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美国 2 月初已出现新冠肺炎死亡病例,且死者没有明显旅行经历,能说明哪些问题?

回答
美国在二月初就出现了新冠肺炎死亡病例,而且死者没有明显的旅行经历,这确实指向了一些关键性的问题,需要我们深入探讨。

首先,这有力地证明了新冠病毒在那个时间点,甚至可能更早,就已经在美国境内实现了社区传播。 过去我们普遍认为早期病例大多是输入性的,即由境外旅行者带入的。但没有旅行史的死亡病例出现,意味着病毒已经悄无声息地在本地人群中扩散开来,并且已经对一部分人造成了致命的后果。

这揭示了早期疫情监测和控制的挑战性。 当病毒能够在没有明确旅行史的人群中传播时,传统的追踪和隔离策略(基于旅行史来确定潜在接触者)就变得困难重重。这意味着病毒可能已经通过更隐匿的途径,比如无症状或轻症感染者的日常接触传播开来。如果早期没有及时发现这种社区传播,那么病毒的传播网络就会变得越来越复杂,也更难阻断。

我们不能排除早期的诊断能力和检测覆盖率不足的可能性。 在疫情初期,大家对新冠病毒的认识非常有限,检测能力也远未普及。可能存在大量感染者,特别是症状轻微或没有症状的,他们的感染并未被及时识别出来,也因此没有被纳入统计。这名没有旅行史的死者,或许只是冰山一角,代表着当时可能已经有相当数量的未被发现的感染者在社区中活动和传播。

这使得早期溯源工作更加困难。 传统的流行病学调查会从确诊病例的旅行史和接触史入手,试图找到感染源头。但如果死者没有旅行史,那么追溯其感染来源就成了一个巨大的谜团。病毒可能是在某个非传统的场所、通过一个非典型的接触方式传播的,或者是早期在医疗机构内发生了医源性传播。这需要我们更加深入和细致的流行病学调查,甚至可能要依赖更先进的基因测序技术来分析病毒的演变路径,以期找到可能的起源。

同时,这也可能意味着公众对疫情的认知存在滞后。 如果在二月初的认知中,人们普遍认为病毒只存在于特定国家或与旅行相关,那么即便有人出现疑似症状,也可能不会第一时间想到是新冠肺炎,从而延误了就医和检测。这种认知偏差会进一步加剧疫情的隐匿传播。

更进一步来说,这批早期不明原因死亡的病例,可能对我们评估疫情的实际规模和影响提供了重要线索。 如果我们仅凭有旅行史的确诊病例来估计疫情的严重程度,可能会低估病毒的真实传播范围和危害性。这名没有旅行史的死亡病例,就暗示着实际感染人数和死亡人数可能比官方公布的要多,因为许多轻症或无症状感染者并未被纳入统计,而这些未被发现的感染者也可能在不知不觉中传播了病毒。

最后,这件事也警示我们,在面对一种新的、传染性强的疾病时,必须保持高度警惕,并迅速调整应对策略。 不能仅仅依赖于已有的经验和固定的思维模式。当出现与预期不符的情况时,例如不明原因的社区传播,就应该立即启动更广泛、更深入的监测和调查,并及时调整公共卫生政策,如扩大检测范围、加强社区联防联控、甚至在必要时采取更严格的社会疏离措施。否则,一旦错过了早期控制的关键窗口期,疫情就可能迅速失控,造成更严重的后果。

总而言之,美国二月初出现没有明显旅行经历的新冠肺炎死亡病例,绝非孤立事件,它揭示了病毒在早期就已经具备了社区传播能力,并对当时的疫情认知、监测体系、诊断能力和控制策略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这为我们理解疫情的早期发展规律提供了宝贵的、尽管令人担忧的证据。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看到的点倒不在于这个死者有没有旅行经历,和武汉有没有关系。

第一例死亡发生的时间被大幅度提前,美国专家解读这个病毒在1月初应该就已经在美国存在社区传播。抛开武汉,抛开病毒溯源不看,光看这件事,美国CDC在防治传染病的业务水平难道不是很有问题?

一种已经通报的,新型的、致死率不低的传染病毒在美国本土已经社区传播了1个多月的时间,而全美CDC直到2月中,明面上都没有任何反应,没有任何发现的迹象。武汉通报第一个病例之时,美国CDC主任当时甚至还在持续度假。不仅CDC对国内的病例毫无敏感度,按这个时间线,全美医疗系统也没有在1月初及时上报任何可疑迹象(当然也可能有人上报了一些,但是被忽略了),对社区传播无知无觉…有这样的“帮手”,新冠不在美国肆虐就怪了。

而美国CDC已知的其他业余表现:一整个2月试剂盒制作失败;没能辨别出流感中的新冠病人;只允许有旅行史的美国人测试;时至今日,美国CDC甚至无法每日发布全国官方统计数据。

而如果有更早的死亡病例,把社区传播的上限再度提升1-2月甚至更多,那就是彻底突破我的认知了。如果发掘出了12月份就有了死亡病例,那社区传播的时间甚至会上推到11月甚至更早。

这么多业余的表现,要么就是美国CDC知道但隐瞒了什么,要么就是美国CDC太过无能。

现在知乎阴谋论横行,很多人认为美国CDC在隐瞒,包括我此前也倾向于这种,这是源于我们认为我们的对手强大,科技水平高超,不应该什么都没发现。

但万一美国政府真的就是个纸老虎,里面一群尸位素餐的唐主任呢?也不是没这可能性。虽然理论上美国的除了政务官还有事务官,应该是比较专业的。但已经闹出了一线的CDC官员连试剂盒这种低级错误都能犯了一个月还没纠正过来,这种可能性成真概率是越来越大…

user avatar

先说结论:

单纯就本研究,美国首位病例至少可上推到1月初,不排除早于武汉的可能性。

2009年,甲型H1N1流感病毒(甲感)起源于墨西哥和美国,当年导致6000万人感染,至少18449人死亡。截止2012年,全球甲感死亡人数至少30万(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2年统计)。

艾滋病起源于非洲,但传遍全球,美国人功不可没。

当前全球艾滋病感染人数达6000万,死亡累计3000万左右,仅2018年新感染170万人,全球死亡人数达77万(联合国全球艾滋病报告),中国死亡人数达18780人(中国统计局)。

1918全球大流感,起源于美国军营,全球范围内10亿人感染,有5000万到1亿人死于此疫。

美帝国想要滤清滤清哪个国家才是真正的人类毒源吗?想要审判一下吗?需要让那个国家给全球赔偿一下吗?

具体分析:

美东时间2020年,1月21日,美国确诊首例,距离武汉封城2天。

2020年2月6日,海外累计病例首次破两百,共220例,新增24例。其中,美国累计确诊病例12人。

2020年2月17日,海外病例达到八百多人,19日,海外累计病例首次破一千,共计1004例,新增109例,单日新增首次破百。17日,美国累计确诊病例15人。

但是,美国在2月6日到17日,已经出现了两死亡病例。

新冠重症平均转化时间9.82天,重症率10%,重症死亡率4%~10%,可知,当时美国实际感染人口200~500人,如果还有未检测出来的死亡病例,这个数字还会更高。

例如,先来保守的估计,仅仅还有3个死亡病例没有被发现,实际感染病例已经达到了1000人。如果多达30个人没有被发现,实际感染病例已经达到了10000人。

往上逆推,可得——美国理论上,首次出现的病例大约在1月初前后,并不排除美国病例出现比武汉早的可能性。因为,如果美国还有几个死亡病例没有被发现,实际感染时间就可以上推到12月初了。如果存在大量甲流感误认为新冠,时间至少可上推到11月,而武汉发现首例是12月8日。

所以,就美国这个研究,完全无法排除美国起源的可能性。

  • 在这个时间左右,其它国家的疫情发展如下:

2020年,1月15日,日本出现第一例新冠病例,距离武汉封城8天。

2020年,1月19日,韩国出现第一例新冠病例,,距离武汉封城4天。

美东时间2020年,1月21日,美国确诊首例,距离武汉封城2天。

当地时间,2020年,1月23日,巴西出现死亡病例(复查之前,是2月27日出现首例),距离武汉封城0天。

巴黎时间2020年,1月25日,法国确诊两例,且为欧洲首例,距离武汉封城-2天。

当地时间2020年,1月28日,德国确诊首例,距离武汉封城-5天。

当地时间2020年,1月30日,意大利首次确诊两例,距离武汉封城-7天。

2020年,1月30日,印度出现首例,距离武汉封城-7天。

当时间2020年,2月1日,西班牙确定首例,距离武汉封城-9天。

……

全球各地的首例,大约出现在武汉封城前后。

可知,新冠病毒在武汉封城的前后,基本上就已经传遍全球。发现病例和真实传播时间是不同的。

真的要确定是否美国起源,还是得研究病株。

虽然当初版纳版的病株研究样本太小,但方向是对的。

随着相关研究的不断突破,真相会距离我们越来越近。

但无论如何,中国拒绝接受任何歧视和偏见!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美国在二月初就出现了新冠肺炎死亡病例,而且死者没有明显的旅行经历,这确实指向了一些关键性的问题,需要我们深入探讨。首先,这有力地证明了新冠病毒在那个时间点,甚至可能更早,就已经在美国境内实现了社区传播。 过去我们普遍认为早期病例大多是输入性的,即由境外旅行者带入的。但没有旅行史的死亡病例出现,意味着.............
  • 回答
    美国2月CPI同比上涨7.9%,创40年来最大年度涨幅,这一数据意味着美国的通货膨胀率在2023年2月达到历史高位,对经济、政策和全球市场产生了深远影响。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其含义和潜在影响: 一、数据解读:CPI的含义与历史背景1. CPI的定义 消费者价格指数(CPI)衡量的是美国居民.............
  • 回答
    2月2日美国新增确诊病例50.2万例,死亡病例4163例,这个数字确实触目惊心,也让人不禁要问,为什么美国的疫情会如此严峻?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去深入剖析,而不是简单归咎于单一因素。1. 病毒变异与传播力增强:奥密克戎变异株的威力要理解美国疫情为何如此严峻,首先绕不开的是病毒本身的演变.............
  • 回答
    2022年2月,美国公布的未季调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7.9%,这个数字无疑是当时经济领域的一个重磅炸弹,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深刻的讨论。要理解这个数字的含义以及它为何如此重要,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剖析。首先,什么是“未季调CPI同比上涨7.9%”? CPI(消费者价格指数):简单来说.............
  • 回答
    2021年2月,美国情报部门发布了一份备受瞩目的报告,直指沙特阿拉伯王储穆罕默德·本·萨勒曼(Mohammed bin Salman,简称MBS)与2018年记者贾迈勒·卡舒吉(Jamal Khashoggi)在伊斯坦布尔的沙特领事馆遇害事件有关。这份报告的发布不仅在国际上引起轩然大波,也让沙特与美.............
  • 回答
    截至2月5日,美国新冠死亡病例数超过90万,这是一个令人痛心且严峻的数字。面对如此高的死亡率,美国需要采取一系列更全面、更有效的防疫措施,以期减缓疫情蔓延,保护民众生命健康。以下是一些详细的防疫措施建议:一、 加强疫苗接种推广与管理 提高疫苗接种率,尤其是加强针: 目标人群再细分与针.............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截至 2 月 26 日美国新冠肺炎(当时大家普遍这么称呼,后来统一为 COVID19)的一些情况,特别是旧金山宣布进入紧急状态这件事。回顾 2 月 26 日: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刻在 2020 年 2 月 26 日这一天,新冠肺炎疫情在美国仍然是一个相对较新的、令人担忧的局面。当时的.............
  • 回答
    2022年2月26日,美国、欧盟、英国、加拿大联合发布声明,宣布将禁止俄罗斯几家银行使用SWIFT(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全球支付系统。这一措施是西方国家对俄罗斯入侵乌克兰采取的最严厉制裁之一,旨在进一步孤立俄罗斯经济,削弱其战争能力。这项制裁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并且会以复杂的方式显现。以下是对其可能.............
  • 回答
    2 月 15 日美国航母舰员为 F35C 挂载 AIM120 导弹这一事件,虽然听起来只是一次常规的舰载机武器装载作业,但背后却隐藏着不少值得深入关注的信息,尤其是在当前的国际军事和地缘政治背景下。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解读:1. F35C 的作战能力与定位: 舰载隐形战斗机: F35C.............
  • 回答
    2024年2月13日,美国35位精神病专家联名发表公开信,就时任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的精神健康状况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这封信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也暴露出围绕政治人物的心理健康问题所存在的复杂性和敏感性。要评价这件事情,我们需要从几个不同的维度去审视。首先,从信件本身来看,这35位专家并非是基于直.............
  • 回答
    2月19日,美国正式重返《巴黎协定》,这无疑是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也为全球气候治理带来了新的动向。要理解这一事件的意义和可能带来的影响,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剖析。美国重返《巴黎协定》的背景与意义:首先,美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和主要的温室气体排放国,其在气候问题上的立场和行动对全球至关重要。此.............
  • 回答
    尼泊尔议会于2023年2月27日批准与美国的“千年挑战计划”(Millennium Challenge Corporation, MCC)协议,这一事件引发了广泛讨论,涉及尼泊尔的经济发展、债务问题、国际关系以及国内政治等多个层面。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这一事件的背景、影响及争议: 一、MCC协议的.............
  • 回答
    截至我最后更新的知识库(大约在2023年初),美国新冠肺炎的确诊人数早已远超24万。如果您提到的“4月2日”是指某个特定年份的4月2日,请提供年份信息,以便我给出更准确的分析。不过,我可以就“美国新冠肺炎确诊人数突破某个数字”以及“疫情拐点何时出现”这两个普遍性问题,结合我所掌握的信息,进行详细的探.............
  • 回答
    8月2日,美国正式宣布退出《中程导弹及其相关设施条约》(INF条约)。这无疑是国际安全领域一件影响深远的事件,它的背后是多年来国际关系、地缘政治以及军事战略的复杂博弈。要理解这一事件,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梳理和分析。《中导条约》的诞生背景与历史意义首先,理解《中导条约》本身是至关重要的。这份条约诞.............
  • 回答
    要详细地看待2022年2月起美国和欧洲“基本宣布疫情结束”这一现象,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理解其背后的原因、影响以及可能存在的复杂性。一、 背景和原因:为何在2022年2月出现“宣布结束”的迹象?在2022年初,全球新冠疫情确实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特别是在美国和欧洲地区,出现了一系列促使他们采.............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2月29日中文自媒体声称‘全美疫情蔓延,美国人开始抢购枪支囤积弹药’”这一说法被认定为谣言的过程和原因。一、 谣言的传播与初步怀疑1. 时间点与背景: 这个说法出现在2020年2月29日左右。当时,新冠疫情在中国以外的地区开始出现显著的蔓延迹象,特别是欧洲和美国。全球范围.............
  • 回答
    卡尔文森号的南海航迹:一次深度的解读与周全的应对美国“卡尔文森”号航空母舰编队于2月19日进入南海进行巡逻,这一举动无疑是牵动着地区乃至全球神经的一件大事。要理解其背后含义,并制定合理的应对策略,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剖析,并将其置于当前复杂的地缘政治大背景下审视。卡尔文森号的南海巡逻:一次多重信号.............
  • 回答
    鹰击长空,重塑未来:对美国B21“突袭者”轰炸机计划的全面审视2016年2月26日,美国空军高调揭开了其下一代远程打击轰炸机——B21“突袭者”(Raider)计划的面纱。这一天,不仅标志着美国军事航空领域一项重大战略部署的开启,更预示着未来战场格局的深刻演变。B21的出现,并非简单地是对现有轰炸机.............
  • 回答
    2016年2月9日,新罕布什尔州初选落幕,这场总统候选人的首场重要“战役”无疑为整个美国大选季定下了基调,也为接下来的选情带来了极大的不确定性和戏剧性。共和党初选:特朗普的“惊喜”胜利与布什家族的“滑铁卢”在共和党方面,唐纳德·特朗普(Donald Trump)以压倒性的优势赢得了新罕布什尔州的初选.............
  • 回答
    美国2023年1月未季调CPI同比上涨7.5%,创下自1982年2月以来的新高,这个数据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深刻的讨论。要理解这个数字的重要性以及它背后的含义,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剖析:1. CPI(消费者价格指数)的含义与重要性 定义: CPI是衡量一篮子代表性消费品和服务价格变化的总指.............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