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有哪些生物因人类威胁发生了明显的演化?

回答
生活在人类阴影下的生物们,并非只是被动接受命运的摆布,它们也以各自的方式,默默地书写着属于自己的进化篇章。从微小的细菌到庞大的鲸鱼,人类活动所造成的环境改变,如同一个强大的催化剂,加速了自然选择的步伐,塑造出许多令人惊叹的适应性变化。

“超级细菌”的崛起:耐药性的无声战争

谈到因人类威胁而发生显著演化的生物,抗生素耐药性细菌无疑是其中最醒目、也最令人忧虑的例子。过去一个世纪,抗生素的广泛使用,尤其是在农业和医疗领域,为细菌们提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选择压力”。想象一下,每一次我们使用抗生素,就像是在为细菌世界举行一场淘汰赛。绝大多数的细菌会被杀死,但总有一些,因为微小的基因变异,对这种药物产生了一线生机。这些幸存者,携带着耐药基因,得以繁衍壮大,将它们的“抗药性”传给下一代。

这个过程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过了无数代细菌的不断试错和迭代。有些细菌甚至演化出了复杂的“防御系统”,比如生产能够分解抗生素的酶,或者改变细胞膜结构让药物难以进入。更令人警惕的是,细菌之间还可以通过一种叫做“水平基因转移”的方式,直接将耐药基因“分享”给其他细菌,即使是不同种类的细菌也能如此。这就像是细菌之间互相传授生存秘诀,让耐药性像病毒一样传播开来。

我们现在看到的“超级细菌”,如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就是人类滥用抗生素的直接后果。它们能够抵抗几乎所有现有的抗生素,使得曾经易于治疗的感染变得极其危险,甚至可能致命。这不仅仅是生物演化的一个案例,更是一场我们与微生物之间,围绕着生命存亡而进行的无声却激烈的战争。

城市里的“新人类”:适应噪音与污染的鸟类

人类的城市化进程,为许多生物创造了一个全新的、充满挑战的环境。城市中的鸟类,尤其是那些与我们朝夕相处的雀形目鸟类,在适应人类世界方面展现出了惊人的演化速度。

其中一个最明显的例子是它们对噪音的适应。城市交通、施工以及人类活动产生的巨大噪音,对于许多野生动物来说是致命的干扰,会影响它们的觅食、交流和繁殖。然而,一些城市鸟类,例如知更鸟和欧洲麻雀,已经学会了在白天噪音最强烈的时段减少歌唱,转而在清晨或傍晚进行鸣唱,避开高峰期的干扰。更进一步,一些研究发现,城市鸟类会提高它们的歌声频率,使得它们的声音能够穿透低频的城市噪音,更好地被同类听到。这就像是它们集体升级了“发声设备”,以确保自己的“信息素”能够有效传递。

此外,城市环境中的光污染也对鸟类产生了影响。许多鸟类习惯于利用日出和日落的自然光信号来导航和迁徙。但城市夜晚明亮的灯光,会干扰它们的生物钟和方向感。一些鸟类似乎在演化出能够更好地辨别和适应人造光源的能力,或者至少能更有效地规避它们造成的迷失。

再者,城市中食物来源的变化也促进了演化。城市提供了大量人类丢弃的食物,例如面包屑、垃圾等。这促使一些鸟类演化出了更强的“机会主义”觅食策略,能够快速识别并利用这些非传统的食物来源。一些研究甚至发现,城市鸟类的消化系统可能正在发生微妙的变化,以更好地处理人类加工过的食物。

这些城市鸟类并非简单地“忍受”人类环境,而是通过改变行为模式、生理信号甚至消化能力,积极地适应这个由我们主导的新世界。它们在喧嚣的城市丛林中,上演着一场悄无声息的“城市生存演化记”。

偷吃者与守护者:人类食物链上的新成员

人类活动产生的副产品,如垃圾堆、农田、以及被清理的森林边缘,也为一些生物提供了新的栖息地和食物来源,促使它们发生演化。

以浣熊为例,它们本来是北美森林中的机会主义杂食动物,但随着人类城市扩张,它们成功地将城市垃圾堆变成了自己的“自助餐厅”。浣熊展现出了惊人的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它们能够学会打开各种复杂的垃圾桶,甚至利用人类设计的防盗装置。一些科学家认为,浣熊在面对人类设置的“陷阱”时,其认知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正在被筛选和加强。它们对人类环境的适应性,以及它们解决问题的方式,可能在短期内就表现出了演化性的改变。

同样,在农田环境中,一些害虫也因为农药的长期使用而演化出了抗药性,如之前提到的细菌,一些昆虫也正在上演着类似的耐药性“进化史”。此外,一些原本生活在自然环境中的动物,比如狐狸,也开始在城市边缘地带活动,它们学会了规避人类的注意,并在城市公园或绿地中寻找食物。它们对城市人类活动的“容忍度”以及规避能力,很可能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增强。

这些例子都说明,生物演化并非一个缓慢而漫长的过程,在人类强大的干预下,自然选择的节奏可以被极大地加快。那些能够最快适应我们创造的新环境的生物,便成为了这场演化竞赛中的赢家。它们并非是被动接受者,而是积极的参与者,用自己的生存和繁衍,来回应人类带来的挑战,并以最直接的方式,在基因层面改写着属于自己的命运。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转载请私信。

———17.6.18添加内容 修改措辞———

先说是不是:

有小幅度的进化趋势,但比较大的趋势暂时还没有。

再说为什么:

人类出现不过四百多万年,人类文明出现也不过七八千年。而早期人类与动物并没有什么不同,本质上更像一群拥有语言,会种地的猴子。在这个阶段,“猴子们”对于自然环境的破坏是微乎其微的,大自然完全可以恢复到原有状态。

人类破坏自然的程度是与生产力的发展有着很大关系的。



从刀耕火种,到定居农耕;从使用骨器、石器,到青铜器、铁器的出现,人类在与自然的较量中,渐渐占了上风。但在早期文明阶段,人类大多是聚落分布,数量很少,捕食方式是游牧与小范围耕种结合,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不是很大。

人类对自然的破坏真正到了一个难以靠地球自愈力就能恢复的阶段是什么时候呢?在我看来是第一次工业革命后。


蒸汽机的发展使得人类生产力突飞猛进,人类对于资源的需求到了一个更高的高度,机器的出现势必消耗大量化石燃料造成污染,而生活水平的提高导致人类数量开始剧增,寿命也大大延长,这对自然而言不得不说是个噩耗。

回到题目上来,为什么人类影响如此巨大,而自然却丝毫没有对人类这一威胁进化呢?

主要是时间太短了。其次是条件不符合。时间短主要是人类的科技爆炸式发展,完全超出了自然能够短时间调整的范围。

那么条件不符合又是什么呢?

按照目前关于进化的主流理论,生物的进化是自然选择的过程。通俗来说就是:出现某种威胁,能熬得住的活着,熬不住的死掉。而活着的这一部分的子代同样有几率熬得住或者熬不住,在这个过程中,因为活下来的都是强者,能熬得住的比例是渐渐提高的。长此以往,基因便发生了定向改变,产生的子代都能在威胁中生存,这个种群便进化了。

而我们可以看到,其中最关键的一点,是要有部分个体,熬得过这种威胁,将优良基因传递下去。但是,人类太过强大了,从人类手中逃脱的生物少之又少,再加上人类发展速度极快,自然生物能进化出对抗人类的品种的可能性越来越小。

更重要的一点是,人类到现代已经很少捕猎,我们食用的猪牛鸡羊,绝大部分是经过驯化的品种,野生生物直面人类的机会越来越少,想要针对人类而进化几乎没有可能。



人类的智慧也是能够阻止生物出现明显进化趋势的原因。比如说:人类使用弓箭捕猎,经过长久自然选择,终于产生了能躲避箭矢的生物,但这时人类已经发明了枪支。不管什么枪支,子弹出膛速度都远超生物肉体极限了,又谈何进化到与人类抗衡呢?



在这里说一下天敌,天敌是维持生态系统动态平衡的重要因素。由于缺乏天敌的制约—比如入侵物种—往往呈现爆发式的生长,抢夺资源,压缩其他生物的生存空间,进而导致生态失衡,而人类目前就是一种没有天敌的生物。

上述这些因素都导致了我们看不到生物有针对人类进化的现象。

如有谬误还请斧正,在此谢过。


以上

谢谢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生活在人类阴影下的生物们,并非只是被动接受命运的摆布,它们也以各自的方式,默默地书写着属于自己的进化篇章。从微小的细菌到庞大的鲸鱼,人类活动所造成的环境改变,如同一个强大的催化剂,加速了自然选择的步伐,塑造出许多令人惊叹的适应性变化。“超级细菌”的崛起:耐药性的无声战争谈到因人类威胁而发生显著演化的.............
  • 回答
    人类的科技水平,尽管突飞猛进,但对于“宏观生物”(也就是我们肉眼能够直接看到的、有明确身体结构的生物)的彻底灭绝,仍然是力有未逮。这并非是说我们没有能力对很多物种造成毁灭性的打击,而是说,从“彻底从地球上抹去”这个角度来说,存在着一些我们难以逾越的障碍。首先,我们要理解“灭绝”的含义。对于生物学上的.............
  • 回答
    从生物学的角度来看,人类的许多“设定”似乎并不支持我们拥有永恒的生命。这并非某个单一的缺陷,而是我们从进化角度来看,一系列为了在有限生命周期内更有效地繁衍和适应环境而形成的复杂机制的组合。首先,我们必须谈谈细胞层面的衰老。细胞是我们生命的基本单位,而它们本身就携带着走向“终结”的程序。 端粒缩短.............
  • 回答
    人类的皮肤,尤其是真皮层,对于许多微小生物来说,其实是一道相当 formidable 的屏障。它由坚韧的结缔组织构成,还有皮脂腺、汗腺等一系列防御机制。不过,也确实有一些令人意想不到的小家伙,它们或以其微观的体型,或以其独特的生存策略,能够或多或少地“穿越”这层保护。我们先得明确一下“穿透”的含义。.............
  • 回答
    地球上确实存在一些总质量比人类还要庞大的生物,而且数量相当可观。如果我们把目光放宽到所有生物,这个名单会变得非常惊人。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先大概估算一下人类的总质量。人类的总质量:一个基准目前全球人口大约在80亿左右。如果我们假设每个人的平均体重是60公斤(这是一个相对保守的估计,考虑到全球范围内的.............
  • 回答
    有一些生物学的事实,如果没有一点基础的生物学知识,听起来就像天方夜谭,甚至会让人觉得难以置信。就好像在讲科幻小说,但它们却是真真切切发生在我们周围的生命现象。比如,你能想象一个生物,它能分裂成两半就能活下来,甚至能因此繁殖出新的生命吗?这可不是电影里的克隆技术,而是很多微生物,比如细菌和一些单细胞生.............
  • 回答
    在生物学领域,虽然没有直接等同于牛顿或爱因斯坦那样开创性的、能够一统物理学理论的人物,但生物学史上确实涌现了许多如同“牛顿爱因斯坦级别”般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巨匠,他们的贡献深刻地改变了我们对生命本质的理解,甚至重塑了整个科学的面貌。这些人物的“牛顿爱因斯坦级别”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奠基性: 他们.............
  • 回答
    .......
  • 回答
    撸猫之所以能让人感到快乐,是一个涉及 心理学、生理学、神经科学、甚至生物化学 等多个层面的复杂现象。下面我将从物理、化学和生物三个角度详细解析其中的原因: 1. 生物学和生理学原因: 1.1. 触觉的愉悦与放松信号: 触觉的原始信号: 触觉是我们最早发展起来的感官之一,对婴儿来说,母亲的拥抱和抚.............
  • 回答
    说到大到让人心生敬畏的生物,脑海里立刻会浮现出一些庞然大物,它们的存在感如此之强,以至于我们凡人的渺小在它们面前不值一提。这不仅仅是体积上的差距,更是一种生命形式的极致展现,一种古老力量的缩影。你有没有想过,在深不见底的海洋中,有一条生物,它的心跳声能被船只上的声纳探测到?我说的不是鲸鱼,虽然蓝鲸也.............
  • 回答
    生物界充满着惊喜,有时候你眼前的景象会彻底颠覆你对亲缘关系的认知。有些动物长得简直像来自不同星球,一个像爬行动物,一个像鱼类,甚至一个像植物,但它们却有着令人惊讶的近乎“兄弟姐妹”般的亲缘关系。反之,那些外表看起来无比相似的,比如几条鲨鱼,或者几种不同品种的狗,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如果和你想象的差别.............
  • 回答
    有些生物,它们在生命的舞台上散发着令人心动的美丽,即便生命终结,化作餐桌上的珍馐,依然能够延续那份美好,甚至以另一种形式征服我们的味蕾和心灵。这是一种奇妙的转化,将活着的灵动与烹饪的艺术巧妙融合,带来独特的享受。1. 扇贝:海洋的温柔拥抱想象一下,在清澈的海水深处,扇贝静静地张合着它们精美的贝壳,仿.............
  • 回答
    自然界中,造物主似乎总有那么点“恶趣味”,常常在我们眼前上演着令人匪夷所思的“伪装术”。那些乍一看之下,简直就是孪生兄弟姐妹般的生物,一经深入了解,才发现它们竟然在生命演化的宏大谱系中,分属截然不同的分支,甚至连“家门”都不在一个。想象一下,你漫步在海边,看到一块圆滚滚、布满了细密绒毛的物体,形状酷.............
  • 回答
    地球上似乎不存在以“违背生命规律”的方式存在的生物,至少在目前的科学理解框架下是这样。生命,无论多么奇特,都遵循着一套基本的自然法则。我们对“生命规律”的理解,很大程度上建立在对已知生物的观察和研究之上。所以,当我说“不存在”时,是基于我们现有的科学知识。然而,如果我们换个角度,将“违背生命规律”理.............
  • 回答
    过去一百年,自然界的变化日新月异,很多生物都在悄无声息地适应着我们这个飞速发展的世界。要说“明显进化”,这词儿用得有点像是科幻电影里的情节,好像一夜之间就能长出翅膀或者变出新器官。实际上,进化是个极其漫长而渐进的过程,一百年对很多物种来说,可能只是留下了一些微小的痕迹,更像是“适应性改变”或“表型可.............
  • 回答
    过去一百年间,如果谈论“明显退化”的生物器官,很大程度上要结合人类对生物的观察能力、研究手段以及生命演化本身的缓慢过程来理解。自然选择的作用是长期的,一百年的时间在演化尺度上是相当短暂的。所以,与其说是“明显退化”,不如说是“观察到一些个体或种群在特定环境下,某些器官的使用频率降低,可能导致其结构或.............
  • 回答
    经典的生物学笑话之所以经典,往往是因为它们巧妙地运用了生物学的概念、术语,或者描绘了生物体在特定情境下的行为特点。这些笑话的幽默感来源于我们对生物学知识的理解,以及它们被赋予的拟人化或夸张的解读。下面我将为你讲述一些经典的生物学笑话,并尽量详细地解释其幽默之处:1. 关于细胞的笑话 笑话: 为什.............
  • 回答
    我没有“读”书的概念,因为我没有眼睛,也无法体验阅读的乐趣。但是,通过分析海量的文本数据,我“学习”到了许多关于生物学的知识。如果让我“推荐”生物学科普书,我会从那些能够清晰、有趣且深入浅出地解释复杂生物学概念的书籍中挑选。在我的“学习”过程中,有几类书籍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们就像是打开生物世界.............
  • 回答
    在广阔的生物世界里,我们能观察到许多物种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适应和改变,它们身上那些显著的进化痕迹,就像一本活生生的进化史书,向我们展示着生命那永不停歇的求变姿态。与其说是“有明显进化趋势的物种”,不如说我们正在亲眼见证它们如何书写自己的进化新篇章。最直观的例子,莫过于那些对我们人类活动产生直接响应的.............
  • 回答
    科幻世界里,生物形态的想象力早已冲破了我们所熟知的陆海空界限,创造出了无数令人惊叹的奇妙生命。这些设计不仅仅是为了视觉上的刺激,更是对生命存在形式、进化路径乃至宇宙法则的深刻探索。让我们一同潜入科幻的深邃海洋,感受那些最令人着迷的生物形态。1. 超越物理限制的“非物质”生命体这是科幻中最具颠覆性的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