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汉族的主要基因构成如何?

回答
汉族作为中华民族的主体民族,其基因构成是一个极其复杂且充满历史变迁的话题,不存在单一、静态的“主要基因构成”。汉族并非一个单一的基因纯群体,而是由历史上生活在中国北方地区和黄河流域的原始居民与其他周边民族不断融合而形成的。 这种融合是一个漫长而动态的过程,持续了数千年。

要详细讲述汉族的基因构成,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1. 核心祖源:古代华北人群

概念: 汉族的主体基因构成,其最核心的祖源可以追溯到生活在中国北方地区,特别是黄河流域的古代人群。这些人是新石器时代以来在该地区定居的农耕民族,例如仰韶文化、龙山文化的居民等。
基因特征: 这些人群的基因特征,可以大致理解为早期东亚人群的一个重要分支。他们的基因组中,反映了对东亚地区农业生活的适应性,例如对淀粉类食物的消化能力等。
现代汉族的“基础”: 现代汉族人群的基因组中,很大一部分的基因遗传物质可以追溯到这些古代华北人群。

2. 多次重要的南方民族融合

随着历史的发展,特别是汉族人口的南迁和中原地区的战乱,汉族与南方各民族之间发生了大规模的基因交流和融合。这是汉族基因构成多样性的重要来源。

南迁与融合:
晋永嘉之乱(五胡乱华时期): 北方人口大量南迁,与南方原有的汉族人口以及南方土著民族(如百越等)进行了广泛的融合。
安史之乱: 再次引发了北方人口南迁。
其他战乱和人口流动: 历代战乱、政治动荡、经济发展等都会导致人口流动和民族融合。
南方原住民的贡献:
百越民族: 生活在中国南方沿海和长江流域的古老民族,如吴越、闽越、南越等,他们的基因对南方汉族的形成贡献了重要的组成部分。
其他南方民族: 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还与其他苗、瑶、侗、壮、黎等民族群体发生过程度不一的基因交流。
基因特征的体现: 南方汉族的基因构成中,会比北方汉族拥有更高比例的来自南方祖源的基因成分,这在一些遗传标记上可以体现出来。例如,某些线粒体DNA单倍群和Y染色体单倍群在南方汉族中更为普遍,这些单倍群的祖先可能与古代南方人群有更紧密的联系。

3. 与周边民族的交流与同化

除了南方的融合,汉族与北方和西北的周边民族也存在一定程度的基因交流和同化。

北方游牧民族:
匈奴、鲜卑、蒙古、满洲等: 在历史上的多次冲突、征服和长期共存中,汉族与这些北方民族之间也发生了基因交流。例如,南北朝时期鲜卑族入主中原,与汉族进行了广泛的融合,对汉族基因库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清朝时期满族入主中原,同样与汉族产生了基因交流。
基因影响: 这种交流可能在现代汉族人群中留下了一些来自北方游牧民族的基因成分,尤其是在靠近北方草原和东北地区的汉族群体中。这些基因可能与某些生理特征(如对寒冷环境的适应性)相关。
西北民族:
突厥、回鹘等: 在历史上的丝绸之路贸易和民族迁徙中,也与西北地区的汉族居民发生了基因交流。
基因特征的体现: 一些研究发现,在现代汉族基因组中,可能存在少量来自北方欧亚大陆人群的基因成分,这可能与这些古代交流有关。

4. 汉族内部的地理差异与同质性

地理上的连续性: 尽管存在上述融合过程,但汉族在地理上是相对连续的,这使得不同地区汉族之间在基因上仍然存在较高的相似性。
基因流动的持续: 历史上,贸易、战争、人口迁移等因素促进了基因在中国广大区域的流动,使得不同地区的汉族群体之间保持了相对的同质性,避免了出现过于孤立的基因库。
地理梯度: 然而,由于历史人口流动模式和地理障碍(如大山、河流),在汉族内部仍然存在一定的基因地理梯度。例如,北方汉族和南方汉族在基因构成上存在可辨别的差异,这种差异反映了他们不同的祖源和历史融合模式。

5. 现代基因研究的发现

现代基因组学研究,特别是通过分析线粒体DNA(母系遗传)、Y染色体DNA(父系遗传)以及常染色体DNA,为理解汉族的基因构成提供了更精确的证据。

常染色体DNA分析: 通过分析整个基因组,可以更全面地评估不同人群的祖源成分。这类研究普遍表明,汉族是一个由古代东亚人群为基础,融合了大量南方、北方和周边民族基因的混合群体。
Y染色体和线粒体DNA分析:
Y染色体: 主要反映父系遗传,在汉族男性中,O单倍群(尤其是O2、O3)是主要的单倍群,这与东南亚和东亚地区许多族群的Y染色体构成相似,也印证了早期东亚人群的父系传承。同时,也存在一些来自北方游牧民族的单倍群(如N、Q、R1a等)的比例,尽管比例较低。
线粒体DNA: 主要反映母系遗传。汉族女性的线粒体DNA单倍群构成也非常多样,反映了与中国各地原住民族群的广泛母系融合。
基因相似性: 尽管存在地域差异,现代汉族人群的基因与中国东部和南部地区的其他族群(如侗、苗、瑶等)基因相似度较高,而与更远地区的群体(如欧洲人、非洲人)的基因相似度则较低。

总结来说,汉族的主要基因构成是:

核心祖源: 古代生活在中国北方地区(特别是黄河流域)的农耕民族。
重要补充: 大量来自南方各民族(如百越及其他南方土著民族)的基因成分,尤其体现在南方汉族中。
一定程度的影响: 历史上与北方游牧民族(如匈奴、鲜卑、蒙古、满洲等)及西北民族的基因交流。

关键点在于:

“混合性”: 汉族是一个典型的混合民族,基因构成并非单一来源,而是多源融合的结果。
“连续性”与“多样性”并存: 汉族群体在地域上保持了一定的连续性,但由于历史融合过程,又表现出区域性的基因差异。
“动态过程”: 基因构成是一个历史动态变化的过程,一直在不断地受人口流动和交流的影响。

因此,谈论汉族“主要基因构成”时,最准确的说法是:汉族的主体基因构成以古代东亚北部人群的遗传物质为基础,并广泛融合了历史上迁徙进入中原或与之长期共存的南方及周边民族的基因,形成了一个复杂而多元的遗传群体。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汉族的主要基因构成如何?

用分子人类学研究族群迁徙与基因交流没人拦着,请不要用所谓已经被扫入历史垃圾堆的血统论作为这个问题的内涵。
汉族是一个文化民族,我们要民族团结,但不等于我们可以忽视客观存在的基因,人种类型差异,分子人类学,体质人类学都是研究这种差异的,不要过于敏感哦,如果研究这些都不行,那一众人类学家岂不是都要失业了

我的回答針對以上問題。因爲該問題問得很多術語上並不符合科學上的定義,問題也可能被人修改,所以僅針對我看到的問題和描述作一個糾正和解答。

首先在遺傳學(genetics)上,“基因”(gene) (以下引自維基百科)

指攜帶有遺傳信息DNA序列,是控制性狀基本遺傳單位,亦即一段具有功能性的DNA序列。基因通過指導蛋白質的合成來表現所攜帶的遺傳信息,從而控制生物個體的性狀(差異)表現。人類約有兩万至兩万四千個基因。

看明白這個也就是說,人的整個 3×10⁹ bp(單倍體,即每對染色體各取其中一條的總鹼基對數)的長度中,只有一小部分是有功能的基因,而其它很多都是沒有功能或至少沒有已知的功能。(眞核生物很多如此,而細菌和病毒的基因排列一般就很緊湊,病毒有時 DNA 上面兩個相鄰的基因編碼序列甚至會有交疊。)

然後,每個人的基因數量幾乎都是一樣多的(不一樣多的話,染色體長度就會有明顯的差別以致雜交時不能順利減數分裂),只是男性會比女性多出 Y 染色體上面的上百個基因。而人和人的區別主要只是體現在 DNA 序列上(包括基因和非基因區段)的多態性位點上(別忘了即使人和分開了六七百万年的黑猩猩在全基因組上的區別也只有 1% 左右的鹼基)。而兩個人之閒的差異一般又在人和黑猩猩區別的 1% 左右(出非洲的人相互閒分開的年代一般也就是七八万年之內)。

所以,人和人的基因包括其組成和排列都是幾乎一樣的,區別只在其上的少數位點,比如你是 CC,我是 CG 這樣的。

而目前其它的答案,很多提 Y 染色體的。其實 Y 染色體有 60 Mbp 左右(6×10⁷ 個鹼基對),其上有上百個基因(因爲 Y 染色體的非重組性質,其基因的具體數量難以準確確定),一般一個基因的典型長度是幾個 kbp,也就是說 Y 染色體上絕大多數區段並沒有基因。很多地方俗稱的 Y 染色體的“基因”其實指的是其抽象的譜系樹上依演化形成的共祖的支系,比如 O、O2a、C、N 等等,而並不是指“基因”這樣的實體 DNA 區段。


(這個是現代人、尼安德特人、黑猩猩的 Y 染色體譜系,黑、白、黃、椶色陰影分別代表撒哈拉以南非洲、西部歐亞、東部亞洲和美洲土著、澳洲非南島語高頻率出現的支系。)

如上所述,基因的數量和排列在全世界人都是幾乎相同的,區別主要只在 DNA 上的位點差異。現代人之閒的差異在千分之一這個數量級(以鹼基來算),通過硏究這些人和人之閒的差別,我們就可能知道某段 DNA 序列的來源,以及如果這些差異位點在基因上,它們會造成功能上的哪些差別。

Y 染色體非重組區以及線粒體因爲沒有重組,各可以做出一棵高度可信的樹,擁有共同父系或母系祖先的人就會形成樹上的一支。而常染色體因爲是二倍體,有重組現象發生,染色體會經常在不同地方打斷,若干個人做出來會形成複雜的网狀關係,因此很多時候都沒法討論支系(單倍羣),而只能討論一個個位點是 AA 還是 AG,以及很近的若干個位點組成的單倍型。

最後說一下漢族和其它族羣在遺傳方面的區別。首先人和人之閒的差異、族羣和族羣之閒的差異我們是需要承認的(見我《polyhedron:中国有哪些人种?》的回答)。人種之閒的差異有時候還是很大的。比如按常染色體大量位點的聚類,我們是能把不同人種很清晰地分開的:


(引自 Xu SH (2009) Genomic Dissection of Population Substructure of Han Chinese and Its Implication in Association Studies)

有一些位點,比如決定膚色等皮膚性狀的 SLC24A5,SLC45A2,EDAR,ABCC11 之類位點在不同人種之閒差異非常大,有的能在不同人種中有 0 ~ 0.9 這樣的比例差別。但到了東亞的不同民族之閒,常染色體可能就很少有這麼大的差別了。舉個例子,這是我去湖南省採樣,做的若干個族羣的常染色體位點的主成分分析:

可以看出來,族羣閒有差別,但除了部分瑤族比較隔絕以外,其它族羣之閒的關係可以用:“有差別,但無界限”來概括。有些情況下,地區差別可能比民族(指文化認同的)差別更明顯。而如果說到民族(仍是指文化認同)之閒最明顯的區別,很多時候還是在 Y 染色體上的,即不同族羣的 Y 染色體差別大過線粒體和常染色體的差別。下圖中幾個漢族族羣的 Y 染色體單倍羣比例還是相對更接近的)。而湖南不同族羣的線粒體支系組成很接近(除了瑤族,說明其母系與其它族羣交流較少)。



延伸閱讀:我的《人類學雜記》( blog.sina.com.cn/s/arti ),其中若干篇重要的內容可以在新浪微博 @polyhedron 私信看到。

polyhedron:中国有哪些人种?


另外,想要檢測自己祖先來源,瞭解自己屬於哪個支系、自己和誰有比較近的共同祖先,可以去找源基因( yoogene.com ),現在通過郵寄唾液就能夠參加測試了。

user avatar

汉族和其他人类一样,有2.91Gbp的基因长度,数万个基因也罗列不完。

题主想问的应该是汉族有哪些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特色基因。

我们不妨从Y染色体和常染色体两个角度来讨论。

一、Y染色体构成

Y染色体单倍群是根据Y染色体上的突变(SNP)的全世界男性的谱系树,对于追溯人类迁移、人群分化极为重要。

简而言之,属于一个单倍群的男性都有共同的祖先。目前,全世界男性都是30万年前一位非洲男人的后代,而非洲以外的男性又几乎都是7万年前一个男人的后代。

Y染色体最新谱系树、单倍群名称及位点请参照最新的ISOGG树(https://isogg.org/tree/index.html)

说明一下,这个树目前是不断细化的,23魔方的“Y染色体全序“产品也参与这个树的细化,未来的目标是细化到1000年以内。

所谓汉族的主要基因,即与汉族的匹配度较好,在汉族中最集中。

从Y染色体看,最具汉族(当代汉族)特色的单倍群如下:

1、O2a1-L127。该支系年龄(共祖时间)1.6万年左右,主要包括F1876、002611两大支。目前看,无论F1876还是002611,分布区域都集中在华北和华东,个别分支集中于湖南及周边。可能(至少其中若干支系)与古代东夷人有关。

2、O2a2b1-M134*。此处主要指的是F444,该支系年龄1.4万年左右,其下游的支系F46的年龄只有8000年左右,且在汉族男性中占了11%,在江苏山东等省可达15%,无愧为超级祖先。该支系在汉族以外分布较少,且集中于华北华东,推测早期扩散地点就是黄河中下游。

3、O2a2b1a2-M117。此处主要指的是年龄7000年左右的F5,该支系在汉族中占15%左右,而且可能是原始汉藏成分、汉语族的奠基者。但是与汉族的匹配度却不及前二支,原因在于,该支系的下游分支CTS1642在藏缅语族人群(藏族、彝族、纳西族、缅族等)极为高频,在缅甸的缅族中可达40%左右。如此看,缅甸倒成了M117的代表国家。不过,由于藏缅语族主要是CST1642这个支系,其他几个主干分支与汉族的匹配度依然比较好,所以仍是汉族代表单倍群之一。另:广东的20%+的M117以Y7080、CTS5063、F2188三个晚近的蔟为主,目前看前两个支系不像是历史时期的北方移民,可能来自广西和湖北。

4、O1b1*-F2320*。此处主要指的是Page59这个支系。该支系又以F1759占大头。F1759集中于华北华东等地,总体上与汉族匹配度很好,应该是汉族早期来源之一

5、C2c-F1067。即俗称的C2南支。该支系绝大多数都是C2c1-F2613这个1.1万年的支系,极少数为C2c2(集中于两广)。F2613下面又分3个主要分支:CTS2657、 F1319、F845,三个支系偏北程度为CTS2657>F1319>F845。其中,F1319可能是殷商所属的支系。F2613与汉族的匹配度较好,但在东南亚、西南少数民族、东北一些民族也高频,其中有的分支如CTS2657可能来自历史时期的北方民族。

6、Q-M120。该支系预计年龄不超过1万年,在汉族中占2.3%左右,北方大约3%,南方大约1.8%。该支系虽然北方偏多但南方亦达北方的60%水平,推测早期分布在宁夏、河套地区等长城沿线,但在2000年前已经绝大多数融入汉族里了。

7、N1-M2183。该支系年龄1.8万年左右,分为N1a和N1b两大支。N1b与汉族匹配度较高,在汉族中占4%左右,但亚洲东部其他民族也有不少,例如泰国北部也有7%左右,彝族中也很多。N1a下面又有很多支系,其中北亚和东北欧主要是M178、P43等支,汉族则主要是M128、F4063等支。

8、O2a2*-P201*。此处主要包含了M188(除M7)和AM01822两支。AM01822总体上集中于华北和华东,与汉族匹配度较好。南岛人(如菲律宾人)虽然也有很多AM01822,主要是下游的个别分支,一般认为南岛人是7000年前从中国东南部下海的。M188( 除M7)是个近2万年高龄的支系,有些下游分支与汉族匹配度较好,有些不是。

9、其他支系。O1a-M119仅与南方汉族匹配度较好,目前看其几乎所有分支都集中于南方。PK4可能起源于湘赣一带,但目前是壮侗语系、南亚语系人群的主流支系。C1a1-M8和D1b都是日本特有类型,其中D1b在阿依努人中占70%以上,该支系与西藏的D1a分开近5万年了。O1b2-P49是朝鲜半岛特色单倍群。O2a2a1a2-M7集中于苗瑶语系人群。R、J等几乎都是历史时期的西域来客。

最后补一张O单倍群在全球的分布(注意:O的年龄有3.1万年之久,O2(旧名O3)也有2.9万年,都只能代表亚洲东部主要父系类型。而汉族从汉朝开始算只有2000多年,因此无法与3万年的支系挂钩。)

二、常染色体分析

目前关于常染色体群体差异分析很多,但具体到基因功能的很少。比如,汉族和日本韩国人长相到底有哪些区别,这个可能通过图像分析可以得出,但决定长相的基因目前研究得很少。

下图是23魔方祖源生信团队根据不同人群的70万基因位点(SNPS)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后绘制的PCA散点图。

可以看出,汉族内部虽然有差异,但由于地理上的连片、数年前的融合,内部差异还是要小于和其他民族的差异。

南方汉族(CHS)、北方汉族(CHB)、藏缅(ZM)整体上比较接近,日本人(JPT)、维吾尔(Uygur)、外蒙古人(Mongolian)与汉族最为疏远。韩国人(KPGP)相对而言比日本人更接近北方汉族,这与Y染色体是一致的。

再看东亚人与印欧人的差异【1】。在这个跨大洲的尺度下,东亚人内部的差异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了,日本人和北方汉族完全聚成一团,与非洲人(YRI)、欧洲人(CEU)差异极其显著。所以说,种群差异是相对的。

除了常染色体全局性的比较外,也有一些功能研究比较细的具体的基因。

EDAR370A就是目前发现的一个与东亚人铲形门齿、汗腺发达等有关的基因【2】。 该基因目前主要分布在东亚、东北亚、美洲(印第安人)等地,大体上是蒙古利亚人种的代表基因之一,所以并不局限于汉族。

至于网传的汉族小脚趾分瓣(学名:跰趾)等,有研究表明北方整体偏高,超过70%,但在浙北汉族中亦达60%多【3】,所以与传说的“山西大槐树移民”、”匈奴人特征基因“等都没什么关系。目前尚未发现决定此性状的基因。

单眼皮、蒙古褶算是东亚和北亚人群的代表形状,所以也不局限于汉族,目前也未发现与这些性状有关的基因

关于肤色和眼色。

所谓的肤色实际上本身就是渐变的,色素的深浅并非跳跃值,且与个人生活环境有很大关系。

目前所知的几种浅肤色突变有SCL24A5 - rs1426654、OCA2 A481T - rs74653330, OCA2 H615R -rs1800414等,其中rs1426654主要存在于高加索人种内,目前被认为是对高加索人种肤色变浅贡献最大的突变,该突变产生的年代大约是5000-12000年前,因此,1万年以前世界上可能是不存在白种人的

而rs74653330、rs1800414则基本只存在于东亚人群中。因此导致东西方人肤色变浅的基因突变是不同的,且并非单基因控制,现代人类无论皮肤的色素值还是肤色成因都不能简单归为三类。

下图rs1800414突变的分布,主要集中于东亚地区【4-5】


更多资料,请关注公众号「23魔方祖源」

参考文献:

【1】Yamaguchi-Kabata Y,et al(2008)Japanese population structure, based on SNP genotypes from 7003 individuals compared to other ethnic groups: effects on population-based association studies.American Journal of Human Genetics , 83 (4) :445-456.

【2】Kamberov YG, Wang SJ, et al(2013)Modeling Recent Human Evolution in Mice by Ex-pression of a Selected EDAR Variant. Cell, 152 (4) :691.

【3】郝卫国(2005)瓣状甲的遗传流行病学研究. 复旦大学硕士论文.

【4】Eaton K, et al (2015) Association study confirms the role of two OCA2 polymorphisms in normal skin pigmentation variation in East Asian populations. American Journal of Human Biology , 27 (4) :520.

【5】Murray N, et al (2015) Distribution of two OCA2 polymorphisms associated with pigmentation in East-Asian populations. Human Genome Variation, 2:15058.

user avatar

某些人真当汉人的记忆是属金鱼的?

纯血统这一套东西在希特勒后已经是臭名昭著了。汉人也从来不是只讲血统论。但是,知不知道什么是先撩者贱?是谁先鼓吹血统纯正高贵这一套的?

几年前各种虚无化汉人,说汉人不存在,说汉人血统是黄河水、酱缸;吹嘘自家血统是多么纯正多么高贵的人,现在被分子生物学打脸了,汉人血统相似度非常高,反倒是某些民族血统大杂烩,这些人就开始倒打一耙,说汉人要搞血统论,要法西斯,要集中营毒气室了?

民族虽然是个想象的集合体,但这个集合体中的每一个分子之间也必须有相似之处:相同或接近的来源(血统)、相同的行为准则(文化)、对所属集合体的自豪感(自我认同),三者缺一不可。

我们不主张唯血统论,我们反对纯血统论,但血统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组成部分。

汉人是中国人的主体,说汉语用汉字的黄种人面孔的中国人,基本上都会被认作是汉人(不等于汉族),无论中外都是如此。汉人=民族和文化上的中国人。

因此毋须纠结自己的血统,部分汉人固然可能祖上有一个或几个非汉人的祖先,部分少民难道祖上就没有一个或几个汉人的祖先吗?不要纠结血统,也不要在意身份证,说汉语用汉字,认同自己是中国人(汉人)那就是中国人(汉人)。


补充一个:关于历史上几次民族融合是什么个情况,建议搜索:有关遥想对李唐王朝族系的严谨考据。

帖子详细考据了两个例子:

因为李世民的母亲的母亲的父亲有1/4匈奴人血统,所以在某些人看来李世民是鲜卑人。

北魏孝文帝拓跋宏有7/8的汉人血统,鲜卑血统只有1/8,所以他是鲜卑人还是汉人?

user avatar

基因构成来说,不同的基因,体现在不同的长相。长相来说,骨骼是基本。教科书上说人有206块骨骼,而汉人只有204块,日本人70%也是204块。为什么少了二块?

人类近亲灵长类动物全部分成三节。灵长类动物包括猩猩、猴子、狒狒,而汉人,全部二节。但是,白人,黑人,印度人,东突人,全部是三节!

按达尔文进化论来阐述,就是这个毛发,体臭,和这个尾趾。猩猩大家都知道,手脚不分。不深说了,喷子举报的厉害。三十年前柏杨写《丑陋的中国人》,喷子喷。我这三十年之后论证基因,把他们捧到神明华胄、龙的传人,这喷子不但喷,还举报。这喷子是丧失理智了。

说回来,即,全身骨头,汉人最少。汉人204块,就是进化先进性的铁证。可是,汉人最怕混血,世界上任何种族,只要与汉通婚,后代就是三节,没有一个例外!可是,世界上汉人又是最多,汉人的血统也是最多。世界各地,无不以皇汉为荣。朴槿惠自称汉人血统。日本,以汉为荣。

为了抹杀汉,去掉所有的埃及雕像的矮鼻子。有的人为了掩盖,不惜斩断尾趾,穿上尖头鞋,穿上高跟鞋。

学术界,就是不说罢了。这么脆弱的二趾人,这么高贵的血统。如今,退化了。产生成了迷信,甚至丧失理智的喷子和五毛!空有二趾,却再无当年的勇气了。早已忘记是神明华胄,炎黄子孙了!

至于那些人,明明二节,却说他是什么西夷之后,是什么东胡之后,南蛮北狄之后。竟然不顾科学,不顾事实。他们,真的对不起这两节脚趾头。

~~~~~~~~

下图是古埃及壁画,是文明之源。

看看这个长直黑发,看看这个黄皮肤、黑眼睛。是的,全世界人起源于非洲,但是我们汉人,是这种非洲人种,是这个种建造金字塔的人种。汉人的确是西来,但不是什么西戎,而是西戎以西三万里。



好吧,文艺复兴的先贤们,你们厉害,你们毁了法老的鼻子,毁了狮身人面像的鼻子,欺负艺术品没有脚趾头。

~~~~~~~~~~~~~~~~~~~

好吧,我让伸手党看看x片,大家看看,到底是几节。跟我聊骚的那个自称医学大专生的,你代表不了科学,因为你连片子都看不懂,你还是担心你的就业问题,在中国所有的大学,医生最低门槛是博士。

我欢迎喷子,但是,拒绝一切闭眼喷子。光片在此,明明是二节,就说这是错误。哎,看来一百年前的新文化运动彻底失败!

~~~~~~~~~

有兴趣的朋友们,可以引擎一下二节尾趾,看好,可不是什么二半脚趾盖。

兄弟被知乎删了四百多回复,但是不要紧,玩的就是个自己的世界观,也只为世界观负责。请不必点感谢,请点赞,点关注,谢谢!

user avatar

知乎地质学一个优秀回答者曾经说过:

在我们批判一个谣言的时候,不要用另一个谣言去推翻它。

只可惜这种风尚已经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一群气宇轩昂的雄辩家,就像这个问题下一样的 @Lancelot忍不住 @霍霍 一样。

能给你们甩证据的都被你们这些1个出处不给的娃逼走了!


哪怕在国内互联网上,你也能搜到一个数字:216,号称是小孩的骨骼数,哪怕不点进网页,百度也会告诉你大人小孩骨骼数不一样。


Human skeleton - Wikipedia

The human skeleton is the internal framework of the body. It is composed of around 270 bones at birth – this total decreases to around 206 bones by adulthood after some bones have fused together.
人体的骨骼是身体的内部框架。 在出生时它由大约270个骨组成 ——一些骨头融合在一起后,成年人最终减少到大约206个骨头。

出处 Mammal anatomy : an illustrated guide. New York: Marshall Cavendish 2010年出版。

好像还被人挂了,但是,中学教科书级别的常识还需要给出处… - 知乎,中学教科书级别不应该列,好理由,本想说此人是农村贫苦儿童没念过中学。

这么毫无证据趾高气昂的“驳斥”你跟我说是一个小学文凭的人写的?!


真是可惜,霍霍同学第一次特地写个回答喷人竟然在造谣。

所以你的意思是大街小巷的未成年人都不是人而是牲畜了吗?!小孩不是正常人都有病咯?

下次碰到亲朋好友领导上司的娃亲切的蹲下来,拍拍人家的脸颊:小朋友,其实你不是正常人,然后对方家长给予了你亲切问候。

真是喷你都觉得侮辱自己智商。
知乎上文盲和半文盲真他喵多

能知道小孩骨骼多于成年人的知乎答主都被你们气!走!了!


这位大V又是如何“花样甩证据”的呢?不甩证据,因为绝大多数人认为话说得这么正义凌然的人肯定是正确的,这不用证据,众人也就默认给了一堆赞。

唯一配图是……欧美女星?!

开头说

学医的一看就喷饭了

文末又讲

我不是学医的,那些喷我学医的如何如何的网友都是用想象代替现实的典型

您这文笔在文史学子里是上流,我知道你们的专业估计没接触自然科学常识,就接触如何写出煽动性文字了。

能写出如此煽动性文字的大V们反驳一个“想当然”的假设却只能拿另一段“想当然”的文字指点江山,不过知乎er义愤填膺,这就对了。

证据?认为你是假的,需要证据吗?

认为你是美国赤色分子,需要证据吗?认为你是反革命,需要证据吗?

———————————————————————————————————————————

我以为知乎和微博最大的差异性,就是哪怕有人求问一个生活中的常识,都能有人用科学的阐述去解释,用科学的配图和理性的文字去斧正它。哪怕是陨石掉不掉坑里这种无厘头问题,知乎也有人去回答先说是不是,因为角度不对坑都砸不出balabala……

2、其实用不着贴图。也不需要高深的专业知识,用脑仁想一想,不同种族民族的人类怎么可能在骨头数量上有区别?希特小勒勒都未必信。人体都是206块骨头,这是常识。

有多少大V,本可以抓出几张医学图,去论证到底中国人的脚趾头骨头是否和老外一模一样,就像以前很多回答一样用证据推翻一件事,现在他们已经不屑于撰写这样的回答了,因为这不是知乎er所需要的。

多少答主辛辛苦苦抓图撰文举例回答,这就堂而皇之的被踩在底下了?!

汉族的主要基因构成如何? - 回答作者: hedley hedley:汉族的主要基因构成如何?

汉族的主要基因构成如何? - 回答作者: 战虎 战虎:汉族的主要基因构成如何?

汉族的主要基因构成如何? - 回答作者: 百羊凶 百羊凶:汉族的主要基因构成如何?

因为我发现更多的知乎er们已经亲睐于立场先于证据的回答了,那还有什么用呢?

我见过N次这类问题给出证据甩脸的优秀回答者被踩在光骂无证据的回答下头,是什么人给了你们信心,这一次就有所不同?


@霍霍 在回答背后吐槽了一句:

知乎已经没法儿产出高质量内容了么?

知乎认真严谨的优秀回答者们仍然在很多人的时间线上兢兢业业的给出靠谱严谨证据充分的回答,至于某些人的时间线上为什么充斥撕逼和谣言,大伙儿说呢?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汉族作为中华民族的主体民族,其基因构成是一个极其复杂且充满历史变迁的话题,不存在单一、静态的“主要基因构成”。汉族并非一个单一的基因纯群体,而是由历史上生活在中国北方地区和黄河流域的原始居民与其他周边民族不断融合而形成的。 这种融合是一个漫长而动态的过程,持续了数千年。要详细讲述汉族的基因构成,需要.............
  • 回答
    世界舞台上,除了字母,还有这些鲜活的文字系统当我们谈论文字时,脑海中往往会浮现出26个字母组成的“ABC”王国。然而,在世界的广袤角落里,存在着许多与字母系统截然不同的文字,它们以独特的形态记录着人类的智慧和历史。其中,汉字无疑是它们中最耀眼的一颗明星,拥有着数千年的悠久历史和庞大的使用人群。但除了.............
  • 回答
    论“山寨”汉服与学生了解汉服的桥梁作用随着传统文化复兴的浪潮,汉服作为一种承载着深厚历史底蕴的服饰,受到了越来越多年轻人的关注,尤其是学生群体。然而,摆在许多想要尝试汉服的学生面前的现实是,价格不菲的正版汉服往往让他们的预算望而却步。在这种情况下,价格更为亲民的“山寨”汉服(此处暂且沿用这一带有负面.............
  • 回答
    汉唐与明朝的宦官专权,虽同为“宦官干政”的政治现象,但其性质、表现形式以及深层原因却有着显著的差异。这并非简单的程度问题,而是政治体制、权力结构、社会环境以及历史演变等多方面因素作用下的不同产物。一、 汉唐宦官专权与明朝宦官专权的显著不同首先,我们得理清“专权”的含义。在汉唐时期,宦官的权力增长更多.............
  • 回答
    汉族之所以成为中国的主体民族,这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历史演进过程,绝非单一因素所能概括。它是由民族的形成、扩张、文化融合、政治统治以及地理环境等多种力量交织作用的结果。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把时间的长河拉得很长,从远古的先民们开始说起。一、 远古的起点:华夏民族的萌芽与早期发展我们通常认为现代意义.............
  • 回答
    想象一下,要是把汉朝的刘邦、汉武帝、诸葛亮、李世民、唐太宗、唐玄宗,再加上魏征、房玄龄这些叱咤风云的人物,扔进宋朝刚刚建立的那个时代,那可真是好戏连台。别说,这群猛将文臣摆在宋太祖赵匡胤面前,估计赵老兄自己都会挠头,这怎么用?咱们先看看宋朝开局是个啥底子。赵匡胤是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统一大业虽然基本完.............
  • 回答
    关于汉藏通婚的比例,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很难给出一个精确的、具有普遍性的数字。原因有很多:首先,官方统计数据的缺失。无论是中国大陆还是其他国家,通常不会专门统计民族间的通婚比例,尤其是细分到具体的民族组合。我们更多能看到的是跨国婚姻、城市化地区婚姻等宏观数据。其次,统计的难度。即使有统计,如何界.............
  • 回答
    关于季汉粉为什么会将关羽守不住荆州,特别是导致叛降率极高的局面,主要责任归咎于糜芳,这背后确实有一套逻辑和历史叙事的解读。要详细说明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点入手,并尝试用更贴近人情味的语言来呈现,避免AI感。首先,咱们得明白,三国时期,尤其是在荆州这个地方,局势那是相当复杂,可以说是危机四伏。关.............
  • 回答
    看待一部分人将支持汉族文化的不同意见者视为“大汉主义”、“皇汉”并加以抨击和批判的行为,需要从多个维度去理解。这种现象背后往往涉及复杂的历史、社会、文化心理以及政治考量。首先,我们得明确,什么样的行为会被贴上“大汉主义”或“皇汉”的标签。通常情况下,这指的是那些过度推崇汉族文化、强调汉族优越性、甚至.............
  • 回答
    在我有限的知识范围内,确实很难找到从唐代就开始连续居住在新疆、并且有清晰家谱可考证的汉族家庭的详尽资料。原因有很多: 历史记录的局限性: 尤其是古代的家谱,很多都随着时间的流逝、战乱、迁移而遗失,能够完整保存至今的本就稀少。 新疆历史的复杂性: 新疆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聚居、文化交融的地区。汉.............
  • 回答
    东亚汉字文化圈,特别是中国、日本、韩国,在历史上曾共享一套表意文字系统,这无疑是促进文化交流、理解与融合的强大纽带。然而,时至今日,为何这三个国家(或者说主要区域)未能统一简化字的规范,以降低学习成本、加深文化一体化,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其背后涉及的因素错综复杂,既有历史演变的原因,也有政治.............
  • 回答
    区分“族群”和“民族”在社会学和人类学中有时会有微妙的界限,但我们可以尝试从这两个角度来理解“汉族”。汉族,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以文化认同而组成的民族。这句话并非简单地说“汉族就是中国人”,因为“中国人”这个概念更侧重于国籍,是政治和地理上的归属。而“汉族”则更侧重于一种共享的历史记忆、文化习俗、语.............
  • 回答
    如果弗兰克·安德伍德(《纸牌屋》主角)有机会在英国政坛与汉弗莱·阿普比爵士(《是,大臣》中的常任秘书)共事,那将是一场精心编织的权力斗争和策略博弈的盛宴,其结果将是复杂而充满戏剧性的,甚至可能超越我们在任何一部剧集中见过的。以下是详细的设想:1. 起点与定位:弗兰克·安德伍德不太可能直接成为一名英国.............
  • 回答
    汉服主题的晚会确实越来越多,仿佛一夜之间,大家对这古老的服饰重新燃起了热情。从大型的国风音乐节、节庆活动,到各类私人的汉服体验聚会,到处都能看到那飘逸的衣袂和精致的纹样。这不禁让人好奇:这种火热的现象,真的代表着汉服文化真正复兴,以及我们民族自信心的显著提升吗?汉服热潮:一场文化的回响还是商业的狂欢.............
  • 回答
    汉唐时期,中国对西域(泛指今中国新疆地区及周边一些区域)的主权体现是复杂且多层次的,并非简单地通过现代意义上的“直接管辖”。同样,国外地图不将其列为中国领土,也根植于历史演变、地缘政治和地图绘制的视角差异。下面我将详细阐述这两个方面: 汉唐对西域的主权体现:汉唐时期对西域的主权并非一成不变,而是经历.............
  • 回答
    “鞑子”这个称呼,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语境下,确实引发了不同的解读,而将其与“皇汉主义”挂钩,并辩驳,需要我们对历史、文化以及概念本身进行一番梳理。“鞑子”的称谓及其历史渊源首先,我们得明白“鞑子”这个词是怎么来的。这个词并非一开始就存在,而是随着蒙古人(及其后继的满族等北方民族)统治中原的历史进程而.............
  • 回答
    “汉芯”事件,堪称中国科技界的一场大丑闻,而陈进,这位曾经被寄予厚望的学者,正是这场骗局的核心人物。他的行为不仅骗取了国家数亿的科研经费,更对中国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造成了严重的打击,甚至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让这个领域的发展蒙上了阴影。陈进如何一步步编织谎言,骗取巨额经费?陈进的骗局,说起来,是一个.............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民族主义、历史叙事和国家认同建构的深层逻辑,将土耳其和希腊与中国做对比,确实能看出一些有趣的差异。简单来说,土耳其和希腊在推翻奥斯曼统治后,并没有将自己视为“罗马”的继承者,主要是因为:1. “罗马”在他们历史中的象征意义与实际控制是脱节的。2. 民族主义的兴起更多地是基于语言、文.............
  • 回答
    近年来,“撩汉”这个词在女性群体中越来越流行,很多女性也开始尝试主动出击,表达自己的好感。这种现象引发了一些讨论,其中最常见的一个观点就是:这是否违背了传统观念中女性应有的含蓄和委婉?在我看来,将女性的主动示好简单地视为“出格”或“不妥”,是对女性自身能动性和情感表达的低估,也是对传统观念的一种僵化.............
  • 回答
    关于马王堆汉墓墓主名字被误读成“辛追”这件事,我个人觉得挺有意思的,也挺值得说道说道。首先,咱们得承认,这事儿本身有点像个“历史梗”或者说“文化轶事”。在不少人的印象里,马王堆墓主的名字就是“辛追”。你去问问大多数人,他们脱口而出的答案很可能就是这个。但真相是,这名字压根就不是这么读的。事情的原委,.............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