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李逵和宋江的关系?

回答
李逵与宋江的关系:忠诚、利用与悲剧的交织

李逵与宋江的关系是《水浒传》中最具代表性、也最引人深思的一对。它并非简单的“领导与下属”或者“朋友”可以概括,而是一段复杂交织着绝对忠诚、宋江的精心利用、以及李逵自身局限性所导致的悲剧的深刻关系。要评价这段关系,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剖析:

一、 绝对的忠诚与崇拜:李逵对宋江的“愚忠”

李逵对宋江的忠诚是毋庸置疑的,甚至可以说是超越了理智的、近乎盲目的崇拜。这种忠诚体现在:

宋江的救命恩人身份: 李逵在江州因打杀恶霸而身陷囹圄,是宋江倾尽家财,冒着巨大风险,四处奔波救他出狱。这份救命之恩,在李逵心中比天还大,成为他死心塌地追随宋江的根源。
“大哥”的地位: 李逵自诩为宋江的“心腹”,将宋江奉为“大哥”,言听计从,将宋江的命令视为至高无上的真理。即使宋江的某些决定并不符合他的直觉或利益,他也极少质疑,而是选择执行。
出生入死的情谊: 在梁山泊的无数次战斗中,李逵总是冲锋在前,为宋江效命,不畏生死。他甘愿为宋江挡刀、拼命,多次救宋江于危难之中。这种并肩作战的经历,进一步加深了李逵对宋江的忠诚感。
情感上的依赖: 李逵性格粗犷,缺乏细腻的情感表达,但他内心深处渴望被接纳和被认可。宋江的器重和信任,填补了他内心的空虚,让他找到了归属感和价值感。

然而,这种忠诚更多的是一种“愚忠”。李逵缺乏独立思考能力,容易被情绪左右,对宋江的言行缺乏辨别能力,即使宋江有时为了自身目的而利用他,他也毫无察觉。

二、 宋江的精心利用与掌控:将李逵打造成“忠犬”

宋江深谙人性,尤其擅长驾驭人心。他对李逵的利用,是这段关系中不容忽视的一面:

利用其勇猛和冲劲: 李逵是梁山泊少有的敢打敢杀、勇往直前的猛将。宋江将李逵定位为梁山最锋利的武器,用于攻坚克难,解决棘手的问题。
利用其“无脑”的性格: 宋江清楚李逵的粗鲁和缺乏头脑,这反而成为他“好用”的特质。在一些宋江不方便直接出手或者不想承担后果的场合,他可以巧妙地支使李逵去执行,而李逵只会忠诚地执行,不会去追究原因。
利用其对自己的崇拜: 宋江深知李逵的崇拜心理,因此用“兄弟情义”、“兄弟如手足”等话语不断巩固这种关系。他给予李逵一些口头上的“恩宠”,让李逵觉得自己是宋江最信赖的人。
刻意制造“压制”和“恩赐”的平衡: 宋江一方面会给李逵一些“宠爱”,另一方面也会适时地加以“训斥”或“约束”。这种张弛有度的控制,既能让李逵感受到被器重,又能让他在宋江面前保持敬畏和服从,从而更好地被掌控。例如,宋江有时会因为李逵的行为而责骂他,但事后又会安抚他,这种模式让李逵更加离不开宋江的认可。
通过“约束”来巩固忠诚: 面对李逵的鲁莽,宋江有时会假意“约束”他,但实际上是为自己“保留一张牌”。他会告诉李逵:“你这厮休要胡来,我自有安排。”这让李逵觉得宋江是在为他着想,而实际上是在限制李逵不受控制的行为,确保其力量被用在宋江希望的地方。

宋江的利用并非完全出于阴险,更多的是一种现实的政治智慧和生存策略。 在乱世之中,他需要像李逵这样的猛将作为自己的羽翼,也需要利用他的冲劲来实现自己的目标。但这种利用,在很大程度上是将李逵的个人价值与宋江的政治野心绑死,最终将李逵推向了悲剧的结局。

三、 共同经历的梁山岁月:在共患难中形成的羁绊

在梁山泊的十年征战中,李逵和宋江共同经历了很多生死考验,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他们之间的羁绊:

共享荣辱: 从被朝廷招安到征讨方腊,他们一同经历了辉煌与挫折,这种共同的经历让他们在情感上产生了一定的联系。
相互依赖的生存模式: 在那个弱肉强食的时代,李逵的勇猛是宋江在梁山立足的资本,而宋江的领导才能和对李逵的“保护”则让李逵得以发挥自己的力量并生存下去。

然而,这种羁绊更多的是建立在功业和生存的基础上,而非真正意义上的平等尊重和精神契合。

四、 关系中的悲剧色彩:个体局限与政治阴谋的碰撞

李逵与宋江的关系充满了悲剧色彩,主要体现在:

李逵的悲剧:
被利用的牺牲品: 李逵的勇猛和愚忠,最终让他成为了宋江政治牺牲品。当宋江接受招安,走向与朝廷合作的道路时,李逵的“杀人如麻”的形象与宋江的“招安”理念格格不入。
被蒙蔽的理想: 李逵一直以为自己是在为“替天行道”而战,为“兄弟们”谋前程。然而,当他看到宋江接受招安后的种种不公待遇,甚至连自己的性命都无法保全时,他才意识到自己被欺骗了。
最终的悲惨结局: 在征方腊结束后,李逵被宋江毒酒毒死,死前仍对宋江忠心耿耿,临死前还在想宋江。他的死,是对他一生愚忠的残酷嘲讽。

宋江的悲剧:
政治理想的破灭: 宋江渴望通过招安来洗白自己和兄弟们的身份,实现“封妻荫子”的愿望。然而,朝廷的猜忌和利用,最终让他和他的兄弟们走向了灭亡,他的政治理想也随之破灭。
对“忠义”的扭曲解读: 宋江将忠义理解为对朝廷的忠诚,并将这种“忠诚”强加给梁山好汉。这种扭曲的忠义观,直接导致了许多好汉的悲惨结局,也包括李逵。
内心的挣扎与无奈: 尽管宋江利用了李逵,但他内心深处或许也有一丝愧疚或无奈。在某些时刻,他会流露出对李逵的关心,但最终他的政治目标压倒了一切。

总结评价:

李逵和宋江的关系,是《水浒传》中对封建社会下人臣与君主关系的一种深刻隐喻。

从李逵的角度看: 他是一心一意追随“大哥”的忠诚者,一个被善意利用的悲剧性人物。他对宋江的忠诚是真实的,但他的世界观和判断力,让他成为了宋江实现政治野心的工具,最终被宋江的“招安”战略所牺牲。
从宋江的角度看: 他是精于算计的领导者,是一个为了个人政治抱负而运用权谋和人心的政治家。他深谙如何驾驭李逵这样的猛将,并将其能力最大化利用,但同时他也将李逵的命运与自己的政治前途绑在了一起,最终导致了共同的悲剧。

总而言之,李逵对宋江的关系,是一段“绝对忠诚遇上高明利用”的悲剧。李逵的愚忠成就了宋江的梁山霸业,而宋江的政治算计,则将李逵的忠诚推向了毁灭的深渊。他们之间的关系,既有兄弟情义的表象,更有政治博弈的本质,最终以李逵的死亡和宋江的幻灭而告终,成为中国文学史上一个令人唏嘘的经典案例。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看到有人那么黑李逵就不爽了,你可以说这人是暴徒,但说李逵是奴才?你看的可能是假水浒→_→

正文:


李逵是梁山108好汉里唯一一个对宋江起过杀心的人。


未见宋江时,宋江是李逵的偶像,宋江声望太显赫,没办法。

见到宋江后,宋江折服了李逵,李逵以之为可同生共死的领袖,江州劫法场时李逵并不知道梁山也去救援,但还是毅然决然地拿起板斧、自己劫法场去了,即便知道自己可能会死。

宋江上京会见李师师,让李逵第一次对宋江产生怀疑,这是不是个贪图美色的人,可不可继续追随。

得知宋江强抢民女后,李逵愤怒了,直接操起斧子剁了旗杆、撕碎替天行道的大旗,径直奔着宋江就杀过去了。

我在想,如果路过四柳村的不是李逵,是吴用鲁智深武松卢俊义林冲杨志董平王英雷横这些人会怎么办呢?如果身为领导的宋江真的背地里抢人妻女,他们又如何处理呢?

恐怕有些人会假装不知道,

有些人为了权势会谄媚、投其所好,进献美女

有些人会敢怒不敢言,

有些人会选择默默离开,

有些人会找种种借口如宋江是被小人蒙蔽的,把内心的矛盾转移搪塞过去。

但李逵不会。

梁山前期着重塑造了武松鲁智深林冲杨志等等一大批性格各异人,而这些人上了山后又泯然众人,只有李逵,还是那个李逵。

如果说宋江梁山对宋徽宗宋朝的态度是伴随着忠君与反抗的矛盾心情的话,那么李逵对宋江的态度也是一样。宋江既反赵宋也忠于赵宋,李逵既忠于宋江也想过杀了宋江。宋江梁山在宋徽宗、整个赵宋王朝面前是个小人物,而李逵在宋江、整个梁山面前也是个小人物。所以赵宋杀了宋江,宋江杀了李逵。

不同的地方在于,宋江知道赵宋的恶,还是选择忠于了宋徽宗一个君王、赵宋一个天下,而李逵在得知宋江的恶后,第一反应是杀了他,不会找诸般借口搪塞、去粉饰自己的偶像:“错的不是君王,是皇帝身边的小人,领导者都是好的,不好的是官僚阶层”。

user avatar

李逵的投名状

李逵是沂州人,因为杀人跑路而流落江州,一身蛮力,别无所长,在当地非常孤立,必须投靠权力人物才能够生存,引申而言,李逵对权力有着强烈的依附性。

李逵投靠的第一个主子是戴宗,于是,在江州监狱里弄了个狱警当当,虽然很可能是临时工,但是,总算是有了立足之地。

戴宗在江州也算不上是厉害人物,比如,在宋江来江州之前,与张顺就并没有交往,简单地说,戴宗的势力范围仅限于江州监狱的一亩三分地,甚至还够呛。所以,李逵日子过得很不爽,据戴宗说:“在江州牢里,但吃醉了时,却不奈何罪人,只要打一般强的牢子。我也被他连累得苦。专一路见不平,好打强汉,以此江州满城人都怕他。”

李逵在狱警之中人际关系糟糕,相当弱势,甚至在罪犯面前都缺乏威严,一方面是李逵自己的原因,另一方面其实是因为戴宗罩不住,所以,受到连累。至于“专一路见不平”云云,纯属大话,否则李逵何必和几个赌坊打手纠缠那么久。

时间一长,李逵因为知道了戴宗几斤几两之后也就不怎么把戴宗当回事了,宋江来到江州,二人之间的关系变得微妙起来,这在李逵与宋江的第一次见面中就已经表现出来。

当戴宗介绍宋江的时候,李逵迟迟不肯相信,但是,当宋江自报家门之后,却是没有任何犹豫,一边叫爷一边扑翻身躯便拜,因为动作太大,弄得宋江都有些不知所措,连忙答礼,说道:“壮士大哥请坐。”戴宗道:“兄弟,你便来我身边坐了吃酒。”李逵道:“不耐烦小盏吃,换个大碗来筛。”

当时的情景是宋江和戴宗已经基本相识,李逵刚来;宋江请李逵坐只是普通的客气话,李逵却顺势坐到宋江的边上,这个下意识的动作说明的是当时的李逵已经决定换主子,戴宗应该有所察觉,于是,微妙地警告李逵,李逵不吃戴宗这一套。

李逵主意已定,接下来就进行了一系列的动作对宋江大献殷勤,却都弄巧成拙:赌坊筹钱输光本钱,江边买鱼被人暴打。要不是宋江解围,李逵根本下不了台,弄得李逵在宋江面前很没面子。自己没面子的同时却让初来乍到的张顺在宋江面前攒足了面子,李逵终于在大庭广众之下发作起来:四人饮酒中间,各叙胸中之事,正说得入耳,只见一个女娘,年方二八,穿一身纱衣,来到跟前,深深的道了四个万福,顿开喉音便唱。李逵正待要卖弄胸中许多豪杰的事务,却被他唱起来一搅,三个且都听唱,打断了他的话头。李逵怒从心起,跳起身来,把两个指头去那女娘子额上一点,那女子大叫一声,蓦然倒地。

江湖上几乎人人都想巴结的大人物就在面前,自己不但难以投其所好,反而出尽洋相,李逵真是愤怒到了极点,终于迁怒于一个路人甲。宋江应该心知肚明,所以,第一时间用钱打发路人甲,对李逵则是一言不发,既不责怪也不安慰,静观其变,冷处理。

宋江浔阳楼题反诗,身陷囹圄,戴宗离开江州,李逵获得了难得的表现机会:李逵真个不吃酒,早晚只在牢里伏侍宋江,寸步不离。

问题在于当时的宋江心情极度低落,心烦意乱,未必就能够真切地感受到李逵的良苦用心,所以,这个时候的李逵虽然给宋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是,应该还没有正式成为宋江的心腹,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李逵要放宋江而宋江不答应,表面上是因为李逵在江州监狱没有什么能量,一个人难以操作越狱;实质上是宋江当时并不信任李逵,还是觉得等戴宗回来更加靠谱。

戴宗与梁山设计解救宋江被识破入狱,这就意味着李逵在江州失去了保护伞,已经难以生存,通常情况下,要么离开,要么死去,李逵选择的是后者。江州劫法场,李逵事先并不知道梁山会来,却第一个发难,与其说是解救宋江、戴宗,不如说是以一种孤注一掷的姿态与二人同归于尽,李逵肯定知道自己一个人不可能解救得了宋江、戴宗。

当时的李逵脱得赤条条的,两把板斧,就像是一部开足马力的杀人机器,这是一个耐人寻味的场景,说明的是一无所有的李逵已经生无可恋,要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以疯狂杀戮的形式尽情地发泄在江州压抑多年的情绪,狠狠地报复江州,所以,当梁山喽啰背起宋江、戴宗,李逵根本就不在乎,因为李逵只想杀戮,至于杀的是官兵还是百姓,对李逵来说没有什么分别,因为二者都属于李逵所要报复的江州。

梁山加入江州劫法场,李逵终于绝处逢生,于是,板斧下的众多冤魂就成为李逵向宋江缴纳的投名状,因为宋江对江州肯定也不可能有什么好感,果不其然,当宋江缓过神来,听说李逵要去杀毫不相干的庙祝,并没有反对的意思,只是轻描谈写地说道:你且来,先和我哥哥头领相见。相反,晁盖对李逵的杀戮却极为反感,在劫法场的时候就大声反对:“不干百姓事,休只管伤人!”晁盖对李逵的态度可以从一个侧面说明宋江对江州的态度。

晁盖等人解救宋江来到穆家庄,暂时安全,却并没有完全脱离危险,应该赶快离开是非之地方为上策,而宋江却执意要杀黄文炳报仇,连晁盖都感到诧异,并不完全支持,足以说明宋江恨黄文炳之深,可谓是入骨三分。

最主要的原因是黄文炳截断了宋江的退路,逼得宋江不得不上梁山,这与宋江的初衷完全背道而驰,宋江其实根本就不想上梁山。

宋江必欲杀黄文炳而后快却不方便自己动手,于是,黄文炳成为李逵向宋江缴纳的最有分量的投名状。

李逵拿起尖刀,看着黄文炳笑道:“你这厮在蔡九知府后堂且会说黄道黑,拨置害人,无中生有撺掇他。今日你要快死,老爷却要你慢死。”便把尖刀先从腿上割起,拣好的,就当面炭火上炙来下酒。割一块,炙一块,无片时,割了黄文炳,李逵方才把刀割开胸膛,取出心肝,把来与众头领做醒酒汤。

江湖中人虽然不可能善良,但是,貌似也没有多少人能够当着那么多人的面一刀一刀地虐杀一个已经难以反抗的人,偏偏李逵就能够。不得不说,当时的李逵真是蛮拼的。黄文炳本来是想把宋江作为投名状,却阴差阳错地成为李逵的投名状。黄文炳是小人,李逵何尝不是,只不过李逵有着粗犷的外表作为掩护,小人的本质不太容易被发现而已。引申而言,李逵杀黄文炳是一个小人结结实实地踩着另一个小人的肩膀往上爬的闹剧,难怪作为上位者的李逵会笑,虽然笑得令人毛骨悚然,但是这应该是李逵一生中最得意的笑,因为李逵已经意识到自己正在向权力靠近。随着黄文炳的一命呜呼,李逵终于成为宋江最信任的心腹之人。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