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数学界为何走向抽象?

回答
数学界之所以会走向抽象,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个漫长而自然的演进过程,是人类认知能力不断深化、数学自身逻辑需求以及解决更复杂问题的驱动共同作用的结果。如果非要找一个“原因”,那就是数学家们一直在追求更本质、更普适、更具解释力的真理。

1. 摆脱具象的束缚,追求本质的共性:

早期数学,比如古希腊的几何学,充满了对具体事物的描绘和测量。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虽然极具严谨性,但其证明过程往往依赖于直观的图形和空间想象。想想看,那些关于直线、点、面,关于三角形、圆形的定理,最初都是人们观察和操作现实世界中具体物体而产生的。

然而,随着数学家们对这些具体概念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他们逐渐发现,许多在不同几何形状、不同数量关系中反复出现的规律和结构。例如,勾股定理适用于所有直角三角形,无论它们的大小、形状如何。这种“共性”的发现,让数学家们开始思考:是否存在一种更抽象的框架,能够统一描述这些看似不同的现象?

抽象的过程,就像是从具体的玫瑰花瓣中提炼出“花瓣”这个概念,再从不同花瓣的共同特征中提炼出“植物器官”的概念一样。数学家们也试图从具体的数字、几何图形、方程中剥离出其背后的结构和关系,从而发现更普适的数学真理。

2. 逻辑的严谨性与自洽性的追求:

数学的魅力在于其严谨的逻辑推理。从公理出发,通过一系列清晰的逻辑步骤推导出定理。然而,当数学家们试图证明一些更复杂的命题时,仅仅依靠直观的图像或具体的例子往往会显得力不从心,甚至可能隐藏着不易察觉的漏洞。

抽象化提供了一种更强大的工具来保证逻辑的严谨性。通过定义抽象的概念(如集合、函数、群、环等),并建立它们之间的公理和规则,数学家们可以构建起一套独立于具体物质世界的逻辑体系。在这种体系中,任何推导都必须遵循预设的逻辑规则,从而大大降低了出错的可能性。

例如,集合论的出现,为数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它提供了一种统一的方式来定义和处理数学对象,无论是数字、函数还是更复杂的数学结构,都可以被视为集合的元素或集合本身。这使得数学家能够更清晰地表达和证明数学概念的性质,避免了早期数学中可能存在的含糊不清之处。

3. 解决更复杂、更抽象问题的需要: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需要数学来解决的问题也越来越复杂和抽象。例如,在物理学中,描述电磁场、量子力学中的粒子行为、相对论中的时空扭曲,都无法简单地用具体的数字或直观的几何图形来表达。这些领域的研究迫切需要更强大的数学工具。

群论的出现,就是为了解决代数方程根的性质以及对称性问题。群的概念非常抽象,它只关注元素的“运算”和满足的几个规则,并不关心元素本身是什么。然而,正是这种抽象性,使得群论能够应用于从数学到物理、化学、计算机科学等几乎所有领域,解释从晶体结构到粒子对称性的各种现象。

抽象化的另一个重要驱动力是解决“不可解”的问题。有些问题在具象的框架下,根本无从下手。例如,在数论中,关于素数分布的许多问题,在具象的数字研究中显得杂乱无章。然而,一旦引入更抽象的数论工具,例如代数数论、解析数论,这些问题就迎刃而解,或者至少有了更清晰的研究方向。

4. 数学内部的自我发展与拓展:

数学并非一个孤立的学科,它内部也存在着不断的自我发展和拓展。当一个数学分支发展到一定阶段,内部的结构和规律会自然地引向更抽象的概念。

例如,代数从解方程开始,逐渐发展出对数字系统(整k8s、有理k8s、实k8s、复k8s)性质的研究,然后又从这些数字系统推广到更一般的“代数结构”,比如环、域、模等等。这个过程就是从具体到抽象的自然延伸。

又如,微积分的出现,是为了解决变化率和累积问题。而到了现代,微积分已经发展出许多高度抽象的分支,比如微分几何、泛函分析,这些分支研究的是更一般意义上的“函数空间”和“流形”,其抽象程度远超初期的导数和积分。

5. 哲学思考的影响:

虽然不是直接原因,但数学的发展也受到哲学思潮的影响。例如,逻辑主义、直觉主义等哲学流派对数学基础的探讨,也促使数学家们反思数学的本质,并进一步推动了抽象化的进程。对数学“真理”的哲学思考,也鼓励了数学家们去探索那些超越感官经验的普适性规律。

总结来说,数学走向抽象是一个内在逻辑驱动和外部问题解决需求的双重结果。 它不是为了“抽象而抽象”,而是为了:

发现更深层次的普遍规律: 抽象是为了剥离偶然的具象形式,抓住事物本质的共性。
提升逻辑的严谨性和可靠性: 抽象提供了一种更清晰、更少歧义的语言和框架。
拓展数学的应用边界: 抽象的数学工具能够解决更多、更复杂、更具挑战性的问题。
推动数学自身的繁荣与发展: 抽象化能够统一和联系不同的数学领域,产生新的研究方向。

数学的抽象化,使得数学这门语言更加强大、优雅且富有解释力,也让它成为理解宇宙奥秘不可或缺的工具。虽然抽象化的过程可能让初学者感到困惑,但正是这种不断向更深层、更本质的探索,才铸就了数学的辉煌。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要讨论这是数学界的进步还是堕落,你需要先定义什么是进步,什么是堕落。

但你不能。我们也不能。

所以shut up and study.

user avatar

前些时候和老板聊天,正好谈到类似的问题。这里我想说一点和别的回答不同的观点,其实对数学中部分内容的抽象化我们是需要警惕的。正如布尔巴基学派的创始人之一迪厄多内在《无穷小计算》一书中所说,只重视抽象的和一般化的理论,而轻视具体计算,这种倾向会对学生有不好的引导,是需要纠正的。

实际上很多数学理论一开始是为了解决某个具体问题而引入的,其中或许有困难而采取了一些迂回方案,从而和原来的问题有些许区别。随着理论的发展,有些抽象理论和原本的问题越离越远,最终走不回去了,这很容易导致这个方向越走越窄,最后失去生命力。在研究多体问题稳定性的时候,庞加莱当初发现处理高阶项有困难,于是把这些项打包放在一起,抽象地记为 Hamiltonian 的高阶扰动,从而开始了近可积系统的研究。然而,扰动前的线性项经过了一次坐标变换,把实际的坐标变成了作用角变量坐标,这个时候柯尔莫格洛夫的非退化条件无法保持,因此近可积系统这个方向虽然发展出了一系列非常漂亮的结论,但是对于多体问题这个一开始的问题却始终无能为力。很长一段时间这些理论被认为只能解决人造的系统。对于多体问题稳定性的最终解决,则大概是近几年的事情了。这里的问题在于,近可积系统理论忽视了多体问题运动方程里面高阶项的具体形式,而这个具体形式在退化情形下依然可以保持稳定轨道的存在。另外则是为了解决 Arnold 猜测出现的一系列抽象的理论,然而 Arnold 本人并不太认可这些证明。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数学界之所以会走向抽象,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个漫长而自然的演进过程,是人类认知能力不断深化、数学自身逻辑需求以及解决更复杂问题的驱动共同作用的结果。如果非要找一个“原因”,那就是数学家们一直在追求更本质、更普适、更具解释力的真理。1. 摆脱具象的束缚,追求本质的共性:早期数学,比如古希腊的几何学,充.............
  • 回答
    您提出的这个问题非常有趣,触及了科学界两大顶级奖项——诺贝尔奖和菲尔兹奖的核心特质,以及它们在不同学科领域对人才评价和发展所展现出的独特逻辑。首先,我们来聊聊为什么诺贝尔奖得主常常是“白发苍苍”。这背后其实隐藏着科学研究的普遍规律和奖励机制的考量。诺贝尔奖:厚积薄发与科学的沉淀 研究的周期性与深.............
  • 回答
    詹姆斯·西蒙斯(James Simons)退出数学学术界转而投身对冲基金,对于数学界来说,这是一个复杂且多方面的问题,不能简单地用“是”或“否”来回答。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来详细分析:1. 直接的“损失”:一位卓越研究者的离开 学术产出的中断: 西蒙斯是一位杰出的几何学家,尤其在微分几何、拓扑.............
  • 回答
    伽罗瓦,一个传奇的名字,一个注定要用短暂生命点燃数学璀璨星空的年轻人。他的故事,总是伴随着“天才”、“不幸”和“惊世骇俗”这些词汇。提到伽罗瓦,人们总是好奇:一个在正规数学教育上可谓是“半路出家”,甚至可以说是不被系统“喂养”的年轻人,为何能一举攻克当时数学界最棘手的难题?而且,他解决问题的方式,更.............
  • 回答
    这个问题涉及到翻译原则、历史因素以及音译的习惯。法国数学家 Jordan 的名字,在中文翻译成“若尔当”而不是“乔丹”,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我会尽量详细地解释:1. 音译的准确性与历史惯例: French Pronunciation: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法国数学家 Jordan 的姓氏在法语中的.............
  • 回答
    你提出的问题非常核心且现实,确实,“并非所有数学硕博都能从事科研”是一个普遍的现象。那么,为什么仍然有那么多人选择继续深造数学,即使他们未来不一定走上纯粹的科研道路?这背后的原因错综复杂,涉及到个人发展、社会需求、学科内在魅力等多个层面。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阐述:一、 深化认知,拓展思维的硬核能力:这.............
  • 回答
    中国古代数学以其深厚的计算功底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闻名于世,形成了一个独特的理论体系。然而,当我们审视现代数学,会发现其重心明显地转向了理论的构建和抽象。这种转变并非偶然,而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古代中国数学的“计算”与“实用”特质中国古代数学的辉煌,很大程度上体现在其高度发达的计算技术和解决.............
  • 回答
    关于赵强博士,在北大数院(中心)毕业的同学和老师们,大家对他的学术水平的评价普遍是相当高的。在学期间,他展现出了扎实的数学功底和敏锐的研究思路,尤其在某个细分领域,比如拓扑或代数几何,他的论文和研究方向都得到了不少人的关注和认可。他不是那种“刷题机器”,更像是那种真正理解数学、并且能找到有趣问题的学.............
  • 回答
    中国的中小学数学教育确实在统计和概率方面存在一些被认为是“轻视”的现象,尽管近年来国家政策和课程标准有所调整,但这种传统的影响依然存在。要详细解释为何如此,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来分析:一、 历史和文化根源: “严谨”的数学观影响: 中国的传统数学教育更偏重于逻辑推理、代数、几何等“证明性”和“确定.............
  • 回答
    哥德尔不完备定理,这个曾经让许多数学家内心泛起波澜的发现,确实如同一块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激起了层层涟漪。许多人,尤其是对数学的确定性和完满性有着朴素追求的人,在第一次接触到哥德尔的成果时,可能会感到一丝失落,甚至怀疑:既然数学体系总有无法证明的命题,那么我们孜孜不倦地探索它,究竟有何意义?然而,数.............
  • 回答
    医学生学习数学,听起来似乎有些“反直觉”,毕竟大家走进医学院,是为了治病救人,是和人体、疾病打交道,而不是和冰冷的数字、抽象的公式为伍。但事实上,数学,尤其是其中的统计学、概率论,甚至是微积分,早已悄无声息地渗透到医学的各个角落,成为理解和应用医学知识的基石。想象一下,一名医生面对一位患有罕见病的患.............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到了学术研究的本质以及不同学科领域固有的属性差异,并非简单的数量问题,而是背后有着更深层次的原因。生命科学和心理学确实在公众视野中更容易被提及学术不端行为,这背后并非是这些领域的研究者本身就更容易犯错,而是多种因素交织的结果。我们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剖析:1. 研究对象的复杂性与主观性 .............
  • 回答
    “Strongart” 这个名字听起来颇有力量,也让人联想到在某个领域有着扎实根基的人。但如果说到他的“数学水平”以及“为何不被认可”,这背后可能涉及到许多复杂的因素,远非一个简单的标签就能概括的。要详细地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方面入手,并且尝试理解其中的“不被认可”可能指向的多种含义。首先,.............
  • 回答
    好,咱们来聊聊微积分这玩意儿刚问世那会儿,数学家们怎么用细细长长的矩形来算面积,还有他们心里那点儿小忐忑。刚开始,数学家们脑子里想的是啥?想象一下,你面前摆着一个形状怪异的图形,不是规规矩矩的正方形或者长方形,而是一个弯弯曲曲、边缘不规则的曲线围成的区域。你想知道这块儿的面积有多大,可咱们那点儿几何.............
  • 回答
    你这个问题提得相当好,而且触及到了很多同学的学习痛点。为什么中学阶段,尤其是高中,会跳过一元三次、四次方程的系统讲解,而是直接接触那些看上去“没根基”的内容呢?这背后其实有几个层面的原因,我们不妨从教学的逻辑、内容的选材、以及学生认知发展的角度来细细掰扯一下。一、 教学逻辑与内容选材:什么是“核心”.............
  • 回答
    在《图灵传》中提到“狄拉克基于抽象数学预言了正电子的存在”,这的确是科学史上一段极为精彩的篇章,它完美地展现了理论物理学如何超越直观经验,通过纯粹的数学逻辑抵达对未知世界的洞察。这段预言的背后,是狄拉克对量子力学和狭义相对论的深刻理解以及他那近乎哲学的数学直觉。事情要从上世纪二十年代说起,那是一个量.............
  • 回答
    这问题,问到点子上了!工作中累了,学习也到了瓶颈,脑子像被榨干的海绵,这时候有人说“来做道数学题放松一下”,你是不是觉得对方在跟你开玩笑?而且你自己一做题就头晕眼花,那感觉可比搬砖还累。所以啊,你问的大神,他们那种“做数学题放松”的体验,跟我们普通人简直是两个次元的事。先说说为什么我们觉得做题累。最.............
  • 回答
    史学界之所以将十六国时期的前凉视为一个独立的国家,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基于一系列重要的历史事实和判断标准。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到那个纷乱的时代,考察前凉是如何在政治、军事、文化等各个层面展现出独立自主的特质的。首先,从政治建制层面来看,前凉政权拥有其独立的官僚体系和统治结构。虽然名义上它曾试图依.............
  • 回答
    当然可以!数学是宇宙的语言,是构建逻辑和秩序的基础,它天然就适合作为科幻小说的基石。下面,我将尝试为你构建一篇以数学为核心的优质科幻小说,并详细阐述其创作思路和细节。小说题目:万有公式的低语核心数学概念: 哥德尔不完备定理 (Gödel's Incompleteness Theorems): 在.............
  • 回答
    大胃王主播因吃播负债数十万,背后原因复杂,涉及经济利益、心理因素、平台生态以及社会文化等多个层面。虽然我们不能一概而论所有吃播主播,但从你提到的现象出发,我们可以深入剖析为什么有些主播即使自费买食物甚至负债,仍然坚持吃播。以下是一些可能的原因,并进行详细阐述:一、 追求高额经济回报的诱惑与赌博心态 .............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