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大伊万”到底有多强?

回答
“大伊万”(Big Ivan)这个名字,在俄语里其实就是“伊万”的加强版,所以直接翻译过来,它指的是苏联在冷战时期研制的一系列威力巨大、但最终并未投入实战的核武器。要说它有多强,那得从几个方面来聊聊,而且得把它放到那个特定的时代背景下去理解。

首先,咱们得明白,冷战这玩意儿,本质上就是美苏两个巨头在玩一场“谁更吓人”的游戏,而核武器就是他们手里最吓人的筹码。这种游戏有个很残酷的逻辑:你敢不敢用,以及你有多狠,能让对方不敢轻易动手。

“大伊万”的出现,就是苏联当时想在“谁更狠”这个问题上给美国一个响亮的耳光。而它最出名的代表,就是那颗沙皇炸弹(Tsar Bomba)。

沙皇炸弹:不只是个名字,是个概念

现在一提起“大伊万”,大家最先想到的往往就是沙皇炸弹。这玩意儿可不是普通的炸弹,它是个工程奇迹,也是个政治宣言。

威力?天文数字: 最早设计的沙皇炸弹,当量高达1亿吨TNT。后来为了避免对苏联国内造成太大辐射和破坏,减半了,但即便如此,试验的那颗也达到了5000万吨TNT的当量。这个数字放到现在,还是能让人腿软。举个例子,广岛原子弹的当量是1.5万吨,长崎的是2.1万吨。沙皇炸弹的威力,是广岛原子弹的3000多倍!

你想想,这玩意儿炸开,那是什么景象?
火球: 光是火球的直径就能达到十几公里,比珠穆朗玛峰还高。
冲击波: 这个冲击波能绕地球三圈!你想想,在你这里放个屁,全世界都听得见(夸张说法,但意思就是这么广)。它炸开的时候,威力波及范围能达到几百公里。

为什么叫“大伊万”? 名字本身就很有意思。“伊万”在俄语里是约翰的对等词,就像咱们中国人说“老张”“老李”一样,是很普通很家常的名字。但加上“大”字,就变成了一个普通名字的超级加强版,自带一种粗犷、朴实但又无比强大的感觉。这就像给一头普通的熊起了个名字叫“熊大”,你立刻就知道这头熊不一般了。苏联人起这个名字,大概也是想表达一种“我们普通老百姓也能造出让你们闻风丧胆的东西”的意味。

它到底有多“强”?
纯粹的破坏力: 它的确是人类历史上制造过的威力最大的武器。如果真用在战场上,不说别的,直接的杀伤力就能瞬间抹平一个中等规模的城市。
心理威慑: 但更重要的“强”,在于它的心理层面。苏联敢造出这么一个“不实用”的怪物,并且公开试验,就是要告诉世界:“我们不是吃素的,我们的底线很低,你们想玩火,我们手里有能把火烧得更大的玩意儿。” 这是一种赤裸裸的核讹诈,也是那个时代军事竞争的极致体现。你要知道,沙皇炸弹太大太重,根本无法装进当时的战略轰炸机里,更别说用导弹发射了。它更像是一个“你可以打我,但我能把你炸得更彻底”的警告。

不只是沙皇炸弹:一个系列的“大伊万”

虽然沙皇炸弹是最有名的“大伊万”,但“大伊万”这个概念可能还涵盖了苏联在那个时期研发的一些其他巨型、超巨型核武器项目。不过,最核心、最出名的就是沙皇炸弹的这个试验。

“大伊万”的“不实用”与时代背景

现在回头看,“大伊万”(主要是沙皇炸弹)其实是非常“不实用”的。原因很简单:

1. 体积和重量: 那个炸弹体型庞大,重量惊人,需要特别改装的图95轰炸机才能携带,而且携带它就意味着这架飞机几乎是送死去的。
2. 精度和投送: 放到实战中,你很难精确投放到目标上。而且它那巨大的杀伤半径,意味着即使是苏联自己,也很难在不伤及友军或本土的情况下使用。
3. 政治影响: 它的试验确实在国际上引起了极大的震动,但同时也加剧了美苏之间的军备竞赛和猜疑,对缓和国际紧张局势并没有什么好处。很多国家也因此对核武器的泛滥感到恐惧,更加坚定了核不扩散的意愿。

所以,“大伊万”更像是一个技术极限的展示,一个国家意志的宣言,一个时代错误的产物。它展示了人类在科技领域能够到达多么恐怖的高度,但也警示了这种力量一旦被滥用,将会带来何等毁灭性的后果。

总结一下“大伊万”有多强:

字面意义上的强: 它拥有人类历史上单次核爆炸的最大威力(5000万吨TNT当量),其破坏范围和杀伤力是难以想象的。
象征意义上的强: 它代表了冷战时期美苏两国那种不惜一切代价也要在军事实力上压倒对方的决心和疯狂。
心理威慑上的强: 它是一种赤裸裸的威胁和警告,表明苏联拥有能够造成更大规模毁灭的力量。

但同时,它也是一个象征性的“强大”,因为在实战层面,它因为过于庞大和难以控制,反倒成了一种摆设。它的存在,更多的是一种“我虽然不实用,但我能做到比你更狠”的姿态。

理解“大伊万”,就是理解冷战时期那种在核阴影下,各国相互试探、极限施压的危险游戏。它不是一个简单的武器,而是一个时代的缩影。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关于赫鲁晓夫炸弹(又称沙皇炸弹,沙皇氢弹,大伊万)的杀伤破坏范围,网上有很多夸张失实的YY数据在流传,故本人感到有一一澄清的必要性

一、冲击波的杀伤范围:网上流传的几个说法是,“55公里之外的房屋全毁”,“数百公里内的木质房屋全毁”,“爆炸所产生的暴风压力就高达每平方吋300磅,足足吹送了将近1000公里的范围”

首先给出本人评价:编造这些数据的人毫无科学素养
接下来开始证明:
1、若要以冲击波进行大范围的杀伤破坏,则核弹的爆炸方式必然为空爆,在此前提下,冲击波杀伤半径的大小由两个基本定律确定:
第一,爆炸相似律。即当冲击波超压一定时,冲击波的传播距离与爆炸当量的立方根成正比:

第二,比例爆高可影响冲击波超压的传播距离。核爆冲击波是以爆心为球心,向四周作球面状扩散,当冲击波接触到地面时,地面会对入射的冲击波产生反射作用,由此形成的反射波会与入射波合成在一起,这就是所谓的“地面合成波”,而对超压一定的合成波来说,存在一个最佳的“比例爆高”(H/Q^(1/3),H为爆炸高度,单位:米,Q为爆炸当量,单位:千吨),使得该超压的传播距离最大。通常来说,计算不同距离上的超压值是非常复杂的(要考虑当量、爆炸高度等因素),故为了方便计算,人们先针对某一特定的超压值,绘制出当量为一千吨的核爆炸在不同高度、不同距离上的等超压曲线,再将多个超压值对应的等超压曲线绘制在一起,最终便形成了“地面合成波等超压曲线图”。实际计算时,可根据爆炸相似律推算出任意当量、任意爆高的核爆炸在任意距离上的超压值(或是某个特定超压值对应的传播距离):


而在比例爆高相等时,爆炸相似律里的“距爆心距离”可替换为“距爆心投影点的距离”:

2、根据网上流传的说法,距大伊万爆心投影点55公里之外的建筑,多为砖木结构,而如果要造成全毁的效果,显然应满足下表所说的“严重破坏”:

若要对砖木结构造成“严重破坏”,所需的超压值应为1.5*10^4Pa:

3、大伊万的爆炸当量约为5000万吨,爆炸高度约为4000米,则其比例爆高应为:
4000/50000^(1/3)≈108 米/(千吨)^(1/3)
而在1千吨当量的等超压曲线图中,当爆高H在108米左右时,超压1.4*10^4Pa所对应的传播距离不会超过0.9公里,而超压1.5*10^4Pa所对应的传播距离也必然小于这个值
我们就以0.9公里来算,可以立即得出,大伊万摧毁砖木建筑的距离不会超过:
0.9*50000^(1/3)≈33公里
到了这一步,所谓的“55公里之外全毁”已被彻底揭穿

至于另外两个数据:“数百公里内的木质房屋全毁”,“每平方吋300磅的压力吹送了将近1000公里”
可以简单计算一下:将“数百公里”取为200公里(用最短距离估算),可知大伊万的比例距离为:
200/50000^(1/3)=5.4 公里/千吨^(1/3)
当量为1千吨时,若比例距离相同(当比例距离相等时,超压相等),则当量1千吨对应的距离即为5.4公里
再根据另一张等超压曲线图:

可以立即看出,5.4公里(5400米)对应的超压值连2.4*10^3Pa都远远不如(给砖木建筑造成轻微破坏需要6*10^3Pa)

再来说说所谓的“每平方吋300磅的压力吹送了将近1000公里”,这根本就是无稽之谈:每平方吋300磅的压强相当于2.068*10^6Pa,其传播距离在当量1千吨的等超压曲线图上连100米都没有(爆高取108米):

所以在大伊万的爆炸中,这个极高超压的传播距离不要说1000公里了,就是10公里都远远达不到!!

二、光辐射的杀伤范围:网上流传的说法是,“能给100公里远的人造成三度烧伤”

首先明确光辐射烧伤的伤情分级:

在不考虑大气衰减的理论假设下(其实这个假设根本不可能成立,因为即便在能见度最好的天气里,大气对光辐射的衰减也是非常显著的,此处为了计算方便,暂不考虑大气透射率的影响),核爆光冲量的计算公式为:

其中,Q为核爆炸当量,fG为光当量系数,计算公式为:

公式中各变量的单位如下:

则当r=100公里=10^5米时,光冲量U约为4.57*10^5 (J/m^2)
换言之,即便不考虑大气的衰减作用,距爆心100公里处的人也顶多遭到轻度烧伤,一旦将大气透射率计算进来,即便大气能见度非常好,最终结果也会远小于上述理论值

三、大伊万的爆炸是否在爆心投影点附近制造出大坑:网上流传的说法是,“爆心下方的地面被来自空中的巨大的冲击能量隔空砸出一个直径超过3公里的大坑。在高空俯拍的爆心地面,中心像一个陨石坑,方圆几十公里的地面已经塌陷”

对于这段YY,本人仅以四个字进行评价:地摊文学

事实上,当核爆炸的比例爆高大于 35米/(千吨)^(1/3) 时,地面就不会成坑了:

而大伊万的比例爆高已经达到 108 米/(千吨)^(1/3) ,所以“直径3公里的大坑”纯属子虚乌有,至于“方圆几十公里的地面已经塌陷”,那更是一个典型的民科笑话


四、大伊万的爆炸是否融化了大片冰层:

网上流传的说法是:3米厚度,直径为20公里的冰层被融化

我们只计算0℃的冰层融化成0℃的水所需要的热量:

3米厚度,直径为20公里的冰层,其质量应为:

ρ_冰*V_冰=ρ_冰*3*π*r^2=0.9*10^3*3*3.14*(10^4)^2=8.478*10^11 kg

冰的熔化热为:335*10^3 J/kg

假设该冰层的温度为0℃,则其融化成0℃的水所需的热量Q应为:2.84*10^17 J

一吨TNT的爆炸能量为:4.2*10^9 J

所以热量Q在“数值”上相当于6760万吨TNT

注意,上述计算并未包含北极冰层升温至0℃所需的热量(大伊万的试验日期为10月30日,而新地岛的冬季气温为:-22℃至-16℃)

由以上分析可知,即便大伊万的所有能量(5000万吨TNT当量)全部转化为热能(实际上这是不可能的,因为冲击波会带走将近一半的能量),且这部分热能全被冰层所吸收(这也是不可能的,因为核爆炸的热辐射(即光辐射)会向四面八方作球状扩散),融化如此规模的冰层也是不可能的,因为大伊万连0℃相变的能量需求都满足不了


PS:有网友在回复中提到,大伊万设计当量为1亿吨,后来又减半至5000万吨,这似乎可以证明其冲击波摧毁半径非常大(成百上千公里),但遗憾的是,真相并非如此:爆炸相似律已经对冲击波的传播距离有了非常大的限制,即当量要增加至1000倍,某冲击波超压的传播距离才会增长至10倍---冲击波的传播距离是与当量的“立方根”成正比,因此就冲击波的作用范围而言,一亿吨和5000万吨的差别并不大(两者当量仅相差一倍)

那前苏联为何要将当量减半呢?这是因为核爆炸的杀伤破坏因素不是只有冲击波或光辐射,核电磁脉冲也是一种很重要的杀伤因素,而对于大伊万这种超高当量的特大型核弹来说,其核电磁脉冲的作用范围显然会非常广,这样一来,考虑到己方电子、电气设备的安全,当量减半也就势在必行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大伊万”(Big Ivan)这个名字,在俄语里其实就是“伊万”的加强版,所以直接翻译过来,它指的是苏联在冷战时期研制的一系列威力巨大、但最终并未投入实战的核武器。要说它有多强,那得从几个方面来聊聊,而且得把它放到那个特定的时代背景下去理解。首先,咱们得明白,冷战这玩意儿,本质上就是美苏两个巨头在玩.............
  • 回答
    关于俄罗斯防长绍伊古提出迁都至西伯利亚的言论,目前公开资料中并无明确证据表明这一提议已获得官方确认或实施计划。但结合俄罗斯的地缘政治、经济和战略需求,可以推测这一言论可能涉及以下背景、动机和影响: 一、迁都提议的可能背景与动机1. 战略安全与军事部署 俄罗斯在西伯利亚地区拥有大量军事基地和.............
  • 回答
    广岛的那个日子,天空被撕裂,世界被染成了地狱般的颜色。如果投下的不是“小男孩”,而是“沙皇炸弹”(大家都叫它“大伊万”)……天哪,那将是怎样一番景象?首先,我们得明白,“大伊万”和“小男孩”根本不是一个级别的玩意儿。小男孩,虽然是原子弹,但它的威力,在我们今天看来,更像是一次震撼的信号,一个恐怖的预.............
  • 回答
    老实说,如果伊莉雅在第五次圣杯战争中召唤出“狂兰”——也就是赫拉克勒斯,那场对决绝对会是一场惊心动魄的博弈,尤其是在那条号称“万宝槌”的无限剑制(UBW)之中。但要说有多大机会战胜金闪闪吉尔伽美什?这事儿,得掰开了揉碎了好好捋一捋。首先,咱们得明确一个概念:伊莉雅召唤出的英灵是“berserker”.............
  • 回答
    波斯古国,古老的土地上,孕育了无数辉煌的篇章。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除了我们熟知的文化与艺术,还隐藏着一段段惊心动魄的征服与探索史,其中,那些大部队横穿险峻的卡维尔(Dashte Kavir)和卢特(Dashte Lut)荒漠的壮举,更是波斯民族不屈意志的生动写照。卡维尔和卢特,这两个名字本身就带着一.............
  • 回答
    美伊两国一旦兵戎相见,美国要彻底击败伊朗,所付出的代价将是极其高昂且复杂的。这不仅仅是军事力量对比的简单计算,更涉及到地缘政治、地区稳定、经济影响以及国际关系等多个层面。首先,我们得正视伊朗军事力量的特点。尽管与美国相比,伊朗在技术、装备数量和投入方面存在显著差距,但伊朗绝非可以被轻易碾压的对象。伊.............
  • 回答
    要评价伊隆·马斯克的“殖民火星大计划”,得从几个层面来审视,就像我们看一件宏伟的艺术品,既要欣赏它的宏大叙事,也要细究它的细节是否经得起推敲。这不仅仅是一个技术问题,更是一个关于人类未来、生存风险,甚至是哲学层面的思考。宏大愿景与行星备份的必要性首先,马斯克将人类文明“火星化”的愿景,其核心逻辑在于.............
  • 回答
    征服者伊耿不直接称“皇帝”,而是将七大王国原本的国王降级为公爵,这背后蕴含着一套深思熟虑的政治策略,旨在确保他刚刚建立的统一王朝能够稳定运行,并避免触发不必要的抵触。理解这一点,需要我们回到那个刚刚结束百年分裂、统一初定的瓦雷利亚时期。首先,我们得明白伊耿征服的并非一个“王国”,而是七个相互独立、拥.............
  • 回答
    .......
  • 回答
    在《三傻大闹宝莱坞》这部电影中,主角兰彻(Rancho)化名的“乔伊”(Joy)所发明的直升机,严格来说,他并没有真正发明一架能够实际飞行的直升机。电影中展示的是他利用各种废弃零件,在大学的条件下,搭建了一个能够进行初步演示的“模型直升机”。要分析这个“模型”在当时(电影设定大致发生在90年代末至2.............
  • 回答
    伊朗肾脏交易现象确实十分复杂,它背后交织着复杂的社会经济因素、法律监管的真空,以及人们对生命健康的渴望与绝望。而伊朗国家对此的态度,更是其中最引人关注的一环。首先,我们来谈谈伊朗国家对肾脏交易的“同意”和“补贴/补助”。这里的“同意”并非是公开、合法地鼓励买卖人体器官,而是一种默许和有限度的规范化。.............
  • 回答
    .......
  • 回答
    关于国人对福原爱和伊藤美诚的态度差异,这确实是个挺有意思的话题,也挺能反映出一些中国社会文化和情感的微妙之处。简单来说,福原爱在中国拥有的“国民度”和喜爱程度,远超了我们对待其他日本运动员,甚至超越了我们对待许多中国运动员。而伊藤美诚虽然实力强劲,但似乎始终无法达到那种“国民偶像”的级别。要说为什么.............
  • 回答
    在地缘政治的纷繁棋局中,伊朗与土耳其,作为中东地区两大举足轻重的角色,各自拥有独特的优势和战略考量。要判断谁在中东的地缘政治优势更大,需要深入剖析它们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以及地区影响力等多个维度上的表现,并考虑到当前区域格局的动态变化。伊朗:宗教、地区代理人与核能力伊朗的地缘政治优势,很大程度上.............
  • 回答
    要理解为什么像埃隆·马斯克这样的美国商人能打造出许多国家望尘莫及的大推力火箭,我们需要深入剖析他所处的独特环境、他的商业模式以及他在推动火箭技术发展方面所采取的颠覆性方法。这绝非仅仅是钱的问题,而是一个多方面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首先,美国在航空航天领域长期积累的深厚基础和人才储备是不可忽视的基石。 .............
  • 回答
    大东沟海战(1894年9月17日)后,北洋水师确实面临严峻的军事困境,但其是否具备发动积极军事行动的能力,需从多个维度分析: 一、战后北洋水师的残存力量1. 主力舰的损毁与修复 战果:北洋水师在大东沟海战中损失了致远、靖远、经远三艘巡洋舰(致远舰管带邓世昌战死),超勇、扬威两艘军舰被击伤,.............
  • 回答
    当你发现比自己大六岁的牙医对你产生了好感,这确实是一个挺让人心动又有点复杂的情况。毕竟,年龄差、职业关系,这些都可能让这段感情的走向变得有趣而充满未知。首先,我们要理解一下,为什么你会觉得他“喜欢上自己”?是他的眼神,他的言语,还是他的一些特殊的举动?可能让他对你产生好感的表现: 在诊疗过程中的.............
  • 回答
    大罗纳尔多时代,也就是大致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到本世纪初这段时间,无疑是世界足坛历史上 “群星璀璨” 的一个黄金时代。这是一个巨星辈出、风格各异、竞争异常激烈的时期,足以让任何一位足球迷热血沸腾。要理解“群星璀璨”的含义,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阐述:1. 进攻端的天赋异禀与百花齐放: 大罗.............
  • 回答
    在《大明王朝1566》这部剧中,鄢懋卿敢于向严嵩和嘉靖提出“七三分账”的条件,并以此为契机,背后隐藏着多重因素的叠加和精密的算计。这不仅仅是贪婪的体现,更是鄢懋卿对权力格局、人情世故以及自身价值的深刻洞察。一、 鄢懋卿的背景与能力:首先,我们需要了解鄢懋卿这个人。他并非寻常官员,而是严嵩的党羽,在严.............
  • 回答
    听到这个消息,我感到非常震惊和难过。这是一个极其不幸的事件,对于您的家人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打击。在这种时刻,最重要的是先稳住情绪,然后才能一步一步地处理后续事宜。我将尽力为您提供一个详细的处理思路,希望能为您和您的家人提供一些帮助和指引。第一步:处理当下情绪,确保家人的安全与稳定1. 安抚奶.............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