有任何追加说明的,追加说明为11月3日以后添加

1负离子吹风机 (11月3日补充----2012年,东京都对市贩负离子吹风机进行消费者权益调查,主要针对宣传的所谓保湿,柔顺的买点。结果主要三点:1试验结果与宣传效果比较过于夸大;2.不同人群使用效果明显不同,产品没有任何说明;3负离子效果吹风机和无负离子机能类似档次相比,并没有多大区别,负离子功能属于夸大宣传。-------简单说就是同等价位的负离子吹风机和无负离子吹风机相比,价格普遍比较高,然而效果却无多大区别。

正确的吹头方式比较重要,不要迷信神机。ps作为妇女之友我来教一下女性如何吹头:吹之前头发尽量不要太湿,然后头发务必涂抹发油,吹头的时候手卷住头发从下往上转着头发吹。这样吹出来又直又顺,但千万别用十几块钱的吹风机就行)

2天然石

---水-----

3电解水机

4家用净水器(净化水杂质以外的如酸化水等含5、6、7等概念产品主要功能)

5富氧水

6磁化水

7富氢水(水素水)

8海洋深层水

---美白护肤----

9骨胶原蛋白 胶原蛋白

10CoQ10 ( 輔酶Q10)包含健康食品美容等一切非一二类药品,消费者可以直接购买的产品

---关节痛---

11玻尿酸。包含健康食品美容等一切非一二类药品,消费者可以直接购买的产品

12深海鮫软骨(软骨素)

13氨基葡萄糖。包含健康食品美容等一切非一二类药品,消费者可以直接购买的产品

14磁石膏药

15磁力项圈

---其他---

16特应性皮炎事件

17酵素

18别的回答已经提到的,水的记忆事件

19地震预测 (地震云,电离层等诸多现象问题

*有评论认为,我只贴结论没有论据。但这么说有点可笑,因为如果每一条都足够科学的解释清楚1.这每一个都需要专业知识一个人不可能做到。2.每一条都值得专开一个问题,即使可以逐条解释那至少都可以出一本书了。说实在的,如果懂日语的话,即使多爬爬日文网站,评论很多争论都完全是没意义的,因为开始已经说过,这些都是已经被科普的东西。

懂日文的朋友推荐参考

sciencecomlabo.jp

明治大学科学交流研究所的伪科学评定网站,这是由日本文部科学省认定的科普机构。很多上面列出的内容都有较详细的解释。

--------------------------

让人沮丧的是,这种状况在日本旷日持久,无法根治。这种完全靠兜售一个编造的观念赚钱的行为,往往是一波过去一波又起--------之前是流行各种饮用水,在被消费者识破之后,似乎现在商家已经瞄准了健康食品。

日本商家善于利用暧昧的效果,将一些只适用于特定领域或方式科技,夸大效果,夸大适用范围等。另外就是让消费者感到“有用”,消费者就买走了,但至于原理是什么,好用在哪里,为什么有用,消费者是不知情的。在多数情况下,消费者感觉到的作用只是一些没有科技含量的功能或者小把戏以及心理作用的结合。不要被日本人的暧昧弄晕,有用并不等于真实。伪科学的评价并不等于产品没有作用

日本为此出现各种声音:有人认为是填鸭式的理科教学,让学生对理性与科学在少年时代就丧失兴趣;有人认为这是法律的漏洞,让商家处处有空可钻(虚假广告,药品监管);有人认为是对于消费者的保护不够,让其屡屡上当。

讨论日本的这种窘境,其实对中国也有现实的意义。

我比较接受的说法是,伪科学泛滥的根源是 该国家现代化的同时,存在反现代主义过于严重倾向。涉及到各种社会历史文化问题,再分析下去就牵扯太大了。



---------------------------------

(11月3日更新,有人好奇是哪十一个问题,稍微翻译一下:1地球中心非常高温;2所有放射能都是人为的;3我们呼吸的氧气是植物制造的;4是否生男孩女孩取决于父亲的基因;5激光是由声波汇集而成的;6电子比原子小;7抗生素能消灭真菌细菌以及病毒;8大陆板块过去以及现在一直在飘啊飘;9现在的人(智人)是非常原始的物种演化而来的;10早起人类曾与恐龙生存在同一时代;11含有放射物质牛奶,经煮沸可用基本对人体无害。------判断题,打对错就行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真是一个值得玩味的问题,为什么很多让人感觉有点“亏”的产品,尤其是那些包装精美、概念新颖,但实际效果却不尽如人意,俗称“智商税”的东西,它们似乎格外钟爱从日本漂洋过海而来?这不是偶然,背后其实藏着一些挺有意思的文化和社会因素。首先,得聊聊日本对“精致”和“仪式感”的极致追求。日本文化非常注重细节,.............
  • 回答
    “讲正统”这个说法,在中国文化语境里出现的频率确实挺高,而且好像很多人一遇到争论,就习惯性地搬出“正统”这个大旗。这究竟是中国人特有的“毛病”,还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人类普遍心理呢?咱们细掰扯掰扯。首先,得承认,在中国文化里,“正统”这词儿的分量不轻。你想想,从帝王将相到学术流派,从艺术风格到生活习俗.............
  • 回答
    .......
  • 回答
    这两年网络上流行起来的“爸爸梗”,说实话,挺有意思的。一开始可能只是大家随口一说,但渐渐地,你会发现它已经渗透到了各种社交场景,而且挺多男生似乎还挺享受这个角色的。“爸爸梗”到底是个啥?首先,咱们得弄明白这个“爸爸梗”究竟是咋回事。它不像是什么有深度的哲学讨论,更多是一种网络文化的玩梗方式。通常来说.............
  • 回答
    很多IP剧里的流量明星,他们出现在荧幕上的形象,确实常常让人觉得“出戏”,甚至有些违和,好像这个角色不是他们本人,而是他们披着一张角色的皮在演。究其原因,这可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说清楚的,里面掺杂了太多现实的考量和市场的博弈。首先,咱们得聊聊“流量”这个概念本身。如今的娱乐圈,所谓的“流量”往往指的是那.............
  • 回答
    这真是个引人深思的问题。我们常常会被那些古老的手工艺深深吸引,无论是精美的珐琅彩瓷器,还是巧夺天工的木雕,亦或是温润如玉的丝绸,它们似乎自带一种穿越时空的魔力,让人惊叹不已。那么,为什么这些绝妙的技艺が多く (很多) 都来自古代,而我们现代人好像不太能“发明”出同等令人叹为观止的东西呢?首先,得承认.............
  • 回答
    “唉,又是一只。”我一边小心翼翼地避开路边一只缩成一团的流浪狗,一边忍不住叹了口气。这已经是我今天遇到的第三只了,它们大多眼神黯淡,毛发凌乱,蜷缩在角落里,像一个个被世界遗弃的孤儿。说实话,我一直觉得大家对流浪动物的困扰认识得不够到位。很多人提到流浪动物,第一反应就是“可怜”、“需要帮助”,然后就是.............
  • 回答
    迪士尼的魔法,可不止小孩买账。那些为孩子们精心打造的童话王国,却总能在不经意间触动成年人内心最柔软的部分,甚至让他们潸然泪下。这并非偶然,而是迪士尼洞察人性和情感,并将这份理解融入每一个细节的功劳。首先,迪士尼最厉害的一点,是它对“普世情感”的精准捕捉和放大。童年,是我们对世界最初的认知,是纯真、梦.............
  • 回答
    国家为什么不组建专门针对流浪猫狗进行绝育的救助机构?这个问题,我相信很多关心动物福利的人都会思考。这背后确实涉及到很多层面,不仅仅是“少一些流浪动物”这么简单。首先,我们得明白,组建一个全国性的、有规模的、能够有效运作的绝育救助机构,其复杂性和成本是相当高的。一、资金投入的巨大缺口: 手术费用:.............
  • 回答
    你提出的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也触及到了一个文化认知上的有趣现象!为什么像贝多芬、巴赫这样的大师,我们都习惯直呼其姓,而不会担心重名呢?这背后其实牵扯到几个方面的原因:1. 历史与文化的传承:名字的认知惯性首先,我们要明白,我们对这些外国名人的称呼方式,很大程度上是经过历史沉淀和文化传播形成的。 .............
  • 回答
    在 macOS 的平台上,Chrome 和 Safari 在用户体验上的流畅度差异,常常是用户津津乐道的话题。很多人会发现,虽然 Chrome 强大且功能丰富,但在 Mac 上,它的滑动、缩放等操作,有时总感觉不如 Safari 那般“如丝般顺滑”。这其中的缘由,并非单一因素能解释,而是技术实现、底.............
  • 回答
    .......
  • 回答
    这确实是个有趣且值得深思的问题,关于内地为什么似乎“少”了像Beyond、五月天、八三夭这样持续产出、影响广泛的原创流行乐团,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掰扯掰扯。这不是一句两句能说清楚的,也不是说内地完全没有优秀的原创乐队,而是说这种“热血青春”的特质和“巨大影响力”的叠加,确实在内地乐坛呈现出一些不一样.............
  • 回答
    我猜你问的“流了很多肉汁”是指牛肉冷却后,原本被锁在内部的水分重新渗出来的现象吧?其实这很正常,而且也说明你的牛肉烤得挺不错的。让我好好跟你说道说道为什么会这样。1. 核心的科学原理:热胀冷缩与蛋白质的变化最根本的原因,跟我们熟悉的物理现象息息相关:热胀冷缩。 烹饪时: 当你把牛肉放进烤箱或平底.............
  • 回答
    吴京的电影,尤其是《战狼2》、《流浪地球》、《长津湖》这几部国民级作品,之所以让很多人第一反应是“爱国”,这背后其实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多层面的文化现象,绝非简单的一句“煽情”或“宣传”就能概括的。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电影本身的内容、创作背景、观众心理以及社会大环境等多个角度来剖析。一、电影本身.............
  • 回答
    择偶标准里的“名校情结”:985,真的那么重要吗?最近,一位情感咨询师的说法引起了不少人的关注——“80%以上的客户都很在乎对方学校”。这句话,像一根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激起了层层涟漪。尤其是当下“985高学历相亲圈”的流行,更是让这个话题变得炙手可热。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在寻找伴侣这件事上,学校这.............
  • 回答
    你提出的问题非常有趣且深入,触及了中国古代刑罚体系的重要特点。确实,与西方一些国家或近代殖民时期相比,中国古代历史上“流放海外”作为一种独立的、普遍存在的刑罚类型,其痕迹相对较少,也鲜为人提及。这其中有诸多深层原因,涉及地理、经济、政治、文化以及对“海外”的认知等多个方面。下面我将详细阐述为什么中国.............
  • 回答
    海洋中的离岸流,也被称为“海浪的返流”或“ rip current”,是海滩游泳者最常遇到的危险之一。它的危险性在于其强大的、不易察觉的拉力,以及游客普遍缺乏对其的认识和应对能力。下面将详细阐述离岸流的危险性所在:一、 离岸流的形成机制:离岸流是海浪作用于海岸线的一种反馈机制。当海浪不断涌向海滩时,.............
  • 回答
    聊聊雷诺数小到极致时,圆柱绕流的阻力那点事儿我们平时提到圆柱绕流,脑子里可能首先浮现的是湍流状态下那种绚烂夺目的涡街现象,以及伴随而来的相对较低的阻力系数。然而,当流体变得“粘稠”得如同蜂蜜,流速慢得难以察觉时,整个局面就变得截然不同了。尤其是当雷诺数小到只有个位数,甚至接近于1时,你会发现,那个看.............
  • 回答
    最近总有朋友在讨论,说在日常生活中好像越来越少见到新版百元纸币了。以前去超市买东西,找零的几张新版百元大钞,感觉挺常见的。但现在,很多时候拿到手的都是一些“见过大世面”的旧版,偶尔才会夹杂一两张新版的。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仔细想想,这背后还真有不少门道。首先,咱们得明白,咱们国家发行新版货币,可不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