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前决定回国,做一名食品研发工程师,开启了我新的职业生涯。
现在转眼间一年已经过去,我觉得我现在终于有资格回答这个问题了。
首先,食品研发分不同领域。在不同领域搞食品研发的体验是完全不同的,甚至可以用「隔行如隔山」来形容。比如说,搞香精研发的跟搞乳制品研发的,日常工作内容可能就完全不一样。所以,我只能从我自己目前工作的角度来大概说一说。
我是负责酱料研发的。我们和厨师的最大区别就是我们专注于「工业化」食品。也就是说我们做出来的东西,都必须可以用工厂的设备大规模批量生产,而且可以经得起货架期的存放的。有很多东西,虽然好吃,但现在还没法彻底工业化,或者根本无法长期保存。那这些东西我们就做不了。
我们的工作是按照项目来进行的,在一个时间点,有可能4,5个项目都在同步进行,所以如何分配时间达到效率最大化是研发必须要考虑的问题。
每个项目都是有特定的目的的。这个目的可能是——
1) 研发一个全新口味的产品。
2)模仿XX公司的某种产品。
3)改良现有产品(比如缩减成本、改善质地和风味之类)
这 3 类项目做起来很不一样,下面我详细说。
先说说新品开发。
通常,客户会跟我们说明,这个产品预计哪个时间窗口上市,是应用在什么食物上面的。有时候可能会有其他要求,比如,要专门研发一个不辣的...或者,只要西式的风味...或者必须要 clean label...
然后我们会专门开个 Brainstorming 的会议,研发厨师,研发工程师和市场专员会一起讨论,想出合适的几个 idea。
研发厨师会根据自己的经验,把这些 idea 做成厨师样品。
我们(工程师)根据厨师的样品,设计出风味一致、价格符合要求的工业化样品。不断修改配方直到满意为止。
通过我们这边的测试之后,拿到客户那边做品评,如果客户不满意,我们再不断调整,直到最后客户接受或者客户直接放弃。这一步往往是耗时最长的一步。有时候客户还要做各种测试,比如内部的感官测试,或是消费者测试之类的。一部分项目到这里就会因为客户反馈不好而直接终止。
如果样品被顺利接受了,进入第二阶段。
在工厂进行试生产(trial run)。在试生产时可能会出现很多实验室中不会出现的问题,比如最终的成品盐度/酸度超出范围之外。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trouble shooting,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一切顺利的话,最后就是大生产,上市啦。
大部分人可能会觉得「模仿」比纯粹的「原创」容易得多,但在我们这个行业,竞品模仿,比起单纯的新品研发,耗时长得多,也困难得多。一般是当做很长时间的项目在做。
为什么呢?很简单,研发新品是「只要做得概念好,好吃,容易被市场接受」就行,而竞品模仿是「做出和目标几乎没有差别的产品」。也就是说,更好吃都不行。
你能参照的只有配料表和一些检测指标,你需要做的是模仿出各个方面尽可能相似的产品。包括外观,粘度,口感,气味,滋味等等,每一项都会细化成好几个指标。我们需要不断调整配方,更换原料去慢慢逼近标样。
如果最后能通过三角测试,就说明感官品评员已经品尝不出我们设计的产品和目标样品的区别了。在这种情况下,才能说我们的配方「取得了阶段性的成功」。这个过程往往需要几个月的时间。
当然,接下来还有试生产和大生产,涉及到生产过程,可能还会发生问题,那就还需要后续的调整。
改良现有产品的话,有时是需要降成本,那我们就需要换用其他更便宜的原材料,或者改进生产工艺使生产成本降低。这种项目的难点是「如何在这种情况下,还能保证口味和外观的一致性」。像 Nutella 就是个反面例子,改完配方之后风味,颜色都变了,引发网友各种吐槽。真不知道如何通过内部测试的……
还有一种就是需要改良产品本身,比如说现有风味,或者是 clean label 化,等等。这种情况,就要看客户的具体要求了,具体的流程,根据情况不同,可以归类到新品开发或者竞品模仿上了。
总之,感觉做食品研发是一个很需要综合能力的工作。不仅技术上得过硬,还得有很厉害的时间管理能力,项目管理能力,沟通能力(不同部门的沟通,跟客户的沟通),还有遇到问题的随机应变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除此之外还要熟悉市场动向,了解现在食品界的流行趋势。
从事研发到现在,只能说刚入了门。接下来肯定还要面临更多挑战。但无疑,我是很喜欢这份工作的,因为当自己设计的新产品最终上市的时候,那种成就感是无法比拟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