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在特朗普推特宣布禁止跨性别者参军以后,美国各界反应如何?

回答
特朗普总统在2017年7月26日通过推特宣布禁止跨性别者参军的决定,无疑在美国社会投下了一颗重磅炸弹。这一突如其来的声明,绕过了正常的外交和军事政策制定流程,直接通过社交媒体发布,本身就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争议。其后,美国各界的反应可以说是相当复杂且分化的,夹杂着愤怒、失望、支持以及一些试图理解和解释的声音。

军事内部的震荡与质疑

首先,最直接受到影响的是美国军方内部。尽管特朗普的推文宣称是为了“巨大的军事负担和干扰”,但许多军事领导人对此感到意外。在特朗普宣布之前,奥巴马政府已经开始逐步允许跨性别者公开服役,并已经有一些跨性别者正在服役或申请参军。特朗普的禁令实际上是对这一政策的逆转,让许多现役的跨性别士兵和申请参军的跨性别者感到前途未卜,同时也对军队的包容性和公平性产生了严重的质疑。

一些军官私下里表示了困惑和担忧,认为这不仅会削弱军队的实力,因为军队本就面临招募的挑战,而这一禁令可能会将有能力、有奉献精神的跨性别者拒之门外。他们也担心这将如何影响军队的士气和内部凝聚力,因为这项政策的制定过程缺乏咨询和论证。一些退役军人也站出来发声,强调他们在军队中认识的许多跨性别者是优秀、忠诚的士兵,不应该因为其性别认同而被排除在外。

政治领域的两极分化

在政治领域,特朗普的决定立刻加剧了党派之间的鸿沟。

民主党人普遍表达了强烈的反对和谴责。 许多民主党议员,包括众议院少数党领袖南希·佩洛西和参议院少数党领袖查克·舒默,都严厉批评了这一决定,称其“残忍”、“歧视性”和“不尊重”。他们认为这是对为国效力并愿意为国家牺牲的跨性别者的一种侮辱,并且与美国一贯倡导的平等和自由价值观背道而驰。许多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在未来的竞选中,也将这一禁令作为攻击特朗普政府的一项重要议题。
共和党内部的反应则相对复杂一些。 虽然一些保守派人士支持特朗普的决定,认为这是维护传统家庭价值观或出于对军队效率的担忧,但也有不少共和党人,尤其是那些更偏向中间派或自由派立场的共和党人,对此表示了不同程度的保留或批评。例如,一些共和党参议员,如约翰·麦凯恩(当时是参议院军事委员会主席),虽然立场保守,但也强调了军事政策应该基于“证据和考虑”,而非仓促的决定。他对禁令的实施方式表达了疑虑,并表示需要更深入的讨论。

人权组织与公民社会的抗议

美国国内的众多人权组织和公民社会团体对特朗普的禁令进行了强烈谴责和抗议。美国公民自由联盟(ACLU)、人权观察(Human Rights Watch)、GLAAD(一个关注LGBTQ+群体形象的媒体监督组织)等都迅速发表声明,认为这是赤裸裸的歧视,违反了宪法中关于平等保护的原则。他们承诺将采取法律行动,挑战这一禁令的合法性。

很多城市举行了抗议示威活动,跨性别者权益倡导者和支持者们走上街头,用海报和口号表达他们的愤怒和不屈。一些退役的跨性别军人也成为了公众关注的焦点,他们勇敢地讲述自己的经历,用事实证明他们完全有能力和决心为军队服务。这些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唤起了公众对跨性别者群体状况的关注,也为后续的法律斗争奠定了基础。

法律战的开启与后续发展

特朗普的推特禁令并非板上钉钉的最终裁决,它很快就引发了一系列法律挑战。许多个州的政府以及相关的民权组织向法院提起诉讼,指控该禁令违反宪法,对跨性别者构成了歧视。这些诉讼要求法院阻止禁令的执行。

法院在处理这些案件时,最初也表现出一定的分歧。一些法院在初步审理后,颁布了临时禁制令,要求暂停执行特朗普的禁令,理由是禁令的突然性以及可能造成的不可挽回的伤害。这使得军方不得不继续按照之前的政策,允许跨性别者参军。然而,也有一些法院驳回了这些诉讼。

最终,这些案件一路被上诉至最高法院。2020年1月,美国最高法院拒绝审理特朗普政府就跨性别者参军禁令提出的上诉,这意味着特朗普政府在下级法院败诉,允许跨性别者继续在军队服役的裁决得以维持。虽然这并非直接裁定禁令本身违宪,但它阻止了禁令的实施。

到了2021年,随着拜登总统的上任,情况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拜登总统立即撤销了特朗普的跨性别者参军禁令,允许所有跨性别者公开且不受歧视地在美军服役。这一举动被视为对特朗普政府政策的重大修正,也标志着美国在性别平等议题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公众舆论的复杂性

对于普通美国民众而言,对特朗普推特禁令的反应也呈现出复杂性。社会上对跨性别者的接受度仍在发展变化中,存在着广泛的同情、理解和支持,但同时也存在着根深蒂固的偏见和误解。

支持者认为,军队应该保持其传统,或者认为跨性别者参军会带来实际的后勤和医疗问题,或者仅仅是出于对性别二元化的坚持。而反对者则认为,这是一项基于歧视和偏见的政策,削弱了军队的实力,并且不符合美国的价值观。媒体的报道和公众的讨论也进一步加剧了这种分化。

总而言之,特朗普关于禁止跨性别者参军的推特声明,在美国各界引发了一场广泛而深刻的讨论和争议。它不仅暴露了美国社会在性别认同和包容性问题上的分歧,也引发了关于军事政策制定流程、法律挑战以及公民权利的激烈辩论。从军事内部的震荡到政治领域的两极分化,再到人权组织的抗议和法律战的开启,以及最终政策的逆转,这一事件的整个过程都充满了戏剧性和重要的社会意义。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兵源够就行,没兵源排除这、排除那也提高不了战斗力。

user avatar

其实对特朗普此种手段我亦是大惑不解,为什么不像自己的坚定盟友以色列学习呢?在以色列,跨性别者的参军权利是不受阻碍的,这自然也为以色列的军事行动提供了某种便利了:我们这样的威武之师、王道之师、进步之师对巴勒斯坦的占领的心理负担就更少了,而这影响了以色列军队的战斗力和镇压能力吗?显然没有。当然国际社会是会对以色列这样的行为提出批评的,他们使用了“pinkwashing”一词,常常用来代指以色列把LGBT平权问题当作旗帜来挥舞,为自己的霸权和侵略行径打掩护:



所以说川普实在是多此一举,不管“pinkwashing”这一指控属不属实,至少一个问题是明确的:暴力机器的运转效率应该和性别、性向没什么关系。你看你这么一搞,恐怕更多人会远离帝国的王师了,帝国的昭昭天命、王道征途的合法性也会得到更多的人的怀疑,要是LGBT平权运动就这么越来越向帝国主义的对立面靠拢了,美利坚合众国的面子还拉得下去吗?

至于我的看法?我不希望帝国主义军队以任何形式扩张,自然不会希望平权运动把平权平到平等地成为帝国主义暴力机器的一个零件那里去,给帝国们为虎作伥的“多元”必须被戳穿,帝国不会带来任何平等与多元,不论帝国主义挥舞着什么旗帜,红色、蓝色、褐色还是彩虹色,它都是反动的。

user avatar

1.好莱坞/歌坛名流的话就不要太在意了,在他们看来什么都是human rights issues,爱和无国界是可以解决一切问题的;

2.变性人参军是否会对军队产生不利影响另当别论,但川普列出的理由(增大开支)显然是不成立的:

https://www.bloomberg.com/news/articles/2017-07-26/here-s-how-many-trans-people-serve-in-the-u-s-military?cmpid=socialflow-facebook-business&utm_content=business&utm_campaign=socialflow-organic&utm_source=facebook&utm_medium=social

3.你川放着一堆正经事(border wall, healthcare, tax cut)不去解决,突然之间向变性人开火也是挺搞笑的,通俄的嫌疑洗清了么?

4.Why Must Trump Do the Right Things the Wrong Way?
National Review这篇讲得不错,Trump上任以来确实做了一些对的事情(虽然傻逼的事情更多),但他最厉害的是永远都能够用最傻逼的方法去做一件原本reasonable的事;当然,那些带着MAGA红帽子的川普铁粉是肯定不会被动摇的,但这样子下去是在一点点地消磨掉中间派选民和在2016年是因为无法忍受最差的希拉里才捏着鼻子投了the close second的人,别忘了你川的popular vote是低于希拉里的

user avatar

我来质疑左派人士奉为圭臬的“兰德报告”。

关于变性人的额外医疗费用,胡不知等人提到:

2015年有研究称是420-560万美金
Caring for Our Transgender Troops — The Negligible Cost of Transition-Related Care — NEJM 兰德智库的研究表示跨性别医疗开销对军队系统的负担在每年240-840万美金不等
rand.org/content/dam/ra $8,400,000

这两份研究中,对最为关键的指标“每年变性手术士兵数”的估算方式是:

  1. 首先计算社会上变性人动手术的比例,大概每年每20000个人中会有1个。
  2. 其次根据这一比例,乘以军队总人数200万人,算出来大概每年1-200人。

(2015年研究中,估计每年有约200个士兵接受变性手术以及相应医疗。兰德智库报告中,估计每年大概有29-129个士兵要接受相应医疗)

这么算实际上是假定:军队里的变性人,动手术的比例和社会上的变性人一样多。但是前者动手术是免费的,而社会上的变性人要自己掏钱买医保,所以直接平移这个比例的算法,真的合理吗?

右派的质疑之一,就是许多变性人其实是冲着免费变性手术才去服役。至少在这一点上,兰德等报告没有给出合理的辩驳。

另一个我觉得可以讨论的点,是做决策的时候是不是不应该看总量成本,而是应该看人均边际成本

我们就假定报告的数据准确,计算可知,招一个变性人,相比招一个普通人的平均成本每年高800美元。

(10000变性人目前在军中服役,每年多支出600-800万,即平均每人每年600-800美元)

你是征兵官你怎么选?

----------------------------------------------------------------------------

@胡不知 老弟有点语无伦次了。

这位陨石坑假设每个性转人士被军队拒绝之后,都会有一个非性转人士自动魔法般地出现在征兵处。
然而现在美国军队招人十分昂贵。
Army to spend $300 million on bonuses and ads to get 6,000 more recruits
今年国会给军队多招6000人的预算是三亿美金,而留下10000个性转士兵每年多花几百万,请问哪个值?
MDZZ
  1. 现在Trump说的是以后不进新兵,谁告诉你川普要赶走那10000个现役性转士兵了?你根本就不知道他们在哪里,要赶也无从赶起好吗!奥巴马时期直到2016年中期还禁止性转士兵暴露自己性倾向,2015年的报告里不照样估计有10000个性转士兵。
  2. 我的原话意思是一个性转士兵和一个普通士兵同样应征入伍的时候,选哪个成本低。
  3. 总征兵预算和新增医疗费用,一个是新兵,一个是现役;一个是总量,一个是增量。是同一个口径的东西吗?怎么比较?

咱们就报告论报告,如果你能拿出2016年下半年,性转士兵预期要公开化的时候的变性手术数据,我们可以看得更清楚一些。

咱们都不是这个专业的,观点有不同,有错漏都很正常,假装万能就不好了。


另外,岛田爱丽丝的这个答案很好,简略、清晰、准确。

知乎用户:在特朗普推特宣布禁止跨性别者参军以后,美国各界反应如何?

user avatar
@胡不知

大哥我真服了,数据列的我一愣一愣的,一口骂一个知乎用户,说什么都好还一定要说蠢。

比较拿在役士兵和老兵去比,经费拿总数去比,实在是不合适吧。

“老兵治ED花费十倍不止” 那Transgender退役的花费谁又知道是多少。



Vets总共2180万 1900万往上是男性



Trans在役这还是个估算不到一万人,就这要花费10%的单项老兵福利,这都能甩到他们身上。

本来拿一个两千万群体的单项开支,和一个5000人群体的额外开支比,什么东西都比不出来。

算Trans 5000人,开销600万,每年多花$1200

对个人不作价值评价,但论证的问题真的很大。

user avatar

很多朋友反应说我行文的风格不是很友好,没办法,家教如此。父为屠狗辈,母为下岗工,十八线小城长大,贫瘠的九十年代,不喜欢的话请直接点反对没有帮助。还有朋友说看完了还不知道 consistency什么意思,发生这种事情我是很遗憾的,为了您的阅读体验,现附上词汇解释:

con·sist·en·cy

noun

conformity in the application of something, typically that which is necessary for the sake of logic, accuracy, or fairness.


另:文章为马桶上拿着笔记本敲出来。平日听说阅读皆为英文,唯独和媳妇和朋友讲中文,中英混杂为常态,文风也使如此。不能handle的朋友,请马上停止阅读,鼠标移到屏幕右上角点击关闭页面。在知乎上写文章,我一毛钱不赚在这里噼里啪啦打字,请问,是为了让不谙英文的朋友们看得爽,还是让我喷的爽呢?你看我大腿都麻了,你猜我选的是?


吾人婉约分割线 --------------------------------------


先普及一个东西,叫做Consistency. 这个东西适用于各种套路的玩家,大到隔壁总统,小到身边朋友。我这种一般来说口味比较宽泛的人,只要这个人有consistency,那我就不会有生理上的不适感。


比如,我认为甜豆浆不好喝咸豆浆好喝,如果我受过教育,我会很文明的和你分析,从口感上,从营养上,甚至从情感上(比如小时候妈妈给我亲手倒过一杯咸豆浆,初中第一个约会的女生第一个date就是喝的咸豆浆),或者从利益上(比如本地选区盐商比较多,希望盐卖的好)和你论证,咸豆浆好。当然了,如果我是那种嘴炮型政客,我也可以大骂喝甜豆浆的人是卖国,unAmerican,汉奸等等,for whatever reason,这个都没有问题,政治嘛,玩法比较多元很正常,大家都一个路数很无聊的不是么。


假设说我是那种Populist, 而且喜欢通过发社交网络来表达我时不时喷薄而发的强烈的情绪,和粉丝们做直接的沟通,那也不算糟。比如我会代入一个政治上的对手来顺便黑一下,【小明你在喝甜豆浆哎,你好傻逼哦,大家都觉得你很傻逼,你居然还是班长,你energy好low哦,你怎么不去死闹!】,然后粉丝们一片欢呼。这种政治上的攻击,虽然吃相比较难看,但也不是不可以接受,Again, 政治嘛,玩法比较多元很正常,大家都一个路数很无聊的不是么。


一个有Consistency 的人,一辈子就反对甜豆浆了。作为围观吃瓜群众,不管你对豆浆的偏好如何,看到一个一辈子对一件事情有坚持的人,也算是有亮点。老一辈人称之为有脊梁,硬骨头。在很久很久很久以前的传说中的前社交网络世界,那个媒体有骨头,选民读社论的时代,我们普遍认为这个是政治家一个基本的素质之一。


比如麦凯恩就有consistency, 以前就是一个militant, 现在也是,整一个冷战思维的活体标本,此人绝对不会出现什么爱与和平啊,世界多级啊之类的言论, PRC is a Communist country is a Communist country is a Communist country. 比如炮阮,自从进入政界,就是【那帮穷光蛋册老饿死那也只能饿死喽,你对自己的生活不负责任我也没什么办法的呀,我们要尊宗市场的那个看不见的叟,要提高这个社会的效率】的画风,不会突然有一天变成一个左派福利社会大工会支持者谴责吃人不吐骨的晚期资本主义,被骂死了也不会。副统领Pence也有consistency, 上帝最大,我爱上帝,上帝让我敬畏,上帝让我谦卑。他几十年了一直是这个神棍画风,据说此人都不愿意和除了老婆以外的其他女性同处一室。




Bernie Sanders 和 科尔宾就更不用说了。包括毛,红烧肉吃了一辈子,绝对不会在晚期说突然发表毛泽东选集增补,怒写长文否定红烧肉在料理界的历史地位,改推串串,用湖南口音在八大上强调孜然是社会主义的助推器之类的,不会。Nope





当然了,牛人有Consistency, 这个对我们一般人来说要求的确可能有点高了,见过太多在贤者状态下删光了AV的,然后呢?我曾经加入单车协会,努力和同仁Lobby市议会增加自行车道啊什么的,持续了一年多。结果后来工作了还是买了车,今天看到自行车道上疯狂变道加塞的骑行者我边开边骂娘。现在你问我支不支持消灭停车位增开单车道,我会捂着脸很扭捏的说可能不会再支持了。如果这时候你厉声斥责我说,我操你当年不是单车白莲花吗,不是整天说什么汽车毁灭城市,单车唤醒人性吗,你现在怎么变了。听到这些话,我会紧张的搓手,我会面红耳赤,我会说我懒惰的人性出卖了我,我羞,我耻,我没有excuse, 我会用哀求的语气说,哥们你别再说了,你让我一个人静静。




这个是一般人的境界,assuming 一般人,基本,还是要点脸。


这个时候可能有些人要问问题了,大哥,做人要有弹性啊。再说,一个人对世界的认识是不断的改变的,总得给人修正的机会嘛。为了严谨,我们还是要细分一下这个转向的幅度。我们把可接受的转向分为:我操我当初傻逼了现在我懊悔了我要重新开始我的人生,和,我一直是对的但是现实很残酷那我们还是得做点妥协一步一步来


情景一:我操我当初傻逼了现在我懊悔了我要重新开始我的人生

比如现在川总的媒体总监Scaramucci, 以前公开说川普是个HACK,现在进了白宫在媒体前细致入微的舔,全方位无死角的舔。这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我都可以接受,因为哥们在媒体前公开说,我错了,我之前看错人,之前我认为川总是个骗子,哦对不起,一个经常给alternative truth的人,现在我觉得我以前傻逼了,川总,如果你也在看电视,请容许我再和你表白一次,我错了。


当了婊子,公开承认自己是婊子,彻底否认自己的过去,割断刷新了consistency的时间线,挺好。没有Consistency,但有honesty的人,应该有一颗素心。这种人是不会让我产生生理不适感的。


情景二,我一直是对的但是现实很残酷那我们还是得做点妥协一步一步来

我觉得咸豆浆好,但是我操我高血压了,于是我不得不清淡一点,承认在降血压这个方面,咸豆浆 IS NOT HELPING,算是对我之前咸豆浆原教旨主义的一个修正。


比如一个政客以前认为全民医保SINGLE PAYER 好,后来发现我操这个保险业是一个难于逾越的立法障碍,怎么办,那我们还是在立法上take baby steps, 先推出法律确保那些没有保险的人能够得到政府补贴的保险,不至于生个病就死街上。然后看以后又没有机会再往全民医保推一推,这个叫做现实的妥协,这个素质算是从政101了。




接下来就是你们的川普了。God Emperor. 那是一个另外一个维度的存在啊。那种把【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天天反复自打脸,撒谎撒谎再撒谎】演绎成艺术的无脸人。不只在政治上骗,在商业上也骗,甚至办个大学也在骗,儿子骗,女婿骗,女儿前一天卖包今天从政,被媒体揭发了打脸了不承认哪怕一毛钱的失误,统统把人家归为 FAKE NEWS, 永远永远永远永远不会OWE HIS MISTAKE。


有人觉得这样的人很酷炫哎,哇塞怎么可以这么酷炫,你看看反川人士气急败坏的样子,好爽好爽好爽哦,不要脸怎么了,扯瞎话怎么了,当骗子怎么了,全家都骗怎么了,人家是


商人。


商人就是这样的。





说这些话你就不怕殷墟下的那些魂魄半夜来敲你门吗。


川普的境界,已经到了,无论他现在做什么,就有一个若干年前的自己反对现在的他自己,江湖人称,川普定律,所谓跨越时空の自打脸。Transgender 这个事情也不例外。而且哥们因为估计是个高血压(咸豆浆喝多了?),开喷的时候一般情绪比较激动,用词比较粗糙,语言比较直白,我们老家村头大爷猪被偷了骂街也是这个画风,所以如今自己成为自己的靶子的时候,喜剧感是爆表的。那种赤裸裸的[老子就是不要脸]的感觉,相当纯粹。


我这种上了年纪的八十后,教育和个人成长经验给我的一个标准,就是政治家还是应该要点脸的。到底是一英寸,两英寸,还是半透明的脸,我们都可以探讨。但是至少,一个皮,或者膜,还是要在那边的,不然外貌看上去恐怖不说,还特么会着凉不是么。希拉里呢,已经抛弃了皮,基本上也就是层膜,远远看去,血管和肌肉啊隐约可见。而川普,皮早没了,膜也不BOTHER用一下,还他么自己一直在抠自己的脸颊肌肉纤维,都特么面颊骨都要暴露了。。。


请欣赏:


一年前:



一年后:




再随便贴几个,感受一下这滂湃的喜剧感。

2013年



今日:



另有:







给大家介绍一个reddit的高能板块

30,000+ Tweets, No Self Awareness • r/TrumpCriticizesTrump

板块的口号是: 30,000+ Tweets, No Self Awareness

无尽的收集川普自打脸Twitter

全版高能。


商人。


lol


明明就是个傻逼。sharr beeeee




川小将们,记住这个人。It will be a fun ride



接下来,朋友们,问题来了。你们有没有Consistency呢?

你们当初批判希拉里那些个标准和尺度,能不能一碗水端平的去衡量你们的川皇呢?如果可以,则你们对政治的理解,是principles based,至少具备所有一个受过高中以上教育的最基本的理性和原则。事实上事情发展到现在,有很多当初投了他的选民表达了明确的后悔,我认为这批人还是能够根据最新事态的发展,来修正自己的认识,承认之前是低估了这哥们的下三烂程度。 那如果不能以相同的标准做到一碗水端平,那你们其实是护犊子的脑残粉,粉他是因为粉 Donald Trump as an icon. 和任何政治理论无关,和实证数据无关,和道德律无关,和个人情绪有关。


对这种货色,我们中文里有一个非常妥帖的词来形容:


邪教。



彩蛋:


user avatar

取消义务兵役制带来各种千奇百怪的现象。

美军取消义务兵役以后,中产基本不当兵了,读军校/国防生和当兵是两回事,美军用于人员的军费年年涨,使用各种手段比如说免费医疗,免费读大学等等手段来吸引大家当兵。但是还是人员不够,于是美军开始搞拉人入伙奖励制度,就是拉人来当兵给你奖钱。还是不行,美军开始招外国人,只要你外国人来美国当兵,服完兵役没死,就让你当美国人。问题是还是不行,为什么呢?美军内部的种族歧视还是很严重的,比如说陈宇晖,少数族裔还是不愿意当兵。美军就想了各种办法来吸引大家当兵。

其中最有效的就是参军免费做手术。在美国这种医疗及其昂贵的国家,这无疑是非常具有吸引力的政策。然后奥巴马政府又规定,参军免费做手术得包括变性手术这种。

然后说到变性手术,变性手术在美国很多人负担不起,有的医保是不支持这种手术的,底层TransGender想变性又不想卖屁股的自然就打起了军队免费手术的主意。可以负担手术费用的中产TransGender自然不用靠参军来做手术。

我再说一点,美军和苏军不同,苏军的战略是大纵深突破,所以苏联人在编组部队的时候倾向于将尽可能多的作战人员送上前线;而美军则喜欢部队平推,因此美军一个师有一半的人是非前线部队的,这些人负责武器设备的维护,后勤保障的。美军的整补速度非常快,一场大的战役美军可以打出200%伤亡来,因为失去组织度的部队迅速被回调,然后再换上齐装满员的部队代替。

就说空军后勤,空军后勤人员占比超过60%,陆军超过40%,美军整体是40-50%的后勤人员,美军内部是有充足的位置的。美军还有网络战部队和无人机操纵员,这些人在美国本土执行作战任务,不存在说什么增加后勤压力。

如果要我说我自己的看法,确诊易性症到变性手术完成之前不应该参军,手术完成之后应当作为手术后性别来看待,而不是将他们划为TransGender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特朗普总统在2017年7月26日通过推特宣布禁止跨性别者参军的决定,无疑在美国社会投下了一颗重磅炸弹。这一突如其来的声明,绕过了正常的外交和军事政策制定流程,直接通过社交媒体发布,本身就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争议。其后,美国各界的反应可以说是相当复杂且分化的,夹杂着愤怒、失望、支持以及一些试图理解和解释.............
  • 回答
    特朗普在2020年7月30日于推特上提出“推迟美国大选”的建议,这一举动无疑在美国国内引发了巨大的争议和轩然大波。要理解这件事,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剖析。首先,从特朗普当时的具体言论和背景来看,他提出的理由主要集中在“邮寄投票的普遍性将导致选举舞弊,使得这次选举成为历史上最不准确、最欺诈的选举”。他.............
  • 回答
    特朗普在推特上称CNN、纽约时报、NBC等主流媒体为“人民的敌人”,这无疑是美国政治生态中一个极具争议且引发广泛讨论的现象。要理解和看待这种言论,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深入剖析。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特朗普这种指控的背后逻辑和意图。特朗普长期以来将主流媒体视为其政治对手的喉舌,认为它们存在偏见,报道不公,.............
  • 回答
    特朗普在推特上对中国南海政策和经济政策的言论,可以说是其总统任期内一个非常鲜明且极具争议的特点。他的推文,以其直接、不加修饰、有时甚至可以说是“口无遮拦”的风格,在全球政治舞台上引发了巨大的波澜,同时也深刻地影响了国际社会对中美关系的认知和评估。关于南海政策的言论:特朗普对中国在南海的军事化行动以及.............
  • 回答
    特朗普在推特上发表的关于比特币和Libra的言论,无疑在加密货币领域投下了一颗石子,激起了不少涟漪。要评价他的这些观点,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来审视,而不是简单地盖棺定论。首先,我们来看他关于“我不是比特币热衷者”的表态。这并非什么令人意外的声明。特朗普作为一位长期活跃于传统商业和政治领域的人物,他对新.............
  • 回答
    特朗普总统在推特上使用“中国病毒”(Chinese Virus)一词,是一个极具争议且引发广泛讨论的事件。要全面理解这一现象,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1. 事件背景: 疫情初期: COVID19疫情在全球蔓延初期,特朗普政府在发布会上和社交媒体上多次使用“中国病毒”这一说法,将其与中国的武汉地区.............
  • 回答
    关于美国前总统特朗普在2020年6月2日推特上发布的关于抗议者的言论,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和解读:背景信息: 时间点: 2020年6月初,美国各地正爆发大规模抗议活动,主要围绕乔治·弗洛伊德(George Floyd)的死亡事件展开,对种族歧视和警察暴力提出强烈抗议。这些抗议活动有时伴随着.............
  • 回答
    特朗普在2020年3月18日于推特上再次使用“Chinese virus”(中国病毒)一词来指代新冠病毒,这则推文一经发出便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巨大的争议和批评。要理解这一事件,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去深入剖析。首先,从特朗普个人的角度来看,他此举可能是一种策略性的言论。在当时,美国国内疫情开始显现,经济.............
  • 回答
    你这消息也太劲爆了吧!G胖在推特上开始数“3”了?这简直是全球游戏界的一枚重磅炸弹,比核弹威力还大!如果这是真的,那《半条命3》真的要来了吗?光是想想就让人热血沸腾,心跳加速!要知道,G胖,也就是加布·纽维尔,作为Valve的灵魂人物,他个人的社交媒体动态,尤其是关于“3”这个数字的提及,那绝对是意.............
  • 回答
    比尔·盖茨在推特上被部分网友指控进行“人类清除计划”,这是一个复杂且充满争议的现象。要详细地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分析:一、 指控的来源和背景: 比尔·盖茨的公众形象和活动: 疫苗接种推广: 比尔·盖茨和他的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长期以来在全球范围内大力推广疫苗接种,尤.............
  • 回答
    汪可盈在推特上自曝“我为在好莱坞得到工作,已改姓”的说法,确实在网络上引起了不少讨论,也触及了一些比较敏感的话题。要看待这件事,我觉得可以从几个层面去理解和分析。首先,最直接的反应肯定是感到惊讶,甚至有些心酸。一个中国演员,为了能在竞争激烈且以西方主流文化为主导的好莱坞获得工作机会,竟然需要改变自己.............
  • 回答
    WikiLeaks 在 9 月 13 日公开的这份文件,总计 678.4MB,包含的信息量非常庞大,据其披露,主要涉及的是美国中央情报局(CIA)的内部情报以及一些敏感的活动。这份文件并未公开具体的文件名,但 WikiLeaks 在其发布时强调了其中的一些“猛料”,我们可以从这些披露来推断其内容。核.............
  • 回答
    马斯克在11月2日(美国时间)发布曹植的《七步诗》一事,确实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要详细地看待这件事,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去分析:马斯克此举的动机、背后可能传递的信息、其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以及舆论的反应等方面。一、 事件本身:马斯克发布《七步诗》时间:美国时间11月2日,具体在中国时间对应11月3日.............
  • 回答
    你提到的这个关于4月30日推特发布的,犀利概括中美对疫情态度的视频,我非常有兴趣了解更多细节。不过,由于我无法直接浏览推特上的实时内容,特别是特定日期发布的视频,所以无法直接“观看”并给出我对那个特定视频的看法。但是,我们可以从普遍存在的媒体叙事和中美两国在疫情初期以及后期的典型态度出发,来推测这个.............
  • 回答
    博古特那条推特,真是掀起了一阵不小的涟漪。说实话,我看了之后,心里滋味挺复杂的。一方面,我理解作为一个运动员,他可能对规则的公平性和执行有自己的看法;另一方面,这种公开评论,特别是发生在孙杨被禁赛这样一个敏感时期,确实容易引起争议。咱们先捋一捋当时的情况。孙杨的禁赛事件,相信大家都有所耳闻。那涉及到.............
  • 回答
    文体界对俄罗斯的制裁浪潮席卷之后,乌克兰副总理甚至将战场延伸到了虚拟的游戏世界,公开呼吁封禁俄罗斯玩家的游戏账号。这一举动在社交媒体上引发了广泛的讨论,自然也招致了不少争议。如何评价这种做法?从乌克兰方面来看,这种做法可以被理解为一种“全面施压”的策略。在实体战场上,乌克兰正承受着巨大的压力,而文体.............
  • 回答
    原神最近在推特上遭遇抵制,起因是部分玩家认为游戏中的角色辛炎以及一些怪物设计涉嫌种族歧视。这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游戏内容争议,背后牵扯到文化刻板印象、游戏设计者的意图以及玩家社群的解读等复杂层面。首先,我们得梳理一下玩家们主要的担忧点。关于辛炎,一些玩家认为她的角色设计,特别是她的肤色、发型和音乐风格,.............
  • 回答
    关于推特上涉及中国话题的大部分用户都在“抹黑”中国这一现象,确实是一个复杂且备受关注的问题。要详细看待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去分析,包括其可能的原因、表现形式、潜在影响以及我们应如何理性看待。一、 现象的普遍性与构成首先,需要承认的是,在推特(现已更名为X)上关于中国的讨论中,确实存在大量批评.............
  • 回答
    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就日本处理福岛第一核电站废水的透明化进程发推文表示感谢,这一表态背后涉及多层面的考量和影响,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详细分析:1. 美国对日本处理福岛核废水的立场与支持: 盟友关系与地缘政治考量: 日本是美国在亚太地区最重要的盟友之一,两国在安全、经济和战略上联系紧密。在如此敏.............
  • 回答
    埃隆·马斯克(Elon Musk)在推特上发起关于是否出售10%特斯拉(Tesla)股票的投票,结果显示大部分网友赞成,随后他迅速执行了这一计划。这一系列操作无疑在当时引起了轩然大波,也让不少人直呼“被耍了”。那么,这种行为究竟是如何发生的?它又会带来哪些影响呢?马斯克“戏耍”网民的背后考量首先,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