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巨型建筑与极权象征有必然关系吗?

回答
巨型建筑与极权主义之间,确实存在着千丝万缕、耐人寻味的联系,但要说这是一种“必然”关系,恐怕有些绝对。更准确地说,是巨型建筑在特定历史语境和权力结构下,极易成为极权主义的有力象征和实践工具。

我们不妨从几个层面来剖析这个问题:

一、 视觉上的压迫与心理上的臣服

极权主义的核心在于其对个体思想和行为的绝对控制,以及对社会秩序的强力塑造。在视觉层面,巨型建筑能够提供一种无与伦比的压迫感和渺小感。

尺度失衡: 宏伟到令人难以置信的建筑,会将个体无限缩小。想想柏林的“元首大厅”(如果建成的话)或是斯大林时代某些行政中心的庞大广场,走在其中,人感觉自己不过是一粒微尘,完全淹没在宏大的结构中。这种视觉上的压倒性,潜移默化地传递着“个体微不足道,集体(国家、政党)至高无上”的信号。
力量与永恒的幻象: 极权统治者常常试图通过建筑来营造一种“永恒”和“不可撼动”的假象,以此来巩固其合法性。巨型建筑,尤其是那些使用坚固材料、线条简洁、棱角分明的建筑,比如装饰艺术风格(Art Deco)的变体,常常被赋予一种肃穆、庄严甚至带有军事色彩的观感。它们似乎在宣告:“我们在这里,我们将永远在这里。” 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压制人们对变革的希望,巩固统治者的权威。
统一与同质化: 极权主义往往追求思想和行为的统一。巨型建筑在设计上,倾向于简洁、对称、重复,缺乏个性和多样性。这不仅是风格上的选择,更是对社会“同质化”理念的体现。当城市中充斥着风格相似、规模巨大的建筑时,它在视觉上就强化了“一切都由一个中心控制”的印象。

二、 权力的集中与展示

巨型建筑不仅仅是视觉符号,更是权力运行的实体载体。

行政与集权中心: 许多极权国家都倾向于将最重要的行政机构、权力中心集中在规模庞大的建筑群中。例如,莫斯科的斯大林式建筑,克里姆林宫附近的巨大办公楼,都是权力的高度集中和展示。这些建筑本身就承载着国家的日常运作,是权力运作的舞台。
意识形态的物质化: 极权主义需要将抽象的意识形态具体化,使其深入人心。巨型建筑可以成为意识形态的物质载体。比如,具有特定象征意义的纪念碑、广场、甚至体育场,都可以被用来纪念历史事件、歌颂领导人、或者举办大型集会,以强化意识形态的宣传效果。
资源的调动与控制: 建造如此巨大的建筑,本身就需要调动巨大的国家资源——人力、物力、财力。这种大规模的资源调动能力,本身就是极权国家强大的一个表现。而且,这种工程的规划、设计、建造,都由中央集权机构掌控,这进一步凸显了国家对资源的绝对控制力。

三、 历史上的联系与误解

历史上,确实出现过许多巨型建筑,它们与极权主义的联系尤为紧密,这容易让人产生“必然”的联想。

20世纪的极权时代: 20世纪的法西斯主义、纳粹主义、斯大林主义等极权政权,都留下了大量巨型建筑的痕迹。希特勒的“日耳曼尼亚”计划,试图在柏林建造一系列宏伟建筑,例如“人民大厅”(Volkshalle),其规模之大,是为了展示德国的民族复兴和军事力量。斯大林时代的莫斯科,也涌现出许多巨大的苏维埃风格建筑,如莫斯科大学主楼,以及宏伟的地铁系统,都带有鲜明的时代印记。
古代的“巨石阵”与宗教/政治权威: 即便在古代,许多巨大的宗教建筑或陵墓(如埃及金字塔、巨石阵),虽然不是极权主义的直接产物,但也常常与强大的宗教或政治权威紧密相连,它们同样利用规模来彰显权力、维系统治。这种跨越时空的联系,也可能模糊了“巨型”与“权力”之间的界限。

但为何不是“必然”?

尽管联系紧密,但我们要警惕将其简单化为“必然”:

巨型建筑可以是现代化的标志: 任何一个致力于现代化发展的国家,无论其政治体制如何,都可能在基础设施建设上采取大规模的举措。例如,一些快速发展的东亚国家,也涌现出许多宏伟的建筑和城市新区,但其初衷更多是经济发展和城市规划,而非直接的政治压迫。
巨型建筑也可以是民主社会的一部分: 民主国家同样拥有大型体育场馆(如奥运场馆)、宏伟的国会大厦、重要的交通枢纽等。这些建筑虽然规模巨大,但它们的服务对象是全体公民,是为了满足公共需求,并且通常是在民主讨论和决策过程中产生的。
意图与解读: 同样规模的建筑,其背后承载的意图可能完全不同。是出于对效率和秩序的追求,还是出于对权力的膨胀和对个体的压制?这需要结合具体的历史背景、设计理念以及使用目的来判断。
建筑风格的演变: 建筑风格是不断变化的。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等风格,并不必然与极权主义划等号。

总结来说,巨型建筑与极权象征之间并非一种天然的、不可分割的“必然”联系。然而,在历史上,尤其是在20世纪,极权主义政权发现并充分利用了巨型建筑在视觉上的压迫性、权力展示的载体作用以及资源调动的象征意义,使其成为一种有效的工具和鲜明的标志。

所以,当你看到一栋巨型建筑时,不要急于下结论。更重要的是去了解它背后的故事:是谁建造了它?为了什么目的?它服务于谁?在它矗立之处,人们获得了自由还是被压迫?从这些更深层次的追问中,我们才能更准确地理解巨型建筑与权力之间的复杂关系,以及它在不同社会语境下可能承载的不同意义。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二十世纪国际上各种建筑思潮,无论起源在美国、欧陆,还是苏联,都会反映到中国来。说这些建筑的形式与其说是“权威与极权”的表达,不如说是建成当时流行艺术思潮的表达。

现在回过头来看,20世纪中国虽然乱悠悠,但从包豪斯到折衷主义(那些伪中式大屋顶),从装饰艺术到功能主义(也就是筒子楼),中国都有。

但是,这些建筑能建多大尺度,完全是建筑当时财力的表达。从一个艺术形式在本土的尺度,与它在中国的尺度之间的对比,可以看出当时中国与主流工业国国力的差距……

这是1931年的纽约克莱斯勒大厦,是装饰艺术(art deco)的代表作

这是装饰艺术在我国落地的产物,曾经的“远东第一楼”,上海沙逊大厦。


这是斯大林主义建筑的代表作,波兰华沙的文化科学宫,为苏联援建

这是斯大林主义建筑在我国落地的产物,中苏友好大厦

user avatar

建筑的背后往往有着当地的文化支撑,和政治支撑,尤其在X国。

说巨型建筑是权威与极权的表达,确实在有些时候是成立的,比如法院门前高高的台阶。

他们的形式和尺度或许可以说是一种后现代主义的表达,或者可以说是功能的需要。但另一方面,它们是否实现了与场所的协调,以及建筑最基本的对人的尺度的适应?

到底是一种功能和艺术的需要,还是一种政治隐喻?

在X国是这样,那其他国家呢?他们的那些巨型建筑是属于哪种情况?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巨型建筑与极权主义之间,确实存在着千丝万缕、耐人寻味的联系,但要说这是一种“必然”关系,恐怕有些绝对。更准确地说,是巨型建筑在特定历史语境和权力结构下,极易成为极权主义的有力象征和实践工具。我们不妨从几个层面来剖析这个问题:一、 视觉上的压迫与心理上的臣服极权主义的核心在于其对个体思想和行为的绝对控.............
  • 回答
    戴森球、生命之环这类宏大设想,在理论上确实具备一定的可行性,但也面临着天文数字级的工程挑战和物理学上的严苛考验。我们不妨深入剖析一下它们各自的构想和潜在难点,看看它们究竟是科幻的狂想,还是未来工程的曙光。戴森球:太阳能量的终极捕手戴森球并非我们想象中一个实心的球体,而是由一系列环绕恒星的结构组成的巨.............
  • 回答
    在《群星》这款策略游戏里,巨构建筑(Megastructures)绝对是那个能点燃玩家所有激情、带来极致满足感的存在。它们不光是游戏里的几个像素点,更像是你帝国崛起之路上的里程碑,是你征服宇宙的终极象征。我一直觉得,《群星》的巨构建筑玩的就是一个“宏大叙事”和“玩家掌控感”的结合,你付出的每一点努力.............
  • 回答
    巨型轮船的建造,确实像一座漂浮在水上的巨型城市,而组成这座城市的,正是许许多多庞大而精密的模块。说它们是模块,倒不如说是巨型的“零件”更为贴切。想象一下,一艘能承载数千名乘客或装载数十万吨货物的超级巨轮,它并非像你我组装家具那样从头开始一点点堆砌。那样效率极低,而且对精度和现场条件的要求会非常苛刻。.............
  • 回答
    荆州巨型关公像的命运,确实像一阵风,来得快,去得也快,留给人们的,除了曾经的震撼,更多的是对决策过程的疑问。这尊像的出现与消失,背后折射出的,是地方发展、文化符号、经济考量以及政策调控等多重因素的复杂博弈。最初,关于修建这座高达近80米的关公像,其背后有着非常明确的初衷。荆州,作为三国文化的重要发源.............
  • 回答
    住建部这次对荆州巨型关公像的“违规”定性,可不是小事,这背后反映出的问题,值得我们好好琢磨一番。首先,这尊关公像,动辄上亿的投资,几十米高的体量,确实够“巨型”,也够“醒目”。当初建的时候,大概是想树立一个文化地标,提升城市形象,也可能是看中了这种“大”能带来的关注度。在中国,许多城市都热衷于打造自.............
  • 回答
    市面上关于停车位供需矛盾的讨论很多,但其实情况远比“一位难求”的描述要复杂得多。我们经常能听到的是,在某些区域,停车位极其紧张,晚上绕几圈都找不到一个空位,但与此同时,一些新建的停车位项目却面临着销售缓慢,甚至出现滞销的情况。这种看似矛盾的现象,背后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首先,地理位置的错配是核.............
  • 回答
    量化巨头幻方抛售建议:一场风暴前的冷静还是警示?近期,量化投资领域的一则重磅消息在投资者圈引起了轩然大波:国内顶尖量化私募之一的幻方量化,据传向其部分客户发出了“全部赎回”的建议。这一消息如同平地惊雷,迅速在市场上激起了千层浪,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猜测。作为一家以严谨的科学方法和卓越的业绩著称的量化巨.............
  • 回答
    人大代表提出“研判明星巨额逃税是否入刑”的建议,无疑是希望在法律层面进一步规范和震慑演艺圈内的偷税漏税行为。这项建议一旦落地,将对整个社会产生多方面、深远的影响,绝非仅仅是法律条文的修改,更可能触及权力、财富与道德的神经。首先,法律层面的震慑力将显著增强。当前我国对逃税行为的处罚主要依据《税收征收管.............
  • 回答
    90年代的NBA巨星穿越到2024年,这可真是个有趣的设想!想让他们建一支现代球队,可不能光靠他们过去的辉煌,还得让他们见识见识如今的篮球语境。我来给他们好好盘盘,看他们怎么玩转这支“复古遇上未来”的球队。首先,我们得确定几位灵魂人物。 90年代能穿越的,那得是真巨星,能扛起球队,还能引领潮流的。我.............
  • 回答
    贵州独山县的“天下第一水司楼”项目,作为一项曾备受瞩目却最终烂尾的工程,其后续经营发展确实面临巨大挑战,但也蕴含着转型的机遇。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系统性、创新性的思维和多方位的合作。以下是一些详细的经营发展建议: 一、 深层原因分析与问题导向在提出发展建议之前,首先要清晰地认识到“水司楼”项目烂尾的.............
  • 回答
    巨鹿之战如果没有项羽,诸侯联军是否会赢,刘邦能否建立汉朝?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假设,涉及到战国末期最重要的几个历史节点。咱们就来好好掰扯掰扯。先说巨鹿之战,如果没了项羽,诸侯联军能赢吗?答案是:很难,甚至是大概率会输。为什么这么说?咱们得回到当时那个局面。秦朝末年,暴政横行,民不聊生,天下揭竿而起。各.............
  • 回答
    微博用户“二次六七八”事件,确实是一个挺有意思也挺能反映当下一些社会情绪的例子。说它“有意思”,是因为它牵扯到了“真女权”这个概念的界定,以及“火神山”这样一个具有特殊时代意义的背景,更别说最后还引发了“巨量网络暴力”。要详细说,咱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拆解。首先,我们得看看“二次六七八”这个人。在讨论.............
  • 回答
    请注意,我无法获取实时新闻信息,因此无法提供“巨型火球深夜坠落台湾”这一具体事件的现场情况。然而,我可以根据您提供的描述,帮您构建一个可能出现的场景,并尽可能详细地描绘,同时避免AI写作的痕迹。如果您看到的是类似的新闻报道,这或许能帮助您理解当时的情况。台湾上空惊现巨型火球:深夜坠落引发连续爆燃,强.............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NASA 的巨型登月火箭 SLS(Space Launch System)正式出厂并“龟速”运往发射台,这不仅仅是火箭本身的物理移动,而是具有多层面的重大意义,标志着人类重返月球计划迈出了关键一步,并且对太空探索、技术发展和国际合作都产生了深远影响。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解读其意义:一、 重返月.............
  • 回答
    巨型民航客机,比如空客 A380 和波音 747,它们曾经是航空业的明星,象征着人类航空技术的巅峰。然而,时至今日,这两款曾经的“空中巨无霸”都走向了停产,或者说“在停产的路上”。这背后并非单一原因,而是一系列复杂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可以从市场需求、技术经济性、以及运营商的战略调整等多个角度来解读。.............
  • 回答
    城市巨型立交桥,这四个字本身就带着一种宏伟的意味。它们如同城市肌体上错综复杂的血管网络,纵横交错,横跨天际。很多人看到它们,可能会惊叹于工程师们的智慧和工程的浩大,但对于它们的实际意义和必要性,或许会有些疑问。那么,我们就来好好聊聊这些庞然大物究竟是怎么回事。首先,最直接也是最核心的意义,就是解决“.............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