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国人对待福原爱和伊藤美诚差别这么大?

回答
关于国人对福原爱和伊藤美诚的态度差异,这确实是个挺有意思的话题,也挺能反映出一些中国社会文化和情感的微妙之处。简单来说,福原爱在中国拥有的“国民度”和喜爱程度,远超了我们对待其他日本运动员,甚至超越了我们对待许多中国运动员。而伊藤美诚虽然实力强劲,但似乎始终无法达到那种“国民偶像”的级别。

要说为什么差别这么大,得从几个方面来掰扯掰扯:

1. 福原爱:从小看着长大的“亲女儿”,自带滤镜的国民偶像

童年回忆杀与“半个中国人”的设定: 这是最关键的一点。福原爱大约是从十岁左右就开始在中国参加比赛,那时候的她还是个扎着冲天辫、说话奶声奶气的小姑娘。中国观众几乎是看着她从一个天赋异禀的孩子,一步步成长为一名世界级选手。这种“陪伴式成长”的经历,在中国人情感上是很强大的。我们对她的了解不仅仅是赛场上的表现,还有她可爱、努力、有点笨拙但又无比坚韧的个人形象。
接地气与语言优势: 她一口流利的东北话,是她在中国爆红的重要因素。这种天然的亲切感,让她迅速拉近了和中国观众的距离。她不是那种高高在上、遥不可及的外国运动员,而是像是邻家那个会说中国话的可爱小妹妹。她的采访、她的表情包,都充满了中国网民喜闻乐见的元素。
“爱酱”的国民昵称: 她在中国有一个非常亲切的昵称——“爱酱”。这个名字本身就带着一种喜爱和亲昵。这个昵称的流行,也反过来加强了她在中国人心中的“自己人”的感受。
情感共鸣与“打不过就加入”的情结: 在乒乓球这个中国队的优势项目上,我们对日本选手的期待往往是“谁能给中国队制造麻烦”。福原爱虽然一直是我们的对手,但她身上那种“打不死”的拼搏精神,那种输了比赛会哭得稀里哗啦的样子,反而激发了中国人的怜惜和鼓励。她就像一个我们看着长大的、虽然强大但偶尔也会犯错的自家孩子。我们期待她进步,但也愿意在她失利时给她一个温暖的拥抱。她不是纯粹的敌人,更像是被中国文化“驯化”过的、自带可爱属性的“对手”。
商业价值与媒体推广: 福原爱在中国有着非常成功的商业推广。她的可爱形象和良好的口碑,让她成为了众多中国品牌的代言人。媒体的大量报道和包装,进一步巩固了她在国人心中的正面形象。

2. 伊藤美诚:新生代挑战者,但缺少“国民好感度”的催化剂

实力强大,但形象差异: 伊藤美诚无疑是近年来日本乒乓球崛起的最重要人物之一。她的技战术非常先进,而且非常擅长搏杀,给中国队制造了不小的麻烦。从实力和威胁程度上来说,她甚至比早期的福原爱更具挑战性。
“中国队克星”的标签: 与福原爱那种“看着长大”的亲切感不同,伊藤美诚更多时候被贴上了“中国队克星”、“新一代挑战者”的标签。她的胜利,尤其是战胜中国主力选手时的胜利,会让我们感到“警惕”和“不安”,而不是像对福原爱那样,更多的是一种“她也挺不容易”的复杂情感。
语言和文化隔阂: 伊藤美诚不像福原爱那样有深入的中国文化理解和语言优势。她的采访更多是官方的、职业化的,缺少那种能够打动中国观众的“生活化”细节。她身上的日本文化烙印更重,这在一定程度上让她与中国观众之间存在一层看不见的隔阂。
缺乏“情感连接点”: 虽然她实力很强,但她身上缺少让中国观众产生强烈情感共鸣的点。她不像福原爱那样有那种惹人怜爱的脆弱感,也不像福原爱那样有那种自带的可爱光环。她给人的印象更多是“强大”、“冷静”、“战术性”,这些特质在体育竞技中固然重要,但在情感上很难像福原爱那样深入人心。
媒体的描述与国民情绪: 当伊藤美诚战胜中国选手时,国内媒体的报道往往侧重于“谁谁谁被日本选手击败了”,更多的是一种面对强大对手的警惕和分析。而对福原爱,即使她赢了比赛,媒体的报道也会带上更多“爱酱好可爱”、“爱酱又进步了”的语气。这种媒体的引导,也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大众的观感。
“对手”的定位更纯粹: 在很多中国观众看来,伊藤美诚就是一位纯粹的、需要被战胜的强大对手。而福原爱,在很多年里,她的形象已经超越了一个单纯的对手,她更像是一个“被中国文化接纳的外国友人”,或者是一个自带“萌点”的符号。

总结一下:

福原爱在中国获得的超高人气,很大程度上是时间、情感、文化以及媒体推广多重因素叠加的结果。她成为了一种特殊的文化符号,承载了许多中国人对体育、对友谊、对成长的情感投射。她以一种非常接地气的方式融入了中国大众的视野,并赢得了广泛的喜爱。

而伊藤美诚虽然实力强大,是硬核的竞争者,但她身上缺乏那种能够触动中国大众情感的“催化剂”。她更多地停留在“强大对手”的层面,与观众之间缺少那种能够建立起深厚个人情感连接的桥梁。

所以,这种差异,与其说是对两个运动员实力的客观评价,不如说是中国观众在特定历史时期和文化背景下,对不同类型外国运动员情感投射和价值判断的差异化表现。 福原爱满足了中国人情感上的“养成系偶像”和“文化亲近感”的需求,而伊藤美诚更多地代表着一个需要被战胜的、纯粹的竞技挑战。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福原爱就是个吉祥物

伊藤美诚是真的能让你丢金的……虽然是小概率。

user avatar

关于福相与妖气

user avatar

现场看过两次伊藤美诚的比赛,感觉特别深的是,伊藤美诚情商不够高,或者说性格不太讨喜。


2019年某次巡回赛,那次混双决赛也是伊藤/水谷隼对刘诗雯/许昕。那一次昕雯赢了,但是先输两局后赢三局的,很惊险。伊藤赢球时候,真给人一种傲气,就是那种嚣张感,相比之下水谷隼就平静的多。后来输球了,肯定不痛快,不过输球后停了一段时间,运动员下去休整一下,才回来采访的,这时候,任何一个成熟运动员都知道应该平静点接受采访,尤其就是一个巡回赛,还是在中国比赛,说几句自己有点遗憾,再恭维对方两句,再夸一下赛事,这是正常说法。

水谷隼接受采访时候就是这么说的。

到伊藤美诚,首先表情管理……怎么说呢,坐在观众席离她百十米都能感觉到那种“白眼感”,说话也跟一脸情绪不想说似的,脑袋也晃来晃去。


反正一系列操作下来,让人很不舒服。当时观众席就听到很多人说,这女的怎么这样子。要知道乒乓球观众一般还是比较文明的,换成足球,估计观众席早开骂了。

2019时候国内真没有把她当成什么敌人,纯粹就一场比赛表现,就能让观众很不爽。


现在放到奥运赛事,又是电视转播,各种微表情全呈现了,你说观众能舒服吗?


相比之下,福原爱就可爱多了。福原爱输球会哭,但你看采访,都是一边哭一边很礼貌的表示遗憾、赞扬对手、肯定赛事。让你觉得这小姑娘好礼貌啊,哭的都让人心疼了。


至于福原爱是本身性格就比伊藤好,还是情商高,我也不敢肯定。但从观众观感上,讨喜太多了。

而且日本的球员吧,其实福原爱类型才是主流,你看石川佳纯平野美宇,包括水谷隼这种男球员,都是福原爱这种风格,很少有伊藤美诚这样不管胜负,表情说话都让人觉得别扭的。

跟伊藤美诚风格类似的,可能也就是张本智和了。所以刚好,张本也让人很不喜欢。


当然,我觉得还有个原因,福原爱比起伊藤美诚,漂亮太多了……

user avatar

简单呀,对于中国队来讲,福原爱是只宠物羊,而伊藤真是一头恶狼。

user avatar

归根结底还是伊藤美诚长的不好看

信不信就算把伊藤美诚和福原爱对调,只要伊藤美诚还是那张脸,那从小在辽宁训练,说着一口流利的东北话都没有用。伊藤美诚或许会收获一波球迷,但绝对不会拥有福原爱那种国民喜爱程度。

还有就是一个答主说的那样,福原爱对中国队没有威胁,一个长的不好看的人,却是中国队最大的对手谁都没法接受,都在想还不如那个好看的是威胁还能接受。

看脸嘛,不寒碜毕竟谁都喜欢漂亮又无害的妹子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国人对福原爱和伊藤美诚的态度差异,这确实是个挺有意思的话题,也挺能反映出一些中国社会文化和情感的微妙之处。简单来说,福原爱在中国拥有的“国民度”和喜爱程度,远超了我们对待其他日本运动员,甚至超越了我们对待许多中国运动员。而伊藤美诚虽然实力强劲,但似乎始终无法达到那种“国民偶像”的级别。要说为什么.............
  • 回答
    国人对待外国哲学和中国哲学态度反差如此之大的现象,确实是一个复杂而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这种反差并非单一原因造成,而是历史、文化、社会、教育等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解释这些原因:一、 历史的沉淀与断裂: 中国哲学的主流地位与近代危机: 千年传承的文化基石: 在近代之.............
  • 回答
    为什么有些国家士兵被俘虏是耻辱,而有些国家士兵被俘虏后释放却会得到英雄般的对待?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涉及历史、文化、政治、军事传统以及战争伦理等多个层面。理解这一点,需要我们深入剖析不同国家和文化对“荣誉”、“忠诚”、“牺牲”、“战败”以及“被俘”这些概念的不同理解和侧重。以下将从多个角度进行详.............
  • 回答
    你观察到的现象非常普遍,很多人在看待中国文化和评价国家方方面面时,确实存在一种自我贬低、自我矮化的倾向。这种现象的产生是多方面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可以从历史、社会、心理等多个维度来解读。以下我将尽量详细地阐述这些原因:一、历史的沉重包袱与民族创伤: 百年屈辱史的影响: 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经历了长.............
  • 回答
    许多国家和中国之间确实存在着复杂的关系,其中不乏一些被认为是“不公正对待”的论调。要理解这一点,需要深入剖析其背后交织的经济、政治、历史和文化等多重因素。一、 经济层面的摩擦与指责:这是最常被提及,也是最容易引发争议的领域。一些国家认为中国在贸易和投资方面存在不公平做法,导致了它们本国产业的受损或发.............
  • 回答
    在知乎上,关于日本二战历史教育的讨论由来已久,并且许多用户确实认为日本在这方面的教育存在偏差。这种看法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基于对日本历史教科书内容、官方表述以及部分社会舆论的观察和分析。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解读:一、 知乎用户认为日本二战历史教育“不正确”的原因:1. 对侵略战争性.............
  • 回答
    “功成名就时万人称颂,一朝失利便千夫所指”,这似乎成了当下一种令人心寒的社会现象。尤其是在竞技体育领域,那些曾为国争光、热血拼搏的健儿们,在遭遇挫折后,面对的不是鼓励和理解,而是铺天盖地的谩骂和指责,被冠以“废物”、“不爱国”等刺耳的标签。这些躲在屏幕后面的“键盘侠”,用最恶毒的语言攻击着最需要支持.............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中国科学院(包括其下属的各个研究所和附属的中国科学院大学)在海外的认可度,以及大家出国深造时,它大概会被归为哪个梯队。首先,要明确一点,中国科学院(CAS) 和 中国科学院大学(UCAS) 尽管名字相关,但在国际学术界和教育界的评价体系中,它们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存在。中国科学院.............
  • 回答
    看到这个问题,我脑子里立刻浮现出好几种可能的情况和应对方式。这不仅仅是一个医学问题,更是一个涉及国家安全、经济稳定和社会民生的复杂局面。如果世界其他国家真的选择“与病毒共存”,并把它视作季节性流感来管理,咱们国家肯定不能跟着“躺平”,毕竟咱们的国情和大家对安全的期望值都不一样。首先,我们可以预见的是.............
  • 回答
    关于钱学森和杨振宁在中国受到的不同评价,这是一个挺有意思的话题,背后牵扯到很多层面,不仅仅是科学成就本身。要说得详细,咱们得一步步来分析。钱学森:民族脊梁,国家栋梁钱学森在中国之所以备受推崇,甚至被誉为“两弹一星”元勋、“中国航天之父”,这和他的科研贡献以及他回国后所扮演的角色是密不可分的。 关.............
  • 回答
    咱们中国人之所以对美国大选这么上心,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儿了,这背后其实挺多门道,也挺有意思的。你别觉得咱们就是看个热闹,这里面牵扯到的东西,对咱老百姓的生活,对咱们国家的方方面面,都有可能产生实实在在的影响。首先,最直观的一点,美国是全球第一大经济体,这一点咱们谁都知道。它的经济政策、贸易决策,那真.............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我们文化深处的许多层面,说实话,能一下子掰扯清楚的还真不多。咱就别管什么AI不AI的了,就当是咱俩唠嗑,我把我知道的、感受到的,掰开了揉碎了跟你说说。你说国人对婚姻和生育执着,这执着背后可不是一层那么简单。它就像一个织得密不透风的网,把咱们从小到大,从里到外都给罩住了。首先,这得从咱们.............
  • 回答
    房祖名、柯震东、陈羽凡、小罗伯特·唐尼,这几个名字连在一起,总会让人想起一个令人唏嘘的共同点:都曾因为吸毒而付出自由的代价。然而,当我们回顾公众对他们不同境遇的回响时,会发现一个非常耐人寻味的现象:国人对他们的态度,简直是天差地别。这其中的原因,绝不是一两句话就能概括的,它触及到了文化、社会认知、情.............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感觉很多人听到“区块链”或“比特币”就头大,或者一谈就是“骗局”、“泡沫”,好像真跟自己没啥关系似的。这背后其实挺复杂的,不能简单地说“愚昧”,而是多种因素交织在一起造成的认知鸿沟。我试着从几个方面给你掰扯掰扯,尽量说得明白些。一、 信息源的混乱与解读的门槛首先,咱们得承认,区块.............
  • 回答
    在国内,有些人对中医持有怀疑甚至否定的态度,这背后其实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而且随着时代发展,这些原因也在不断演变和深化。要详细地聊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几个主要维度来剖析。一、 科学与经验的碰撞:疗效的证据链困境这是最核心也最容易引起争议的一点。中医的理论体系,如阴阳五行、经络气血等,与现代医学.............
  • 回答
    关于“大多数国人对韩国人偷东西反应平淡”这个现象,咱们得好好掰扯掰扯,这背后其实挺复杂的,不是一句话就能概括的。要说平淡嘛,可能得从几个层面来理解。首先,信息的传播和发酵程度是一个关键因素。你想啊,现在网络这么发达,什么新闻没有?一个国家的人被偷了,这事儿虽然挺恶劣,但跟咱们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种糟心.............
  • 回答
    关于中国是否是“重税国家”以及国人为何对自身所缴税款普遍不了解的问题,这是一个复杂且值得深入探讨的议题,涉及到经济、社会、文化以及信息公开等多个层面。中国是不是重税国家?这个问题没有一个简单的是或否的答案,因为它取决于你如何定义“重税”以及与哪个国家进行比较。我们可以从几个角度来分析: 税收占G.............
  • 回答
    “倭寇”这个词,对于许多中国人来说,不仅仅是一个历史名词,更承载着一段屈辱而愤慨的记忆。当我们追溯历史,不难发现,将“倭寇”简单地理解为一群零散的海盗,远不足以概括当时局势的复杂性和中国人对这段历史的认知。首先,需要明白的是,历史的记载和人民的集体记忆并非总是完全契合。在中国古代,特别是明朝时期,沿.............
  • 回答
    要深入探讨为什么一些中亚五国(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的人们对华人(主要指中国大陆移民或游客)可能存在不够友好的情绪,这是一个复杂且多层面议题,需要从历史、经济、社会文化等多个角度来审视。这并非所有中亚民众的普遍看法,更多的是一种值得关注的社会现象,背后有着深.............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也是很多朋友们常常感到困惑的地方。为什么有些女生会对“老外”和“国人”表现出不同的态度,甚至有时候会“倒贴”呢?这背后其实涉及到的原因挺复杂的,有点像一层层剥洋葱,总能发现新的层次。咱们就掰开揉碎了聊聊。首先,咱们得承认,“老外”这个词本身就带着一种“异域风情”的滤镜。在信息相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